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14章 婚,戀

熊貓書庫    四合院,傻柱:我這輩子父母雙全
🔊點這里聽書

  南鑼鼓巷95號院里,喜慶的氣氛逐漸濃厚起來。

  何耀宗與陸書怡的婚期將近,陳蘭香和王翠萍帶著家里的女眷們,開始忙碌地布置新房、準備聘禮和嫁妝、擬定賓客名單。

  大紅喜字剪好了,嶄新的被褥也準備妥當,就等著吉日到來。

  何耀宗在忙碌的工作間隙,也被拉著試穿新做的喜服,核對婚禮流程。

  陸書怡則是被放了假,回到父母身邊待嫁。

  婚禮前夜,何耀宗被妹妹何凝雪拉到一邊。

  “二哥,你可算把自己推銷出去了。”何凝雪笑著打趣。

  “少貧,你呢?咱媽最近沒催你?”何耀宗道。

  “怎么沒催?”何凝雪聳聳肩,“我現在一回家,媽看我的眼神都帶著鉤子。不過我現在忙得很,沒空想這些。南邊幾個大項目同時啟動,我恨不得一個人劈成兩半用。”

  何耀宗拍拍妹妹的肩膀:“你也適當放慢點節奏。事業重要,生活也重要。”

  “知道啦!”何凝雪揮揮手,“你還是先操心好你明天吧,可別在臺上順拐。”

  “怎么可能,那什么時候順拐過。”‘

  “嘿嘿,明天你就知道了。”

  婚禮當天,南鑼鼓巷95號院張燈結彩。

  何雨柱和陳蘭香穿著嶄新的中式禮服,站在門口迎接賓客。

  老方和老趙早早來了,坐在院里的主桌上喝茶。

  “老何,恭喜啊!”老方拱拱手,“耀宗這孩子成了家,你這心事又少一樁。”

  何大清笑得合不攏嘴:“同喜同喜。”

  臨近吉時,新郎何耀宗穿著定制喜服,胸前掛著大紅花,猶如高中的狀元郎,站在臨時搭起的喜臺前。

  當他看到身穿同樣喜服的陸書怡在父親攙扶下緩緩走來時,眼中閃過了一絲詫異,更多的則是驚喜,太漂亮了。

  然后他差點就順拐了,把下面的何凝雪笑得見眉不見眼。

  婚禮儀式按照老禮來的,這會可沒有人說什么封建迷信之類的了。

  交換戒指后,何耀宗看著陸書怡,認真地說:“書怡,往后余生,請多指教。”

  陸書怡臉頰微紅,眼中閃著幸福的光彩。

  婚宴開始后,何雨柱端著酒杯,帶著新婚夫婦一桌桌敬酒。

  輪到老方和老趙這桌,兩位老人站起來。

  “耀宗,書怡,祝你們白頭偕老。”老趙說著,從口袋里掏出兩個紅包,“這是我跟你方爺爺的一點心意。”

  何耀宗連忙推辭:“趙爺爺,這使不得…”

  “拿著!”老方把紅包塞進他手里,“我們兩個老頭子沒什么花錢的地方,給你們添點喜氣。”

  何耀宗婚后沒幾天,何凝雪南下申城。

  申城有一個新項目,抵達申城第二天,站在申城一處待開發的地塊前,何凝雪眉頭微蹙。

  這片位于歷史風貌區旁邊的土地位置絕佳,但如何平衡商業價值與文脈保護讓她舉棋不定。

  “何總,要不要見見本地的設計團隊?”助理遞上一份資料,“有個叫顧知行的工作室,在舊城改造方面很有想法。”

  三天后,何凝雪在工作室見到了顧知行。

  他穿著簡單的白襯衫,鼻梁上架著細邊眼鏡,整個人透著一股書卷氣。

  “何總,不如我們先去現場看看。”顧知行沒有急于展示方案,而是帶著她走進縱橫交錯的里弄。

  他指著斑駁的山花墻和石庫門娓娓道來:“這片街區最珍貴的是生活脈絡。強行推平重建,等于抽掉了它的魂。”

  何凝雪挑眉:“你的意思是保留?”

  “漸進式更新。”顧知行在一處弄堂口站定,“保留建筑風貌,改善內部設施,引入契合的新業態。讓老居民留下來,新商業活起來。”

  這個思路與何凝雪熟悉的快周轉模式截然不同。她沉吟片刻:“做個初步方案看看。”

  方案討論會上,矛盾很快顯現。何凝雪的團隊拿出追求容積率的方案,建議拆除部分老建筑。顧知行直接否決:“這樣會破壞街區肌理。”

  “顧工,商業項目要考慮效益。”何凝雪忍不住說。

  顧知行看向她,目光沉靜:“何總,好的商業項目應該能成為城市記憶。我不反對盈利,但反對短視。”

  會后,何凝雪留下他:“你是不是覺得商人唯利是圖?”

