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91章 烏孫國歸順

熊貓書庫    奮斗在漢末亂世
🔊點這里聽書

  草原上的雪首先全都融化掉,鮮嫩牧草從枯葉間冒出來,零星小花點綴其間,一眼望去賞心悅目。

  張昀安排楊雄率領所部前往尉頭一帶,控制住那一帶的多座城邑。讓牛明留守疏勒城,讓挺著大肚子的香玉在城中主持工作。親率吳忠部、警衛隊和斥侯隊前往大宛國。大婉小婉也帶上,張昀的生活由她們照料。

  貴山城大宛國王宮,張昀受到大宛國國王最高禮遇,國王讓出寶座,由張昀坐。

  張昀贈送國王和大宛國主要官員們玻璃制品,閃瞎了國王和主要官員們的眼睛。在張昀這里不值錢的東西,在那些人眼中卻珍貴遠超珠寶。

  張昀在大宛國巡視了十多天,接見了主要官員,看望了大宛國黎民百姓。

  接著率領大宛國五千步騎,向東前往烏孫。大宛國步騎由大宛國騎都尉直接掌控。

  烏孫王國大小昆彌皆受大漢冊封,東漢末時,由于遭受強大北匈奴的連續打擊,國力非常衰弱。

  大昆彌王治在赤谷城,國王聽說張昀親率大軍前往,嚇得魂飛魄散,趕緊親率官員帶著厚禮,前出一百里迎接。

  張昀讓隊伍扎營,在大帳中接見烏孫國大昆彌。

  張昀首先訓斥大昆彌沒有主動到疏勒城參見之罪,其次表揚了大昆彌遠道迎接之誠懇態度。

  大昆彌膽戰心驚,拜伏在地,不敢說話。

  張昀命令大昆彌在前帶路,一行前往赤谷城。

  赤谷城竟然沒有城郭,防衛能力極差,難怪會屢遭匈奴打擊,國力越來越弱。

  不過不筑城很正常,因為該國風俗和匈奴差不多,生產方式是游牧,百姓沒有固定居所,穹廬為室旃為墻。游牧部落不斷遷移,疆界時刻發生著變化。

  來到赤谷城后,張昀發現沒有合適房子入住,就仍然住大帳中。

  張昀召見該國相大祿,聽取其對國情匯報。

  該國有戶八萬,口四十二萬,勝兵六萬六千三百人。

  昆彌是烏孫的最高統治者,相當于其他封國國王,其下為相、大祿,而后次第設有大將、侯至騎君諸等官職,他們多為王族后裔或親族。開國君主獵驕靡為昆莫,以長子為太子,而次子即為“大祿”。78

  昆彌和各級翎侯,既是軍事首領,又是民政首領,牧民和首領之間,各級首領之間,都有嚴格的隸屬關系。烏孫的軍事、行政組織也密不可分。烏孫國按戶口征男丁為兵。

  相大祿:“相”是中原的丞相,“大祿”是“相”的烏孫語音,并稱“相大祿”。相大祿不但掌管行政,而且有兵權,職權相當于大漢的丞相加上太尉。

  左、右大將:與匈奴相同,以左為尊,左大將在右大將之上。烏孫左、右大將相當于匈奴左、右賢王以下的左、右蠡王,左、右大將均由王族成員擔任,握有一定數量的的軍隊。

  侯:又名翕侯,全國共三人,是地方的軍政長官。烏孫翕侯與大月氏翕侯同樣是部落首領,不過前者的實力比后者弱小,沒有割據一方。

  左、右都尉:與大漢的衛尉相似,掌宮門衛屯兵。

  大監:烏孫設大監二人,職權與大漢的御史大夫相似,掌管律法。

  大吏:共一人,管理官員事務。

  舍中大吏:大吏的屬官。

  譯長:掌管翻譯事務。

  牧畜有馬、羊、牛、驢、駱駝、犬等,所產馬匹與大宛國的質量相當,在伊列河谷,種植稻米,種子由大宛國取來。

  有冶銅和冶鐵機構,能夠開采鐵礦銅礦,制造鐵刀、鐵錐,甚至制作環首鐵刀、鐵劍,銅器諸如青銅錐、小銅飾、銅碗等。斧、鏟、鑿等金屬工具也能制作。

  張昀聽后,對烏孫國情有了大致了解,讓張昀最感興趣的是該國馬匹和冶鐵冶銅手工業。有好馬,就可以組建強大騎兵隊伍,有冶鐵和冶銅設施,進行改造,就可以建成為遠征歐洲的武器制造基地。

