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零六章 專權利弊各有分

熊貓書庫    我在西游做神仙
🔊點這里聽書

  通天道君走后,菩提祖師便上前來,朝莊衍笑道:“小友此番來的及時,叫貧道分毫未傷。”

  莊衍笑著說道:“倒也不是來得及時,我一直在外面看熱鬧。”

  此時阿彌陀佛帶著不空成就佛、寶生佛走上前來,朝莊衍合十拜謝。

  莊衍則說道:“諸位佛陀不必謝我,你們不怪我替你們做主與玄教講和就行了。”

  阿彌陀佛笑道:“豈有怪罪真君之理,那通天道君著實利害,尤其是一身法寶數不勝數,若不是靈臺真君出面解圍,今日之戰還不好說呢。”

  寶生佛與不空成就佛也是連連點頭,接著莊衍朝菩提祖師問道:“道友接下來要去何處?不妨去我那青瓶山坐坐,如何?”

  菩提祖師轉頭朝阿彌陀佛問道:“道友,接下來是先要去妙喜圣境,對嗎?”

  阿彌陀佛點頭道:“正是,大日佛在妙喜圣境主持大局,如今不動身佛金身破碎,須得去與大日佛商議處置之法。”

  菩提祖師點點頭,旋即朝莊衍道:“小友,我先去一趟妙喜圣境,而后便來青瓶山見你。”

  莊衍笑著點頭道:“好。”

  其后菩提祖師便與阿彌陀佛三位佛陀拜別莊衍,各自駕起蓮臺佛光從虛空飛入現世,直往東勝神洲妙喜圣境去了。

  菩提祖師等人離去后,莊衍也未在虛空中多做停留,一個邁步瞬間回到了東勝神洲。

  東勝神洲,泰山,天齊神府。

  東岳大帝一身羽衣常服,與夫人‘東岳淑明皇后’并坐在軒中。

  此時東岳大帝神情凝重,眉頭緊皺,困仙澤之戰讓東岳神府的力量損失殆盡,如此重大的責任只有他來承擔。

  淑明皇后看著愁眉不展的丈夫,為他沏了一杯熱茶遞到手中,然后說道:“神府之事我本不該插言,只是見陛下如今愁眉不展,便不得不說一句。”

  東岳大帝將目光看向了淑明皇后,只聽她緩緩言道:“陛下自得到了‘治方權柄’后,便躊躇滿志,一心想要擴建功業,宣威布德與東勝神洲。不止是陛下,就連神府諸將,乃至于碧霞、三兒他們都一個個自信過了頭。以至于陛下竟連靈臺真君的建議都聽不進去了,這實在是不應該。”

  東岳大帝聽到這話嘆了口氣,說道:“玄教攪動大劫,致使玄仙大劫失控,天地眾生皆在劫中,我東岳也不例外。故而被劫氣蒙蔽了神智,以至于造下大禍。”

  淑明皇后道:“陛下之言也是正理,但這么說卻不能讓天地仙神眾生心服。”

  東岳大帝微微頷首,面容沉靜地道:“夫人之言,我知曉了。”

  淑明皇后點了點頭,接著朝東岳大帝問道:“三兒那邊,你準備怎么辦?”

  東岳大帝眉頭一皺,旋即朝淑明皇后問道:“夫人心中怎么想?”

  淑明皇后想了想,旋即幽幽一嘆,說道:“三兒雖是我親兒,但他畢竟是東岳太子,天庭正神,如今身死也是劫數,地府自有陰律,我們也不好干涉。”

  東岳大帝點了點頭,他雖然在地府中也有掌生死的權柄,但地府中可不止他一人。

  除了佛門的地藏王菩薩外,地府上面還有一位最高主宰,那就是‘北陰酆都大帝’。

  陰曹地府的律法律便是出自北陰酆都大帝,他才是地府真正的主宰者。

  “東岳十大太保死了九個,神兵神將盡數隕落,還搭上了數萬正神仙官,這么大的事是掩蓋不了的。”淑明皇后說道。

  東岳大帝點點頭,其后站起身來說道:“我自當上書天庭,向四御大帝請罪。”

  說到這里,東岳大帝又補充道:“三兒和東岳諸神將、神兵皆按陰律輪回轉世,倒是三霄、赤松子、廣成子及數萬正神仙官,我要為他們求情。就算不能爭取還陽返生,也要爭取進入天神道輪回。”

  淑明皇后聽到這話,當即起身贊嘆道:“妾身支持陛下。”

