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934東西有點多

熊貓書庫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點這里聽書

  吃過午飯,唐植桐告訴了小古同學補課地點的變更。

  葉主任工作忙,自己的午飯一般都是在婦聯食堂解決,根本顧不上回來做飯。

  小王同學的廚藝相當湊合,唐植桐就沒見過她做飯。

  唐植桐估摸著自己接下來還要跑音樂學院進修,再加上單位那攤子事情,估計也沒機會天天翹班。

  只有張桂芳是全職家庭婦女,時間和精力方面都能照顧的到。

  小古同學對此沒有異議,對他來說,在哪補課都一樣。

  出了婦聯宿舍的大門,唐植桐先去王府井大街找了個公話搖給孟慶豐,既然定了搬家的日子,得告訴他一聲。

  “行,按照你的時間安排進行,我們這邊配合。搬家的人手夠不夠?我到時候帶幾個人過去給你幫忙!”孟慶豐在那邊說的非常爽快。

  “謝謝孟大哥,好意心領了,我們單位的同志也很熱情,我已經跟他們約好了。等搬完家,我再過去當面感謝孟大哥。”唐植桐謝絕了孟慶豐的提議,也留下了前去拜訪的扣子。

  這次換房,無論是地段,還是翻新,唐植桐都非常滿意,這里面當然少不了孟慶豐的功勞,當面感謝是應有之義。

  “哎都是自家兄弟,什么感謝不感謝的,我過陣子去給你溫鍋燒灶。”孟慶豐一點不拿架子,自來熟的安排道。

  “行,等這邊收拾利索,我掃榻相迎。”對于孟慶豐的自來熟,唐植桐有些無奈,但交情嘛,總會是有一方或者多方厚著臉皮開始的。

  掛了電話,唐植桐再次來到了大石作胡同。

  先把柈子燒起來,唐植桐又開始在細節上查缺補漏。

  比如浴室外墻上的煙筒、預留的通水管道等等,趁今天自己在這邊,統統都給安排上。

  小王同學昨天自打壁咚失敗,一直躲在大門下面乘涼,估計對這些小細節都沒太注意。

  做完這一切,唐植桐重新巡視了一遍院子,確認已經沒有漏洞后,坐在大門下,從空間里薅出筆紙,打算給羅清泉寫信。

  寫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告訴他,自己借著他的名義結識了牟佑茂,并讓牟佑茂幫了自己一個大忙,其余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至于羅清泉看到信后,會不會在合適時機對牟佑茂進行適當照顧嘛,唐植桐就顧不上了。

  到處都是欠的人情,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唐植桐覺得自己可以打造一個釣魚佬的黃金傳說,然后挑上兩尾大點的魚給他倆送過去。

  給羅清泉寫完信,唐植桐用掛留意著柈子的火勢,一不做二不休,接著寫信。

  經常給自己寫信寄到鐵轆轱把的親朋好友,很有必要告訴他們自己搬家的消息,捎帶著留下這邊的地址。

  這兩天的事情有些多,趁現在有空,能多干點就多干點。

  一直等到下午四點來鐘,唐植桐才將各個房間的柈子薅進空間,然后再次騎上車回花市大街,路上捎帶手把信投到了郵筒里。

  首先得憑著證明信、房本、戶口本、糧本、副食品證等證件將這邊的戶口遷出、糧食關系轉出,然后明兒再去大石作胡同那邊做轉入。

  其次,也得趁今天去一趟木材廠找張波,把拆床、訂做浴桶的事情敲定。

  徐卉見到唐植桐后很感慨:

  “化工原料公司的同志前陣子上我這邊來,想讓街道做做你的思想工作來著,我沒答應。

  而且我也有私心,你可是咱花市街道的一面旗幟,你走了,就沒人能扛起這桿大旗嘍。

  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在這種事情上,有些話是不好說出口的。

  我當時打電話給孟經理建議他們考慮尋外尋址來著,聽孟經理的意思,跟你是舊識,就沒再多事。”

