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到了元祐三年的六月。
丙子(初一)。
朝奉郎、考功員外郎歐陽棐,為著作郎、實錄院檢討官。
毋庸置疑,這是一項政治交易——自歐陽修去世,其諸子仕途,皆不順遂。
長子歐陽發,就不說了——這個倒霉孩子,當年被人誣陷其妻吳氏(吳充長女)和公公有扒灰嫌疑。
這個案子,差點讓歐陽修被處死(原因很復雜,一句兩句講不清,但歐陽修幾十年大嘴巴開嘲諷,得罪了太多人是主因)。
受此影響,他這輩子仕途都不可能有什么進步,只能在家里鉆研金石學。
如今,他和太學的呂大臨,并為汴京金石會的正副會首。
次子歐陽弈,看著就不太機靈的樣子。
幾十歲的人了,還在光祿寺里混日子。
基本上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幼子歐陽辯是個書呆子,天天就知道之乎者也,但卻根本沒有乃父的文采。
以至于,他在汴京衙內圈里,都是個透明人。
于是,歐陽修諸子中,唯一可堪造化的,也就剩下這個歐陽棐了。
所以,當初歐陽修去世的時候,就特意給這個三子鋪路,讓歐陽棐代筆給自己寫遺表。
結果,遺表送到京城,趙煦的父皇一句:此修自作也!與棐何干?
這直接讓歐陽棐從此戴上了一個欺君的罪名。
那里還有人敢舉薦他?
于是,歐陽棐守孝服除之后的這十幾年,一直是在地方為官。
所擔任的也基本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官職。
直到趙煦即位后,才終于在司馬光的運作下,改官成功。
然后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一步步升到了朝奉郎(從七品)。
如今,更是被趙煦特旨拜為著作郎、實錄院檢討官。
相當于進了趙煦的圈子,可以在趙煦身邊,從打雜做起。
類似于現代的書記處秘書。
這樣一個清貴的職位,自然競爭者眾多。
本來,歐陽棐的任命是通不過的。
可誰叫,歐陽修收了個好學生呢——蘇軾在陛辭的札子里,就求了趙煦兩個事情。
一個是照顧弟弟蘇轍,萬一弟弟不小心惹禍,求趙煦千萬不要降罪。
另外一個就是懇求趙煦看在歐陽文忠公的功勞上,照顧照顧歐陽棐。
大胡子是個講究人。
趙煦自也不能跌份!
所以,直接出手干預了歐陽棐的人事任免。
當然,趙煦也沒有自己親自下場。
他只是暗示了一下蒲宗孟和王子韶。
然后,這兩個想進步的大臣,就自動自覺的給歐陽棐保駕護航了。
歐陽棐在任命下達后的第二天,就入宮來謝恩了。
趙煦在崇政殿上接受了他的拜謁。
禮儀性的走了個過場,就讓他回家準備好,六月下旬正式進宮,到崇文院去上班。
又過了兩天,六月乙卯(初四)。
吏部除授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免。
一大批在元豐八年趙煦即位后,被太皇太后問罪、罷黜、編管的污點官員,迎來了起復潮。
在大宋來說,這其實很正常。
畢竟,朝廷培養一個士大夫不容易。
不能因為一點小錯,就輕易的否定他們!
再說了,他們雖然曾經犯錯,但都堂宰執和宮中的天子,都覺得他們是忠心奉上,所以做事急躁了些、辦事激進了些。
何況,朝廷已經懲罰過了。
沒看到,這過去的四年,這些人不是被勒令在家思過,就是被軟禁在某州監視居住或者被貶到了偏遠軍州為小吏了嗎?
而且,他們也都深刻檢討了自己的錯誤。
每三個月一封反省札子,每遇天子圣節,必奉表稱賀,同時匯報自己在家反省的心得。
這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總得給人家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對不對?
