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3章 虎牢關血戰,一戰擒雙帝

熊貓書庫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點這里聽書

  ——四海沸騰。

  整個中原大地,圍繞著洛陽為核心,展開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戰。

  四方梟雄匯聚逐鹿;

  甚至已經有了一戰定天下的意味。

  不,就是一戰定天下。

  對于天下諸侯而言,此一戰若是不能盡滅李唐,屆時縱觀整個天下也很難想出到底還有誰能擋得住大唐的鋒芒了。

  虎牢關。

  作為洛陽地區最為重要的關隘之一,此地實在是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同樣也留下了無盡的傳說。

  遙想昔年之時;

  就是顧琛于虎牢關擋住了袁紹等諸侯的聯軍。

  雖然最后被迫撤離洛陽,但卻也在這處關隘面前擋住了四方諸侯。

  這一役,同樣也是顧琛昔年揚名天下之始。

  ——五千人。

  只有五千人!

  在確保洛陽不脫離包圍的情況之下,李世民最多只能抽調出五千精銳,這同樣也是大唐能夠拿出來的全部。

  四方諸侯圍攻。

  在精銳盡在外的情況之下,如今整個長安便已經很緊張了。

  根本無法給予幫助。

  前線包圍洛陽更需要人馬。

  前往虎牢關的人馬也只有五千人,要直面竇建德近十萬的大軍。

  這一戰的危險性可想而知。

  李世民還是十分具有人格魅力的,哪怕是面對著這種情況,仍是有不少將領想要跟隨他一同前去。

  不過李世民卻也只是將善于武藝的將領挑選了出來。

  至于善于統帥的,自是留在了前線。

  顧彥等顧氏子弟亦是請戰,但顧泉自是不可能答應。

  在顧煜未曾臨朝的情況之下。

  他作為長子;

  便是要為自己的所有兄弟們擋住所有的風險。

  大軍啟程。

  對于這一仗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而李世民顧泉等人也沒有任何的退路。

  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將竇建德擋在虎牢關前。

  若是不然唐軍受王世充竇建德前后夾擊,而只要但凡精銳盡失,大唐將注定會亡國。

  在這種情況之下,又有誰能沒有壓力?

  但無論再怎么樣留給李世民與顧泉的也唯有正面面對。

  鉛云低垂,將虎牢關的雉堞壓得透不過氣。

  李世民扶著箭樓斑駁的磚石,指腹擦過城墻上未干的血漬——那是前日斥候與夏軍游騎交鋒時濺上的。

  他瞇起眼,望著地平線上翻涌的烏云。

  雖始終都在保持著平靜。

  但光看他一直沉默的狀態,便足以說明李世民此時的心情。

  這時,一聲聲呼喊聲猛地響起。

  “報!”傳令兵踉蹌奔上城樓,“夏軍先鋒已至關下三里!”

  風卷著土腥味撲面而來,李世民立刻便看了一眼顧泉,兩人沒有任何廢話便直接登上了城頭。

  下一刻,便見烏泱泱一眼望不到盡頭的人群正在遠方快速逼近。

  那一面面繡著“夏”字的赤色旌旗如血海漫過原野。

  無數矛尖刺破云層,在陰霾中折射出森冷的光,恍若群蛇吐信,竟似將整個天地都壓向關隘。

  鼓聲驟響。

  早已做好了迎敵準備的唐軍紛紛登上城頭,做好了作戰的準備。

  無形的壓力降臨。

  這陰霾的天色再加上那烏泱泱的大軍,所能造成的壓迫感實在太強。

  “子淵可懼之?”

  李世民看著那越來越近的大軍,忽地開口看向顧泉問道。

  “殿下可懼?”顧泉不答反問,本就十分嚴肅的臉色并無任何變化。

  見狀,李世民先是微微一愣,旋即忽地便微微揚起了嘴角,竟是直接笑了出來,“大丈夫死則死矣,有何懼哉?”

  “我倒是要看看——”

  “這竇建德能奈我何!”

  不覺間,李世民的雙手便已經不由自主的抓緊了腰間的佩劍。

  顧泉微微點了點頭,目光逐漸銳利看向了城下那就按越來越近的大軍,平靜說道:“不錯,大丈夫立于世,當死便死有何懼哉?”

  兩人都并未嘗試著去振奮軍心。

  如此之大的差距,說些話去振奮軍心又有什么用?

