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2章 洛陽之戰起,諫言李世民

熊貓書庫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點這里聽書

  消息宛若潮水一般朝著四方而去。

  ——九州震動!

  作為顧氏出世的第一戰,這一戰本就備受關注。

  如今——

  顧泉與李世民可謂是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奇襲隴西;

  在不覺間做到了與昔年忠武侯顧嘯、漢光武帝劉秀兩人一般的戰況。

  這種影響甚至都已經超越了此次的大勝本身。

  讖緯迷信始終都是封建時代不可抹去的印記,李世民與顧泉的這一仗很難不讓人想到昔年的劉秀。

  “天命在李。”

  這四個字的讖言幾乎瞬間便在天下人之中的心頭升了上來。

  這對于李唐的幫助是難以想象的。

  雖然從未切身經歷過,但自那祖祖輩輩之中所流傳下來的盛世景象,又是誰不想要的呢?

  百姓們真的已經苦了太久了。

  自從昔年的炎漢戾皇帝而言,整個天下的百姓就幾乎沒有過過真正的盛世。

  顧氏的沉寂,更是加劇了這其中的絕望。

  楊堅之時——

  雖是開皇之治,但在當前近的這個時代,種種之策要想徹底實施下去,并起到作用。

  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代人能夠做完的。

  而自楊廣繼位之后,更是在無形之間便摧毀了這一切。

  迎接百姓們的便是更為絕望的現實。

  而最關鍵的是自隋朝滅亡之后,種種關于其滅亡原因的讖言之中不由得便有著不重顧氏。

  如今顧氏重新現世,甚至還與李世民配合打出了昔年與顧嘯與光武帝一樣的戰況,這又豈能不讓天下百姓期待?

  但,萬事皆有利弊。

  迎顧氏而入同樣也是如此。

  會讓天下人更為在意李氏的一切,同樣也會讓四方諸侯更加針對李氏。

  這是李氏必須要面對的風暴。

  當徹底聽聞此戰的消息之時,天下的諸侯便會默契的將目光放在李唐身上,僅僅一戰李唐便已經漸漸徹底取締了楊廣,成為了天下諸侯所針對的對象。

  ——不滅李唐,人心難安!

  四方風云四起。

  就在武德二年,冬季。

  眼睜睜看著天下人皆在誦唱著“李顧”之名,一個以“先滅唐,后逐鹿”為名的聯盟終是形成。

  其實四方諸侯早就已經有了這個心思。

  而隨著竇建德的使者相繼趕到各地之后,這個聯盟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

  洛陽鄭帝王世充;

  江都許帝宇文化及;

  河北夏帝竇建德;

  朔方梁師都;

  當今天下各地最為強盛,有機會逐鹿天下的梟雄做出了相同的決定。

  ——先滅唐!

  約好就在次年春季三方共同伐唐!

  值得一提的是,李密這個曾經能夠與李世民一般開倉周濟百姓之人,最后也隨著自己身份的轉變而倒在了自己的野心之下。

  他敗給了王世充,如今已經來投降了大唐。

  包括還有瓦崗軍之中的不少能人。

  歷史確實已經隨著顧氏的出現而發生了太多的改變,但有些人的結局卻仍是早已注定。

  對于李密的來降,李淵十分的興奮。

  但當聽到“滅唐聯盟”之時,隨之而來的便是絕望。

  ——沒錯,就是絕望!

  如今的大唐確實實力不弱。

  甚至都可以稱之為,天底下數一數二的諸侯之一。

  但面對這么多的諸侯統一來攻,李淵的第一感覺仍是絕望。

  一場大勝所帶來的興奮感瞬間煙消云散。

  隨著四方諸侯相繼發出了“伐唐檄文”,以“李淵”乃是“楊廣”宗親之名,誣李淵乃是暴君,決議征伐。

  這個理由確實十分牽強。

  但又有誰在乎呢?

  他們只是要借著共同發生的大勢,來扭轉李唐那越來越盛的聲望!

