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2章 大清算,塵埃落定

熊貓書庫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點這里聽書

  ——死寂!

  徹底的死寂!

  崇德殿內。

  群臣怔怔的看著這一幕。

  看著那屹立在少年天子身旁的持劍之人,表情呆滯。

  直至此刻,又有誰能看不出來顧熙今日的決絕呢?

  先將顧氏子弟送回河北,免除家族后顧之憂。

  不安撫追隨自己的大臣。

  就是為了防止功敗垂成,牽連到太多的忠臣。

  顧熙于天下聲望之高難以想象。

  但凡他若身死,定然舉世皆震。

  閻姬的行動太快了。

  并未給顧熙留有召集各地諸侯勤王的機會。

  但凡若是讓她真的將此事蓋棺定論,那局勢將會發展成什么樣子,無人可知。

  顧熙這就是在以自己為引。

  若功成,則萬事可定。

  若功敗身死。

  以他的聲望,哪怕閻姬就算當真將劉懿扶上帝位,亦是會引起天下震動。

  然后顧氏子弟還有這些忠臣,便可見機行事。

  懂了!

  全都懂了!

  雖然只有這么一剎那,但還是有無數思緒從眾人的心頭閃了出來。

  楊震等人自然是行動最快的。

  他們沒有任何猶豫,當即便朝著龍椅上的劉保跪了下去。

  “臣等,叩見陛下!!”

  劉授等一眾投靠了閻氏的大臣此時也完全懵了。

  聽著那宛若雷霆一般喊聲。

  他們一個個臉色煞白如紙,幾乎本能的便跪了下去,聲音顫抖:“叩見陛下。”

  “臣等知錯!”

  “還望陛下饒恕.”

  能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

  顧熙今日這以自己性命為賭注的行為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他攝政多年,朝堂上下誰人不知顧熙的手段?

  對于他們這些投靠了閻姬的人而言。

  現在要想活命,唯有向這年輕的天子求饒。

  但.劉保可不是劉祜。

  看著眼前跪拜的群臣,他眼神倒是不顯慌亂,但卻也并未直接開口,而是看向了顧熙。

  顧熙并沒有多做什么。

  待群臣叩見天子之禮結束后,他這才再次開口,表情始終未變。

  “大行皇帝崩殂。”

  “死因未知。”

  “立刻將樊豐、江京、閻顯等人押入大牢,嚴刑拷打。”

  “務必要問出大行皇帝死因。”

  “劉授等人,同賊意圖篡奪大漢社稷。”

  “剝奪一切官職.廢爵位,皆押入大牢,處斬,家族子弟全部罷免。”

  “皇后閻姬,有謀逆之行。”

  “立刻將其罪行昭告天下,流放閻氏全族。”

  “剝奪其尊號,及皇后身份。”

  “于宮內閉思過。”

  “群臣,當為大行皇帝定謚!”

  冰冷的聲音響徹殿內。

  顧熙似乎早就已經想好了一切,從始至終表情都沒有任何變化。

  瞬間,所有人的表情都是不由得微微一變。

  就連楊震等人都沒料到。

  這個懲罰太重了。

  別人倒是罷了,主要便是閻姬這個現在的太后。

  罷其尊號,廢其皇后身份.

  這簡直是直接將閻姬徹底打成罪人啊。

  要知道,哪怕是當年的竇太后,最后都沒能落到這個下場!

  閻姬的表情完全變了,她的情緒徹底崩潰,緊緊的盯著顧熙厲聲呵斥道:“顧熙!”

  “你豈能如此對本宮?”

  “本宮是大行皇帝欽定的皇后!!”

  “是當朝太后!!”

  “你怎能如此對待本宮?”

  她的聲音完全沒有了任何氣勢,甚至顯得有些凄厲,就如同那罵街的潑婦一般。‘

  但此時此刻又有誰會去管她呢?

  顧熙直接擺了擺手,當場讓人將其帶走。

  緊接著便是劉授等人。

  聲聲哭嚎聲響徹大殿,這注定是一場腥風血雨。

  自始至終,劉保都這樣看著。

  他畢竟年齡還小。

  總是感覺到了一絲畏懼,但他還是強行的撐著。

  直至過去了良久。

  殿內這才慢慢安靜下來。

  楊震等人此時亦是反應了過來,忽地表情便嚴肅了起來。

  為大行皇帝定謚!

  若是在以往,此事自然不用過多糾結。

  如今的大漢還遠遠未到亂給謚號的時候,群臣自會公允商量謚號。

  但現在則不同了。

  劉祜這個皇帝,你要說他有什么功績吧,其實并沒有。

  早期是鄧綏與顧熙共治天下。

  他手里壓根沒權。

  后來鄧綏崩世,他手中倒是有了權力,但卻還是全都交給顧熙來治。

  這其實可以說是重用賢臣。

  但這些時日的發展,卻又與這一點悖逆。

  而且如今大漢從連年的天災之中渡過,國力漸漸恢復。

  這一切畢竟是發生在劉祜為君時期。

  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避開他。

  可給劉祜一個美謚?