  “我理解,讓徐姨費心了。”唐植桐沒想到這里面還有故事,甭管徐卉有沒有幫上忙,先開口道謝,畢竟禮多人不怪。

  “也沒費什么心,也就兩不相幫,你理解就好。這是協商好了?要搬到哪里去?”徐卉笑笑,打聽道。

  “大石作胡同,離文文單位近,她上班方便。”唐植桐也跟著笑笑,沒有隱瞞,房本就在徐卉面前,不過她沒有打開看的意思,即便如此,花市街道以后要與化工原料公司打交道,只要徐卉想知道肯定能打聽的出來。

  “那位置不錯,祝你們喬遷新禧。以后常回來看看,我們花市街道辦的大門永遠對你敞開。”徐卉說罷,很利索的在糧本、副食本等證件上注明了遷出,并蓋了章。

  “謝謝徐姨,這里是我長大的地方,有機會一定再來串門。”唐植桐收起證件,臨走前不忘跟徐卉客套。

  出了街道辦的大門,唐植桐覺得自己變的虛偽了,以前多好的一個青年,只會對家人說善意的謊言,現在都會跟別人說著成年人的客套了。

  接下來,唐植桐又去了趟派出所,戶口轉出辦的也很利索。

  這番操作下來,唐植桐竟然生出了幾分不舍,自己在這片人頭熟,真碰到什么事情,各個單位也能給自己留點面子。

  若不是為長久計,其實在這邊住也沒什么不好…

  “搬家拆床?行,到時候我帶幾個老師傅一塊過去,當時給你做家具,那幾個老師傅可是把這套家具當成寶了,要是讓別人去,他們還不放心呢。”張波這邊聽了唐植桐的需求,爽快的答應下來。

  張波沒有撒謊,這種規格的紅木用一根少一根,自打解放后,木材廠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做過紅木家具,那些老師傅看到燒了半截的紅木猶如釣魚佬看到了頂級魚竿,眼里都是泛著光的。

  若不是因為這些紅木是公家的,恐怕早就存不住了。

  “行,那就麻煩張哥了。另外,我還想要個浴桶,再來兩套書桌。”唐植桐過來的主要目的是找師傅拆床、買浴桶,書桌是捎帶手的。

  不光敬民對書桌充滿渴望,昨晚跟鳳芝說起買書桌時,她也一蹦三丈高。

  張桂芳倒是嫌花錢來著,但一說到假期靜瑩、敬民過來住的時候要用,就歇了反對的心思。

  其實書桌可以往后放放再買,但唐植桐這兩天的時間很緊,既然來一趟,自然沒有錯過買東西的道理,何況這邊能給個內部出廠價。

  “要什么規格的?”

  “我這個身板能坐里面,高大概能到肩頭,寬的話…六十公分差不多吧?那邊門好像是八十的。有沒有現成的?”唐植桐對浴桶大小沒有什么概念,不過知道越大盛水越多,太大的話,等到了冬天恐怕供不上熱水。

  “有,走,我帶你去看看,順帶挑挑書桌。今天給你送過去?”雖然快下班了,但張波沒有著急,耐心的陪著唐植桐去選貨。

  “能后天過去拆床時捎過去嗎?單位那邊給聯系了輛車,到時候直接裝車拉走。”家里空間有限,唐植桐沒想著現在就弄回家,沒地方放。

  “行,你先選好,我給你單獨放在一邊,回頭一塊拉過去。”張波點頭應下,一點都不嫌麻煩。

  兩人來到庫房,唐植桐一眼就相中了一個浴桶,什么尺寸不尺寸的,就它了!

  至于熱水嘛,到時候再想辦法。

  “張哥,就這個了,看著大氣!”大氣很重要,再過幾個月,小王同學肚子就會跟吹了氣球似的漲起來,得給她充足的伸展空間。

  這個浴桶大,到時候不僅不能盛下小王同學,興許再塞一個自己也不會擁擠,大不了迭羅漢嘛。

  “行,搭把手,咱先抬到一旁。”唐植桐選定樣式,張波對同一款式、同一尺寸的浴桶挨個瞧瞧、敲敲,幫著選了一個他認為質量過硬的。

  “還挺沉,一上手就知道用料扎實。”將浴桶抬到一邊,唐植桐越看越喜歡,下面的木腳很平穩,但浴室的水泥地面有坡度,恐怕抬進去后得重新調整,不過自己有外掛,這些都是小意思。

