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417章 這東西能飛起來?

熊貓書庫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點這里聽書

  對于高振東來說,那些從他嘴里出來,并且正在四處開花結果的一個個裝備,他并不知道,畢竟他又不是防工委管裝備的。

  但是他面前,還真有幾位管裝備的同志在。

  “在你看來,轟炸機現在要怎么突防最好?”

  高振東正面對防工委和空裝局的同志,而空裝局的同志則是滿臉急切的看著他。

  另外,還有廠家的同志,也就是和轟炸機比較密切的廠家,重型飛機廠。

  此時距離上次他和委總工見面,并沒有多久,這就又碰面了。

  “老總,那玩意兒我想過,是真的難,也貴。”高振東實話實說。

  “那你別管,你就說在你心中有沒有方案吧。”委總工笑呵呵的看著他。

  貴?有時候有些事情,貴不貴的真不是那么重要。貴?那就少生產一點,但是最重要的是可行,在可行的基礎上還要有的東西可以用。

  “對對對,貴不貴的那不是你要考慮的,那是我們要考慮的。貴是我們的問題,不是技術的問題,振東同志啊,這個道理,我們還是懂的。”空裝局的同志笑道。

  高振東這個反應,讓他們心里篤定起來,振東同志心里,一定有一個方案,而且是那種很明確的方案,否則他不會說出難、貴兩個評價來。

  見他們這樣,高振東也不再掙扎,這可是你們說的,不關我事哈。

  他點了點頭:“我的確是有想法,而且解決辦法和空優戰斗機現在的優化方向一樣,但是更加極致一些。”

  “空優戰斗機…”幾方的同志里,最懵的廠所的同志,因為對于空優戰斗機的情況,他們是完全不了解的,不同裝備之間,按照規定同樣是相互保密。

  但是另外兩幫人還是印象深刻的,畢竟那個戰斗機就算沒做完,但是現在的成果讓人一看就喜歡,想不記住都不容易。

  “你的意思…是隱形?雷達隱形???”委總工帶著一點不確定,開口問道。

  空裝局的同志有些吃驚,降低雷達反射面積他是清楚的,但是沒有大膽到直接把主意打到直接靠隱形這一招鮮吃遍天的地步。

  而真正大吃一驚,甚至毫無思想準備的,是廠所的同志。

  什么東西?雷達隱形?這是什么黑科技?

  我該不會是在做夢吧?他們掐了掐自己的大腿,誒喲臥槽,疼!

  至此他們才知道,我們一部分航空技術分支,已經發展到了何種地步。

  而高振東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們知道這一切原來并不是幻想。

  高振東笑著點點頭:“對,隱形,極致的隱形!就靠這一招,我估摸著怎么也能用個2、30年。”

  雖然在高振東上輩子,B2幽靈管用的時間實際上已經到了21世紀頭十年,但是高振東覺得這是冷戰背景,冷戰的時候各方在軍事技術投入上有多瘋狂,那是真的不敢低估。

  所以這個東西如果被人知道存在,哪怕不知道具體的秘密,實際上能用的時間,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樣子。

  畢竟B2在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頭十年之間所向披靡,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大白熊刨個坑兒把自己結結實實的給埋了,而我們又還沒能發展上來。

  卡了個全球各國發展進程的Bug了屬于是。

  料敵從寬,這個道理高振東從來沒有忘記。

  “2、30年?夠了夠了!”對于委里和部隊來說,這個時間長得可怕。甚至他們只要在10年內是先進的,就覺得燒高香。

  畢竟60年代,幾乎是各國武器發展最為狂飆猛進的年代,S2儲備和正在發展的各種技術紅利在5060年代集中爆發,各種裝備一天一個樣,更新換代速度之快,是21世紀的人完全無法想象的。

  再說了,如果按照最急用的節點來計算的話,實際上只要搞出來之后,在幾年內是先進的就好。

  “可是以圖16仿制型的情況,再怎么減小雷達反射面積,也沒法減小到那種程度吧?”委總工有些疑惑。

  高振東點點頭:“那肯定的,如果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搞一種新的轟炸機。徹底重做,現有轟炸機的一切,幾乎沒有能用在新飛機上面的,非要說的話,大概也就是發動機能暫時頂一頂。”

  非要搞的話,那就是現抄B2或者B21有那么一點點希望,但是圖16和飛翼構型區別之大,完全就是兩回事。

  同志們都給嚇了一跳,難怪高振東說難,這是真的很難。

  在一片空白的情況下搞一個新轟炸機!