  現實終究不是。

  更不是不是在你以少戰多之時高喊幾句便可以讓全軍振奮的影視劇。

  誰都會害怕,誰都會感到壓力。

  要想徹底扭轉這一切——

  也唯有以真正的擊退敵軍來說話!

  大軍頃刻間便已殺近關前,竇建德并未急著進攻,而是策馬緩緩向前帶著數十個傳令兵冷笑著看向了城頭。

  “關上可是那李家二郎?”

  聲聲的吼聲瞬間便伴隨著微風傳了過來。

  李家二郎!

  竇建德這顯然是想以大勢直接壓垮唐軍的軍心,上來便是攻心之語,直接以一個長輩的口吻來叫起了李世民。

  “賊寇何須只逞口舌之力?”李世民聲如金石,字字鏗鏘,

  傳令兵立刻扯開嗓子,將這話化作雷霆般的吶喊,在關城之上回蕩。

  待喧囂稍歇,李世民猛地跨步上前,長劍出鞘,劍光如銀練劃破陰霾。他將劍直指竇建德大軍,朗聲道:“孤今日便站在這里!爾等若有膽,盡管放馬過來!”

  “賊寇率大軍而至,竟只會逞口舌之利。”

  “難不成——”

  “是懼我李世民之威名?”

  聲聲回應,宛若雷霆。

  這時,顧泉亦是開口:“顧氏顧子淵在此,爾等安敢犯境?”

  他這就是在故意而為之。

  竇建德麾下幾乎大半都是河北之眾,顧氏子弟的名字絕對會影響到他們的斗志。

  果然,此話一出。

  下方的大軍瞬間便出現了些許騷亂。

  一瞬間,竇建德的臉上瞬間便閃過了怒意。

  其實李世民說的沒錯——他確實是有些忌憚李世民,以及他身旁的顧泉。

  “找死!”

  他根本不敢再猶豫。

  既然攻心不成,那便只有強攻。

  雖然他的心中確實是十分的忌憚,可這又能如何?

  他可是有著十萬大軍!

  十萬大軍,可以掃平一切的阻礙。

  ——大戰瞬起。

  顧泉的名字確實是能夠影響夏軍的軍心,但想要光憑著一個名字而退敵顯然還是不夠,也唯有達到了顧琛那種級別之人或許才能做到這一切。

  竇建德可不會再繼續等下去。

  當顧泉自爆身份的那一刻起,這種攻心之策他便已經徹底失去了機會了!

  他只有直接進攻!

  聲聲喊殺之音響徹天際,密集的箭矢伴隨著陣陣破空之音就宛若雨點一般不斷地落下。

  竇建德十分清楚。

  絕對不能給李世民拖住的機會。

  這第一仗哪怕不能直接攻破虎牢關,也必須要有所精進。

  他不相信唐軍的軍心會如此穩固。

  只要打一場勝仗,在這種兵力的差距之下,唐軍的士氣注定徹底崩潰。

  屆時他便可以長驅直入。

  其實竇建德這一仗可不僅僅只是為了什么王世充,他自是有著自己的心思。

  走到了如今這一步。

  又有誰不想走到最后做到天下共主的地位呢?

  竇建德早就已經做好了打算。

  只要能破開虎牢關,近滅唐軍精銳,隨后他便可以趁勢直接攻打王世充,奪下洛陽以及李唐的長安隴西等地,再加上河北之地的根基。

  屆時他就會成為天下最強的諸侯。

  也正是因為如此,竇建德才沒有答應麾下謀臣以“圍魏救趙”之計去攻打長安的策略。

  他需要搶占先機奪取勝利的果實。

  至于屆時其他諸侯怎么想,他又何須在意?

  帝王之路;

  自是要各施手段罷了。

  屆時他成為天下最強的諸侯,其余人的態度又何須在意呢?

  所以無論如何,竇建德都必須要占據優勢。、

  在他的不斷下令之下。

  整個夏軍的攻勢十分的迅猛。

  但虎牢關作為險關,縱使竇建德麾下的兵馬再怎么多,在地勢的限制之下也不可能將所有兵力一股腦的堆上來。

  這也是李世民顧泉等人最大的依仗。

  他們只需要守住夏軍這波最猛的攻勢,便足以擊潰他們肯德軍心!

  “殺!!!”

  “殺!!!”

  “殺!!!”