  ——局勢頓變!

  李淵一開始還抱有著些許的期望。

  畢竟在這種諸侯群起的亂世之中,只要愿意付出對應的利益,或許便能夠分散甚至是拉攏一眾盟友。

  但這種想法,在當前的這種局勢那就注定是枉然。

  在這群雄逐鹿之時,又有誰不想坐到那個位置上?

  如今大唐聲勢滔天。

  明明還沒有掃平天下,但卻甚至已經有了如當初隋庭一般的聲望。

  這是任何諸侯都不可能眼睜睜看著的!

  留給李唐的也唯有一條道路,那便是——打。

  可又該如何迎敵?

  太極殿。

  凝重的氣氛壓在所有人的心頭,先前大勝奪地的喜悅如今早已煙消云散。

  ——亡國之危!

  沒錯,在很多人的心中這就是亡國之危!

  同時面對四方諸侯。

  這可是連昔日的隋庭都不能承受的局勢,更何況如今的大唐?

  唐軍雖強,但又豈能強的過昔日的隋軍?

  但此時此刻又能如何?

  也唯有繼續打下去!

  看著群臣們那凝重的表情,李淵此時的表情同樣也是十分的難堪。

  在剛剛得知隴西戰事之時他甚至都已經有了統一天下的感覺,但是如今這種感覺轉瞬之間便已經徹底消散了,取而代之的反倒是亡國之危。

  這時,李世民緩緩踱步走了出來,表情亦是無比嚴肅。

  “父皇。”

  他拱手行禮,緩緩開口。

  所有人的表情在瞬間便看向了他。

  如今的李世民在整個大唐之內聲望可以稱之為滔天。

  無論是先前的功勞也好,亦或是此次評定薛舉的功勞也罷,尤其是那些關于他的讖言,都在說明著他的不凡。

  “兒臣以為,我大唐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打。”

  李世民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周身散發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正所謂,帝路荊棘遍布,非戰不能開太平,非武不能定乾坤!”

  “唯有鐵蹄踏破敵陣,方能讓四海知大唐天威,讓萬邦仰華夏鋒芒!”

  “如今雖四方偽帝聯合謀我大唐。”

  “然對于我大唐而言,又豈不是一個機會?”

  “只要能打贏這一仗.”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屆時天下人定會畏懼父皇天威,而父皇也將成為.那掃平天下的九五之尊!”

  殿內氣氛瞬間便是一變。

  其實對于李世民想要打這一點群臣們無不知曉。

  但問題是,該如何打!

  當前的大唐是沒有那么多的兵力進來面對四方諸侯的,只要開戰便很有可能面對楊廣當初一般的局勢。

  哪怕能夠在一方戰場占據優勢.

  但卻不能快速滅賊;

  進而導致后方不斷被襲擾,這怎么看都是一條死路。

  但就在這時,顧泉顧彥等顧氏子弟也是緩緩走了出來,站在了李世民的后方拱手說道:“陛下,我大唐理當迎戰!”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不得不讓人在意。

  因為他們姓顧。

  李淵微微皺眉,深深的嘆了口氣道:“朕又豈不知要打?可問題是該如何打?”

  “父皇。”

  李世民絲毫都不猶豫,立刻開口說道:“兒臣以為,我大唐必勝。”

  他語氣微微一頓。

  旋即整個人的表情也是愈發的嚴肅,再次鏗鏘有力的說道:““父皇,諸公!”

  “今薛舉已滅,隴西歸附。”

  “而王世充、竇建德、宇文化及之流,畏我大唐強盛,欲效六國合縱以弱秦。”

  “然兒臣觀之,此輩雖眾,實為烏合,我大唐有十勝,諸侯有十敗!”

  ——十勝十敗!

  瞬間,所有人的眼神不由得都是微微一變。

  李世民絲毫不顧眾人的眼神,于殿內繼續說道:“其一,道義勝暴虐;”

  “我唐興義兵,除暴隋,安百姓,此順天應人之師;

  而王世充弒主篡位,宇文化及弒君自立,此逆賊之舉,天下共誅,道義在我,一勝也!”