  甭說顧熙答不答應,就連群臣們都無法做出這種選擇。

  對于劉祜。

  唯有下等的平謚最為合適。

  群臣們心中立刻有了判斷,不過卻沒有什么人開口。

  顧熙也并不會讓他們直接在這種時候商量出來,而是繼續做著一系列的更為妥善的舉措。

  無論如何,必須要先將朝堂穩住。

  此次事變影響太大了。

  這還得是說顧熙的舉動大大降低了影響。

  但即已清算朝堂群臣。

  就注定會有影響。

  顧易一直都在看著這一切。

  其實他也完全沒料到好運卡竟然會有這種作用。

  “若是將來再能抽到這種道具,或許可用于戰場上。”

  “刀劍無眼。”

  “運氣的大幅度增強,絕對會起到大作用。”

  他暗暗做出決定,同時也在認真的聽著顧熙的安排。

  很顯然。

  隨著顧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歷史的變化已經開始了。

  從劉肇時開始。

  大漢便已經與原本的歷史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現在更是直接越過了王圣、閻姬專權的時期,直接到了劉保手上。

  這種變化已經完全超越了之前。

  未來到底如何,他現在也根本捉摸不透。

  因為現在顧熙才四十六歲!

  雖然光看他的經歷,顧熙真的給人一種經歷太多一定很蒼老的感覺。

  但他還不過半百!

  歷經風霜,揚名天下,歸來仍是身強力壯。

  長壽卡的加持讓顧熙的身體根本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哪怕顧易還不知道這玩意兒的極限。

  但只要顧熙還活著,還在朝堂之上,大漢根本就不可能再出現原本歷史之中的那種情況。

  經過了此次的教訓。

  顧熙絕對會更加小心。

  這種不能確定的因素,誰還能看得清未來?

  星空浩瀚,夜謐如夢。

  顧熙一路帶領著劉保走進了北宮。

  整整一天下來。

  整個大漢朝廷的氣氛都是十分的嚴肅。

  劉保才剛剛十一歲,此時自然顯得有些疲憊。

  最關鍵的是,他對于皇宮全是昔年留下來的畏懼,默默的拉著顧熙的衣袖。

  “太傅。”

  剛剛踏入寢宮,劉保猶豫再三,亦是忍不住開口:“我”

  “陛下該自稱為朕了。”顧熙輕聲打斷了他。

  劉保似乎這才反應過來,連忙改口,“朕真的能做好皇帝嗎?”

  他緊緊的盯著顧熙。

  顧熙不假思索,微微點了點頭:“陛下放心,臣會幫助陛下的。”

  “那太傅將來也會有一天離朕而去嗎?”

  劉保再次開口,眼神之中閃過了一絲緊張之色。

  對此,顧熙沉默了一下,旋即灑脫一笑,“臣已經老了。”

  “不過陛下可以放心。”

  “在陛下未能徹底掌控朝堂之前,臣絕對不會離去。”

  顧熙的表情尤為認真。

  兩人打開了話茬,顧熙也便教導起了劉保。

  “陛下為君,萬不可背負不孝之名,所以臣選擇留下閻姬一命。”

  “然此事卻不得不引以為戒。”

  “陛下日后切記要注意這一點。”

  “至于那些大臣們的家眷,此事涉及極廣,陛下無需心生怨恨。”

  “誅其賊首.也算是向他們表明態度。”

  “臣將他們全都罷免,陛下他日亦可據才選用。”

  “此舉,定會讓這些人對陛下感恩戴德,能夠迅速培養出忠心于陛下的根基。”

  “我大漢歷代先帝向來有施恩于民之舉。”

  “如今天下漸定,陛下亦可為之。”

  “讓天下百姓知曉陛下之恩德,方可定萬民之心。”

  劉保聽得十分認真,待顧熙說完,這才開口:“太傅,我.朕想提拔顧氏子弟。”

  如今的顧氏雖有十余人于地方為官。

  但在這廟堂之內,顧氏唯有顧熙一人。

  就連當代桓侯亦不在朝內,而是在封邑。

  其實這也算是顧熙的刻意安排。

  他不是霍光。

  家族子弟既無才能,若是還忝居高位的話,那注定會留下禍患。

  但劉保顯然不是這樣認為。

  至少在現在,能給他帶來絕對安全感的人就是顧氏。

  他這段時日生活在冠軍侯府內。

  甚至與幾個顧氏子弟,有了很深的感情。

  聞言,顧熙并未感覺到任何意外,立刻搖了搖頭:“陛下無需此舉。”

  “顧氏如何皆看天意。”

  “家族子弟既才能不足,又何必來朝?”

