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22章 一力破十巧

熊貓書庫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點這里聽書

  張居正這一招的高明之處,就在這個設卡的地點——荊州府夷陵州。

  大明凡是設置“州”的地區,都是明初重要的軍事據點。

  夷陵設州的理由實在是太充分了,這里本身就著名的古戰場,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就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

  夷陵,也就是原時空的湖北宜昌,這里是長江三峽水運的生死命門,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的地理格局,使之成為大明西部漕運、商道與軍事調度的核心樞紐。

  造成夷陵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是長江三峽。

  三峽天險,長江中下游能夠通航的船只,到了夷陵就要換成小船,依靠纖夫闖過險灘,才能進入長江上游航道。

  而長江上游,也就是四川的船只,到了夷陵之后,也要換成大船,再駛向長江中下游地區。

  夷陵州就在荊州府治下,張居正用一府,乃至于一州之地,就控制了長江上游最重要的節點。

  一旦夷陵設稅關,就等于朝廷對整個長江上游地區開征商稅!

  蘇澤不由的感慨,張居正的眼光還是如此的狠辣!

  一州之地,撬動了整個長江上游的商稅,這一招實在是太高明了!

  可緊接著,內閣就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趙貞吉是四川人。

  而如今長江上游最繁華的地區,自然就是四川了。

  這等于說,張居正要在自己的老家荊州,征整個四川的商稅!

  身為四川子弟,趙貞吉如何能忍?

  這甚至不是趙貞吉忍不忍的問題,在這件事上他如果不為四川出頭,那趙貞吉就別想著老了以后歸鄉養老了,家鄉父老都能用唾沫將他淹死!

  趙貞吉帶領四川官員聯民上書,堅決反對張居正的建議,剛剛平穩了一陣子的朝堂,再次動亂了起來!——

  報館內。

  沈一貫繪聲繪色的說道:

  “這次趙閣老是真的動了真火,他昨日上書請辭了!”

  羅萬化也愣住了,上書請辭是大臣對皇帝最大的威脅了,也可以看做趙貞吉用自己的全部政治聲望,也要反對張居正的政策!

  要知道趙貞吉的自從入閣以后,很少如此激烈的發表政治觀點。

  看來這次張居正是將四川官員得罪狠了!

  沈一貫看向蘇澤,他問道:

  “子霖兄,你這次站在哪邊?”

  羅萬化也看向蘇澤。

  趙貞吉是蘇澤的姻親,蘇澤也被朝中的四川官員視作四川女婿。

  但是商稅這件事本就是蘇澤提出來的,兩人也都知道蘇澤對商稅的態度,在政治立場上,蘇澤肯定是支持張居正的。

  蘇澤毫不猶豫的說道:

  “這件事,我自然是站張閣老。”

  羅萬化和沈一貫都點頭,蘇澤果然還是蘇澤,他本質上和高拱張居正都是一類人,就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肝腦涂地的人,絕對不會因為外部壓力而改弦易張。

  沈一貫雖然早有所料,但他還是說道:

  “子霖兄,這次張趙兩位閣老打架,你還是不要參與了吧?”

  蘇澤搖頭說道:

  “好不容易有了這么好的機會,我怎么能放過這次機會?”

  沈一貫緊張的說道:

  “那子霖兄家大娘子那邊?”

  蘇澤不以為然的說道:

  “我家娘子從來不干涉政務,趙家也知道這個道理,沒有派人來勸說她,讓她夾在中間難做。”

  聽到蘇澤夫婦沒有因此吵架,沈一貫也松一口氣。

  他家娘子和趙令嫻關系極好,也不想讓蘇澤家里因為朝廷的事情產生裂痕。

  這時候羅萬化問道:

  “對了,趙閣老反對在夷陵征收商稅,總要有個理由吧?總不能說是夷陵征稅,就是向四川征稅吧?”

  蘇澤也看向沈一貫。

  政治上的事情,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總不能說四川抗拒交商稅,就不肯夷陵征稅吧?

  沈一貫消息靈通,他立刻說道:

  “這一次趙閣老和四川籍官員提出的爭議,是‘不公’。”

  羅萬化疑惑道:“不公?”