  “其二,君明將專;”

  “父皇英明善斷,委任不疑;”

  “彼輩各懷鬼胎——王世充猜忌誅殺良將,竇建德優柔寡斷,宇文化及眾叛親離,統帥之明,二勝也!”

  “其三,兵精將勇;”

  “我玄甲鐵騎所向披靡,子淵等人皆萬人敵也;

  彼聯軍貌合神離,王世充驅市人為兵,竇建德部眾未歷大戰,戰力懸殊,三勝也!”

  “其四,上下同心;”

  “我朝文武協力,將士用命;”

  “彼聯軍各存異心——竇建德欲吞河南,王世充忌憚河北,內部分裂,四勝也!”

  “其五,地利制敵;”

  “我據潼關、隴山之險,一夫當關;

  彼等千里來攻,王世充需越崤函,竇建德強渡黃河,以逸待勞,五勝也!”

  “其六,糧秣充足;”

  “關中沃野,太倉豐盈,可支三年;

  王世充困守東都,人相食,竇建德征調河北民力殆盡,后勤決勝,六勝也!”

  “其七,應變無窮;”

  “我可集中精銳,東擊西守;”

  “彼等聯軍調度遲緩——待宇文化及舟師至江陵,我早已破洛陽,兵貴神速,七勝也!“

  “其八,民心所向;”

  “我唐免賦稅、均田地,關中父老簞食壺漿,如今又得顧氏相助,天下百姓皆向我大唐,誦我大唐之名;”

  “彼等橫征暴斂——王世充鑄'小錢'掠民財,竇建德強征丁壯,人心向背,八勝也!”

  “其九,突厥可制;”

  “梁師都不足為慮,其或引突厥為援,然突利可汗與我盟約在先,只需遣使厚賂,胡騎必觀望不進,北境無憂,九勝也!”

  “其十,戰機在我;”

  “今諸侯初盟,調度未定,若待其合圍,則危矣!”

  “不如先發制人,直取洛陽。”

  “王世充破,則余寇自潰,主動在我,十勝也!“

  李世民宛若雷霆一般的話音不斷在整個太極殿內炸響。

  所有人的表情都變了,甚至就連李淵都亦是如此。

  不過還未等群臣有何反應。

  李世民便直接朝著李淵跪了下去:“愿父皇給兒臣十萬精兵,兒臣愿趁此機會直取洛陽,三月之內,必獻王世充首級于闕下!若不成,請治臣欺君之罪!”

  鏗鏘、自信。

  這就是此時此刻的李世民。

  對于當前的這個情況,他與一眾心腹將領已經談論許多時日了。

  打是必須要打的。

  他們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該怎么打,同時還要該怎么說服李淵以及朝堂之內想要讓李淵放棄隴西,與諸侯講和的那些大臣。

  其實李淵并不是一個庸人;

  只不過是在面對一些個大事之時,他考慮的東西又太多太多,總是需要有人來推他一把。

  而如今——

  就是如此。

  其實大唐根本就沒得選,無論是成為天下共主也好亦或是保護家族而言,李淵都只能選擇正面迎敵。

  歷史的教訓再告訴所有人偏安一隅是不可能長久的。

  李淵自然也知道這一點。

  但他同樣也會猶豫,這就是他性格的一些個弊端。

  整個太極殿內寂靜無聲。

  似乎所有人都已經被李世民的這一段話給驚到了。

  這種局面直至過了良久之后這才被打破。

  ——是那一群武將,他們亦是開口請戰。

  不僅僅只有李世民的心腹。

  但在這一刻——

  這群將領都站在了李世民的身后,場面竟莫名有著一絲駭人。

  顧易也在注視著這一切。

  他清楚的看到,就在李淵身旁的李建成看著這一幕,眼神不由得便是微微一變,雖然只有瞬間,但卻也是十分的明顯。

  人的心態會隨著地位局勢的逐漸變化而慢慢改變。

  很顯然——

  李建成如今已經漸漸注意到了李世民于軍中的影響,而這種念頭也絕對不僅僅只是他會有。

  朝中的大臣們,支持他的那些人們。

  不可能會沒察覺到這點。

  但這一切隱患注定是不可能引起現在的改變的,大唐還需要面對現在的處境。

  李淵并未去看李建成,他始終都在緊緊的盯著李世民,以及他身后的那些將領,沉默了片刻之后,終是微微點了點頭:“好!”

