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氣氛猛地一滯。
梁妠雖然心中早有預料顧熙絕對會問這件事,但卻也沒能料到顧熙會如此直接。
她猶豫了一下,旋即認真道:“太傅,實不相瞞。”
“此事,朕亦不知。”
她深深的嘆了口氣:“陛下崩殂,朝野巨變。”
“朕不敢輕舉妄動,本想暗中查查,但卻也毫無頭緒。”
梁妠的表情亦是有些難看。
因為她覺著,劉保之死與此事有關。
如果沒有受到這么大的打擊,劉保的身體或許還能撐一段時間。
但奈何,朝局不穩大過一切。
她總不可能在新君還未立足之前便掀起大規模的徹查吧?
且不論幕后之人是誰。
但既然他能夠在宮內下手便足矣說明了他的不凡。
顧熙一直都在看著梁妠的表情,沉默了一下后,微微點了點頭:“臣明白了。”
“太后放心,此事臣定會查他個水落石出。”
他的表情自始至終都沒什么特別的變化,但卻又能莫名的讓人感覺到心安。
梁妠微微點了點頭,并沒有再多說什么。
隨后,顧熙又去見了一人。
——曹騰!
曹騰昔年可是顧熙把他安排到劉保身邊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保這些年來對曹騰一直都是頗為看重。
而曹騰也并沒有辜負劉保和顧熙。
這些年來從未出現過過失。
剛見到顧熙,曹騰立刻便跪了下來,有些激動的道:“老奴拜見太傅。”
“起來吧。”
顧熙平靜的看著他,問道:“季興,宮內之變你可知曉?”
“太傅!”
曹騰低著頭,根本就不敢有半點的猶豫,連忙道:“老奴實不知啊。”
“老奴得知此事之時,先太子已然崩世。”
“后來老奴也曾想暗中查查。”
“但東宮宦官,皆說不知緣由,其中有痕跡之人皆已消失,老奴也是萬般無奈。”
他的眼眶微微一紅,語氣忽然就有些自責了起來:“太傅與大行皇帝對老奴恩重如山。”
“陛下因此事而崩。”
“老奴恨不得直接揪出幕后之人,屠了他的滿門!”
顧熙認真的看著他,擺了擺手:“罷了!”
“將宮內的人都盯好。”
“此事,無需心急。”
說罷,顧熙起身便直接走出了宮去。.
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顧熙在抵達京城之后的幾日內,竟然沒有提出宮內發生的詭異之事。
他只是按照禮制幫著處理著劉保的國喪。
這和昔日顧熙那種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有著明顯的差別。
所有人都萬分的意外。
其實顧易剛開始也沒看出來顧熙到底是要做什么。
但隨后,他也便明白了顧熙的意圖。
——顧熙這是在積勢!
時代已經不同了。
廟堂之中一直都是人來人往,顧熙早已離開廟堂多年。
如今突然歸來。
又怎么能直接恢復原本那般的威勢?
時移世易,顧熙的聲望是注定會隨著時間而散去的。
在如今的這種局面下,關鍵所在便是顧熙的政治手腕。
若是顧熙真的沒有彰顯出自己的手腕來。
讓別人感覺出他已經真的老了,那顧熙的地位定會瞬間而下。
地位高低是需要能力來做評判的。
表面的光鮮亮麗是不足以支撐顧熙接下來要做之事。
顯然,顧熙是非常明白這一點的。
他的政治水平本來就不差。
只不過是昔年的他已經不再需要這些手段了,并不是他不會。
果然,沒過幾日。
便已經開始有陸陸續續的官員來拜見顧熙。
除了幾個最為重要的之外,其余官員顧熙都并沒有在意。
其中最為重要的自然是如今在朝堂之中有著地位的幾人。
首先便是太尉李固。
李固是李郃的兒子,李郃與顧熙昔年同在一朝為官,后來跟隨顧熙治理國事。
深得顧熙器重。
這其中可都是有著香火情的。
隨后便是袁湯等人。
袁氏與顧氏的聯系自然就不用多說了。
自當初顧康提拔了袁安之后,袁氏一族可以說是顧氏始終的鐵桿追隨者。
如今的袁湯便是袁氏最為顯赫之人,乃是當朝司徒。
顧熙對每個官員都有著很細微的觀察。
他如今于人心上的造詣,早就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能通過一些簡單互相,便能分析出很多的東西來。
顧易親眼見到顧熙讓人記錄下了私下前來拜見的官員。
本以為他會先去查那些沒來拜見的。
但卻沒料到,顧熙竟直接殺了個回馬槍。
直接將方向對準了前來拜見他的官員。
按照他的話來說。
“這其中定有心中有懼之人,不來拜見往往代表著他內心無懼,不在乎我是否將目光放在了他們身上。”
這就是聰明人的思維慣性了。
顧易其實也不能真的說這個想法是錯的。
因為梁冀真的來拜見顧熙了。
而且表現的還是最為熱心的那一個,不斷的向顧熙表明著自己的忠心。
做出這個判斷之后,顧熙立刻于朝堂之上開啟了此次的徹查。
根本就不會有人拒絕這種事。
——隨后,顧熙便將自己的鋒芒全都展現了出來。
他直接命人將那日接觸過劉蒜的宦官宮女,全部羈押,隨后更是立刻限制宮內中常侍等一切有著權力的宦官。
以及朝野百官!
