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一九章 訪歐艦隊(二)

熊貓書庫    1635漢風再起
🔊點這里聽書

  本格拉寒流是一種低氣壓的寒流,壓迫著海面,讓海水蒸發的非常慢,也讓空氣中的濕氣流動變得異常緩慢,因而無法被吹到陸地上去。在這種氣候影響下,形成了只有納米比亞才獨有的現象,一邊是海水,一邊是沙漠(非洲西岸)。

  也正因為降水極為稀少,使得納米比亞海岸經常濃霧不散,以至于齊國訪歐特遣艦隊不得不稍稍遠離海岸,避開這段讓人討厭的濃霧海域。

  2月19日,艦隊抵達葡屬安哥拉據點羅安達,稍事休整,補充淡水和新鮮果蔬,隨行的商船還與葡萄牙人進行簡單地商品交易。

  在1482年,葡萄牙人迪奧戈·凱奧首次抵達安哥拉海岸。從此之后,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入侵安哥拉的沿海地區,并在羅安達一帶販運黃金、象牙和奴隸,后逐漸向內地擴張。

  而到了1576年,葡萄牙人狄亞斯主持建立羅安達城堡,開埠建城,是南部非洲最早殖民據點之一,也是為歐洲殖民者販賣奴隸地出口港。

  到了五十年前(1627年),羅安達成為葡屬安哥拉殖民地所在地首府。同時,這里也是葡萄牙人向巴西販賣奴隸的主要口岸。

  對于大量的土著奴隸,隨行的齊國商人是興致缺缺,只是將目光瞄向葡萄牙人手里的黃金和象牙。黃金作為全世界的硬通貨,在任何地方,都是商人極力所追尋的目標;而那些晶瑩剔透的象牙,運到歐洲后,想來應該可以賣出大價錢。

  2月21日,訪歐特遣艦隊駛離羅安達,繼續北上。

  進入幾內亞灣后,便進入了熱帶地區,雨水急劇增多,連續數日暴雨不斷。雖然大量的雨水,為整個艦隊提供了新鮮的淡水,但卻使得所有船只顯得異常潮濕氣悶,這將是引發各種疾病的一大誘因。

  艦隊司令曹同為了保證所有人員的身體健康,采取了種種預防措施:雨歇期間,在甲板中間生起火,讓大船上隨時保持干燥;盡量保證床上用品的通風透氣;要求所有船員勤洗衣物,保持干爽。

  3月7日,艦隊抵達荷屬黃金海岸(今加納一部分)埃爾米納堡,受到當地荷蘭人熱情歡迎。

  艦隊于此停靠休整四日,在這里獲得了大量的新鮮淡水,還買到了許多牲畜,豬、山羊和家禽等。

  3月11日,艦隊再次起錨開航,繼續向歐洲前進。而隨行的兩艘隸屬于南非分艦隊的戰船和兩艘非洲商社旗下的武裝商船,則與艦隊分別,調轉方向,往西駛往美洲,準備馳援形勢極為不妙的慶王殿下。

  3月18日,艦隊在位于圣地亞哥島的普拉亞拋錨,頓時引起了葡萄牙人的極大震動。

  圣地亞哥島,也被叫做圣詹姆士島,是葡屬佛得角群島中最富饒的島嶼。島上最重要的小鎮也叫做圣地亞哥(今佛得角圣菲利普鎮),坐落在群山的山坡上。而普拉亞是一座規模較大的鎮子,是整個群島上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普拉亞擁有一個優良的港口,常常有過往船只停泊在那里,尤其是在和平時期,無數船只頻繁往來于此地。從歐洲前往東方貿易的商船會經停在這個港口,補充淡水和食物。但是,當它們返回歐洲時,卻很少在此停留,急切地駛回歐洲大陸。

  普拉亞除了一座修建在山頂上的堡壘,就沒有什么大型建筑,而這座堡壘控制著整個港口。堡壘不遠處就是一座炮臺,上面架著幾門加農炮,直直的對著港口方向。

  葡萄牙人對于齊國訪歐艦隊的到來,顯得非常意外和震驚。可能是出于謹慎心理,他們并沒有允許艦隊所有船只進入港口,而是在領航員的引領下分批進入。同時,登陸上岸的船員數量也被限制在五百人以內,并且不得攜帶任何武器。

  對于葡萄牙人的小心翼翼,甚至有些戒備的心理,齊國官兵感到既郁悶,又憤怒。話說,你們葡屬印度、莫桑比克等殖民據點對我齊國海軍向來一直表現得甚為恭敬,都呈無限開放狀態,就是安哥拉和巴西等幾個殖民據點,也都沒有像佛得角這般防賊一樣,對我齊國如此警戒。

  到了次日上午,經匯總多方搜集到的消息,齊國人大概知曉葡萄牙人為何會有這般態度。

  “英國人?”大齊欽命訪歐專使、鴻臚寺左卿紀常榮眉頭不由皺了起來,神色明顯不虞,“想不到,葡萄牙人會受英國的影響如此之深!”