  “我兒今日一言,可流傳千古。”

  “這十勝十敗之說,到也是讓朕終于醒悟了過來。”

  他緩緩起身,目光掃視在場眾臣,幽幽說道:“絕不可講和!”

  “我大唐立國之初之時,朕便曾立過大志,要讓九州生平。”

  “如今若是求和——”

  “朕豈不就是成了無信之人?”

  他雖然并沒有直接表達態度,但這話里話外的意思卻已然是十分明顯了。

  這就是李淵的政治智慧。

  他這是在給與那些想要講和的人一個臺階,向他們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是在給他們機會回頭,不要在這種時候講什么不利于團結的話。

  果然,剛剛說完之后他便看向了裴寂,淡淡開口:“玄真,你以為如何啊?”

  “陛下圣明!”

  裴寂沒有半點的猶豫,立刻便朝著李淵掰了拜,“臣附議,請陛下動兵!”

  “請陛下動兵!!!”

  “請陛下動兵!!!”

  一聲聲的喊聲瞬間便在整個太極殿內響了起來,群臣的反應皆是無比的默契。

  若是到了這種地步他們要還是看不出來。

  那可真的就不用再當什么官了。

  李淵滿意的點了點頭,旋即再次看向了李世民,認真的道:“二郎,你可還有什么方略?”

  李世民這一次并未直接開口,而是拱了工轉過頭看向了身后的顧泉、長孫無忌等人。

  ——不搶功勞;

  亦是李世民的人格魅力。

  他想要手下之人在李淵這個皇帝面前表現自己。

  而幾人也是絲毫都不猶豫,立刻便將這些時日所探討的一些個方略給講了出來。

  首先——進攻洛陽搶占先機乃是核心。

  但為了完成這個核心,還需要做出萬全的準備。

  防備四方之敵。

  且不論戰況如何,只要唐軍一動,但凡王世充當真落入下風,那天下諸侯注定會相繼動手。

  哪怕是這個聯盟確實是有著一些裂痕。

  但這個裂痕在滅唐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若是李唐再次滅掉一國諸侯。

  在這般聲望與讖言的加持之下,留給他們的機會可就真的不多了!

  整個殿內的氣氛在不覺之間忽然就變得嚴肅了起來。

  聽著眾人的策略。

  所有人都是眉頭緊皺,來思索其中的可能性。

  但這種大戰,要想做到徹底的萬無一失那是不可能的。

  李淵自然也明白這一切。

  他這個人雖然有些時候會很猶豫,但當他一旦做出了某些決定之后,便不會在繼續猶豫下去了。

  此事就這樣被定了下來。

  李淵并未給群臣去質疑這些個戰略的時間,就在眾人說完之際。

  他立刻便當著群臣的面,徹底敲定了此事。

  以李世民為帥;

  顧泉,李靖為副;

  引軍十萬,揮兵洛陽。

  不得不說在面對這種足以致命的危機之時,群臣們的心還是十分齊的。

  雖然相比于李氏;

  這些個世族的危機感并不算太高。

  但李淵已經給他們許下了太多太多的好處,人都是會為了利益而奔走的,更別說李氏現在還得到了顧氏相助。

  與其他諸侯相比,只要李氏還有著一絲的機會。

  他們也會選擇去賭一賭。

  整個大唐朝廷的運轉速度自這一日起徹底達到了極限。

  糧草;

  兵馬;

  盔甲兵刃;