此事一出,朝野皆震!
誰都沒能料到,顧熙竟然會采取如此直接的手段。
隨之而來的自是一些人的勸阻。
言“顧熙無實證,不應該如此做”之類的蕓蕓。
其實這還真不是他們有異心。
只不過是太過迂腐,講究什么事都要按照慣例來。
但顧熙卻清楚。
這種事就是必須要雷厲風行的,而且這次之事但凡失敗,他日后在朝中定會聲望大減。
且這種事,怎能不嚴肅呢?
這種時候顧熙的盟友便起到了作用。
無論是袁湯也好,亦或是李固,在朝中都是頗有地位。
他們自然會組織人手應付這些人。
而且顧熙此次審問可謂是完全利用了他對于人心上的判斷。
將所有宦官宮女分別關押。
不讓他們碰面。
更是不準許中常侍之間相互接觸。
將隱藏于人心之中的恐懼,全都激發了出來。
并且顧熙也不單單只是威逼。
同樣還有利誘。
不得不說,劉志確實還是很聰明的。
他顯然明白這其中的關鍵。
劉蒜能死在宮內,為何他就不能呢?
相比于劉蒜。
甚至他的年齡要更小,更加沒有根基,對于這件事自然是大大支持。
就在這種情況下。
終于是有人再也承受不住壓力,將宮內的一個小黃門給拱了出來。
而那小黃門在得知此事之后亦是認罪。
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稱覺著劉蒜不喜宦官,讓他繼位的話,他們的日子恐怕會很難過之類的蕓蕓。
這個理由確實合理。
所有人都覺著此事或是到此為止了。
但顧熙卻并沒有停下來。
對于他而言,區區一個小黃門,就算心中再怎么不忿,若無人支持豈能如此大膽?
而且他就算殺了劉蒜,將來再來一個不喜宦官的君主又能如何?
梁冀也沒料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
其實他做的已經很不錯了。
將參與毒殺劉蒜之人,全部處死,就收攬了宮內的小黃門,讓其主動背鍋。
并且對顧熙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敵意。
他清楚若是強行爭斗,自己和顧熙是比不了的。
只能不斷的示弱。
想著將此事給對付過去,待顧熙一死,他便可以直接利用太后的這層身份掌權!
可以說,他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但他是真沒料到顧熙竟然會這么較真。
梁冀是真的有些慌了。
他很想派人去殺掉孟賁,但顧熙對于這些人的嚴加看管又根本讓他抓不到機會。
要知道,如今的梁冀可不是原本歷史之中專權的大將軍!
而這事結果也自然毫無意外。
顧熙直接將那小黃門的家人全都帶進了京中,逼著小黃門開口道出了孟賁。
而孟賁也扛不住這種壓力,直接將背后的梁冀給供了出來。
此事一出,朝野震動!
梁冀可是梁妠的兄長。
如今得知到了這個結果,很難不讓他們產生其他心思。
再想到梁妠直接立下了劉志為帝。
似乎一切的思緒在這一刻全都通順了起來。
一時之間,朝野內的風波頓時就更加激烈了起來。
不過顧熙卻把這種風波給壓了下來。
北宮。
梁妠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顧熙,眼中不斷滑落淚水。
“不可能!”
“怎會是兄長?”
“兄長怎會做這件事呢?”