  在這堪稱為絞肉機的戰場之上,各類激素的滋生不斷刺激著每一個將士的情緒,發出聲聲震耳欲聾的吶喊。

  李世民始終未退。

  與顧泉、程咬金、尉遲恭等人于關前隨著將士們共同廝殺!

  人確實太多了!

  源源不斷的夏軍就真的宛若流水一般,殺之不盡。

  在密集的人群之中,總有人能避開箭矢,避開滾石,攀爬至關上,隨之而來的便是近身肉搏。

  也虧得李世民此次調集的乃是精銳之中的精銳。

  可不僅僅是夏軍會被激素所影響,同樣也包括這些唐軍。

  尤其是他們眼睜睜看著李世民與顧泉等將軍們始終未退之后,這無疑是更加能激發他們的戰意。

  但這一仗對于唐軍而言。

  同樣亦是十分艱難。

  鮮血灑滿大地,歷史就如同是開了倒車一般,數不盡的生命再一次倒在了這處充滿了傳說的關隘之下。

  其中既有唐軍又有夏軍。

  但相比于全員精銳的唐軍,夏軍的傷亡確實要更大一些。

  只不過是在這種兵力的優勢之下顯得不值一提。

  ——整整三日!

  竇建德足足持續攻打了三日。

  期間有數次機會差點就能直接殺入虎牢關之中,卻無一例外的皆被擋了下來。

  到了最后,他也不得不讓三軍休整了。

  在如此巨大的傷亡以及心理壓力之下,他必須要防止士兵嘩變,同時也要考慮三軍的戰斗力。

  哪怕是明知道李世民此時定然也到了絕境。

  可能只差臨門一腳。

  但很多時候,哪怕再怎么不甘心都必須要接受這一切。

  因為軍營之中已經出現了很多的讖言,就是關于李世民與顧氏的謠言,他必須要控制好這一切。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原因。

  他也想讓李唐與王世充繼續相互消耗。

  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原因。

  只需要保證好一個度,屆時他便完全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虎牢關內。

  眼看著敵軍漸漸褪去,李世民手中的長劍幾乎瞬間便掉在了地上,而他整個人也如同是力竭了一般直接癱軟在了地上,不受控制的大口喘著粗氣。

  顧泉、程咬金等人也是如此,根本就控制不了。

  整整三日的進攻。

  他們這些個將軍包括李世民就從始至終都未曾離開過前線,每日修正的時間還不足一個時辰,就連休息的時候都要在關前休息。

  這對于體力與精神的消耗是難以想象的。

  但李世民只是短短休息了片刻,便再次持起了長劍用力將自己撐了起來。

  見狀,眾將士立刻便要再次起身。

  但李世民卻直接擺了擺手:“不必,諸位弟兄好好休整,接下來定會還有大戰。”

  他輕聲說了一句,旋即便要去查閱三軍。

  這是他必須要做的。

  唯有如此,才能讓將士們切實的看到,他這個秦王始終與將士們站在一起,會給將士們底氣。

  或許是太過疲憊,眾將士聞言皆是沒有起來。

  唯有顧泉緩緩的站了起來。

  李世民看了一眼并未多說,顧泉終是與其他將軍不同,無論是在唐軍之中的威望也好亦或是他的身份也罷,在這種時候也能起到作用。

  或許是因為過于疲憊,兩人就這樣相互攙扶著沿著關內四處而去。

  遍地鮮紅。

  一個個力竭的將士與尸體交雜,讓人難以分清。

  亦有傷員在發出陣陣的哀嚎。

  也有不少醒著的將士見到李世民與顧泉后本能想起身,不過卻被二人紛紛攔了下來。

  顧泉并未喧賓奪主,始終都未曾多言什么。

  只是讓李世民寬慰著這些將士,給與他們信心。

  同時也在安排接下來的守城事宜。

  但這一幕幕慘烈的場景,仍是讓李世民的表情愈發的嚴肅。

  天下興亡,百姓皆苦。

  他不由得便想到了這句話,而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待著一番巡視下來。

  李世民隨后才看著顧泉沉聲開口:“不能在這樣一直守下去了,如此下去虎牢必被攻破。”

  這一戰他的傷亡可不小。

  雖然相比于攻城的夏軍而言,這點傷亡完全可以稱之為大勝。

  但畢竟兵力擺在這兒呢,占據優勢的還是竇建德。

  這是不爭事實。

  “子淵可有良策?”

