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7章 歸京,唯死而已

熊貓書庫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點這里聽書

  梁冀行事極為果決迅速。

  他很機敏的抓住了當前大漢廟堂的迫切之處。

  在梁妠的支持之下,竟真的將新君給敲定了下來。

  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們的這番舉動與當初的閻姬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因為顧熙不在朝堂之上,且顧熙已經不再是攝政了!

  這其實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無人能夠確定顧熙到底會不會來,能不能夠平安到達洛陽。

  一個王朝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停下腳步。

  如今就是如此。

  皇帝崩殂就注定不可能瞞得住。

  若是帝位一直空懸,那就注定會引起人心上的動蕩。

  大漢需要一個皇帝來穩住人心,需要梁妠這個皇后來主持大局。

  雖然亦是有大臣提出了或可等太傅前來再定下此事。

  但這就注定不會獲得所有大臣的支持。

  且不提梁冀他們。

  就算是如今的太尉李固這種耿直之臣,都不會附議這種決定。

  于公于理于天下。

  此時此刻,都不能將所有都放在顧熙一個人的身上。

  而且最關鍵的是,此次的意外,反倒是將.那日劉蒜莫名薨逝于宮內之事壓了下來。

  似乎所有人都知道此事的不對。

  但奈何如今大漢形勢危機,皆怕再次引起風波。

  顧易一直都在注視著這一切,此時亦是有些驚訝。

  他萬萬沒料到事情竟然會這樣發展。

  在原本的歷史上。

  劉保崩殂后,大漢歷經漢沖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最后才到了劉志這。

  但如今的變化之大可謂是前所未有。

  劉保壽命的增加導致了劉炳并未成帝便崩殂。

  也正因為如此,劉保為了防止大漢再出現新君早夭的情況,選擇了年齡更大一些的劉蒜。

  這一切的發展都極為合理。

  其實在原本的歷史上,劉蒜其實就是一個有力競爭者。

  不少大臣都支持他。

  但最終錯失帝位的原因也是因為輕視宦官,致使曹騰等人開始支持梁冀。

  最后梁冀毒死了質帝劉纘,立了劉志。

  這其中的發展完全都不相同,但最后的結果卻又是一樣的。

  顧易默默分析著這一切。

  通過這么久的觀察,他已經對這所謂的歷史修正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說白了,就是要看顧氏的影響力。

  只要顧氏的影響過大。

  這修正便會降臨。

  就如同當初的劉莊一般,顧康顧晟的出現讓大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劉莊早崩斷了這持續發展的大好良機。

  而隨著顧康顧晟逝世,顧良因才能不足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歷史就并未修正。

  劉炟在世時間不變,后續的發展仍舊是竇氏掌權。

  但隨著顧熙的陸續起勢。

  修正再次降臨。

  雖然這只是顧易的一個猜測,但看起來事實好像就是如此。

  對此,顧易不由得心情有些更加沉重。

  這完全就是在逆天而行。

  顧氏必須要保證足夠的影響力,且還要面對歷史的持續修正。

  這難度可想而知!

  甚至顧易都有些擔憂起了顧熙了。

  以顧熙的性格,他會返回洛陽嗎?

  一定會!

  他可是能夠為了大漢與家族,拿自己的性命做賭注之人。

  可按照歷史來看。

  東漢接下來要面對的災難是難以想象的。

  他都恨不得自己現在直接操控。

  但很可惜,顧易現在的成就點根本還不夠。

  之前為了救治顧熙,他消耗了數萬成就點抽獎。

  雖然這些年來通過顧氏當官子弟的死亡,還有顧康獲得特殊成就,給顧易提供了一些成就點。

  但這些成就點實在是過于杯水車薪了。

  他能確定顧熙死亡一定會給自己帶來極多的成就點。

  但這又改變不了現實。

  一時之間,顧易只感覺自己的心情忽然就沉重了起來。

  巨鹿。

  顧府之內,氣氛格外凝重。

  朝廷派來傳遞消息的人已抵達巨鹿,將朝堂內的驚天巨變告知了顧熙。

  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

  顧熙呆呆的看著前來送消息之人,表情竟難得呆滯。

  “陛下.崩了?”

  他緊緊的盯著那人,呢喃般的問了一句。

  在得到確認的回答后。

  瞬間,顧熙直接就跪在了地上,整個人的眼眶也在這一刻紅了起來。

  他呆呆的抬頭看向了上天,不斷的搖著頭。

  “怎么會呢?”

  “陛下這么年輕怎么會崩呢?”

  “陛下前些時日,不還送來了書信?”