  沈一貫說道:

  “是啊,這一次趙閣老的理由還是挺有道理的。”

  “自古以來,都是四川向外販售的貨物多,從夷陵向四川運輸的貨物少。”

  “如果在夷陵設置稅卡,豈不是針對四川,專門向四川商戶百姓征稅嗎?”

  羅萬化也點頭說道:

  “這倒是也有道理啊,趙閣老這個角度不錯。”

  三峽天險,雖然從上游進入中游,同樣也需要纖夫來引航,避開三峽的激流和漩渦,但是總體來說,從四川運輸東西出去,要遠遠容易將物資運輸進入四川。

  而四川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地理單元,在農耕時代自給自足反而不是缺點,而是一個地區穩定的象征。

  趙貞吉的理由確實也有道理,夷陵設置稅卡,就是專門對出川貨物征稅了,那還真是臉都不要了。

  這就和強制要求四川開征商稅沒區別了,也有違了蘇澤當年商稅的政治綱領——責權對等。

  這倒不是說蘇澤迂腐,而是政治可以暗箱操作,可以密室政治,但是對外宣傳的政治口號是一定要做到的。

  如果政治口號都無法遵守,那一名政治家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礎,這時候你再做什么事情,別人都會反對了。

  原時空,張居正就是這樣。

  原時空的張居正,為了約束萬歷皇帝,不停地提倡孝道。

  可結果是自己父親去世,卻不肯丁憂歸鄉守孝,還讓門生弟子上書奪情。

  這件事之后,張居正經營的政治形象破產,他也很快就倒臺了。

  責權對等,這是蘇澤在開征商稅時候提出來的綱領,自愿開征,這也是朝廷對商稅的默認態度。

  張居正這一招確實很精妙,但是確實有點不擇手段,破壞了原本的政治默契。

  “看樣子張閣老要失算了,如今很多地方官員接到了消息也在上書,認為夷陵州征稅太不公平,有違朝廷設置商稅的本意。”

  蘇澤思考了一下說道:

  “那這件事的爭議,最后落在了長江通航的問題上了?”

  沈一貫點頭,他又搖頭說道:

  “這也是趙閣老高明的地方,長江水文就是如此,千百年來都是這樣,拿這個理由出來反對,張閣老一下子就被動了。”

  羅萬化也暗暗點頭,只能說這種高層斗爭確實高端,明明是爭的利益,卻能套上各種高大上的說法。

  羅萬化自我感覺最近在政治上進步不少,可是和這些頂級選手一比,差距又很明顯。

  沈一貫比自己的水平高一些,至少沈一貫能夠看透這些朝堂大佬的用意。

  其實他們已經是官場中的佼佼者了,很多人進入官場四五年,卻連官場的斗爭規則都沒摸透。

  可偏偏在場就有一個蘇澤這樣的妖孽,已經能夠和閣老們掰手腕了。

  沈一貫和羅萬化也看向蘇澤,蘇澤露出笑容說道:

  “我還當什么事情呢,我這就寫奏疏,支持張閣老!”

  蘇澤抽出空白奏疏,很快一份奏疏就寫完了。

  羅萬化和沈一貫等蘇澤寫完,迫不及待的拿過奏疏,認真的讀了起來。

  《請設夷陵稅關兼課稅減緩征之策疏》

  沈一貫看向蘇澤,蘇澤這是贊同張居正在夷陵設置稅卡的奏疏,但是又提出要減緩征稅。

  “閣臣張公前奏請于荊州府夷陵州設立稅關,以征長江往來商課,誠為裕國便民、厘清稅源之上策。”

  “臣詳考其議,深以為然。夷陵為天下水運之樞機,凡蜀中商貨欲通江左,江左物產欲入巴蜀,必賴此換舟轉運,纖夫挽舟以濟天險。”

  “于此設關,扼其沖要,商旅輻輳,稅源豐沛,既可充盈國庫,又能循商道而明稅則,實乃一舉數得之良謀。“

  “然聞四川籍官員或有異議,臣細思其憂,其情可憫。”

  “蓋因夷陵為蜀貨出川必經之途,今日長江中下游溯流入川之貨量,確較蜀貨順流出川者為少。若驟行全額征收,難免蜀商獨力承重,非朝廷平允之道也。”

  “為示朝廷體恤邊省、均衡稅負之意,臣特陳緩征之策:”

  “請準于夷陵設關,然所征商稅之額,當以出入川貨物量之均等為衡。”

  “即待溯流入川之貨量,與順流出川之貨量相侔相抵之時,方行全額征課。”

  緩征?