  顧知行笑了笑:“我父親在規劃設計院工作了一輩子。他常說,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我只是希望這個項目幾十年后還能被記住。”

  這話讓何凝雪怔了怔。

  項目推進過程中,兩人頻繁接觸。

  何凝雪發現這個看似文弱的建筑師,在專業上有種不容妥協的執著。

  一次為了保留一棵老槐樹,他連夜修改方案,硬是在寸土寸金的地塊里騰出了空間。

  “這棵樹見證了幾代人的成長,值得。”他說。

  何凝雪漸漸被這種情懷打動。

  她開始理解,為什么顧知行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國——有些堅持,確實與錢無關。

  何凝雪很少在一個地方待那么久,這一異常直接被小滿關注到了,然后小滿就知道了顧知行這個人。

  接著就是一通背景調查。

  顧知行,30歲,出身四九城建筑世家,祖父是知名建筑師,父親任職于市規劃設計院。

  清華建筑系畢業,后赴美攻讀城市規劃碩士。畢業后在美國一家知名事務所工作兩年,參與過大型社區規劃。

  91年受南方某特區邀請,回國擔任城市規劃局顧問,因理念超前與地方實際有沖突,半年后辭職。

  與朋友合伙成立設計工作室,專注于既有街區改造和可持續建筑實踐。

  當這份資料送到小滿手里后,小滿拿著就去找了何雨柱。

  何雨柱看過后直接道:“媳婦這事我就不插手了,我怕搞成雨水那樣,到時候閨女還不得恨死我。”

  “呵呵,還有你怕的時候?”

  “是啊,我是真怕小棉襖漏風了。”

  “那行,我讓人去看看這人的人品怎么樣。”

  “別做得太明顯,咱家閨女可精著呢。”

  “我知道。”

  何雨柱給小滿出了個主意,那就是皇城根的四合院改造項目,把人找來見見,談談比打聽不是實際多了。

  何凝雪接到母親關于四合院改造的委托后,確實第一個想到了顧知行。

  她電話里只說是家里長輩的私宅,要求高,讓他用心做。

  顧知行帶著尺子和相機來到約定的地方,見他的是小滿、王翠萍、王紅霞幾人。

  幾人審視的眼光,看得顧知行有點發毛,尤其是小滿,讓他腦子里不自覺出現了何凝雪的身影。

  “阿姨好,老兩位奶奶好!”顧知行道。

  “小顧是吧,我們先看看這個宅子。”小滿笑道。

  “啊,好!”顧知行不敢直視小滿。

  進去后,小滿也不介紹任由顧知行自己看。

  這是一個五進的超級四合院,簡單整修過。

  顧知行看得很細點點頭,建筑結構、檐下彩繪、屋內構造都拍了照,還用尺子量了柱礎的尺寸等。

  看完之后顧知行就開始了侃侃而談,說到專業的時候這小子直接忘了什么是緊張。

  王紅霞聽的連連點頭,她可是專門管過房的,尤其是這種老房子,她現在住的六十六號院更是她看著修繕好的。

  小滿和王翠萍則是從不同角度提了幾個問題,當然了不全是宅子的。

  小滿率先開口,她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敷衍的審度:“小顧,聽凝雪提過,你在國外事務所做過,參與過大型社區規劃。怎么想著回來了?”

  顧知行略一沉吟,答道:“阿姨,國外的經驗有可取之處,但很多理念需要結合本土的實際。那邊社區規劃更側重功能分區和私人空間,而我們的街區,比如胡同、里弄,更講究鄰里關系和公共生活的延續。我覺得回來能做更接地氣、也更有意義的事情。”

  王翠萍接過話,她的問題直接而具體:“在國外留學和工作,那邊環境復雜,你是怎么把握自己的?有沒有遇到過什么比較棘手的情況?”

  顧知行聽出了話里的關切,認真回答:“王奶奶,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和項目上。國外確實有各種誘惑,但我清楚自己是去學本事的。遇到不合適的場合或邀請,我都找借口推掉,盡量不涉足不必要的交際。原則問題,不敢含糊。”

  王紅霞則更關注根源,她笑著問,眼神卻仔細:“小顧,聽你口音是本地人?家里以前住哪一片啊?祖上就是做這行的?”

