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21章 蘇澤的布局

熊貓書庫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點這里聽書

  朝鮮國主細思下,更是覺得恐懼。

  這些年來,大明和朝鮮的關系日益緊密。

  曾經多次作為朝貢使前往大明的朝鮮弘文館官員許篈,在朝鮮創辦了《朝鮮國報》,這份報紙得到了大明官報《樂府新報》的授權,可以在頭版轉載大明的新聞。

  此外仁川港口和大明諸港口往來密切,很多朝鮮商人也會攜帶《商報》回來。

  除此之外,心學在朝鮮也很流行,朝鮮士大夫也將江南視作時尚,《新君子報》曾經在朝鮮也很流行。

  《新君子報》轉向后,打出了“追復漢唐”的口號,這更是讓朝鮮國上下不安。

  漢唐是什么?

  別的不知道,朝鮮國君臣都是知道歷史的,那就是漢唐都狠揍過朝鮮!

  漢武帝滅朝鮮,把衛滿朝鮮的國土一分為四,分別為: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合稱為漢四郡。

  唐太宗征討高句麗,唐高宗設置安東都護府節制朝鮮、遼東。

  和大明這股思潮對應的是,在朝鮮的基層,也萌發了新的思潮。

  沒辦法,朝鮮國雖然也實行科舉制度,但是普通讀書人幾乎沒有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的機會。

  朝鮮小朝廷之中,稍有含金量的職位都是世襲的,讀書人就是考進了弘文館(類比大明翰林院),也掌握不了實際權力。

  更多的是連科舉都考不上的讀書人,朝鮮基層的科舉十分的腐敗,能考中的都是兩班子弟。

  這些人寒窗苦讀多年,最后連科舉第一關都過不了。

  而能夠參加科舉的,好歹也是朝鮮中小地主家的子弟。

  他們有的回去繼承家業,有的則創辦或者加入書院。

  書院的子弟又要重復前輩的路線,科舉不第再加入書院。

  于是書院也就成了朝鮮讀書人反對朝鮮國政的大本營。

  而朝鮮的國主和重臣也意識到了書院的危險,多次下令禁毀書院,但是朝鮮的基層控制力又太弱了,每一次的禁令都讓地方書院更加興盛。

  這些書院要求朝鮮國主改革,取消兩班貴族制度,懲辦國內的貪官,將大明視作“天國”,經常引用大明的政策來抨擊朝鮮國政。

  于是這些朝鮮基層的書院,也逐漸演化出自己的思潮——歸附中原!

  對于朝鮮的普通讀書人來說,如果能被大明直接統治,那肯定是天大的喜事!

  如果朝鮮能歸附中原,那么朝鮮讀書人就可以和大明讀書人一樣參加科舉了。

  雖然未必考得上,但是也總比在朝鮮種地強啊。

  可對于朝鮮國主和兩班貴族來說,那就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了。

  朝鮮再怎么樣,身為國主和兩班貴族的權力都是很穩固的,可以騎在普通讀書人和百姓頭上作威作福。

  要是真的被大明吞并,那絕對沒有這樣的好日子。

  朝鮮國主緊急召見兩班重臣,商議對策。

  就在這時候,安東都護府的密使唐謹行來到了漢城。

  安東都護府的密使這個時候來朝鮮,到底是為了什么?

  朝鮮國主膽戰心驚的召見了唐謹行。

  唐謹行也有些誠惶誠恐。

  他是安東都護府的使者,安東都護府只是大明的一個地方機構。

  而朝鮮是大明排名第一的藩屬國,朝鮮國主是大明皇帝冊封金印的藩屬國國主。

  唐謹行被朝鮮以隆重的國禮,請到了景福宮中。

  如果是別人,大概這時候要膽怯了。

  但是唐謹行就是個膽大的人,他見到朝鮮的氣勢弱了,自己就氣盛起來。

  唐謹行是被急招入宮的,入宮的時候景福宮中已經點起了燈火。

  景福宮的大殿內,燈火通明,卻透著一股壓抑的氣氛。朝鮮國主身穿朝服,端坐在寶座上,但面色蒼白,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衣袖的刺繡。

  唐謹行大步上前,一襲安東都護府的官服顯得格外威嚴,他并未行禮,反而昂首挺胸,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大殿。周圍的兩班重臣們屏息低頭,無人敢出聲。

  唐謹行用倨傲的語氣,對著朝鮮國主說道:

  “國主,本使今日來此,非為虛禮,而是為你朝鮮邊境之失!”