  沈一貫和羅萬化明白了蘇澤的設計。

  緩征就是按照入川和出川的貨物量,按照差額比例來減緩征稅。

  蘇澤還舉了一個例子,如今出川貨物差不多是入川貨物的五倍,那按照這個方法計算,就對出川貨物征收五分之一的商稅。

  沈一貫皺眉,這個方法其實算不上多么高妙。

  甚至可以說是漏洞很多。

  但是作為一套權宜之計,倒是也算合格了。

  如果是別人的奏疏,沈一貫大概也會稱贊一句巧思了。

  可這是蘇澤的奏疏。

  這樣和稀泥的奏疏,竟然是蘇澤寫的?

  可蘇澤這份奏疏,確實是一個緩解現在朝堂矛盾的好辦法。

  “子霖兄,你真的要上這份奏疏嗎?”

  蘇澤點頭,沈一貫說道:

  “也對,夷陵征稅確實是個妙招,這樣的好機會千載難逢,先將稅關設立起來再說就是。”

  等到沈一貫離開之后,蘇澤將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請設夷陵稅關兼課稅減緩征之策疏》送到內閣。

  你這份“和稀泥”的奏疏,并不符合高拱的利益。

  張居正和趙貞吉的斗爭,符合高拱的利益,削弱了張居正的威信。

  但是高拱思考再三,為了朝廷商稅的推動,還是支持了你的奏疏。

  張居正和趙貞吉也各退一步,原則上同意了你的奏疏。

  兩人約定,戶部每年統計兩次,等到入川貨物和出川貨物相等的時候,夷陵稅關就取消出川商品的緩征政策,足額對出川貨物征稅。

  內閣大臣一致,皇帝同意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3040。

  本次模擬已經通過,不需要強行執行。

  果然通過了。

  雖然蘇澤這份奏疏看起來像是和稀泥,是向四川籍貫的官員妥協,給了四川商品出川的優惠。

  但實際上,蘇澤萬分篤定,四川這種出川貨物大于入川貨物的情況,持續不了多久了。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技術的發展。

  蒸汽火車的實驗已經開始,工部也投入了不少來改進蒸汽機,提升蒸汽機的效率。

  按照萬敬的說法,新式蒸汽機的動力已經達到了三馬力,如果不計算成本,已經可以用蒸汽機代替馬了。

  只不過蒸汽機火車頭的成本還是太高了,而且蒸汽車頭的自重也不小,萬敬測算,蒸汽機必須要達到十馬力,才能達到現在馬拉軌道車的運輸效率。

  可這也還不夠,如果只是這樣,還是競爭不過馬,必須要繼續增加蒸汽機的馬力,從而運載更多的車廂,才能降低蒸汽火車的成本,真正投入到實際運營中。

  在蒸汽火車有了突破之后,蘇澤又向萬敬提出了蒸汽輪船的構想。

  實際上,蒸汽輪船的技術難度要比火車低。

  火車的空間有限,還要考慮自重,所以蒸汽機不能太大,還必須要提升蒸汽機的熱效率,才能獲得更大的動力。

  蒸汽輪船就不一樣了。

  船上空間大,一臺蒸汽機不行就兩臺好了。

  此外鐵路的穩定性要求也高,傳動裝置更精密,而蒸汽輪船就沒有那么多的問題了。

  這些種種因素結合起來,讓蒸汽輪船的項目立項最晚,但是已經取得了比蒸汽火車更大的突破。

  而蘇澤知道,一旦蒸汽輪船開始普及,困擾幾千年的長江上游航運問題,從此就不再是個問題了。

  輪船大大降低了逆流運輸的成本,而四川這個經濟和人口大省,外省的商人垂涎已久。

  礙于入川成本太高,這才維持了現在的狀態。

  只要航運成本降下來,外省商人絕對不會放過這么大的市場。

  那出入川商品很快就平衡,緩征政策很快就會取消。

  等到了那個時候,四川為了保住本地稅源,自然也要開征商稅了。

  這才是蘇澤的計劃,任由你手段通天,我只要老老實實發展生產力就是了!

  一力破十巧!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