  顧知行感覺后背有些冒汗,仍保持著禮貌:“是的,王奶奶,我家祖輩就住在城西。祖父和父親都是做建筑和規劃的,算是家學。小時候就在胡同院里長大,所以對這些老建筑、老街區特別有感情。”

  小滿點點頭,又將話題引回專業,卻暗含深意:“這院子大,結構也老,改造起來最怕什么?你怎么看‘修舊如舊’和滿足現代居住需求之間的矛盾?”

  顧知行思索片刻,答道:“最怕的是盲目動手,破壞了原有的氣韻和結構。‘修舊如舊’不是一味復古,而是尊重歷史痕跡,同時巧妙融入現代設施。比如隱蔽布線,優化采光通風,在保留格局的前提下提升居住舒適度。關鍵是找到那個平衡點,讓老房子既能留住魂,又能符合現代生活。”

  王紅霞補充問:“用料呢?現在好多新料和老的搭不上。”

  “盡量尋訪老匠人,用傳統工藝和相近質感的材料。比如磚瓦,可以去老窯口找,或者用仿古定制。木構件能修則修,不能修替換時也要選紋理色澤相近的老料。細節上馬虎不得。”顧知行答得流暢,顯見是深思熟慮過。

  一番問答下來,顧知行應對得體,既展現了專業素養,也間接回應了幾位長輩的關切。

  小滿與王翠萍、王紅霞交換了一個眼神,未再多言,只是讓他先出個初步方案看看。

  顧知行離開后,小滿、王翠萍和王紅霞三人回到堂屋坐下。

  王紅霞先開了口:“這孩子瞧著倒是挺踏實,不像有些留學回來的,眼高于頂。言談舉止也規矩,他家那個情況,我好像有點印象,城西顧家,以前聽我們單位管房的老李提過一嘴,是正經的書香門第,家風是好的。”

  王翠萍點點頭,從警察的角度補充道:“問他在國外那段,回答得也坦然,眼神沒躲閃,不像撒謊的樣子。不過還得再看看,年輕人有時候會裝。”

  小滿輕輕摩挲著溫熱的茶杯,沉吟道:“能力是有的,剛才說的幾點都在行。想法也有,不是那種只會畫圖的匠人。就是不知道心性到底如何,凝雪那丫頭性子強,找個太有主見的,怕以后拌嘴。”

  王紅霞放下茶杯,笑道:“我看啊,有點堅持未必是壞事。總比那些沒主意、一味順著凝雪的強。過日子哪有不磕絆的,關鍵看講不講理。”

  王翠萍也笑了:“霞姐這話在理。咱家凝雪那個脾氣,找個面團似的,她也看不上。這小子剛才說起專業那個勁頭,倒是跟凝雪談起生意時有幾分像。”

  小滿聽著兩人的話,微微頷首:“人是凝雪自己接觸的,咱們也就是幫著看看大面。家世清白,本人有正經營生,沒什么不良嗜好,大方向上挑不出錯。具體如何,還得他們自己相處。”

  她頓了頓,又道:“這事先到此為止,我回去跟柱子哥說一下,看看他有什么想法。還有,凝雪那邊,咱們也先別漏了口風,不然我怕那丫頭有抵觸心理。”

  “是這個理兒。”王紅霞和王翠萍都點頭贊同。

  三人又說了會兒閑話,便各自起身。

  小滿回到九十五號院把情況跟何雨柱說了一下,何雨柱想了想,決定下次親自去見見這個小子。

  幾天后,顧知行來電話說設計稿準備完成了。

  何雨柱本打算獨自去見顧知行,誰知消息不知怎么就走漏到了老方和老趙耳朵里。

  兩個老頭第二天一早就堵在了何雨柱家門口。

  “柱子,這么大的事,你還想瞞著我們?”老方瞪著眼。

  老趙在一旁幫腔:“凝雪那丫頭的交往對象,我們這兩個老家伙怎么能不幫著掌掌眼?”

  何雨柱哭笑不得:“方叔,趙叔,我就是先去接觸一下,了解了解情況。凝雪那邊八字還沒一撇呢,您二位這么興師動眾,再把人家小伙子嚇著。”

  “嚇著?”老方一擺手,“要是這點陣仗都經不住,那也配不上咱們凝雪。別廢話,什么時候去?我們跟你一起。”

  何雨柱無奈,知道拗不過這兩位,只得應下。

  何雨柱帶著老方、老趙兩位長輩,再次來到了那處待改造的四合院。顧知行已經等在門口,手里拿著厚厚的方案圖紙。見到何雨柱身后還跟著兩位氣度不凡、目光炯炯的老人,他明顯愣了一下,隨即迅速調整好狀態,上前一步,恭敬地打招呼:“何伯伯好,這兩位老先生好。”