  并沒有什么多余的廢話,李世民直接問顧泉的想法。

  在守城的情況下。

  他還是十分信任顧泉的才能。

  “轉守為攻,以攻其心。”顧泉似乎早就已經想好了答案,一邊坐下一邊認真說道:“唯有如此.或才能守住虎牢。”

  他為李世民講述起了昔年顧琛以少量兵馬鎮守洛陽之事。

  李世民自是聽過這些。

  但相比于顧氏的族史記載,確實是要差了不少。

  李世民聽得十分認真,絲毫著其中得失。

  方甫說完,顧泉便立刻請戰:“殿下,末將愿率五百將士,出城以視軍威!”

  沒錯,他就是要趁著現在剛剛打完仗的時候前去。

  持續了三日的血戰。

  若是夏軍見到唐軍仍有著一戰之力,那軍心定會受到影響。

  其實這個計策針對的并不是竇建德等高層。

  只是利用人心在用計!

  顧泉十分相信顧氏之名在河北之地的影響力,哪怕是不知夏軍如今如何,他都能斷定夏軍如今的壓力絕對不會弱于唐軍!

  “好!”

  聞言,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并未拒絕。

  但就在顧泉剛欲起身之時,李世民卻直接伸手搭在了肩膀之上:“我與子淵共同前去。”

  顧泉頓住腳步,微微一愣。

  李世民淡然一笑:“既要彰顯軍威,我身為三軍統帥,豈能退讓?”

  大丈夫當死則死。

  到了如今的這個地步,李世民已經不在乎那么多了,他只是要抓住唯一的可能性。

  顧泉沉默了一下,旋即微微點了點頭并未多言。

  “走,先且凈身。”

  “讓他們瞧瞧我大唐的軍容!”

  一邊說著,李世民一邊直接就拉著顧泉而去。

  隨后二人又選出了還有些力氣的將士,包括程咬金等人共同而去。

  也好在唐軍如今不缺糧草。

  拿下洛陽倉絕對是此一戰的關鍵,這給了唐軍軍心不亂最大的底氣。

  很多人自是還要勸阻。

  無論是為了李世民的安全也好,亦或是為了接下來的大戰也罷,李世民如今好好休整一下才是最英明的決斷。

  但李世民卻十分的坦然,于數百將士們面前淡然道:“將士們皆在血戰,我又豈能后退?”

  “至于安全。”

  他語氣微微一頓,晃了晃手中的弓箭:“我持弓箭,公等執槊相隨,雖百萬眾奈我何!”

  從始至終,李世民都是那般的坦然且自信。

  或許這就是李世民的不凡之處。

  他這種統帥會給人很將士們一眾十分罕見的安全感。

  咔吱一聲——

  伴隨著虎牢關大門洞開,數百騎跟隨著李世民與顧泉二人沖了出來,穿過了那遍地的尸骸朝著夏軍大營而去。

  他并未沿路行蹤。

  這消息,自是迅速便被夏軍的斥候給報了回去。

  整個夏軍上下驚駭!

  誰能料到在剛剛血戰數日結束之后,李世民竟然會在這種時候率軍而來?

  這是瘋了不成?

  還是說——

  洛陽已經出現了問題,唐軍的精銳已經趕過來了?

  聰明人往往都會有一個毛病。

  那就是會多想。

  尤其是在夏軍上下都已斷定唐軍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下,這種事就是會讓人忍不住的多想。

  但無論如何,竇建德又豈會放過這種結構機會?

  這都是已經送上門來的獵物了。

  他沒有任何的猶豫,當即便安排將士圍堵李世民。

  但李世民此行又不是送死?

  他只是在彰顯軍威,同時間也想要繼續擴大夏軍之中的人心動蕩。

  當那一聲聲“洛陽已失,我唐軍精銳即將殺來虎牢”之語,漸漸響起來之時,他的計劃便就已經完成了。

  根本無需戀戰。

  甚至都不需要去拼殺。

  這就是小規模游擊所帶來的好處,要想直接拿下李世民顧泉等人可不是那么輕松的。

  至于這些話到底會有多少人聽去根本無人在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哪怕只有一個人聽到這種話,在當前的局勢之下,數不盡的流言仍是會在夏軍之中升起。

  ——局勢頓變。

  或許是出于對讖言的惶恐,亦或許是出于對顧氏的畏懼。

  哪怕竇建德不斷控制,但仍是擋不住各種流言。

  當“逃兵”開始出現之后。

  局勢便已經有了一點失控之象,但竇建德確乃梟雄,在這種情況之下亦是抬出了顧氏,謊稱自己亦是得到了顧煜認可蕓蕓,借此來寬慰人心。

  他已經不在乎顧氏未來會如何了。

  只要能夠打贏這一仗,屆時任何反噬他都可以抵擋!