  他滿心的不解。

  當初,他以為自己命不久矣,但卻堅持活到了現在。

  雖然能明顯感覺到精力大不如前,但始終未曾染上重病。

  而反觀劉保,如此年輕卻已經駕崩,顧熙他怎么可能不心痛?

  劉保與他可不僅僅只是君臣。

  可以說,兩人之間的關系早就已經超越了君臣。

  而且最關鍵的是,大漢又沒了一位明君!

  這一日,整個顧府都掛上了喪布。

  顧熙雖萬分悲痛,不過卻也并沒有出乎顧易的預料,他沒有多想便做出了決定。

  ——趕赴洛陽。

  但畢竟顧熙的年齡可擺在這呢。

  面對他的這般想法,顧氏子弟幾乎皆是有些抗拒。

  “父親。”

  “您當真要前往洛陽嘛.兒怕.”

  顧霖盯著顧熙,臉上滿是愁云。

  他如今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在他身后。

  一眾顧氏子弟同樣也是如此,其中自然也包括顧氏的第六代子弟。

  顧熙看著眼前眾人,先是輕輕嘆了口氣,而后抬頭望向天空,喃喃道:“想我昔年十一歲起便已深入朝堂。”

  “深得孝和皇帝看重。”

  “后孝和皇帝崩殂,我又受帝托孤。”

  “與和熹皇后,共治天下。”

  “以前的我時刻都在擔憂著自己大業未成,如我顧氏先人歷代先帝一般病逝,以辜負了孝和皇帝與顧氏先人。”

  “但如今我只是想問自己何以不死.”

  他忽然露出一抹自嘲的笑容,繼續說道,“這或許就是天意吧。”

  “天意讓我顧熙死在廟堂之上。”

  說著,他目光堅定地看向眼前一眾子孫,表情逐漸冷靜下來,“爾等無需擔憂。”

  “時至今日,家族安定。”

  “此行歸洛。”

  “若是能再扶漢室,對我顧氏亦有天大好處。”

  “若是當真亡于廟堂。”

  顧熙神色不屑,淡然一笑,:“唯死而已,屆時可將我送回巨鹿安葬。”

  哪怕是面對生死,但顧熙整個人卻又無比的坦然,沒有半分畏懼。

  幾個顧氏六代子弟怔怔的看著顧熙。

  顯然,顧熙的這一番話,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為了此次出行,顧氏做了充分的準備。

  顧熙的年齡確實是太大了,這一路奔波必不可少的便是太醫。

  也好在昔年劉保便讓不少太醫趕來了巨鹿。

  這倒也并不算麻煩。

  三日之后,顧熙正式直奔洛陽而去。

  無數百姓哭泣相送。

  這完全是與昔年顧熙歸冀時相反的局面。

  看著顧熙那如雪的白發,所有人都覺著顧熙怕是難以再活著歸冀了,心中的悲痛迫使他們前來送行。

  這是旁人根本無法理解的聲望。

  顧熙回巨鹿的這些年里,可謂是巨鹿百姓日子最好的一段時間。

  完全沒有任何官員敢作祟。

  就連各地豪強們竟然都老實了一些。

  且除了顧氏以往的那些恩惠之外,顧熙還會讓劉保派來的太醫們去救治百姓。

  這種圣人如今要冒著生命危險返回洛陽了,誰人又能不悲痛呢?

  人群的最后方。

  一個小男孩正在忍不住的落淚。

  雖然以他的個頭根本就看不到被人群隔開的顧熙,但他卻哭得十分傷心。

  眼看著自己的兄長落淚。

  他牽著的兩個年紀更小的男孩更是忍不住哭泣。

  其中一個年齡稍大點的男孩忍不住問道:“兄長為何哭泣?”

  聽到弟弟的問話,小男孩擦了擦眼淚,回答道:“顧公已如此年紀,卻仍懷有救世之心。”

  “實在令人敬佩。”

  兩個弟弟顯然還聽不懂這個道理。

  但小男孩也不在意,繼續說道:“聽聞顧氏私塾之中,有醫道相傳。”

  “我決定明日起前往顧氏私塾學醫。”

  “哪怕不能如顧公一般,亦要試著救一救天下人!”

  言罷,小男孩便直接拉著自己的兩個弟弟快速穿過人群,想要去親眼看看顧熙。

  但奈何人實在是太多了。

  當他穿過人群之時,只能看到顧熙那越來越遠的馬車。

  但哪怕就是這樣。

  他亦是沒有半分失落。

  反倒是緊緊盯著顧熙的馬車,整個人的目光愈發明亮。.