  老方上下打量了他幾眼,沒說話,只是“嗯”了一聲。老趙則笑瞇瞇地點點頭:“小伙子精神,我們是凝雪的長輩,跟著柱子過來看看。”

  顧知行心里更緊張了,面上努力維持著鎮定:“幾位里面請,我把初步方案詳細匯報一下。”

  進了正房,顧知行將圖紙在八仙桌上鋪開,開始講解。他準備得很充分,從整體規劃到局部細節,從結構加固到水電暖通改造,都做了詳細的說明,尤其強調了如何保留原有風貌和使用現代材料的結合點。

  他講解時,何雨柱偶爾會插話問幾個專業問題,比如某種傳統工藝的具體做法,或者某種新材料的耐久性。

  顧知行都能一一作答,顯得功底扎實。

  老方抱著胳膊聽了半天,突然開口,問題卻拐了彎:“小顧啊,聽說你放棄國外挺好的工作回來的?為什么?那邊給的薪水不高?”

  顧知行心里一凜,他坦誠回答:“方老,國外薪水確實不錯。但我覺得,學的這些東西,在自己國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更能找到歸屬感。看著自己參與設計的項目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建起來,那種成就感不一樣。”

  老方不置可否,又追問:“那你覺得,是國外的設計理念先進,還是我們自己的好?”

  顧知行沉吟片刻,謹慎答道:“各有優劣。國外在技術標準化、功能性細化上很成熟;但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空間哲學,比如講究意境、順應自然。好的設計應該是取長補短,找到最適合這片土地和人的方式。”

  老趙在一旁聽著,微微頷首,轉而問起:“做你們這行,接觸的甲方形形色色,要是遇到想法不合理,硬要你改的,你怎么處理?”

  顧知行想了想,說:“趙老,我會盡量溝通,用專業知識和實際案例去說服。如果甲方堅持,而改動確實會嚴重影響建筑安全或核心價值,我會明確告知風險。實在無法協調可能只能選擇放棄項目。有些底線,不能破。”他說到最后,語氣很堅定。

  何雨柱看著顧知行,能感覺到這年輕人骨子里有自己的堅持,并非一味迎合之輩。

  這讓他心里倒是添了幾分好感。

  何雨柱這時才開口,他將話題引向了專業:“小顧,上次你提到的‘修舊如舊’,我很感興趣。具體到結構加固和材料上,你有什么成熟的思路?比如,既要保持木結構的原貌,又要滿足現代的抗震和防火要求,這個矛盾怎么解決?”

  談到專業,顧知行的眼睛亮了起來,緊張感消退大半。他引經據典,從唐宋的營造法式講到現代結構力學的巧妙應用,提出了幾種隱蔽加固的方案,又詳細闡述了如何篩選、處理替代木料,以及如何與現代消防系統結合。

  何雨柱聽得頻頻點頭,偶爾插話追問細節,兩人竟有些探討學術的意味。

  老方和老趙在一旁聽著,雖然有些專業術語不太明白,但看顧知行條理清晰,言之有物,眼神也緩和了不少。

  問答持續了一陣,期間老方和老趙又開始問問題,都刁鉆的很,甚至問到了他對未來家庭生活的設想。

  顧知行雖然額頭冒汗,但始終應對得體,不卑不亢。

  最后何雨柱告訴他這個宅子不是打算住人的,是要改造成私人博物館的,還需要重新做設計,顧知行并不意外,因為何家有這個能力。

  他表示他會盡量復原宅子的古典美,里面的東西他也會找更專業的人設計。

  送走顧知行后,老方背著手,對何雨柱說:“小子還行,不是個軟骨頭,肚子里有貨,人也算正。就是有點文人的清高,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吃虧。”

  老趙笑道:“有點堅持好。凝雪那性子,找個太圓滑的,反而不美。我看這孩子眼神清亮,不是那歪心思的人。”

  何雨柱點點頭:“能力、人品,大面上看來是過關的。具體的,還得看他和凝雪自己的緣分。咱們做長輩的,把把關就行,強求不得。”

  “這倒是。”老方嘆了口氣,“兒女債啊,操心不完。”

  “行了,回吧,家里還等著信呢。”

  “走走,這事既然有了眉目,今天柱子你要請客,我和你方叔也算出力了吧,你總得表示表示不是。”老方道。

  “對,我回去喊上紅霞、翠萍她們,柱子你可要拿點好酒出來哦。”老趙道。

  “沒問題。”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