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七十八章 、烽火

熊貓書庫    復山河
🔊點這里聽書

  寧平府淪陷,這是一個縮影。

  隨著義軍的發展壯大,淪陷的城池,還在持續增加中。

  升龍城。

  “肖將軍,現在國內局勢危急,廢話本相就不多說了。

  趕緊調集兵馬,增援各路戰場。

  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打通我大越的南邊通道,否則南疆就危險了!”

  崔梓炎神色凝重的說道。

  又是海盜,又是義軍,搞得大越雞犬不寧。

  不知道的,還以為大越皇朝到了王朝末年,即將開啟群雄逐鹿。

  作為大越高層,他們非常清楚,眼下的糟糕局面全是虞朝人搞出來的。

  無論海盜,還是義軍,全部以虞朝人為主。

  在兩國交戰的關鍵時刻,給他們來這么一下,擺明是想要大越皇朝的命。

  知道是一回事,卻不能直接說出來。

  本來局勢就岌岌可危,若是讓大家知道,這些敵人全部都是一伙的,后果還會更加嚴重。

  大家不投降海盜、義軍,那是認為這些勢力上不了臺面。

  換成大虞朝,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打不過就加入,這是亂世生存法則。

  一旦認為不可力敵,國內就會誕生一群帶路黨。

  尤其是南疆新開擴地區,依舊存在著大量殘留勢力。

  大虞只要承諾幫他們復國,那些遺老遺少們,一個個都會活躍起來。

  在這種背景下,打通南北通道變得格外重要。

  稍微速度慢點兒,他們數十年的擴張成果,就會毀于一旦。

  相較于大虞朝,他們的戰略空間,本來就非常有限。

  丟失了南疆的半壁山河,光靠北越地區,要抵擋虞軍實在是太難了。

  “丞相,究竟發生了什么?

  為何這才短短一個多月,國內就蹦出大量的叛軍來?”

  肖云帆一臉疑惑的問道。

  從前線撤軍回來,他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就被拉過來議事。

  對國內的了解,還局限在海盜猖獗。

  這次回師,也是奔著圍剿海盜去的。

  可一轉眼的功夫,海盜威脅成了次要因素,層出不窮的義軍造成的殺傷力更大。

  無數大越百姓,被迫卷入這場亂世中,眼瞅著戰火就要燒入河內地區。

  “從搜集的情報來看,據說是虞軍關押的白蓮教戰俘,越獄逃竄進入了我國。

  從各地上報的情況來看,這些叛軍少則上萬,多則十余萬。

  所過之地,猶如蝗蟲過境。

  凡家中有男丁的,一律強征入伍,對地方上的破壞非常驚人。”

  崔梓炎的回答,并不能令眾人滿意。

  關押的戰俘,就算越獄逃跑,最多也就流竄到邊界地區。

  哪有一下子跑到中南部地區,裹挾著大量農民軍,向北越地區殺來。

  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是虞朝人在幕后操縱,默契的選擇揭過話題。

  “真實情況,比丞相說的還要嚴重。

  這些義軍和前面的海盜一樣,全部都很殘暴。

  官軍只要敢抵抗,就全部斬盡殺絕。

  尤其在對待官員和士紳的時候,更是毫不留情。”

  禮部尚書阮藝修開口補充道。

  對他們這些大人物來說,普通人的死活不重要。

  可是屠戮士紳官員,這就觸犯到了大家的底線。

  如果不趕緊鎮壓,沒準哪天慘劇,就輪到了自己家。

  “諸位大人放心,些許敗兵之將,成不了什么氣候。

  待大軍休整幾天,末將就帶兵過去,把他們剿滅干凈!”

  肖云帆當即保證道。

  在云南戰場上,碰了一鼻子的灰,他急需一場戰功證明自己。

  剿滅海盜是功勞,圍剿叛軍一樣是功勞。

  沒能打進云南腹地,那是戰線太長,后勤拖累了部隊的戰斗力。

  敵軍又固守城墻不出,這才無功而返。

  現在收拾一群烏合之眾,他的心里完全沒有壓力。

  “那就拜托肖將軍了!”

