楊思忠上奏以后,蘇澤連忙上奏附和,這次皇帝和內閣再無異議,直接通過了這份奏疏。
安東都護府只是名頭大,實際上段暉和李成梁的職位沒有什么變化。
哦不,最大的變化,當該是他們的治所,從原來的遼寧遼陽,遷到了后世吉林長春。
蘇澤越想越是覺得,楊思忠這一手實在是太妙了。
設置安東都護府,這是一個新設機構,治所長春甚至都不在大明的完全控制下,而安東都護府的地盤完全就是“有史以來”,抄的唐代的地圖。
這樣的新設機構,對于皇帝和內閣來說,就是摟草打兔子——順手的事情。
如果能成,那就是皆大歡喜,如果不成,就是開拓失敗,對于朝廷影響也不大。
那這樣的機構,用人就可以大膽一點了,不用拘泥于資歷和威望了。
而這個設置也很巧妙。
都護府的大都護虛設,那李成梁和段暉,誰也無法軍政合一。
邊疆開拓,自然要以武將為主,要給一定的軍事自主權,所以李成梁是副都護,不被段暉節制。
而段暉這個都護府司馬,則負責民政,李成梁也不能干涉。
這兩人在遼陽的時候長期不合,但是卻依然保證了遼陽的穩定,這樣的組合讓人放心。
這只能說,楊思忠是真的很具有選人用人的智慧了。
而對于李成梁和段暉來說,這又是非常大的誘惑。
安東都護府,這件事如果辦好了,那日后的前途就不一樣了!
甚至這個空懸的大都護,也都是引著他們向前的餌,兩人必然會想盡辦法做出一番成績來。
蘇澤這下子明白,為什么只需要80威望值就能辦成這件事了。
如果自己早點去請教楊思忠,這筆威望值是不是都能省下來?
蘇澤嘆息,官場上的事情,當真是學無止境!——
吏部。
唐謹行喜憂參半。
喜的是,鄉黨李成梁托付自己辦的事情辦成了,效果還不錯。
憂的是,效果似乎太好了,而且李成梁也被卷入其中了。
更憂的是,今天剛剛到吏部,他就被喊到了文選郎張四維的公房中。
唐謹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因為什么事情被張四維召見,但是他有了一絲不祥預感。
一番寒暄之后,張四維說道:
“遼東那邊人才緊張,多次來信請求朝廷支援。”
“如今尚書大人提議設立安東都護府,各部衙門都要派員支援。”
“楊尚書點了你的名字,安東都護府缺一個屯田司馬,你這就去上任吧。”
聽到這里,唐謹行差點直接癱倒在地!
安東都護府是多么偏遠,他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沒想到,自己竟然被牽涉進來了。
唐謹行無助的看向張四維,張四維也嘆息說道:
“你名字中有個謹行,怎么就不知道謹言慎行的道理?”
說完這些,張四維直接將任命的文書交給唐謹行,又命令他在限定期限內抵達遼陽報到,然后隨著李成梁的兵馬北上,設置安北都護府行轅。
等到唐謹行失魂落魄的離開之后,張四維又冷笑了一聲。
蘇澤剛上疏要求北拓,唐謹行這個李成梁的鄉黨,就在吏部散布有關段暉的流言,不就是想要讓楊尚書派遣段暉去主持北拓?
李成梁的伎倆,張四維還能看不清楚?
張四維都能看清楚,更不要說是楊思忠這位吏部尚書了。
楊尚書豈是你們這幫宵小能夠拿捏操縱的?
這個唐謹行最是滑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不知道自己散播流言都被楊尚書聽了去?
這還能容你在吏部?
張四維冷哼一聲,緊接著眉頭又皺起來。
蘇澤和李成梁也有如此緊密的關系,這是張四維沒有料想到的。
不知不覺中,蘇澤已經結成了一張大網,他的人脈圈子甚至要比自己這個文選郎還要龐大。
張四維忍不住焦慮起來。
蘇澤和張四維都是高拱門生,誰能夠繼承高拱的政治遺產,誰就能入閣成為閣老。
但是現在看來,蘇澤似乎都不需要這個步驟了。
可如果這樣,自己豈不是要被蘇澤壓制一輩子?
