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吳郡。
“長相思,在姑蘇。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閣窗之下,片片蒼翠竹林延過,洛楚端正而坐,身著素衣,未曾著飾,只得一玉相配,面容清雋,瞳眸黑白分明,湛湛有光,手撫弦琴,聲聲繞梁。
小喬一襲翠綠衫裙,依舊是清稚甜美眼角卻略帶嬌媚的模樣,輕聲應和唱著,柔媚嬌美,婉轉有若天籟般,將那纏綿悱惻之情演繹至淋漓盡致,乃至于她自己都落下晶瑩剔透的淚珠來。
一曲唱罷,輕拭淚珠問道:“良人心中在思念誰?竟能作出此等婉轉哀泣之語呢?姑蘇中竟有這般佳人,妾身欲見之,試看能否勝過姐姐。”
洛楚一滯,然后輕笑道:“江夏有變,為夫將要前往,留下此曲此文,使夫人能做思念,此間事了,為夫便攜夫人前往昭城,拜見諸位長輩。”
伴著一束光,幾乎肉眼可見的憂愁之色點滿了小喬的眉心,略有柔弱之意,走上前來伸手抱住洛楚。
稚嫩的清香彌漫,洛楚的瞳眸愈發的清明亮堂起來。
江南煙雨永不停。
長江支流中,洛楚帶著江東諸將立于大船之上,所謂南船北馬,江東世家大族最擅造船,尤其是吳郡六姓,在造船的某些專項技術上,甚至超過了昭城。
周瑜站在洛楚的身側,流水岸邊,諸將家屬皆來送行,二喬立于最前,風姿綽約,不似凡人,倒像是那山川江河之神女般,不染塵埃。
“船動離岸嘍”
隨著纖夫悠長響亮的號子聲,洛楚沖著岸邊擺擺手,船只緩緩離開,大喬將小喬摟在懷中,二人正如并蒂雙蓮般,她溫聲安慰道:“不眷戀于溫柔鄉中,這才是大丈夫,妹妹應當開心。”
周瑜輕笑道:“子楚公身處溫柔鄉中,竟然愿意隨軍而上,瑜深感佩服啊。”
洛楚望著周瑜那風流倜儻的面容,豈止是江東難尋,縱然天下之間也不多見,笑道:“公瑾,此番諸將大部都有妻妾來送別。
你名動江東卻形單影只。
待吾到你這個年紀時,怕是已經有子嗣存世,而你卻依舊孑然一身,令尊想必頗為憂愁吧。”
周瑜頗為瀟灑的負手道:“瑜雖不才,卻也自認乃是世之英雄。
正如鳳與凰相交,英雄自需美人配。
若是未曾遇到江東明珠想必子楚公如今亦是形單影只。
待此番溯流而上,為江東定下安寧,必是名動天下,到那時,大丈夫何患無妻呢?”
洛楚忍不住笑了起來,拍了拍周瑜的肩膀道:“公瑾,伱不僅長的像洛氏子,你對婚姻的想法同樣很像洛氏子。
待此事完畢,吾要前往昭城請長輩賜下婚姻,江東橋氏會有人前往,你到時候也來。
公瑾。
江東這群士中,縱然有二張子敬在側,但我依舊最看重你,你是能守御江東乃至于承擔大業的人啊。”
周瑜沒說話,只是恭謹的抱拳作揖一拜,他到洛楚麾下時日不短,洛楚待他,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大船沿江逆流而上,隨行士卒甲胄刀槍林立,戒備森嚴。
江河之所在,正是那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之處,自古以來就不乏英雄豪杰卻憋屈至極的葬身江河之事。
洛楚此番從江東離開,是因為袁術劉表二人爭斗正陷入白熱化,換句話說,戰爭將要結束了。
無論是吳郡士族還是流寓諸臣,一致要徹底收回九江、廬江二郡,使揚州完全歸位。
魯肅策劃了袁術孫堅反目之事,他不會允許孫堅活著離開江夏,甚至他還要奪下江夏郡,使江東上游占有據點,以擺脫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
無論是收服孫堅部將,還是奪取江夏后與袁術劉表和談,沒有洛楚這位江東之主在自然都做不下去。
時隔一年,洛楚再次見到了魯肅。
魯肅的模樣有些清減這一年來江東軍雖然未曾出擊,但維持這支軍隊駐守,亦不是輕松之事,魯肅又是盡職盡責之人,耗費的心神頗多。
魯肅恭謹的上前抱拳作揖道:“肅拜見公子。”
望著魯肅,洛楚的目光有些復雜。
魯肅和周瑜是他麾下最有才之人,同時也是志向最為遠大之人,心懷天下,江東之地對他二人來說太小了。
如今洛楚他來到這里,就有魯肅積極推動的因素。
洛楚回禮道:“子敬,多日不見,別來無恙乎?”