  “這些年,大明待爾等如藩籬,然爾等懈怠邊防,放縱女真部族坐大,任其侵擾遼東,實乃禍根之源!”

  “安東都護府屢次密報,女真賊寇假道朝鮮邊境劫掠,朝鮮軍備廢弛,官吏腐敗,竟無一人能制。這豈非你朝鮮之過?”

  朝鮮國主聞言,渾身一顫,險些從寶座上滑落。

  他急忙扶住扶手,聲音微顫,唯唯諾諾地回應:“唐大人息怒…息怒啊!孤深知邊境之弊,女真猖獗,乃朝鮮之恥,孤日夜憂懼,唯恐禍及大明上國…”

  他語無倫次,額頭滲出冷汗,偷眼瞥向唐謹行,見對方面色鐵青,更是慌亂。

  唐謹行見狀,嘴角揚起一抹譏諷,乘勢而上,言辭愈發嚴厲:

  “既知恥,速行補救!”

  朝鮮國主顫顫巍巍的問道:

  “敢問貴使,要如何補救?”

  唐謹行看到朝鮮國主如此的軟弱,膽氣更是上來了。

  他說道:

  “我大明皇帝設立安東都護府,就是為了北境安寧!”

  “北境安寧,也非我大明的事情,朝鮮必須出兵!”

  聽說要出兵,朝鮮國主臉色煞白。

  大軍一動,兵馬糧草的消耗都是巨大的,朝鮮好不容易安寧了一陣子,如果再出兵,豈不是朝鮮君臣又要過苦日子?

  但是朝鮮國主的眼神落在了陪同唐謹行入見的馮學顏身上。

  馮學顏十分的淡定,既沒有勸阻唐謹行,也沒有幫著朝鮮說話。

  而是像老僧一樣,安靜的站在一旁。

  這下子朝鮮國主宛如被潑了一盆涼水!

  朝鮮國主想起了湯顯祖《三箭定天山》的新劇,想起了大明報紙上克復漢唐的口號。

  串起來了!這一切都串起來了!

  唐謹行此來,就是為了制造戰爭借口的!

  一旦自己拒絕了安東都護府出兵的請求,那么安東都護府就會以此來聲討朝鮮,讓朝鮮朝廷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再聯想到朝鮮民間書院歸明的思潮,馮學顏在朝鮮讀書人中的份量!

  一旦朝鮮本地發生“叛亂”,安東都護府“應朝鮮父老”要求入朝,那自己這個國主的位置還能坐得穩嗎?

  馮學顏如此老成的人,不阻止唐謹行,這不是說明了這都是大明計劃好的嗎?

  不行!絕對不能給大明煽動朝鮮內亂的借口!

  想到這里,朝鮮國主顧不得其他,他立刻說道:

  “貴使息怒,我朝鮮上下一定會協助安東都護府出兵北境的!”

  唐謹行本來還想要繼續施壓,卻沒想到朝鮮國主一下子慫了。

  唐謹行只覺得憋著的氣沒處用,但是目的已經達成,他只能暫時平息下來。

  唐謹行緊接著逼著朝鮮國主達成密約,由朝鮮國主上書“主動”請求協助安東都護府討伐女真,并且出兵后,朝鮮軍隊的犒賞和糧草補給,也都要由朝鮮國承擔。

  朝鮮國主面對如此苛刻的要求,也只能忍著痛答應下來。

  等送走了唐謹行和馮學顏之后,朝鮮國主癱軟在王座之上。

  兩班重臣紛紛上前,對著朝鮮國主叩拜道:

  “國主忍住負重,未能給明使口實,國主大義,臣等慚愧!”