要不要用暗中結交邊將,來彈劾蘇澤?
張四維搖頭,高拱最厭惡門生互相爭斗,如果自己做了泄露出去,引發師相生厭,那就得不償失了。
可如果放任這樣下去,蘇黨真的遍布朝野,那要怎么辦?
張四維皺著眉頭,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將煩躁的情緒壓下去,繼續手頭上的工作。
“班正,我們鎮北軍要北上了!”
聽到夏忠孝興奮的告訴自己這個消息,李如松的心情小小的沮喪了一些。
夏忠孝是薊遼軍鎮子弟,自然選了鎮北軍。
如今安南軍南下,朱時坤建功立業等消息已經傳到京師,《新樂府報》還專門給了一個版面報道朱時坤的戰績。
緊接著,又有文人將朱時坤偵查殺敵的故事編排成了戲劇,這類新劇很快引起了京師的轟動。
李如松當然知道,這其中有成國公府在背后造勢,想要將朱時坤捧上高位。
但是身為一個軍人,誰不想要建功立業呢?
眼看著同期已經立下大功,現在鎮北軍也要北上了,李如松又怎么能不沮喪。
夏忠孝小心翼翼的說道:
“那個,班正,令尊那邊?”
李如松點頭說道:
“我這就給父親寫信,讓他多關照關照你。”
“多謝班正!”
安北都護府成立的消息傳出后,鎮北軍的同期來找自己的絡繹不絕。
原因自然也很簡單,父親李成梁被任命副都護,鎮北軍北上就是聽命于安北都護府的。
“班正,只要伯父給俺打仗的機會就成!”
李如松點頭,來求他的同期,基本上都是這個要求。
“班正,你要不要和伯父說下,把你也調去我們鎮北軍?你在伯父帳下聽用,總有立功的機會。”
李如松想了想,最后還是搖頭。
他當年主動選擇克虜軍,一是因為自己仰慕戚繼光,二是因為喜歡研究騎兵戰法,三則是因為不想要在父親的羽翼下。
堂堂男兒,自然要靠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
正如朱時坤那樣。
想到這里,李如松的心情更是低落了。
都怪戚帥太威猛,如今草原安定,也不知道自己這些騎兵,何時能夠派上用場。
夏忠孝突然說道:“只可惜結業又要耽誤了。”
按理說,他們這一期應該在六月底結業的。
但是安南軍在廣西作戰,如今鎮北軍又要北上,兵部也在頭疼,到底要怎么辦這個結業考核。
正好七月份又是新一期武監生入學的日子,兵部干脆上奏朝廷,請求延遲這第一期武監生的結業。
皇帝自然批準,結果就是他們延期到年底結業,等內閣和兵部商議出一個合理的結業考核再說。
也不怪內閣頭疼。
如果是正常的計劃,武監的結業考核就是兵法考試和實訓操練,然后按照成績排名就行了。
可是第一期武監生實在是太過于特殊,正好趕上了京營新軍的設立,他們已經是新軍的軍官了。
現在安南軍都上了戰場了,這樣子再如此考核,實在是太過于兒戲了。
一個經歷過實戰的軍官,和沒有實戰的軍官,無論是軍事理論還是實踐都有巨大的差別,這時候再用這種方式來考核,實在是對沒上過戰場的武監生不公平。
蘇澤聽說之后,原時空也是一樣的。
某軍校就是籌建不久,就趕上了幾場戰事,很多軍校生剛下戰場,都已經是一個旅一個營的指揮官了。
第一期武監生是最幸運的,正好趕上了好幾次機會,怕是日后提起武監一期,都會贊嘆這一期人才薈萃。
但是在蘇澤看來,只是他們的機遇好罷了。
第二期武監生就沒這么幸運了。
今年升入二年級的第二期武監生,就沒這么幸運了。
他們同樣要去新軍實習,但是去了以后只能擔任副官,跟在主官后面實習。
而且新軍的軍職都滿了,他們要等到上一批學長晉升上去,或者等朝廷下一輪籌建新軍的時候,才有機會獲得正職。
所以這個結業考核,其實更多的是針對后面幾期的武監生。
對這第一期的武監生來說,結業考核更多是個榮譽性質的東西。
“班正,你不知道,這次武監新生入學競爭可激烈了!”