  不過看到高振東的臉,同志們又有了一點信心,他既然這么說,想來心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基礎的思路、路線和技術在準備著。

  “你想搞一個什么樣的飛機?”

  說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了,高振東站起身來,去抓粉筆。

  今天這個碰面完全是出乎他意料的,所以任何資料都沒有準備,他現在也只能憑借自己的記憶,手畫。

  同志們看著一個造型極為古怪的飛機在高振東的手下一點一點的成型,這架飛機的奇怪程度,已經到了看起來不像是飛機的程度。

  特別是側面,如果說正視只是有些怪,俯視雖然難以接受但是還能找到一點點飛機的影子的話,那從側面看去,這貨就是個棒槌。

  不是罵人,是真的像個紡錘,而不是僅僅是常說的“紡錘體機身”,紡錘體機身側面至少還能看到個垂直尾翼,但是這貨根本沒有,側面看去光禿禿的,就是一個兩頭尖尖的紡錘。

  誒,這東西的頭和屁股為什么都那么尖?

  也許還沒畫完,同志們只能這么猜測。

  但是他們馬上就知道自己猜錯了,高振東畫完這個三視圖時候,把粉筆一扔。

  “嗯,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但是然,具體的如后掠角等參數,是需要通過研究、計算、試驗才能確定的。”

  他畫的,大致可以看作是一架B21的樣子。

  倒不是他好高騖遠,直接奔著自己上輩子所知的最新型隱形轟炸機去,而是從實際體量上,B21比B2更合適,而從氣動和隱身角度來說,這兩者沒有本質區別,也就意味著在這兩方面,這兩貨是一樣的。

  畢竟B2太大了,B21小得多,這貨和圖16是一個級別的,空重30噸級,滿載80噸級,有很多東西就可以照抄,例如尺寸,例如發動機大致推力范圍,又例如隱身參數選取。

  這就完事兒了?同志們面面相覷,倒是廠所的同志想起了什么,在腦海里努力的搜尋著。

  “這玩意兒能飛?”空裝局的同志問出了大部分同志最想問的問題。

  高振東拍拍手上的粉筆灰,笑道:“能啊,當然能,這個構型的基礎,已經有人幫我們試驗過了,能飛,當然,能不能飛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上天沒問題,而且他們也暫時沒有向極致隱身上靠。但是這個構型,是最適合搞隱形轟炸機的!”

  他這話,提醒了廠所的同志,一位同志一拍手:“我想起來了,飛翼!飛翼!漢斯和花旗都有消息傳出來,在搞這種飛機,但是沒有見到裝備。”

  能聽到消息就算是不錯,這年頭是冷戰,很多東西并不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像那種還在PPT上就吹上天的情況并不多見。

  當然,等到六代機,我們是直接南北多地拿出原型機斗機,小白熊、歐公子和花旗佬只能拿PPT斗圖,那又是另外一種情況。

  實際上,在60年代之前,漢斯的Ho229,花旗的YB35、YB49,都是相對成熟,至少能飛上天的飛翼構型,只是更進一步的發展還沒有,因為材料,更主要的是飛行控制技術跟不上。

  這幾個貨都是那種正常情況下能飛,一個意外變化就敢摔給你看的典型。

  聽了重飛廠同志的話,委里和空裝這邊,才知道原來這玩意真的能飛?