于是,這些當年被天下唾棄、謾罵的酷吏、殘民之官。
一個個紛紛履新。
朝奉大夫、集賢校理、管勾鴻慶宮劉定知淮陽軍。
這位皇佑五年的進士,在熙寧年間,曾出任秦鳳路轉運判官,給王韶和李憲開邊當后勤大總管。
元豐二年起,在河北路和河東路,為提刑官。
長期從事地方司法刑獄工作。
屬于是實干派!
這位老哥,當年之所以被貶,完全是池魚之災——因為朝廷里很多人覺得他一直和王韶、李憲、呂惠卿等奸佞搭班子。
肯定是新黨!
而且是骨干!
于是,有殺錯沒放過!
直接一腳把人家踢去當了宮祠官。
大抵相當于現代的發配工會/少年宮。
如今,算是平反了。
當然,朝廷不可能承認自己錯了。
所以,起復對劉定來說,是很合理的安排。
朝廷內外,都沒什么意見。
因為很多人,包括當年把劉定踹去鴻慶宮的那些人,其實現在也知道劉定是被誤殺的——劉定是梅堯臣的學生。
梅堯臣雖然早死了,其政治影響力也基本消失。
但爛船還有三兩釘呢!
人家的關系,是直接通到元老們面前的。
劉定的起復,屬于合理的話。
那么,在劉定之后起復的人,就一個比一個離譜了。
朝奉郎李察起復知臨江軍;降授廬州簽書判官蹇序辰起復為監察御史;福建路轉運副使吳居厚,遷淮南西路轉運使;知海州霍翔以集賢校理、朝奉大夫知登州兼提舉登州市舶司、登州造船使、同管勾東海艨艟節度籌備使;知濠州呂公雅,以直寶文閣為戶部員外郎…
一連十幾個先帝時期的酷吏。
紛紛上演咸魚翻身!
尤其是蹇序辰,最為離譜!
因為,他爹蹇周輔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隨時可能GG。
所以,這個起復詔書,幾乎就是卡在他爹GG前緊急下達的。
這樣,萬一他爹掛了,他就能以監察御史這個身份守孝。
等守孝完畢,直接就可以提拔成臺諫的重要官員。
至于吳居厚、霍翔、呂公雅這昔年把京東路的地皮都刮出火星子的酷吏,之所以提拔的如此快。
則純粹是因為政績!
這三個家伙,當年在京東路,為了完成KPI,無所不用其極。
讓京東百姓,至今聽到他們三的名字就發抖。
以至于當初,朝廷任命霍翔去密州為官的時候。
密州人嚇死了。
連夜就派人進京,找密州籍的官員、勛貴們哭求——求求了,快把這個家伙調走!
于是,霍翔的差遣從密州改到了海州。
但,這個家伙到任后,因為政治風向變了,所以搖身一變,成了韓絳的調和派干將!
海州連續兩年,成為淮南諸州中,完成都堂指標最好的州!
關鍵是,元祐元年淮南大旱,趙煦命陳睦從明州調遣海船北上運糧。
海船主要停靠的地方就是海州。
而霍翔在海州,充分動員、利用現有條件,同時積極的聯絡、溝通淮南諸州。
以一州之力,就完成了數十萬石海運漕糧的及時轉運。
關鍵還沒惹出亂子!
至少趙煦派去的邏卒們,沒有報告什么異樣。
霍翔做的事情,還不止如此。
災后,他在海州那邊,趁著勞動力廉價,狂修道路、水利。
還在海州改造、建設了大批倉儲設施。
同時,海州也是如今淮南諸州中曬鹽場最多的州!
因為鹽的原因,霍翔還和漕司搭上線了。
蔡卞甚至打算和他結成兒女親家!
吳居厚就更不用說了!
蔡確在福建的那兩年,大小事務,都有著吳居厚的影子。
不夸張的說,泉州市舶司能順利開港。
軍功章上,起碼有三分之一的功勞要歸吳居厚上下統籌和協調。
于是,在趙煦的視角來說,這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起來。
因為,這些人,是先帝忠臣。
自然,他們對趙煦的忠誠度,也無須多言。
同時,能力也很突出。
屬于既能當酷吏,也能做能吏的復合型人才!
不提拔他們,提拔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