李如松點頭,這又要說第一期走運了。
第一期武監生,很多勛貴世將都不愿意將子弟送過來,認為這是朝廷為了控制他們襲爵襲職,卡他們的新手段。
可是現在大家發現,武監生的前途大好,這時候他們再想要將子弟送過來的時候,兵部又翻臉了。
按照兵部的說法,超過二十歲的勛貴和世兵子弟,武監已經不收了。
上武監之前,還要參加考核,如果考核不過,還要先去武監預科讀書。
考核的難度自然也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以后要讀武監,先要在武監預科讀書畢業才行。
這又增加了讀書的難度。
甚至聽說如今武監預科都要考核了,這樣下來,豈不是要先上武監小學?
這也太離譜了。
李如松并不知道,在后世這才是正常培養人才的通道,他們這第一期武監生才是離譜的,入學后畢業都不用等待分配,一出學校就是軍隊的主官。
“聽說幾個勛貴還要去鬧,想要硬塞到武監去,被蘇教務長知道了。”
“然后呢?”
“蘇教務長告訴了監副,聽說監副將這些勛貴喚到定國公府上罵了一頓,他們保證再也不敢了。”
“哈哈!”
李如松也覺得這幫勛貴腦子傻了,他甚至覺得定國公徐文壁是在保護他們。
如果蘇教務長上本彈劾他們,這些勛貴怕是要被皇帝陛下重罰。
武監可是陛下親任監正的,哪里是他們撒野的地方!
李如松又想到了朱時坤,怎么同樣是勛貴子弟,人和人之間的差距這么大呢!
夏忠孝又說道:
“現在家中有適齡子弟的,都趕緊往武監預科送呢,反倒是那些快要成年的子弟們,現在在大罵朝廷不公,搞年齡歧視。”
夏忠孝摸著腦袋問道:
“這是不是都是蘇教務長謀劃好的啊?我腦子笨,班正你怎么看?”
李如松點頭說道:“必是如此!這些成年的勛貴世兵子弟,想法和見識都固定了,不少都是不堪用的紈绔子弟,他們要是進入咱們武監,反而會敗壞武監的風氣。”
“讓年級更小的去上預科,從小培養,這才是我們武監需要人才。”
“而且力氣是要從小打磨的,身體也要從小養,聽說教務長早早就給預科供應牛奶,肉食也是管飽的,為此陛下可是從內帑掏了不少銀元。”
夏忠孝連忙說道:
“原來如此!蘇教務長也太厲害了吧!當年武監預科成立的時候就算到這些了?”
李如松也不知道蘇澤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但是這位教務長大人從來都是以擅長謀局著稱,他很多布局都是幾年前就埋下伏筆的。
比如平民子弟入職武監預科。
當年武監預科剛成立的時候,讓地方上推薦入學,第一期預科就弄進去了很多平民人家的子弟。
這其中很多人家境困苦,都是靠著預科的廩餼和免費伙食,才完成了預科的學業。
其實前兩期也有貧民子弟,但主要是武舉入學的,人數不多。
但是第一期武監預科中,就有了近三分之一的平民子弟。
李如松再思考蘇教務長的謀劃,更是覺得其中蘊含深意,這絕對是早早謀劃好的。
以后武監越來越正規,就必須要從武監預科入學,但是武監預科已經留了一定名額給平民子弟。
想到這幫勛貴們,苦心謀劃,在陛下身邊搞禁衛營,想要提高勛貴的影響力,卻被蘇教務長偷了家,在軍事體系中撕開了平民晉升的口子。
李如松的嘴角笑容就壓不住了。
和蘇教務長耍心眼子,這幫勛貴加起來都不夠!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