  崔梓炎一臉疲憊的說道。

  顯然,他對迅速平定叛亂,并不抱有信心。

  倒不是不信任官軍戰斗力,主要是敵人數量太多了。

  又是海盜,又是叛軍,沿海地區全部被禍害了一遍。

  原本固守河內海防的水師,半個月前出港遭到虞軍水師交戰,不幸再次戰敗。

  歸途之中,又遭到海盜伏擊,幾近全軍覆沒。

  現在的大越皇朝,海防能力約等于零。

  面對敵人源源不斷的打擊,完全是被動挨打。

  直覺告訴他,主力在鎮南關和敵軍對峙是一個錯誤決定。

  海盜可以海上殺過來,白蓮教叛軍也能從海上過來,虞軍主力同樣可以。

  前期的試探性攻擊,就搞得他們疲于應付。

  一旦虞朝發起登陸作戰,那就真危險了。

  意識到問題,不等于能夠解決問題。

  越皇登基不到一年,正是需要豎立威望的時候。

  他們這種老臣,本身就不受待見。

  提出反對意見,只會讓雙方的關系更糟糕。

  何況勞師遠征,消耗了大量錢糧,前線還折損了上萬士卒。

  此時班師回朝,總得有人為戰爭失利負責。

  越皇不能背這個鍋,前線的將領,也不想背這個鍋。

  此時把窗戶紙捅破,這口黑鍋大概率落在他頭上。

  理由是現成的,把國內治理的一團糟,導致大軍被迫放棄勝利果實。

  臉皮只要足夠厚,完全可以宣布大獲全勝。

  損兵折將,只要官方不承認,那就相當于不存在。

  蜀地。

  看著從江南逃竄過來投奔的老兄弟,魏豪是感慨萬千。

  短短不到兩年時間,那個威名赫赫的白蓮圣國,就成了過往云煙。

  昔日的三王一帝,現在就剩下他這一根獨苗。

  “你是說,傅兄之死是因為安慶守軍背叛?

  可本王記得,方墨川不是這種人。”

  魏豪皺著眉頭問道。

  生死關頭選擇背叛,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他見到了太多的爾虞我詐。

  可背叛的人,大都是外圍之人。

  白蓮教的核心人物,參與造反太深,就算投降朝廷也會被清算。

  這一部分人,在反虞的問題上,立場十分堅定。

  “東王殿下,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據我們了解的情況,陛下在渡江之后,就遭到了安慶守軍的偷襲。

  如果不是他們突然背刺,沒準就突破了官軍的包圍圈。”

  劉老旭坦言道。

  內心深處,他也不愿意相信,方墨川會背叛義軍。

  開了這個壞頭之后,那就意味著,無條件信任消失了。

  包括他們這些過來投奔東王的,在后續也可能受到猜忌。

  可安慶守軍背刺義軍,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實。

  就算他們不說出來,要不了多久,東王也會知道。

  “罷了,事情總會搞清楚的。

  諸位兄弟,既然肯認我這個東王,那么往后大家就一起干。

  推翻了大虞,榮華富貴少不了大家的。

  倘若有別的想法或出路,我魏某也不會攔著。

  只要不是投奔偽朝,大家永遠都是兄弟!”

  魏豪一臉豪氣的說道。

  想爭奪天下,禮賢下士是必須的。

  眼前這些人,多是從廣西走出來的老兄弟。

  如果連他們都不能容,指望天下群雄歸附,就是一個笑話。

  可對這些傅皓軒殘部,他又缺乏信任。

  矛盾的導火索,在當年分家的時候,就深埋了下來。

  如果不是官軍圍剿的厲害,這些人也不會過來投奔他。

  哪怕人在屋檐下,這些家伙稱呼傅皓軒,還是一口一個陛下。

  很明顯在這些人心目中,死去的傅皓軒才是皇帝,而他只是那個東王。

  “多謝東王殿下!”

  眾人的回應,讓魏豪心中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又舒展開來。

  “接風宴準備好了,諸位兄弟隨我去后殿用膳。”

  原來準備好交心的話,這一刻他選擇憋了回去。

  既然交不了心,那就索性做做樣子,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為了反虞大業,這些人肯定是要用的,但又不能重用。

  幸好傅皓軒死的干凈,人頭都被大虞拿去四處展示,大家沒有更多的念想。

  倘若像白蓮圣皇那樣,直接活不見人,死不見尸,那就更麻煩了。

  哪怕到了現在,義軍隊伍中依舊有人懷念消失的白蓮圣皇。

  “東王殿下,接風宴不著急。

  我等過來投奔您,也不是沖著榮華富貴來的。

  大家主要是想報仇,想推翻大虞這黑暗的天。

  遇上李牧那賊子,我等確實不是對手,但收拾徐文岳那書生,大家還是很有經驗的!”