  朝鮮國主虛弱的看著自己的群臣,自己繼位之后,威望一直不足,群臣互相斗來斗去,都沒把他這個國主當回事。

  沒想到這次接待明使,還有意外的收獲,大大加強了自己在群臣中的威望。

  此外,朝鮮國主又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河陵君李鏻。

  河陵君李鏻在朝鮮國內很有威望,而朝鮮國主無嗣,朝中有不少的大臣,站在河陵君李鏻身后,想要擁立他成為國主繼承人。

  那這一次正好乘此機會,將河陵君李鏻作為派遣軍隊主帥,派遣到東北的苦寒之地去。

  朝鮮國主暗道,看來還要謝謝這位明使呢。

  胖鴿子傳回消息,朝鮮國主已經屈服,已經通過朝鮮通政署,向大明遞交國書,“主動”要求出兵東北,協助安東都護府對付女真人。

  蘇澤收起信,如此一來,開拓遼東應該問題不大了。

  不過女真人只是阻擋在大明開拓路上的一個“小麻煩”罷了。

  實際上,大明放棄遼東,除了軍事上的問題之外,更大的問題還是氣候。

  苦寒的天氣,讓農業時代的寒帶都成了不毛地帶,成了穩定刷新蠻族的苦寒邊疆。

  大唐的強盛,恰恰是因為那時候正是歷史上溫度最溫暖的時期。

  唐時期連吐蕃這樣的高原勢力都崛起了,在東北以北還誕生了渤海國這樣的“海東盛國”。

  但是唐代以后,氣溫直線下降,海東盛國的文明消散,中原王朝再也沒有能控制東北。

  可以說,農業時代的帝國,只能放任這些遠疆地區,這是生產力決定的。

  東北寒冷,冬季必須要有足夠的燃料御寒。

  沒糧食餓死需要七天,在東北沒燃料只要一個晚上就能凍死。

  農業時代,柴火就是唯一的燃料。

  在蘇澤穿越前,一些北方農村地區還有儲藏柴火的習慣。

  而很多家庭,往往從夏初就要開始儲存柴火,否則無法渡過冬季。

  土地一年只能耕種一次,耕種的時候還要搜集過冬的燃料。

  一年到頭什么,為了活下去就要用盡全部力氣,還談什么再生產?

  真正能讓北方開發起來,需要的還是生產力的發展。

  鐵煤的利用,才讓開發寒帶有了可能性。

  煤炭有了穩定的供暖,不需要為了采暖而發愁。

  鐵器的進步帶來生產力的進步,也有了進一步改造自然的能力。

  而真正能夠讓東北發展的,則是工業。

  北方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只要能進入工業化時代,采暖和生產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原時空東北也是整個中華文明最早誕生工業文明的地區。

  而且北方地區的人少,在人力資源珍貴的情況下,必然會更加重視機器的發展。

  這也是歷史上的大明,沒有能爆發工業革命的原因,人力資源太過于廉價了。

  廉價的人力資源,讓人力紡織的成本低于開發機器紡織的成本,讓人力采礦的成本,低于研究機器采礦的成本,既然人不值錢,那有什么必要投入金錢發展新技術,用機器取代人呢?

  所以在發展了京畿經濟圈之后,蘇澤還是將目光投向了東北。

  沒辦法,山西和山東距離京師太近了。

  京師作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技術中心,天然會虹吸周圍。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山西商人都會在京師開辦商行,甚至范氏這樣的家族,直接將家族商行的總部都設在京師。

  而且山西和山東,沒本地士紳和宗族勢力也很龐大。

  相比之下,如今人少地多,資源豐富的東北,更適合發展成大明第二個資源和工業中心。

  這也是蘇澤的真正布局。

  所以驅逐女真人,已經不是單單為了防范女真崛起了,而是為了整個大明的發展戰略。

  這時候擋在大明發展面前的勢力,最終都將會被這輛發動起來的戰車碾碎。

  九月六日,常州府官員士紳聯民上書,繼揚州府后,常州府也成為南直隸第二個開征商稅的府。

  同樣的,常州府和揚州府,是連接江南和江北重要的通道。

  這兩個府開征商稅,對江南地區其他府的觸動是巨大的。

  特別是如今商品經濟最發達的松江府和蘇州府,他們在《江左雅報》連續發文,抨擊常州府截留商稅,是整個江南的叛徒!

  只是隨便江南怎么罵,甚至團結起來將常州府開除出“江南籍”,但是常府開征商稅的時候,確實是朝廷商稅改革的巨大勝利。

  連續幾天內閣開會,高拱和張居正臉上都掛著抑制不住的笑意。

  這是朝廷商稅改革以后最大的成果,戶部估算,揚州常州二府,貢獻的商稅可能超過山東整個省!

  接下來,又有新的“捷報”傳來,湖廣省荊州府也宣布開征商稅。

  荊州是張居正的老家,荊州開征商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張居正下一手,讓蘇澤直呼妙手!

  張居正上書朝廷,在荊州府夷陵州設稅卡!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