  顧易一直都在注意著顧熙。

  當然,他并不是在擔心顧熙的身體。

  長壽卡的就是壽終正寢。

  若無刀劍加身的那種意外,顧熙的壽命絕對不是六十出頭便能壽終正寢的。

  真正讓顧易擔憂的是顧熙將如何面對這些隱于廟堂暗中的這些人。

  連群臣都能察覺出此事的異樣,更何況顧熙呢?

若是以往的話  顧易自然是沒什么好擔憂的。

  但現在不同了,顧熙已經沒有任何實權了。

  甚至就是他的聲望都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變淡。

  哪怕朝堂之上還是有著一些顧熙之前提拔的人在。

  但人心本就善變,怎能全指望著這些人?

  顧熙這一次冒的險實在太大。

  但顧易又能說些什么呢?

  就如同劉備為關羽復仇而大敗一般。

  有人會覺著劉備此舉很傻,但卻無人會說劉備妄為英雄。

  總有些東西高過一切。

  昔年國情穩定,他能瀟灑離去。

  今朝國事危矣,他亦能冒死而歸。

  這就是他們的堅持。

  洛陽。

  相比于以往的顧氏家主歸京,此次顧熙的排場確實要差了許多。

  如今大漢正是國喪之時,很多禮儀都不能用。

  但梁妠還是讓劉志率領百官前來迎接顧熙,其中亦是有著不少百姓。

  顧熙歸京的消息,甚至都有點沖散了因為劉保崩殂而帶來的哀傷。

  劉保可是一位仁君。

  他的死亡就注定會對整個天下造成難以想象的影響。

  唯一能夠影響的。

  也便是有著更高聲望的顧熙了。

  當群臣再次見到顧熙時,幾乎都愣住了。

  顧熙的確已至垂暮之年。

  如今的他,白發如雪,臉上也布滿了皺紋。

  但唯一未曾改變的,是他身上那股獨特的氣質,以及那依舊銳利如鷹的眼神。

  “拜見太傅。”劉志率先開口,打破了沉默。

  緊接著,他身后的群臣紛紛朝著顧熙行禮,齊聲說道:“我等拜見太傅!”

  劉保昔年留有詔令,各地官員見到顧熙之時如見他本人。

  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

  而且哪怕就算沒有這種詔令,顧熙的聲望卻還是會讓眾臣賓服。

  “陛下。”顧熙看了劉志一眼,認出了他的身份,連忙欲行禮。

  劉志卻趕忙伸手攔住顧熙,言辭懇切地說道:“太傅乃是我大漢支柱,而朕只是個孺子罷了,豈能讓太傅行禮呢?”

  聞言,顧熙心中頗為詫異。

  著實沒料到劉志會說出這般話來。

  其實很多人都覺著桓靈二帝都是徹頭徹尾的昏君。

  且不說靈帝。

  就單說歷史上的漢桓帝劉志。

  其實在剛剛繼位之時,他的種種舉動都可稱之為明君。

  能除掉梁冀那種專權多年的權臣。

  便足以說明他的頭腦。

  而且后來他還一度推行輕徭薄賦、整頓吏治、選拔賢能等政策,試圖恢復朝綱。

  這些舉措都說明了他還是有些本事的。

  只不過是后來變了。

  現在的劉志,顯然就是英明時期。

  梁冀一直都站在劉志身旁,他對顧熙并沒有表現出任何敵意來。

  甚至還看著顧熙道了句:“太傅歸朝,我大漢便可安定無憂了。”

  表現出了一副十分歡迎顧熙前來的模樣。

  顧熙的表情依舊波瀾不驚,如同往昔般不茍言笑。

  他與群臣簡單寒暄了幾句后,便徑直進宮去拜見梁妠。

  在見到顧熙的瞬間,梁妠也是立刻露出了喜色,甚至還主動站了起來,感慨道:“太傅歸京。”

  “朕身上的擔子終于是能夠輕松些了。”

  她這個表情完全不是裝出來的。

  顧熙看了一眼便確定了這個答案,眼神微微一變,但還是立刻拱手道:“老臣,見過太后。”

  “太傅無需多禮。”

  梁妠連忙擺手,認真道:“太傅乃是長輩,對我大漢的功績更是朕所不及。”

  “豈能讓太傅拜朕?”

  “太傅放心。”

  “今太傅歸京,就如昔年和熹皇后時那般,朕定聽從太傅之意。”

  顧熙眼神之中的疑惑愈發濃郁。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于人心上的判斷更為精準了。

  他能看的出來梁妠絕對不是裝的。

  這倒是有些出乎了顧熙的預料。

  顧熙并未有多說,在確定了梁妠的態度之后,直接問出了自己最在乎的問題。

  “太后可知.先太子崩世之日到底發生了什么?”

  這是顧熙一直都在想的問題。

  連生死都已經看淡了,他又豈能放過這幕后之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