  各項器物的調配都已經達到了極限。

  除此之外,就在出兵之前。

  李淵更是效仿昔年的顧琛動兵之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借此時機提振士氣宣四方諸侯之罪。

  ——聲勢滔天。

  無論是大唐的將士們也好,亦或是如今生活在唐土的百姓們也罷。

  他們與李氏皇族與那些世族們又不相同。

  接連的勝仗,再加上顧氏。

  這已經讓他們由心底的生出了一眾自豪感,哪怕是面對著四方諸侯,他們也對朝廷有著信任與期待。

  這,絕對大唐最為鋒利的利刃。

  顧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心中絲毫沒有任何波瀾。

  歷史確實發生了改變。

  四方諸侯共同伐唐,這對于大唐而言確實算是一場危機。

  但只可惜的是他們要面對的并不是楊廣。

  唐軍的士氣正高;

  更別說統帥之人還是李世民。

  而反觀他們這個所謂的“反唐聯盟”,甭說麾下的將士甚至就連這一個個諸侯都在忌憚李唐那越來越駭人的聲勢。

  這種戰爭是沒法打的。

  如今的李世民只會比原本歷史之中更加全面一些,這家伙最后到底能夠弄出多么強盛的盛世甚至就連顧易都難以想象。

  消息不斷朝著四面八方而去。

  而就在祭祀之后,于武德三年八月。

  李世民正式揮兵直指洛陽。

  王世充雖然早已做出了相應的準備,但面對聲勢滔天的唐軍,他仍是不由得節節敗退。

  但事情也并未出乎李世民顧泉等人的預料。

  就在消息傳開之際。

  竇建德亦是于河北起兵,引兵十萬出河北,宣《討李檄文》于天下,號稱三十萬大軍直奔關中而來。

  梁師都亦是動兵;

  不過卻也并未出乎顧泉等人的預料,他想要獲得突厥的幫助。

  但很可惜的是李淵在此之前便已經加大了對突厥的投入,這大大影響了梁師都所能帶來的威脅。

  江都之地,宇文化及亦是有所動作,以戰船順運河而直撲黎陽倉。

  如今的宇文化及算是吞掉了昔日楊廣所留下的一切。

  其實在這四方諸侯之后。

  宇文化及當前的實力并不算弱,尤其是他麾下將士們的士氣。

  這些將士們如今可都是有著想要回到中原的心思,這種期望甚至都已經改過了對于李氏與顧氏的畏懼。

  也唯有弒君這一點,會讓人有所詬病。

  但卻不足以影響這一仗。

  ——四海沸騰!

  這一戰的激烈程度遠超以往,可謂是諸侯并起。

  但李唐也只能迎戰。

  其余幾路皆不是關鍵,他們只需要扼守住敵軍的攻勢即可,小規模的得失甚至都無需在乎。

  只要洛陽之地的戰事結束,唐軍歸來。

  那一切便都不是問題!

  李世民當然也清楚這一點,他愈發的兵貴神速。

  九月末;

  破王世充侄兒王弘烈于慈澗,徹底打開洛陽城西面門戶。

  而隨后——

  他便將目光定在了天下第一重倉洛陽倉身上!

  洛陽城絕對不是那么好攻破的。

  如今的洛陽可不是昔年大漢昔年所留下的舊城了,想要徹底攻下洛陽絕對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但洛陽倉可不同!

  王世充若想保護糧草便只能出城來戰,那他李世民便無懼天下任何人。

  若王世充不愿出城。

  那便奪他糧草,屆時便可以通過蠶食洛陽各地,將整個洛陽變成孤城!