魯肅神采奕奕道:“勞公子掛心,一切安好。
還請進帳中,先前信中說不詳細,容肅為您詳細介紹一番如今的豫荊局勢。”
洛楚及眾將皆入帳中,各自坐定。
魯肅徑直道:“公子,自數年前,六諸侯開戰以來,袁術劉表二人,俱無勝果。
袁術既不能平抑軍中,使軍卒強盛,亦不能治理汝南,使百姓安居,唯賴孫堅悍勇,但即便是孫堅,二者亦生齟齬,反目就在眼前,空有數百萬子民,卻不過是冢中枯骨而已。
劉表年少時尚且有雄心壯志,引外州士人入荊,亦操練軍卒,然年歲漸長,已無開拓之心,生得過且過之念,只不過是守戶之犬罷了。
這二人皆不是人杰,在二郡之間連戰數年,除了死傷慘重外,未曾有任何的成果。
北方勝負已分,停戰盟約的簽訂恐怕就在旦夕之間,袁術孫堅反目已經不愿意在荊州再戰,劉表內部紛亂,亦不曾再有與袁術爭雄之念。
孫堅與劉表在江夏兩敗俱傷,這正是我軍奪取江夏的上好時機,只待一軍出擊,江夏將歸江東矣。”
魯肅所言,條理清晰,戰略態勢明了,眾人皆頗為意動。
周瑜見洛楚未曾說話,便問道:“子敬,子楚公自表為揚州牧卻去奪取屬于荊州的江夏,是否有些不妥?”
魯肅朗聲笑道:“何謂揚州?何謂荊州?
先漢時孝武皇帝所設置,歷代多有調整,泰山郡曾屬兗州,如今卻入青州,江夏為荊州郡,那現在便使其做揚州郡而已。
先圣孟子曾經說過,王者有德行,四海的臣民都愿意生活在王者的統治之下,這就是王天下的道路。
牧守之道難道便不是如此嗎?
公子楚既然有德行,江夏郡的百姓自然愿意生活在揚州治下。”
江東諸將士人頓時笑了起來,“然也!”
洛楚笑道:“子敬有大才啊。
傳吾令,以公瑾為帥,使諸將驅馳,進奪江夏。”
待江東諸將士人皆行出帳外,周瑜望了一眼一動不動的洛楚和魯肅,皺了皺眉頭還是離開了帳中。
洛楚緩緩收起了笑意,肅然道:“子敬,你可真是不一般啊,改變想法了?”
洛楚可還記得當初魯肅投奔自己的時候,他就想要離開江東的,但是現在看來是不準備走了。
魯肅微微嘆口氣道:“若是無有此次大戰,那天下之大,皆可去得,但如今該往何處去呢?
袁紹曹操麾下謀士眾多,我雖有些許才華,但入得陣營之中,為時已晚,不會得到重用,徐州本為鄉土,卻無豪杰之人,被劉玄德所占據。”
洛楚奇道:“劉玄德乃是世之英雄,如今又主政徐州,子敬為何不愿意投奔他呢?”
魯肅搖搖頭道:“天道自有循環,氣數自有極限。
若王朝真能一次次興盛,那邦周又怎么會亡呢?
我寧愿相信袁術這冢中枯骨能得到天下,也不相信劉備能第三次興復漢室。
無雙忠武侯洛空已經為漢室殉難。
一切短暫的興盛,不過鏡花水月而已,終將一敗涂地。
我對大漢沒有什么特別的感情,不在乎它的興衰盛亡,便坐視它衰亡吧。”
話說到這里,洛楚就知道魯肅心中對江東未來的盼望了。
“你覺得江東能實現你的政治心愿?”
魯肅這樣的聰明人怎么會看不出自己心中所想呢?