  “自己人用,肯定得撿質量上乘的選。書桌要什么樣子的?”張波指著一旁的書桌問道。

  “書桌不用很貴的,給我妹妹用,只要結實、平整就行。”唐植桐瞅了一眼,書桌只有兩種尺寸,一種是給單位辦公用的,無論是長寬都很大氣,剩下的為家用,尺寸要小一點。

  無論哪一種,都是四四方方、規規矩矩的。

  “那就這兩張吧,松木的,價格實惠。”張波在一旁建議道。

  “行。”唐植桐自無不可,不過打算回頭囑咐一下鳳芝和敬民,用書桌的時候一定要愛惜,畢竟這是自家的東西,不能學周某人在上面刻“早”字。

  也不是不能刻,要刻也得學著周某人刻學校的桌子。

  “張哥,市面上有沒有書桌書柜組合的需求?”看著平平無奇的書桌,唐植桐想起了一體式書桌。

  這年頭的書桌就是書桌,頂多帶幾個抽屜,書桌上方一點東西都沒有,空間利用率低的可憐。

  “組合?怎么組合?”松木的書桌比浴桶要輕,張波一個人就能搬起一張,他一邊搬,一邊問道。

  “待會去辦公室,我畫一下。”張波干活,唐植桐也不好閑著,夾起另一張書桌往外搬。

  其實不止張波,即便是唐植桐,若不是因為感覺家里的紅木書桌少了點東西,一時也想不起書桌書架的組合來。

  家里的書桌和書架是分體式的,更準確的說,書架應該是書柜,下面帶門的那種。

  到了辦公室,唐植桐先把錢給結了,兩套書桌加一個浴桶,友情價八十,幾乎將借來的錢花個精光。

  “喏,書桌上面有個書架,能放些書或者雜物。這個款式不適合靠窗放,但靠墻放能有效地利用空間。”唐植桐簡單的畫了個示意圖,自家當時沒有做一體式,因為小王同學喜歡書桌靠窗,她說喜歡陽光灑在書桌上的感覺。

  “嘿,你還真別說,這想法挺別致。”張波一看就來了興致,圖上的書桌如果做出來,肯定比一張單獨的書桌要貴,但款式好,一件家具能當兩件用,他覺得肯定會有人喜歡。

  “那你回頭琢磨琢磨,能用就用。我先回去了。”交了錢,畫了圖,唐植桐自認為任務完成,就打算撤。

  “要不,做兩套給你試用一下?”張波是技術員出身,見到這種新奇的設計有些心癢,想搞出來試試水。

  “不用,不用,雖然我不懂木工活,但新樣式用料比普通的多,不占公家便宜。”唐植桐連忙謝絕。

  其實一體式書桌有點瞎出主意的意思,現在是賣方市場,只要不是質量太差,一般都不愁賣,但話說回來,如果在這種市場上出現卷王,新樣式肯定會比普通樣式更受歡迎,畢竟實用性更強。

  “哥,書桌、書桌。”唐植桐一到家,鳳芝就跑過來明晃晃的提示。

  “訂了,等你后天回家就能看到了。”唐植桐抬手賞了妹妹一個腦瓜崩,聽著有點悶,還沒熟。

  “板車定了嗎?要不要我請幾個同事過來幫忙?”小王同學昨晚收拾了一通,東西不少,再看看婆婆收拾的這些,有些頭大,平日里看著東西不多,但一收拾就顯得屋里沒地方下腳了。

  “不用,我這邊已經跟方處約好了,他給聯系卡車,后天一早會跟押運處的同事一塊過來幫忙。”唐植桐看著母親收拾出來的東西也覺得頭疼,這還只是屋內,還有屋外的油桶、架子、石碾、石磨。

  方圓說是給協調兩輛車,兩輛還真不一定夠用,說不準還得再跑一趟。

  “要不那些信件咱不要了?明天拿到廢品站賣了吧。”小王同學建議道。

  “還是留著吧,回頭看看有沒有別的用處。”怎么著都是讀者、聽眾的熱情回應,直接賣了屬實有些對不起人家的熱情,那誰誰還知道買幾套房專門放讀者來信呢,自己也不能差事。

  更何況現在紙張已經緊張了,如果接下來報紙搶手,保不齊這些信件還能在自己家發揮一下余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