  顧氏與劉保的這份香火情絕不能用在此處。

  哪怕就算顧氏子弟能入朝內。

  但才能的不足,也注定會導致這份香火情越來越淺。

  與其如此。

  倒不如隱退。

  以待家族之中再出人才之時,再續上這份香火情。

  顧熙顯然是已經有了當初顧康那般的心思。

  劉保怔怔的看著顧熙,對于顧熙的這套說辭有些意外,沉默了片刻后,還是微微點了點頭。

  君臣二人就這樣閑聊了起來。

  顧熙似乎是察覺到了劉保對于皇宮的畏懼。

  借機寬慰著他。

  他又說起了國喪以及未來登基大典時的種種安排,其中自是包括了劉祜的謚號。

  其實對于這件事,顧熙完全沒有群臣所想那般糾結,甚至都毫不在意。

  顧氏子弟對于君臣之情都有著自己的判斷。

  劉肇崩殂之時。

  他無比傷心。

  這是因為劉肇是個明君,且與他君臣相和。

  并且在臨終之際,更是行托孤之舉,此乃絕對的信任。

  鄧綏雖不為君。

  但她亦是有著大才能之人。

  可以說,把當初鄧綏的位置換成竇太后、閻姬這種女人。

  大漢就注定會在那連續不斷的天災之中墜落。

  而劉祜呢?

  他本身就沒有什么大功業,且臨終之前的安排差點引起了社稷之危。

  對于這種皇帝。

  顧熙并不會過多在乎。

  他是要做實事之人,區區一個謚號,只要不太離譜,他都能接受。

  兩人就這樣聊了許久。

  直至劉保的心漸漸安了下來之后,顧熙這才離去。

  自這一日后,整個大漢仿佛再一次回到原來那般。

  江京這種宦官自扛不住嚴厲的拷打。

  終于是將那夜皇宮之事全都給說了出來。

  閻姬坐視劉祜死于榻上。

  封鎖整個皇宮,持璽矯詔。

  等等細節事無巨細。

  當然,也自然包括了閻姬所說出的昔年之事。

  但這種事又有誰會在意呢?

  而且對于群臣而言,此事未免也過于滑稽了一些。

  顧熙是什么人?

  他竟會對區區宦官與王圣那種人動手。

  那就注定其中定有隱情。

  加之昔年劉祜對鄧綏的態度轉變。

  其中緣由又何須再猜?

  此事一出,甚至更是讓群臣對劉祜這個皇帝失望了。

  劉祜這一系列的行為簡直是將他的愚蠢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這種情況下。

  群臣竟然給劉祜定下了一個完全出乎了顧熙預料的謚號。

  ——景平。

  景意大漢天下平穩,隱意可為“虛景”,直指如此盛世與劉祜無關;

  平則直指劉祜昏庸無能,晚年造成大錯。

  其實這個謚號看似是極為合理的,而且只看明意的話,也遠遠算不上惡謚。

  但關鍵的就是其中未帶“孝”字!

  兩漢至今。

  除卻高祖皇帝劉邦與光武皇帝劉秀,這兩個開國皇帝之外。

  所有皇帝都帶有“孝”字。

  而劉祜未帶此字,便說明了問題。

  對此,群臣的解釋為:“劉祜承繼君位,當為孝和皇帝、和熹皇后之子。”

  “而顧熙受兩人托孤,但劉祜卻懷疑起了顧熙。”

  此為不孝之舉。

  另外劉祜臨終之前種種行為,動搖大漢社稷。

  亦是重大失德。

  所以不可帶孝字。

  對此,顧熙并未做過多評判,而是將這個機會交給了劉保。

  劉保的聰明在這種情況下便顯現了出來。

  尤其是在經過顧熙教導之后,他雖然年齡還小,但卻顯然有了一定的執政能力。

  眼看著群臣都認可這個謚號。

  他直接答應了此事。

  不過卻又當眾說出了“既為人子,必承父過,朕此生定會如昔年孝文、孝明皇帝時那般治世,以贖先帝之罪。”

  既安撫了群臣,亦留下了“孝”名。

  群臣對于劉保能說出這種話,十分的震驚。

  這是明君之象啊!

  隨著國喪結束,劉保又是舉行了一場正式的登基大典,并宣布改元“永建”后,一切徹底塵埃落定。

  至于劉懿這個小孩子。

  則是根本無人在意。

  整個大漢竟又隱隱有了昔年鄧綏在世時的那般氣象。

  年幼的天子坐鎮龍椅。

  顧熙治世。

  不過卻也有不同。

  經過此次事變之后,顧熙是真的有些變了。

  以往的他從來都不會持劍上殿,朝會之時也會居于臣子位置內。

  然而如今卻完全不同。

  每每朝會,顧熙皆是始終持劍站在劉保身側,護幼年天子以威懾百官。

  當然,群臣們亦是能感覺出顧熙的變化。

  任何問題。

  他都會讓劉保來考慮一下,他為輔助。

  完全不像是當初劉祜時那般,他一人將朝政完全包攬了下來。

  所有人都看出了顧熙的意圖。

  就如同昔年的顧康一般,他似乎亦是有了隱退之意。

  對此,群臣思緒皆是萬般復雜。

  顧熙攝政多年。

  朝中群臣來來回回。

  如今還剩下的這些人早就已經習慣了在顧熙麾下做事,并且都對顧熙十分敬佩。

  但試問天下英雄,又有誰會不老呢?

  隨著日子一天天不斷過去。

  眼看著劉保愈發的熟悉政事,而顧熙則是愈發沉默。

  所有人都隱隱的感覺了出來。

  一個璀璨又精彩的時代.似乎即將便要徹底翻頁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