  “這并不意外。”護航艦隊司令曹同冷笑一聲,說道:“英國人算是葡萄牙人的救命恩人和它獨立后的保護者,自然在各個方面都要循著英國人的原則行事。三年前,我齊國海軍在印度海域擊沉一艘英國商船,造成六十多名英國水手溺斃。雖然,事后我們齊國給予英國人些許賠償,草草了結此事。但我認為,英國人一定對此耿耿于懷。但苦于在印度洋地區勢力單薄,只能懷恨在心。所以,葡萄牙人這個時候,也不敢太過親近我們,以免惹的英國人不高興。”

  “葡萄牙人敢于為了英國人,而慢待我們齊國,就不怕我們在印度洋地區對他們幾處殖民據點實施嚴厲制裁?”訪歐副使、工商部歐洲貿易司郎中王振青有些憤憤不平。

  “海外殖民地不過是葡萄牙人的細微枝節,其重要性是遠不及歐洲本土的。”紀常榮心中也是不滿葡萄牙人的作派,但對他們的小心思,倒是給予了充分理解,“為了繼續維持葡萄牙王室的合法統治,也為了免遭西班牙的再次入侵,他們自然是要抱緊英國人的大腿。我們齊國就算在印度洋地區再強勢,難道還能威脅到他們的歐洲本土?”

  1640年,葡萄牙發動獨立戰爭,擁葡萄牙王室苗裔、布拉干薩公爵若昂為王,是為若昂四世。新獨立的葡萄牙雖然依靠法國的援助抗擊西班牙,但一直舉步維艱,長期得不到歐洲各國的承認,而西班牙和法國在1659年媾和,讓葡萄牙陷入頓時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形勢一度岌岌可危。

  葡萄牙萬般無奈之際,只能求助于當時還是共和政體的英國,以期獲得必要的外來援助。而1660年復辟的英王查理二世延續了先前聯法反西的政策,遂與葡萄牙在1661年締結盟約。

  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并承諾派兵援助,葡萄牙則將印度的孟買和摩洛哥的丹吉爾割讓給英國,并給予英國與葡萄牙殖民地貿易的特權,同時支付200萬金幣作為嫁妝。1662年,三千名原“新模范軍”老兵開赴葡萄牙參戰,數敗西班牙軍隊,最終迫使西班牙在1668年被迫宣布放棄葡萄牙的王位。

  曹同剛才所說,英國是葡萄牙人的救命恩人,更是它在歐洲的保護者,倒也基本符合葡萄牙的歷史和現狀。在葡萄牙復國后,英國利用葡萄牙相對弱勢的地位,取得了眾多貿易方面的特權,例如英格蘭商船可以載貨在葡萄牙港口停留三個月,等待最有利的價格出現,至于不經允許,直接同巴西、西非、莫桑比克等葡萄牙殖民地進行貿易活動,更是不在話下。

  英國制成品憑兩國貿易條約規定的低關稅,大量涌入葡萄牙及海外殖民地,幾乎摧毀了葡萄牙的本土制造業。為了生產英國人喜愛的葡萄酒,葡萄牙農業發展畸形,又不得不從英國進口糧食;而為了購買英國的紡織品和糧食,從葡屬巴西掠奪的黃金又大量流入英國,進一步促進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

  可以說,葡萄牙已經淪為英國的經濟殖民地。而這一切,就是葡萄牙依附英國獲得“獨立”所付出的代價。

  當然,假如葡萄牙接受了西班牙的統治,大概也是淪為它的附庸,日子未見得會好到哪里去。對列強夾縫中的弱小國家而言,真正的“獨立自主”可能只是奢望,“兩害相權取其輕”、避免“驅狼得虎”才是大部分時候的最優選擇吧。

  3月22日,在碼頭眾多葡萄牙人神色復雜的目光注視下,艦隊依次駛出港灣,然后繼續踏上前往歐洲的行程。

  3月23日,艦隊越過北回歸線。

  3月29日,艦隊接近西屬加納利群島。

  當日午后一時,兩艘西班牙商船出現在艦隊西北方。驟然撞見從南方駛來的一支龐大船隊,而且其中還有若干艘戰艦,這使得西班牙人有些慌張,急切地調整著風帆,試圖遠離艦隊,逃回附近的加那利島。

  考慮到因為美洲的爭端,可能已經影響到與西班牙的正常外交關系,為了避免進一步激化兩國矛盾,在歐洲國家面前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紀常榮否決了海軍俘獲那兩艘西班牙商船的作戰命令。

  看著齊國艦隊迤邐駛過加那利島,然后朝著西北方向航行,島上的西班牙人是驚愕不已,不少人臉色變得有些蒼白。

  齊國竟然組織了一支遠征艦隊,行將入侵西班牙本土!