  張昀要求巡察該國。

  烏孫國相大祿表示他能陪同張昀巡察深感榮幸。

  張昀順著伊列河考察了該國牧場及農業耕作情況后,接著前往鐵礦和銅礦處,看其手工業。

  張昀發現該國的煉鐵和煉銅水平并不比當初的徐州差,不由感到震驚。

  由于澆鑄鐵器和銅器使用到制陶,張昀發現該國的制陶技術也相當發達。

  所以不能小看了古代的游牧民族,他們不僅擁有優良馬匹,還掌握了冶煉技術,不然的話怎么有能力不斷侵擾大漢?

  掌握冶煉技術,他們就能源源不斷制造出武器武裝隊伍。

  烏孫國的冶煉技術再先進也不能與張昀設計建造的煉爐相提并論。

  張昀在烏孫國巡察了有五天時間,回到赤谷城后,小昆彌來到,張昀在大帳接見。

  烏孫國有大小兩昆彌,相當于兩個國王,都曾經接受過大漢冊封。

  小昆彌也向張昀獻上了貴重禮物。

  張昀讓小昆彌先在赤谷城住下,張昀和張弘商量治理這一帶事宜。

  張昀以為建立邦聯條件基本成熟,可以向這些國家推出這項管理制度了。

  張弘也以為推行邦聯制已非實施不可,只是相關制度還沒有來得及制定。

  張昀以為制度可以逐步完善,趁大軍在這一帶活動,可以用武力逼迫各國接受,讓各國提前做好準備。與各國約定時間,請各國國王前往疏勒城,舉行成立邦聯儀式,簽定參加邦聯盟約。

  在這期間張弘可以公開請參謀處所有人員參與相關文件的起草工作。

  張昀與張弘達成統一意見后,張昀在大帳召開全體軍侯以上將官會議,宣布在這一帶成立邦聯決定,請大家一起討論。166

  接著張昀在大帳召見大小兩昆彌,向他們宣布成立邦聯決定,由張弘向其解釋邦聯性質及成立的意義,聽取其意見。

  大小兩昆彌聽后,完全同意。

  烏孫國原來是大漢屬國,地位相當于郡,隸屬西域都護府管轄。現在參加邦聯,地位非但沒降,還有所上升,一旦參加了邦聯,烏孫國就有了依靠,不再擔心外族入侵。現在烏孫國式微,處境艱難得很,當張昀提出邦聯制后,他們看到了國家興盛希望,自然爽快同意了。

  張昀寫了封信,派大宛國嫡長子攜帶書信回國,通報赤谷城會議精神,請大宛國國王在約定時間前往疏勒參加邦聯儀式。

  巡察烏孫國結束后,張昀轉往北匈奴原王治務涂谷。

  到了務涂谷后,受到所有部落首領的熱烈歡迎。張昀在大帳接見所有部落首領,建議成立務涂谷郡,首領中推出一位任郡守,代表北匈奴參加邦聯。其他首領當縣令,要求他們管理好各部落,假如冬季牧場需要南遷,必須向邦聯提出來,在規定區域放牧活動。

  北匈奴各部落首領聽后,欣喜若狂,他們感到歸順大漢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遠大于反叛,不僅生存問題解決了,而且冬季牧場還能解決。

  北匈奴所有部落首領都跪拜在地,連連叩頭,對張昀感恩戴德。

  一切順利,使張昀的信心大增,至于還有幾個小國,張昀就不準備過去巡察了,只要派人過去,傳去書信,這些小國國王就一定會屁顛屁顛趕到疏勒去參加邦聯成立大會。

  張昀在返回疏勒的路上,商量車師后國人處理問題,疏勒在被匈奴人占領前屬于車師后國都,現在車師后國人分散在疏勒以東地區,沒有歸屬的話會導致地區的不穩定。張昀的意見是,成立第二車師國,把車師人一分為二,一部分歸二師國管,一部分歸疏勒國管。

  張昀決定回到疏勒后,就立即籌備成立疏勒國,在成立邦聯時,先成立疏勒國和二師國,好處是可以請參加邦聯國王見證儀式。疏勒國和二師國成立后,就立即成立邦聯,名稱為大漢西域國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