  武穆侯方羽軒突然開口說道。

  什么復仇、推翻大虞,通通都是借口,主要還是為了待遇。

  今天是雙方第一次會面,也是最適合爭取待遇的時候。

  過了今天之后,東王少不了私底下安排人同他們接觸。

  臨時組成了隊伍,被拆分瓦解是必然的。

  一共就這么點兒殘兵,大家抱起團來,還有談判的籌碼。

  倘若被拆分散了,那時候再進行談判,條件就只能由人家開。

  為了自身利益,哪怕知道現在開口,可能會得罪魏豪,他還是當了這個出頭鳥。

  秋后算賬,方羽軒不認為自己能遇上。

  虞軍平定江南之后,必定會大舉揮師入蜀。

  楚國沒了,吳國也沒能擋住敵人的兵鋒,僅憑連蜀地都搞不定的東王,靠什么擋住官軍主力。

  在他看來,蜀地只是暫時的落腳點。

  等官軍主力殺了過來,大家還得踏上逃亡路。

  正如歷史規律中那樣——首義不詳。

  白蓮教率先拉開了反虞大業,就注定他們是“為王先驅”的倒霉蛋。

  今天還高高在上的東王,或許要不了一年時間,首級就會被敵軍懸掛在城墻上。

  對這種隨時可能完蛋的老大,他的心里自然缺乏敬畏。

  “既然諸位兄弟,收拾徐文岳那么有經驗,那么休整補充一番之后,就去打徐文岳所部。

  本王的要求不高,盡快拿下成都府即可。”

  魏豪面不改色的挖了一個坑。

  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圍攻成都府大半年時間,依舊徒勞無功。

  既然吳國這幫舊臣,表現的如此傲嬌,那就讓他們去跳吧!

  若是擊敗了蜀地官軍,成功占領成都府,那就皆大歡喜。

  倘若大戰失利,也能打壓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

  接下來的日子,他必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鎮遠侯揮師西進上。

  有那么多前車之鑒,他非常清楚誰才是最大的威脅。

  一旦讓勛貴系的軍隊殺入蜀地,他的好日子就結束了。

  當務之急是趕緊拿下川北地區,進而奪取漢中,鎖死北大門,為割據蜀地創造基礎。

  直覺告訴他,官軍即將發起反攻。

  “多謝東王殿下信任,我等兄弟定不負眾望!”

  方羽軒當即表態道。

  什么承諾的都是虛的,唯獨手中的軍隊,才是實的。

  一路逃亡到蜀地,正是需要休整補充的時候。

  盡快恢復手頭的實力,才能在接下來的變局中,占據主動權。

  “先別急著謝我,徐文岳用兵水平一般,但玩政治卻是一把好手。

  蜀地的土司,都被他忽悠了過去,同義軍作對。

  接下來我們面對偽朝鎮遠侯西進,必須要集中全力應對,能夠給你們的支援有限。

  在攻克成都府的同時,還要小心川西土司。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他們一并給解決掉!”

  魏豪當即加碼道。

  方羽軒答應的太過爽快,以至于他不得不懷疑,對方是否在糊弄他。

  徐文岳所部龜縮在城池中,人家只需中規中矩的防守即可,能夠最大限度掩蓋軍事指揮能力的不足。

  想要尋找對方破綻,一舉收復成都府,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嘗試了各種誘敵手段,敵人就是不上當。

  “殿下放心,這些問題末將明白。

  土司之所以難纏,那是在窮山惡水中,有地理優勢可以依仗。

  只要把他們釣出來,就好對付的多了。

  論起計謀,那幫土鱉,可趕不上徐文岳那老不死的。”

  方羽軒隨即保證道。

  事實上,在士卒沒有拿到手之前,甭管魏豪提出什么要求,他都會一口答應下來。

  這些是事先商量好的。

  其他問題,等恢復了實力之后,再慢慢進行考慮。

  倘若魏豪有帝王之資,在戰場上擊敗了鎮遠侯所部,他們就直接投奔。

  如果戰場上打不贏敵人,那么一切許諾都是空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