  鎮守洛陽倉之人乃是李密昔年部將邴元真,后被王世充收買之后背叛了李密。

  但李密對他的性格還是了如指掌。

  就在這些情報之下。

  李世民通過邴元真愛妾傳遞假情報,誘其出城夜襲,一戰斬敵數千人,于十月中旬便直接攻破了洛陽倉。

  王世充其實是有著準備的。

  洛陽倉之中有著不少的火油,只要出現問題便完全可以一把火徹底將一切都焚了。

  按照正常來說,無論如何都不會便宜李世民。

  但可惜的就是——

  邴元真完全就沒有任何準備,而當倉內的守軍剛剛想要點火之時,李世民便已經殺了進來。

  雖然糧草仍舊是有些損失。

  但在及時滅火的情況下,李世民還是奪得了接近九十萬石的糧草。

  局勢大變。

  整個天下之間幾日便是一道消息傳出。

  什么宇文化及攻破了唐地,什么梁師都殺到了潼關之類的蕓蕓。

  這顯然就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消息,想要影響唐軍的軍心。

  但他們終是小覷了李世民。

  對于李世民而言,他現在就唯有前進。

  只有徹底攻下洛陽才能讓大唐在四方圍攻的情況下,奪來這么一絲的生機。

  又有什么消息能影響到他?

  他甚至都未曾掩蓋這些消息,任由他們在將士之中傳播。

  若是在以往。

  此舉絕對會引起士氣的崩潰。

  但現在唐軍可是連戰連捷之時,而且李世民更是在三軍將士們面前大笑著說這是“賊怕我等,故意亂我等之心。”

  再讓人稍加傳播,這些消息便難以再造成影響了。

  但唐軍接下來的攻勢仍是受到了阻攔。

  ——單雄信。

  這個王世充麾下的大將軍,將唐軍的步伐擋在了洛陽北方要塞金墉城。

  與之前的其他將領完全不同。

  單雄信此人極為勇猛,面對唐軍之時也是絲毫都不畏懼,屢屢出城廝殺,甚至差點就傷到了李世民。

  若不是尉遲敬德趕到的及時,單雄信甚至都有機會直接殺了李世民!

  這確實是阻攔住了唐軍的步伐。

  但可惜的就是,相比于宛如潮水一般的唐軍,單雄信的兵馬實在太少。

  在這一系列連番的進攻之下,如今的王世充是絕對不能從洛陽抽調兵馬來給單雄信的。

  而單雄信也不是天下無敵。

  無論是顧泉也好,亦或是程咬金秦瓊等人也罷,都能擋得住單雄信。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單雄信就算有著滔天之能,也無法繼續堅守下去。

  在唐軍不斷地攻勢之下,只能棄城而去逃回洛陽。

  此事對李世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或許正是因為那無敵之心,在差點丟掉性命的情況之下,都未能滅了單雄信自是讓李世民難免生出一些異常心思。

  他身上的擔子太重了。

  單雄信這種人此次不能除掉,那對于日后的攻勢絕對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不過一向十分嚴肅沉默的顧泉卻在這種時候站了出來,十分難得的主動與李世民說道:“殿下,末將記著昔年閱族史之時。”

  “聞先祖昭烈侯少年之時,無論文武皆不如族中兄弟。”

  “但先祖卻從未氣餒過。”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瞬間便讓李世民恢復了過來。

  人無完人;

  李世民能夠獲得這么多將士的支持,從來都不是因為他的武力。

  看著眼前的顧泉,李世民忽地便是一笑:“子淵啊,弟兄們都和我說你這人就是太繃著了,讓人害怕。”

  “以我看啊.”

  “你這家伙就是外冷內熱。”

  顧泉如今已經隱隱成為了昔年顧嘯那般的存在。

  就是在李世民之下的職位最高之人。

  無論是顧氏的聲望也好,亦或是他奇襲秦城獨守三個月的戰績也罷,都是眾將士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不過面對顧泉,這群家伙都很有壓力。

  說著,李世民漸漸收起笑容,輕輕嘆了一口氣,眼神重新恢復銳利:“他日若能殺進洛陽之時,我必要報此戰之仇!”

  “殿下。”

  聞言,顧泉忽地再次開口:“殿下以為,若是他日我軍面對圍攻處境,弟兄們面對來犯之敵時,是否應該要效死力?”