  在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后,兩艘聯絡快船立即被派出,離開拉斯帕爾馬斯港,飛速地朝西班牙本土駛去。

  4月6日,艦隊在途徑摩洛哥里巴特港(今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市)時,短暫停留半日,隨即繼續沿著海岸線,朝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駛去。

  在艦隊駛離未多久,一個由外交、軍事、情報、貿易等數十名人員組成的齊國訪問團在五百多摩洛哥禁衛軍的護送下,朝阿拉維王朝的都城菲斯進發。

  早在13世紀初,阿拉伯阿拉維人開始陸續移居摩洛哥的塔菲拉勒綠洲,由游牧轉入定居,從事牧業、農業和商業,建立真神廟、宗教學校,傳播真神教文化。17世紀初,趁薩阿德王朝內亂衰亡之際,開始慢慢崛起,組建軍隊,擴張勢力范圍。

  1666年,阿拉維人首領謝里夫·拉希德,以推翻薩阿德王朝統治、捍衛真神教為號召,率軍發動“圣戰”,攻占菲斯,并以此為都,自立為素丹,建立阿拉維王朝。1668年攻占馬拉喀什,最后滅薩阿德王朝殘部,統一了摩洛哥。

  1672年,穆拉·伊斯瑪儀繼承素丹位。他勵精圖治,竭力加強中央集權,對內平息王族爭權而引起的動亂,對外竭力抵制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對于西班牙人侵占的馬穆拉、梅利利亞、休達(1668年,葡萄牙割讓給西班牙),葡萄牙人侵占的塞吉爾堡,以及英國侵占的丹吉爾,穆拉·伊斯瑪儀素丹是如鯁在喉,曾數度用兵想將上述地區收復,但囿于軍隊武器落后,均遭失利,反而損兵折將,耗費金銀無數。

  當來訪的齊國使團表示,為了支持阿拉維王朝的反殖民戰爭,驅逐歐洲外來入侵勢力,將為他們提供大量先進火器,并會派出若干軍事教官,指導并訓練摩洛哥軍隊,以提升他們的軍事實力。

  至于回報,齊國人僅要求獲得摩洛哥全境的貿易專屬權,并期望在北非沿岸租借一處港口,以便更好地促進雙方貿易往來和軍事交流。

  齊國人甚至還允諾,會幫阿拉維王朝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以維護他們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合法權益,保衛他們的領海安全。

  穆拉·伊斯瑪儀素丹早已收到里巴特地方官員的匯報,據稱到訪的齊國艦隊非常強大,船舷兩側布滿了重型火炮,其具備的武力絲毫不亞于英國人和西班牙人擁有的戰船。

  其實,在穆拉·伊斯瑪儀素丹繼位前,就從埃及和威尼斯的商人口中,獲悉一些齊國的信息。這個位于遙遠的南方新大陸國家,工業發達,軍事實力強大,整個東印度群島幾乎都被他們所征服,納入其絕對的勢力范圍之內。

  十幾年前,齊國曾跨越數萬里遠征埃及,僅憑數千人便大敗蘇伊士帕夏,重創奧博和奎仁兩地帕夏,震驚了整個阿拉伯世界。

  三年前,齊國再度跨海遠征,攻擊龐大而富庶的莫臥兒帝國,在非常短的時間里,先后擊敗和覆滅莫臥兒軍十余萬,斃殺莫臥兒帝國皇帝,以至于使得這個巨大的帝國到現在還處于內亂(奪位戰爭)之中。

  齊國使團抵達菲斯時,攜帶了一門12磅炮和五十支燧發槍,敬獻給穆拉·伊斯瑪儀素丹陛下。在禁衛軍取用這些火器實地演示后,一致認為,這些火器比從歐洲和奧斯曼人那里獲得的二手武器,性能更為優越,威力更加巨大。而它們的報價,卻比此前那些所購買的火器,更具價格優勢。

  在隨后十余天里,阿拉維王朝與齊國陸續簽訂了一系列外交、軍事、經貿、海上合作協議,以加深彼此之間的交流往來,促進雙方的友好關系。

  另外,雙方還針對西班牙簽署了一份密約,商定在對西班牙的軍事行動中,彼此給予對方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援助,在戰爭期間,齊國亦可利用阿拉維王朝境內任一沿海港口,取得必要的物資補給。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