  而兩人所談論的‘三兒’,便是他們的第三子,東岳三太子炳靈公。

  東岳大帝上書請罪之后,又在天齊神府設宴款待了華嚴、日光、月光三位菩薩,并且從天齊神府內撥出仙丹妙藥賜予三位菩薩療傷。

  碧霞元君主動向東岳大帝請罪,東岳大帝卻并未降罪碧霞元君,只因他已將所有罪責全部承擔了下來。

  此番討伐玄教失利,困仙澤一戰讓東岳力量損失一空,就連東勝神洲的正神仙官都死了八、九萬,可以說天庭的力量在東勝神洲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這個責任不是誰都能擔得起的,只有東岳大帝一人能擔。

  于是,便在東岳大帝上書請罪的三天之后,四御大帝的詔書便下來了。

  四御大帝在詔書中首先明確了一點,‘五帝治方’之政已經施行,而且已成定局,所以東岳大帝有自主自專之權。

  那么基于這一點,此次討伐玄教一事東岳大帝也就有自主自專的權柄。

  故而討伐失利,致使損兵折將,隕落了數萬正神仙官,這些責任自然要東岳大帝一力承擔。

  但四御大帝也明確不會因此降罪,因為天庭已經通過了‘五帝治方’政略,所以在東岳大帝有自主自專的權柄基礎上,不會降罪于他。

  但是,天庭也不會給你兜底,更不會承擔這個損失。

  所以,無論是損失的神將神兵,還是那些正神仙官,天庭都不會給你絲毫補充。

  既然你有自主自專的權柄,那么所行所為造成的任何后果也要你自己來承擔。

  同時,無論是炳靈公還是那些神兵神將,亦或是那些正神仙官,戰死了便是戰死了,天庭不會因為東岳神府做出的決策而給予他們任何的特殊對待。

  故而,在四御大帝并非降罪,而是明權責的這道詔書下來的一天之后,神霄玉府的詔書也下來了。

  神霄玉府太玄都省的詔書下達,收回了炳靈公及東岳所有戰死的神將、神兵的仙官正神品秩官職,包括那身死的數萬正神仙官的官職也一并收回。

  但這一舉動并沒有什么不得了的,因為東岳大帝掌人間權柄,未來還可以對這些神職進行敕封。

  可是天庭不再托底,那么以后無論是遴選、擢拔正神仙官,都要東岳神府自己來了。

  而隨著太玄都省收回品秩官職,那些于困仙澤中戰死的所有正神仙官的結局也已注定,不會再有任何變動,那就是按照陰律輪回轉世。

  另外,神霄玉府還順勢收回了隕落的三霄、赤松子等人身上的‘祿仙’品秩。

  身為天庭‘祿仙’,這些上古老仙人們正在一個個退出天庭的舞臺,來世他們可能是一方大仙,或是一方宗師,又或是一位大德。

  但他們不可能再受天庭‘祿命’,也不會再有天庭賜予的‘避劫’特權。

  而這些上古老仙人的應劫退場,對于天庭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其后,東岳大帝上書神雷玉府,請將溫瓊及佑靈侯、惠靈侯調回東岳天齊神府任職。

  溫瓊自不必說,他乃是東岳十太保之首,天庭‘馬趙溫關’四大元帥之一的‘溫元帥’。

  而佑靈侯則是東岳大帝的長子,東岳大太子。惠靈侯是東岳大帝二子,也即東岳二太子。此二人如今都在雷部任‘執節都吏’,東岳大帝想將這三人調回來用意并不難猜,只因為東岳神府如今無人可用了。

  但這道書很快就被雷祖親自駁回了,首先溫瓊現在是雷部東方雷樞廣靈元帥,上元三品仙官,不可能調回東岳任職。

  其次佑靈侯是五雷院執節都吏,輔佐天蓬真君掌治五雷院事務。惠靈侯是驅邪院執節都吏,輔佐天猷真君掌治驅邪院事務。

  這兩人在雷部之中身兼要職,別說神雷玉府不會放人,雷部也不會放。

  東岳大帝見到雷祖駁回自己的符書,十分不滿,當即再次遞書給雷祖,溫瓊且放下不講,那佑靈侯與惠靈侯可是他親兒子,你雷祖有什么道理不放人?