  但——他卻犯了一個極為致命的錯誤。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為了方便取水,他竟是直接將大軍營帳扎在了汜水東岸。

  列二十里長陣,北依黃河,南靠鵲山。

  這種問題乍一看并不是什么敗軍之象。

  但在這隨著溫度提高,細菌滋生是這個時代始終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尤其是在只有一條水源的情況之下。

  ——大疫仍是襲擊了夏軍。

  雖然有著隨行醫師能夠快速的控制瘟疫。

  但在讖言難滅的情況之下,發生任何的意外都會被人當做是“天譴。”

  “這就是我等不顧顧氏恩情的報應啊!”

  “若是祖宗們看到我們如今竟然是在和顧氏子弟開戰,祖宗都要為我們蒙羞啊!”

  “還請文成侯寬恕啊.”

  短短數日之間,夏軍的混亂便徹底難以控制。

  其實竇建德從始至終都未曾犯下大錯。

  他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最利于自己的。

  在虎牢關拖住李世民,讓唐軍與王世充互相消耗,包括四方攻打唐土的諸侯,而他坐收漁翁之利。

  若是這一切都能順利的話。

  他絕對會成為天下最強的諸侯,無限接近那天下共主的位置。

  但唯一的問題就是——

  他小覷了李世民;

  同樣也小覷了顧氏在河北最普通百姓之中的影響力。

  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只是單純的人心。

  他當初又何嘗不是這其中一員呢?

  只不過是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以及顧氏的不相助,那份心中的感恩與信仰已經在無形之中淡薄了許多許多。

  但哪怕就是這樣,竇建德仍是穩住了三軍。

  可這又能如何?

  當他軍營出現了混亂的那一刻起,對于李世民而言機會便已經來了!

  “弟兄們,孤意親自率軍,直取夏軍大纛。”

  “若是可能——”

  “孤欲直襲夏軍主營!”

  虎牢關之內。

  李世民站在堪輿圖前,向一眾將士訴說著自己的決定。

  連綿近二十里的陣型出現松動。

  只要能夠斷其一處,便可徹底分割敵軍,稍有不慎,甚至都可能會直接引起全軍潰散。

  此舉雖然很危險。

  但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殿內寂靜無聲,所有人都在用那極為堅定的眼神看著李世民。

  ——答案如何無需多言。

  李世民自稱為“孤”,便已經說明了他的態度。

  而這些已經陪他奮戰了這么久的將士們。

  更不會在這一刻退縮。

  就在當夜,李世民親率大軍幾乎算是傾巢而出,直接殺向了夏軍大營。

  ——根本就沒有人能料到這種反轉。

  在兵力有著如此巨大差距的情況之下,李世民竟然膽敢轉守為攻。

  這誰能相信?

  但就算再怎么難以相信,竇建德也不得不面對現實。

  可這一切終究還是太遲了。

  李世民早就已經探查好了一切,就是在等著這關鍵時刻的一擊。

  他幾乎是將自己的一切都賭了進去。

  包括性命!

  又豈能讓竇建德翻身?

  就在敵軍還未曾反應過來之際,李世民便已經突破了防線,直接殺向了夏軍大纛。

  而就在清晨時分。

  隨著夏軍大纛被斬斷,事情也并未出乎李世民的預料。

  夏軍的將士們本能的以為是后方被襲。

  這就是連營最難以解決的問題——政令不通!

  李世民根本就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趁著敵方敵軍根本未能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切斷了四方的聯系。

  傾其所有進攻竇建德的龍帳。

  局勢徹底混亂。

  在完全失去了與中軍的聯系之后,四方的夏軍已經完全成為了無頭蒼蠅。

  就算有人發現了中軍的異常。

  但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本能的生出另一個想法。

  ——中軍完全敗退了!

  甚至就連竇建德都有可能被拿下了。

  沒有人愿意白白喪命,尤其是夏軍當前的軍心已失,各種因素相加將整個夏軍推向了徹底崩潰的深淵之中。

  而李世民從始至終都未曾停留。

  他的目標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竇建德!