她緊緊的盯著顧熙,有些難以接受這一切。
“孟賁已經招供,因害怕先太子來日登基后不喜宦官,遂去見了梁冀。”
“而梁冀亦是有著專權之心。”
“覺著先太子年齡已高,不好掌控,便派人毒殺了先太子。”
顧熙表情平靜,與梁妠說著這其中的細節。
梁妠越聽臉色越是蒼白。
她忽然就想起了,那日梁冀來找她之時所說的話。
立劉志.
他年齡尚小,且毫無根基,方便將來掌握 梁妠的身體猛地便是一個踉蹌。
她明白了!
這一切都是早已算計好的,連她這個太后都被算計了進去!
梁妠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落寞感。
她怔怔的看著顧熙,沉默了良久,才悠悠問道:“太傅要本宮如何?”
“太后.”
顧熙認真的朝著梁妠行了一禮,緩緩道:“臣相信此事與太后無關。”
“然梁冀此舉已犯弒君之罪。”
“絕不容恕。”
“以免天下之人悠悠之口,臣還想請太后日后就切莫再關注政事了。”
他要削弱太后的權力!
顧熙不知道自己到底還能夠活多久。
但這種事是絕對不能再次出現的。
而且此舉同樣也能安群臣的心,如今廟堂之內可是有不少人都參與到了追查此事之中的。
誰能不害怕梁妠將來報復?
雖然他對于梁妠的性格還是有些了解的,不然也不會選擇相信梁妠。
但人性這個東西,是不可能去賭的!
顧熙必須要做好一切的準備。
聞言,梁妠的身體猛地一顫,眼中淚水不斷落下。
她自是明白顧熙此話中的意思。
但她又能說些什么呢?
自己的兄長鑄成大錯,她又怎么可能躲得過呢?
沉默了片刻后,梁妠最終還是微微點了點頭。
“可!”
顧熙迅速將此事昭告天下。
并決定只誅梁冀一脈,不過卻也并沒有將整個梁氏一掃而空。
同樣的還有宮內的宦官。
涉事之人全部處死,并對其他宦官亦是做出了限制。
除非有特殊恩準之外,宦官子嗣不可承襲爵位,借此來大大削弱宦官。
此事可謂是徹底奠定了顧熙重歸朝廷的根基。
昔日的那個顧熙好像再一次的回來了。
不,他甚至比以往還要更加凌厲。
顧易倒是能理解顧熙。
他是真的害怕自己突然死了。
顧熙是想要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利用起來,為大漢打造好基礎。
當然,亦是有人私下提議顧熙可行廢帝之舉。
畢竟劉志可是梁妠立下的皇帝。
不過顧熙卻拒絕了。
此事可是符合一切規矩的,若是他當真行廢帝之舉對于顧氏而言,有害無利。
而且在顧熙看來,劉志此子確實頗為聰慧。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待國喪之后。
顧熙為劉志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登基大典,劉志宣布改元“延熹。”
整個朝堂仿佛都再一次回到了正軌。
就完全如同昔年一般。
幼年的天子坐在龍椅之上,而顧熙則是持劍屹立在他的身旁。
不過卻也有不同。
顧熙的年齡確實已經很大了。
他不認為自己還有時間,能夠再次教出一個如同劉保一般的皇帝。
也正是因為如此。
顧熙這一次的手段要更加直接一些。
他還是會讓劉志自己去做抉擇。
但是劉志出錯時,他會直接點出來,而不是像以往劉保那般進行點撥,讓劉保自己參悟。
這樣做有好也有壞。
好處就是,顧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如今的大漢剛剛經過劉保時期。
接連的改革保證了大漢的吏治清明。
顧熙回朝則是將劉保崩殂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就是因為如此。
整個大漢竟然盛世依舊,并未出現任何差錯。
劉保當初本就是學著顧熙的治國手段。
如今顧熙歸來自是順手捏來。
而壞處就是,劉志畢竟年齡還小,有些時候根本就不能領悟到顧熙的精髓。
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顧熙必須要把握住一切時間,讓劉志將自己的羽翼漸漸豐滿,以徹底穩定住大漢的廟堂。
不過在這種平穩之中,顧易卻是察覺到了風險。
那就是朝臣與大漢士子的膽子有些太大了。
對劉志的態度,竟有一種先生的感覺。
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禍患。
他們并不是顧熙。
顧熙受劉肇托孤,先后三扶大漢社稷,他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帝師。
這種身份是旁人無法比擬的。
劉志現在還小也就罷了。
但凡將來長大,他們若還是如此,那這就注定會是一件天大的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