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060 可以說沒有短板

熊貓書庫    沒錢賽什么車?
🔊點這里聽書

  陳向北在淋浴間簡單沖洗了一下,換了身干凈衣服就走了出來,正好看見那兩名壯碩的華賽技師,把CFR2O00推回車庫進行檢修。

  他之前在駕駛過程中,對這輛CFR2000賽車機械性能方面,有著諸多不滿意的地方,想著不如趁這個時機跟技師共同調校下。

  “你們好,不知道怎么稱呼?”

  陳向北過去打了聲招呼,梁馳之前并沒有介紹姓名,僅說是他的徒弟,以至于叫什么都還不知道。

  聽到陳向北的聲音,這兩名華賽技師也是停下手中動作,左邊圓臉技師憨笑介紹道:“我叫馮勇,你叫我阿勇就好。”

  “他叫趙磊,年齡比我們大些,隊里一般稱呼磊哥。”

  “好,你們也可以叫我向北。”

  陳向北笑著點了點頭,然后轉而問道:“阿勇,磊哥,你們會調車吧?”

  調車跟修車是兩種不同概念,特別是方程式賽車,它還關乎到空氣動力學,陳向北不問清楚還真不敢保證對方一定就會。

  “會,我們之前幫福特技師打下手,年中他們合同到期撤離之后,基地賽車就由我們跟本田工程師一起調校。”

  “那就好。”

  陳向北應了一聲,直接蹲到了CFR2000面前,首先指著懸架說道:“彈簧阻尼有些偏硬,雖然硬簧增加了彎道支撐性,但降低了賽車的牽引力,高速彎更容易打滑。”

  對于普通人或者大多數“低”水平車手而言,往往會更喜歡硬簧的感覺,這樣高速過彎能抑制側傾,帶給人更足的過彎信心。

  但陳向北的信心來源不是虛假的體感,而是實打實賽道反饋的真實車感,從而判斷出過彎速度的極限,太硬的彈簧阻尼反倒有些弄巧成拙。

  “還有剎車平衡調校不對,前后剎車比50:50不適合干地,后輪會更容易鎖死,最好調節成55:45。”

  “另外懸架外傾角有問題,會導致彎道外側輪胎接地面積不夠。”

  就在陳向北“喋喋不休”反饋賽車調校的時候,伊藤雅治收拾完控制臺設備,回來恰好見到了這一幕,當場愣在了原地。

  中國新人直接上手開方程式還不夠,他居然還會調車?

  要知道很多F1級別的車手,他們都不一定擅長調車,往往需要車隊或者隊友共享調車數據。

  陳向北這些專業知識,又是從哪里學來的?

  “向北君,你以前真的沒有跑過卡丁車或者方程式嗎?”

  伊藤雅治帶著滿腔疑惑,走過來問了一句。

  如果說上手方程式還能用模擬器或者天賦來解釋,反饋賽車調校這種操作,實在有些突破伊藤雅治的思維認知。

  “沒有。”

  陳向北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否認。

  “沒開過那你怎么會調車?”

  “開過卡丁車或者初階方程式就會調車嗎?”

  陳向北沒有直接回答伊藤雅治的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

  霎那間伊藤雅治更懵了,完全無法回答。

  原因很簡單,卡丁車手或者初階方程式車手,他們的實力照樣摸不到調車的門檻。

  可隨之而來又出現一個更“驚悚”的現實,陳向北身為一個純粹的新人,他居然摸到了調車門檻!

  見到伊藤雅治CPU快要干燒了的模樣,陳向北笑了笑,主動給出了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

  “伊藤,我之前一直在梁叔修車店兼職,他教過我很多調車方面的專業知識。”

  陳向北是在修車店兼職沒錯,可梁馳卻一點沒教過調車,不過他們兩個應該不會去對證,主打的就是一個信息差。

  聽到陳向北的這番解釋,伊藤雅治臉上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梁馳身為華賽體育半個賽車工程師,半個首席技師,他對調車方面確實很精通。看來陳向北就如同兩位華賽技師一樣,也是他的徒弟。

  “向北君,會調車在方程式賽事中有著很大的優勢,保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會像佐藤君那樣創造奇跡。”

  隨著了解的增加,伊藤雅治對陳向北愈發認可,這名新人車手除了年齡的劣勢外,其他方面可以說沒有短板!

  說完之后伊藤雅治直接就加入了調車的隊伍,映襯了中國的那句“志同道合”的古話,賽車團隊往往需要互相欣賞跟認可才會更團結。

  沒過多久技術總監宮本志雄也走了進來,他看到這副調車場景臉上卻流露出復雜的神情。

  身為技術總監他參與了CFR2000的研發,很清楚這輛賽車有著諸多設計缺陷,無法通過調教試車來改變。

  這也就是為什么,宮本志雄推薦陳向北去跑更高階的雷諾方程式,因為不值得在失敗產物上浪費更多的時間。

  但是宮本志雄沒有去阻止陳向北等人的“無用功”,某種意義上調車就是車手跟團隊的一個磨合過程,不管合同到期之后伊藤雅治或者自己,是否還會成為陳向北的車組成員。

  至少到目前為止,眾人還是一個team!

  時間就這樣在互相磨合熟悉的過程中流逝,下午時分陳向北被陸曉曼單獨帶到了基地健身房,她將行使訓練師的職責幫助制定體能訓練計劃。

  包括F1在內的方程式車手,其實幾乎每天都會進行大量的日常體能訓練,強度絕對不輸于很多常見的體育項目。

  因為方程式賽車不僅僅是個技術活,它還是個體力活。

  什么G值壓力就不用多說,單單在力量需求方面,普通人可能想象不到高速行駛狀態下,F1車手轉動方向盤就需要高達30公斤的力量。

  如果還是無法理解的話,家用桶裝水18.9公斤,可以平舉兩桶水上下運動一兩個小時,大概就能體驗到F1車手開整場比賽的感覺。

  并且賽車行駛過程中是抖動的,吃路肩的時候更是如同過減速帶那樣,會出現整輛車“跳躍”的場面。

  F1車手必須保證任何情況,方向盤都能做到紋絲不動,否則兩三百公里的時速下,一個不穩立馬上墻涼涼。

  基本上可以這么說,每個F1車手都有著極其穩定的核心力量,以及一雙麒麟臂!

  除此之外,方程式車手還需要一雙“風神腿”,因為剎車踏板全力踩下的力量,極限能達到驚人的200公斤。

  沒有足夠的腿部力量,你連剎車都踩不死,賽道上就等著各種追尾。

  所以職業賽車遠遠沒有看起來那么輕松,更不是平常開車兜風那樣輕松愜意。

  想要成功踏入方程式賽車最高殿堂F1,天賦僅僅是拜見眾神的入場券,圍場內世界上最強的二十名車手,誰不是萬中無一的天才?

  別說F1了,哪怕能開到F2,往往一個國家都很難出一個。

  你得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有機會獲得跟他們拼天賦的資格!

  PS:大兄弟們,循環PK到三江了,保持最后幾天追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