  混亂!

  徹底的混亂。

  竇建德開始的時候還想抵抗,但隨著后續事情的發生,他終是不得不選擇逃亡。

  且不論四方將士如何了。

  甚至就連他的中軍都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心思。

  這一仗又能怎么打?

  他只能逃!

  李世民根本就不去管其他的夏軍,目標就只有一個,緊緊咬住竇建德不放!

  只要拿下竇建德。

  在有著顧氏的幫助與糧草的情況之下,收服這些人馬并不算難事!

  屆時便可攻守易型,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李世民就如同是一個不要命的瘋子一般,不顧一切的追擊。

  甚至連自己受傷都絲毫不顧。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竇建德終是退無可退,在肉體與心靈的雙重壓力之下一個不注意便從戰馬上衰落了下去。

  面對頃刻而至的唐軍。

  他在驚恐之下,只得表明自己的身份。

  “勿殺我,我夏王也!”

  “我乃大夏皇帝也。”

  什么天下共主,什么九五之尊,什么千古霸業。

  在死亡的威脅之下。

  竇建德終是將曾經所夢想的一切都壓了下去。

  他只想活著。

  ——大局徹底定下。

  直至親眼看到竇建德被人送過來之時,甚至還有人難以相信這一切。

  李世民的表情同樣也是十分的復雜。

  疲憊;如釋重負等萬般情緒共同襲來。

  甚至就連一向十分嚴肅的顧泉,此時的表情都不由得變了變。

  于他們而言。

  這一仗終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李世民所擔負的是大唐這個冉冉升起的天下。

  而顧泉所擔負的是顧氏的威名,甚至是顧氏的生死。

  若是敗于竇建德之手,竇建德會留著顧氏嗎?

  就算顧煜還有手段。

  那顧氏也注定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但現在——他們贏了。

  沒有絲毫的猶豫,李世民立刻便帶著竇建德朝著來路趕回去。

  他要收服竇建德人馬。

  同時間,他亦是要讓人將這個消息送往洛陽戰線。

  如今的洛陽局勢仍是十分僵持。

  王世充仍在不斷堅守,哪怕城中甚至都已經到了殺馬為食的地步,他仍在死死的堅守著城池。

  如今的他已經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竇建德身上。

  只要將這個消息送過去。

  那平定洛陽的時候也就要到了!

  收服夏軍的過程極為的順利,甚至都不需要竇建德這個所謂的皇帝。

  面對一眾早就已經沒有了戰意的夏軍。

  只要顧泉出面。

  他們便會放下手中的兵刃。

  真正有些問題的自是洛陽,面對唐軍已經平了夏軍,甚至還活捉了竇建德的消息,根本就沒有人愿意相信。

  ——誰又敢相信呢?

  就連李元吉李靖等人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懵了。

  更何況是王世充?

  可現實終究還是現實。

  哪怕王世充再怎么不愿接受,甚至相繼殺了不少人,但當他親眼看見那籠中的竇建德之時,一切便已經徹底結束了。

  武德四年,七月十一日;

  洛陽緊閉的城門,終是被人緩緩推了開來。

  王世充如今已經褪下了龍袍,取而代之的是一身臣子打扮。

  手持著自己曾經最為在意的玉璽,率領著一眾文武緩緩朝著李世民而來,旋即緩緩的跪了下去。

  一戰,河洛定!

  “武德三年,諸侯合謀欲共擊唐。

  時大將軍泉從秦王世民征討東都,先據要沖,連克數城,遂圍洛陽。

  九州震駭,四方云擾。

  夏帝竇建德聞訊擁十萬眾自河北來,欲乘鷸蚌之勢。秦王移師虎牢以拒之,夏軍晝夜攻城,凡三日不能下。

  泉進言曰:“彼師老氣衰,當易守為攻以摧其魄。”

  秦王遂納其策,親自引兵而出,夏眾惶駭,讖言四起。

  會建德陣于汜水東岸,北枕大河,南連鵲山,綿亙二十里。

  未幾軍中大疫,陣型松動,秦王伺其懈,親擐甲胄,率玄甲突陣,泉一路沖殺,率恭、瓊等猛將開路。

  建德潰走,追至牛口渚,遂擒之。

  此一役也,斬俘盈野,河洛底定,天下聳服。”

  ——《唐書.顧泉列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