果然聽到洛楚所說,魯肅沉默了一瞬,然后緩緩道:“公子,這不是肅的政治心愿,這不是肅一人之事。
昔日楊朱曾經說,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魯肅的德行雖然不若先圣,但損傷江東而利己身的事卻不會去做。
肅知道公子有一個兄長,名曰齊,迎劉玄德入徐州便是公子齊的手筆,其未婚妻是徐州東海大族,糜氏貴女。
公子齊在徐州廣發婚帖,要在徐州大辦婚禮。
但是公子您卻要到昭城去舉行婚禮,這是為什么呢?
我在等您的答案啊。
素王和圣人老子都曾經講述過,這世間的萬物是在不斷變化的。
有的人對世間萬物的變化影響很大,有的人影響卻很小,您就是那個很大的人,所以我在等待您從昭城回來之后的答案。”
洛楚深深嘆了一口氣,“子敬,你真是個智者,那你會遵從我的答案嗎?”
魯肅聞言卻笑了起來,抱拳作揖道:“公子,您的眼光長遠,智慧高絕。
倘若不是身上背負著那么多的枷鎖,又怎么會猶疑至此呢?
這不是肅愿不愿意遵從您,而是人到底能不能逆著天下的局勢而動呢?
素王曾經說過,關鍵的人會導致未知的改變,但這世上沒有誰是真正不可或缺的。
那些圣王賢臣塵歸塵,土歸土,但太陽和月亮依舊會升起與落下,星辰依舊會閃爍,大河長江會奔騰入海。
正是如此啊。”
洛楚朗聲笑了起來,笑得越來越大聲道:“子敬啊子敬,你忠厚誠謹卻又有機變之術,文武雙全,真是王佐之才啊,是能夠作為大朝丞相的人,二張都不如你。”
魯肅先前還開朗的笑著,聽到洛楚的稱贊卻苦笑起來,“公子,您明明有唾手可得的東西,卻不愿意摘取,這種違背常理的事,才是最令人費解的。
那不王的底線難道是鐵律嗎?”
洛楚拍了拍魯肅的肩膀道:“人得到什么,就要失去另外一些東西,這就是公平。”
待洛楚和魯肅走出后,周瑜與魯肅對視一眼,見到魯肅眼神示意,周瑜才微微松了口氣,有些事他覺得不應該這么早就揭開的,但是魯肅卻一直都放在明面上。
好在如今主政的是洛楚。
“公瑾!”
洛楚和魯肅經過一番對話之后,反而漸漸想清了一些事,周瑜應聲道:“子楚公,瑜在。”
“接下來江夏郡,不僅僅有孫堅,還有劉表的軍隊,形勢復雜,但務必奪下江夏,江東未來安危,便在你接下來的手中了。”
周瑜沉聲道:“子楚公放心,瑜定不辱使命。”
雖然孫策是他的好友,但形勢走到了這個地步,周瑜不會手下留情的。
但無論是洛楚,還是周瑜,恐怕都想象不到一個多么意外的情況將會發生,只有魯肅有一些預感。
江夏郡中。
孫堅軍的一切情報都落到了劉表軍中,袁術要對孫堅動手,可不是僅僅放狠話,也不僅僅是斷絕他的糧草,他直接將孫堅軍的情況完完整整的告知了劉表軍。
袁術甚至還率軍斷絕了孫堅的后路,這些情況孫堅根本就不知道,他正興致勃勃的率領著士卒前去探查地形。
殊不知他的駐軍之地,兵力分布都在劉表軍的了解之中。
江東猛虎?
已經進入了羅網之中!
相比于邦周時期的諸夏大戰,漢末第一次諸夏大戰,實際上并不是正規的諸夏大戰。
首先這場戰爭的各方不以完整的國家形勢而宣戰,而是統一王朝割據狀態的諸侯,未曾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盟約,而是根據利益關系進行結盟。
在北方戰爭結束時未曾簽訂停戰條約,或者說零星的戰爭從未停止,只有曹操軍和劉備軍之間簽訂了泰山之盟,約定互不侵犯領土,并各自劃出百里的無人區,互相設置崗哨。
在北方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刻,南方戰爭卻迎來了高潮這是真正的諸夏大戰所難以想象的。——《東漢末年戰爭史》
《走進不科學》,推一本朋友寫的學霸文,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真博士寫的硬核學霸文,1.5萬均訂的好書,有文化的必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