  一瞬間,李世民的眉頭頓時就是一皺。

  他自然是聽明白了顧泉話中的意思。

  簡單而言——

  就是各為其主,又何談仇恨?

  相反,單雄信這種本事這種忠心應該值得一用。

  李世民沉默了良久,最終終是漸漸舒緩起了眉頭,輕輕拍了拍顧泉的肩膀道:“子淵說的不錯,是我狹隘了。”

  “日后——”

  “若是我再出錯,子淵切記萬萬要諫言。”

  顧泉朝著李世民拱了拱手,并未多言。

  隨著單雄信的敗退。

  整個洛陽周圍的夏軍軍心可謂是徹底散了。

  甚至都不需要李世民再次攻殺,一些個城池幾乎聞唐軍殺來便會投降。

  這也是必然現象。

  在已經斷了支援的情況下,又有誰能擋得住來勢洶洶的唐軍?

  就在當月,唐軍再次攻占回洛倉。

  此地乃是絕對的要地,竇建德的援軍要想快速趕來洛陽,必須要經過此地。

  不過此地卻也并不是應對竇建德的最佳位置。

  真正重要的而是虎牢關!

  這才是其中關鍵。

  不過隨著唐軍攻下了此地也算是影響到了竇建德來支援的速度。

  洛陽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只要給李世民時間,甚至都可以兵不血刃的直接拿下洛陽,只要他能拖住即可。

  但想要借此便擋住竇建德的大軍又怎么可能?

  唐軍大營之中。

  “殿下,末將既然曾經可守秦城三月,如今便可守住虎牢。”

  于眾將面前。

  顧泉朝著李世民拱手請戰,“末將請命,率領麾下人馬,趕赴虎牢以迎敵軍!”

  “末將愿意同去!”

  “末將也愿意!”

  伴隨著顧泉話音落下,一聲聲的喊聲瞬間便接連響了起來。

  不僅僅是顧彥。

  同樣還有程咬金等人皆是請戰。

  李世民坐在主位之上,認真的看著在場眾人,表情亦是十分嚴肅。

  他又豈能不知,交給顧泉是最好的原則?

  至于原因——

  也正如顧泉所言一般,秦城一戰便是他最好的戰績。

  但問題是李世民向來就不是一個會畏懼危險,將所有危險都推給其他弟兄的人。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旋即擺了擺手讓眾將士安靜了下來,旋即他緩緩起身開口:“諸位弟兄無需多言,虎牢關自是交給子淵最為合適。”

  聞言,眾將士不由得低下了頭。

  這確實是他們反駁不了的。

  顧泉表情絲毫不變,剛想拱手受命。

  但就在這時——

  李世民的話音卻再次響了起來:“然我李世民絕不能將我李唐的安危全都加之在子淵身上。”

  “傳我帥令。”

  他的語氣陡然拔高:“我要隨子淵親自趕赴虎牢,迎戰竇建德。”

  “諸位弟兄——”

  “當輔佐齊王,繼續圍攻洛陽。”

  “萬不可讓王世充有任何的機會!”

  整個營帳之中,在這一刻瞬間便化為了死寂。

  且不說眾將士沒能反應過來。

  就連顧泉與齊王李元吉同樣也是愣住了,萬萬沒料到李世民會做出這種決定。

  下一刻,眾將士便連忙開口勸阻。

  就連顧泉的表情都變了。

  鎮守虎牢關絕對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

  洛陽城可不是小城,王世充在城內還有著足足六萬大軍,絕對不能調走太多的人馬,不然王世充定會率軍突圍。

  屆時便可以和竇建德前后夾擊唐軍。

  這種事,豈能讓李世民這個三軍主帥親自前去?

  甚至就連李元吉都在相勸。

  但李世民顯然已經做出了決定,也不顧眾將士如何相勸,立刻便擺了擺手:“孤心意已決,無需再勸。”

  他很少在這一眾弟兄們面前自稱為“孤”。

  但他每一次這樣自稱的時候,便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任誰相勸都不可能再讓他改變心意!

(Ps:二合一章節,跪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