  雷祖看到東岳大帝再次遞來的符書,再次寫了一封也很干脆的回信:“天庭之事公也,一家之事私也。現在他們首先是天庭正神,雷部仙官,其次才是你東岳大帝的兒子。親兒子怎么樣?親兒子我也不放人。”

  當東岳大帝看到雷祖的回信之后氣的當場砸了一只琉璃瓶,還是淑明皇后好生安慰這才消了氣。

  但消氣之后的東岳大帝也無可奈何,雷祖那邊只要不放人,縱然佑靈侯、惠靈侯是他親兒子也沒有辦法。

  如今天神治天,地神治地,天上的神不插手他地上的事,他地上的神也不能插手天上的事。

  但現在東岳神府面臨無人可用的局面,東岳大帝對此十分無奈和擔憂。

  見丈夫如此煩惱,淑明皇后再次建言道:“陛下,如今之際,還是請靈臺真君來天齊神府商議商議吧。”

  “靈臺真君.”東岳大帝緩緩抬起頭來,片刻后便朝一旁的侍從說道:“宣碧霞元君來見朕。”

  侍從躬身領命而去,不久后碧霞元君便來到大殿覲見東岳大帝。

  與多日前神采煥發,自信滿滿的狀態不同,如今的碧霞元君面容沉靜,精神消沉,可見困仙澤之戰對她造成了多大的打擊。

  “兒臣拜見陛下,拜見母后。”碧霞元君躬身拜道。

  東岳大帝看著碧霞元君,見她再無往日云淡風輕,瀟灑自然的風采,不由微微嘆了口氣。

  而淑明皇后則面帶笑容,朝碧霞元君微微頷首笑道:“我兒須知生死無常,勝敗有數,如今局勢如此,當振奮起來力挽狂瀾,不可頹喪自廢。”

  碧霞元君聞言精神略微一振,拱手拜道:“是,兒謹遵母后教誨。”

  此時東岳大帝開口說道:“我兒聽旨。”

  碧霞元君聞言立時拜道:“臣聽旨。”

  東岳大帝道:“著你速往青瓶山,搬請靈臺真君前來天齊神府議事。”

  聽到這話,碧霞元君眼睛微微一亮,其后躬身拜道:“臣遵旨。”

  說罷,碧霞元君便拜辭了東岳大帝、淑明皇后,離開了東岳神府,駕起仙霞直往青瓶山去了。

  卻說莊衍回到靈臺寶境,便有一道佛光落在青瓶山中。

  抱節、修篁一有察覺便迎了上去,只見一位白衣絕世的菩薩從佛光中現出身形。

  抱節、修篁一見這位菩薩,見其美麗端莊,圣潔無暇,心中生不出絲毫褻瀆之意,當即福至心靈拱手拜道:“拜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合十還禮,旋即笑問道:“靈臺真君在何處?”

  抱節連忙拜道:“回菩薩,老爺正在道場之中。”

  觀音菩薩道:“好,我正要見他。”

  修篁說道:“那菩薩請隨我來。”

  觀音菩薩笑道:“那就有勞小施主了。”

  修篁連稱不敢,其后便領著觀世音進入了靈臺寶境,進入寶鏡之后,觀世音便朝修篁說道:“小施主且去忙吧,我自去見靈臺真君就是。”

  修篁躬身揖拜道:“是。”隨后便退出了靈臺寶境。

  而觀音菩薩則抬頭朝此方仙靈毓秀的世界看了一眼,隨后便輕移蓮步,飄然朝著前方神山之巔飛去。

  當觀世音落到山巔之際,莊衍早已站在那里等候,只等觀世音落地,便迎上前來拱手道:“觀音菩薩大駕光臨,真令寒舍蓬蓽生輝。”

  然而觀世音卻給了莊衍一個白眼,說道:“天下最言而無信者,正是你靈臺真君。”

  莊衍聞言不禁愕然一怔,道:“菩薩何出此言?”

  說罷又莞爾一笑,道:“菩薩還請入亭中上坐飲茶,余下的事慢慢再說不遲。”

  觀音菩薩微微頷首,隨后便與莊衍一同走到山亭之中坐了下來,一旁自有仙女煮茶奉上,觀音菩薩端起玉盞,頓覺一陣靈茶仙香撲鼻,便輕輕抿了一口。

  待她放下茶盞,莊衍便笑著問道:“菩薩說我言而無信,卻是為何?”

  觀世音一雙妙目盯著莊衍,好似在發出無聲的質問,須臾之后便聽觀世音清聲言道:“靈臺真君莫非忘了西行取經拼湊九九八十一難之事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