  “不會吧?這東西看著就不靠譜啊,轉不了彎啊這。”空裝的同志一臉疑惑,尾翼都沒有,怎么轉彎?

  重飛的一位同志道:“飛翼可以通過機翼后緣的副翼控制轉彎,也可以利用螺旋槳反轉或發動機推力差轉彎,但問題就是都有缺陷。”

  發動機推力控制轉彎,一種在非正常情況下使用的航向控制技術,例如客機在方向舵和其他氣動控制面失效時,曾經有不止一個機組就利用這種技術來控制客機航向,這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凡成功的,基本上都是“北極星獎”預定,這是國際民航業最高獎項。

  所以單靠發動機推力控制有多么困難,可見一般,這還是客機發動機間距大,能提供的操縱力矩更大一些的前提下。而大部分飛翼的發動機間距都沒那么大,控制力矩有限。

  而YB35的腦洞要更大一些,他們是考慮使用變距螺旋槳,直接將槳傾斜角度轉到向前吹風來達到控制效果。

  至于結果,反正從YB35的“Y”字沒去掉就知道結果了。

  至于利用升降副翼或者升降舵面來達到控制航向的效果,也是能用但是有限制,因為升降副翼或者舵面會改變飛機的升力構型狀態,帶來其他問題,也屬于是一種普通飛機在正常情況下不會想著去依賴的手段。

  說到這個,高振東倒是想起來,這種控制方式,和轟炸機還真的有緣,而且正是和我們的轟炸機有緣,只是現在還沒發生。大概十多年后,有一架圖16仿制型的垂尾被合練的戰6幾乎連根撞掉,機組硬生生就靠全機升降舵面把這架飛機給開回去了,途中甚至因為怕撞上跑道上的其他飛機,居然在進近之后重新拉起飛機,換了個機場迫降。整個機組全須全尾的獲得和平時期的集體一等功,其含金量之高,都不用多說。

  想著這件事情,高振東的心情倒是更好了。想來這條線上應該沒有這個事故,畢竟戰6能不能用到那時候都兩說。

  高振東點頭道:“重飛的同志說得對,這個飛機轉彎,就靠這些技術綜合應用。不過,我這里倒是還有一個手段,能大大增強飛機的可操縱性,主要是這個手段,對飛機的動力和升力構型影響不大。”

  重飛廠的同志聽了高振東的話,大為高興,動力、升降舵面調整,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飛機總是有影響,在飛控系統還不夠完善的時候,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然后進入惡性循環,最終狀態無法改出。

  如果有一個不太影響飛機動力和升力構型的手段,那結合前兩者的話,綜合下來,還真有可能把飛機能控制得住。

  “什么辦法?”空裝局的同志比他們還急!果然,振東同志這里,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

  高振東在機翼兩邊的后緣畫了一小條出來:“就是這里,我們把這里的機翼,做成可以上下分開的,想往那邊轉彎,就把那一側的這個控制面分開,增加阻力,飛機也就轉過來了。”

  可別看這一點點阻力差,雖然靈活說不上,但是要說夠用,那是基本上夠用的,實際上飛機的方向舵能轉的角度極為有限,而且大小也不算太大,這種方式與之相比,倒也能接受。

  重飛廠的同志張大了嘴,這個辦法很簡單,但就是管用!

  “這…這個辦法真簡單!怎么我就沒想到呢!”

  “在翼尖分開,上下對稱,就不會帶來額外的俯仰、扭轉力矩,妙啊!”

  “雖然響應和操縱效率對戰斗機來說肯定不夠,但是對轟炸機這東西,也差不多夠用。”

  “對啊,結合推力差和升降舵面控制,基本上就能把一架速度不快的飛機給控制起來!”這個構型飛不快,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同志們一個個嘖嘖稱奇,也是再一次見識到了高振東用簡單辦法解決疑難問題的本事。

  難怪啊,不服不行!

  正當重飛廠的人沉浸在技術的美妙之中不可自拔的時候,空裝局的同志突然想起個問題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