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99章 治理北地

熊貓書庫    晉擊天下
🔊點這里聽書

  洛陽城。

  原來的桃豹的龍驤將軍府改為了的臨時行轅。

  司馬珂端坐在行轅之內,閱讀著桓溫和謝尚兩人送來的捷報,終于長長的吁了一口氣。桓溫和謝尚兩人,也算孺子可教也,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果然擊敗了麻秋,還收獲了四萬多的兵力,斬殺羯人近兩萬人,可謂收獲頗豐。

  這樣一來,司馬珂的第一階段軍事目標便已達成,以洛陽、滎陽、潁川、襄城和南陽連成一片的北面根據地已經鞏固了下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便是穩定和發展。

  五郡之地,地盤雖然不大,但是根據地內的人口可達一百多萬,主要以漢人為主,已經占了整個江北的漢人的兩成。一旦得到穩定和蓬勃發展,便可吸引更多的漢人前來投奔。

  攻破洛陽之后,司馬珂便開始了洛陽周邊的大生產運動。所謂洛陽周邊,即向東至虎牢關,向西至函谷關,往南至軒轅關,往北至孟津關。這個地域內的人口連同洛陽城,可達五十多萬的人口,已經算是人口極為密集之地。

  五十多萬人口,加上晉軍一起,除了工商士民還有老少,可用的勞動力還有十六七萬人。十余萬余人全部參與生產,足可開墾五十萬畝以上,全部用來種植土豆和紅薯,就算一年兩季,而且畝產只達五千斤,也可收獲上五十億斤的口糧。也就是說,如果只是確保填滿肚子的話,這些口糧足夠養活五百萬人,這是整個中原之地的漢人的七成人數。

  當然,除了土豆和紅薯,其他小麥也是要種的,畢竟土豆和紅薯的儲存和運輸都不及麥糧方便。但是只要耕種上一年,司馬珂在北地的根據地便可基本自給自足了。江南之地只需往江北運輸稻米來補充軍糧即可,如此便可節省大量的運輸人力。

  當然,大搞生產只是第一步。要想將江北的根據地真正搞起來,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

  此時的江北,尤其是洛陽一帶的士族乃至士民,大都南遷,以至張虞這樣的不入流的士族也成了頂流士族。留下來的士民不多,識字的更不多。

  攻城略地需要勇悍的壯士,但是治理地方還是需要能文識字的士子文人。沒有識文斷字者,否則可能連個賬目都算不清楚,很多政策便根本無法推行。

  司馬珂在收到桓溫和謝尚的書信之后,開始提筆連寫了數份奏折,發往江南。

  司馬珂北伐大軍連戰連捷,占領洛陽的消息,同時傳到了京口和建康城。

  京口的數十萬流民,頓時沸騰了,很多人激動得淚流滿面,當日的晚上,不知多少人失眠,或者喝得酩酊大醉。

  很多北面的流民,已經開始心心念念要北歸家園了。而那些南陽、襄城、滎陽和潁川一帶的流民,更是已經在整理行裝,處置好一些善后的事情,準備渡江往北,回往故土。

  不過,對于已占領地區的流民北歸的行動,司馬珂的要求是暫緩半年,待得江北之地逐漸穩定了下來,一應事宜全部上了軌道之后,再北遷不遲。

  相比京口之民的歡欣鼓舞,建康城的氣氛卻是詭異得多。

  孫綽、許洵等名士自是歡欣鼓舞,連日潘樓和秦淮河上匯集建康城內的名士,舉行文會,為司馬珂的北伐大捷歌功頌德,大書特書。

  而那些與北伐相關的士族,如秣陵紀氏、陳郡謝氏、潁川荀氏等北方士族,以及有子弟參與北伐的江東士族,自然極其興奮。

  但是對于大多數北面士族和江東士族來說,反響并沒有那么熱烈。總體來說,北伐對江東士族毫無利益糾葛關系,自然是不冷不熱。而對于那些南遷的北面士族來說,早已沉醉在江南的溫柔富貴鄉里,沉醉在載歌載舞之中,早已失去了回歸故土的念頭.

  相反,北伐還給南北士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各家士族門下的佃農們,不少原屬南渡的北地流民,聽得北伐軍連戰連捷的消息,一個個興奮異常,與京口的流民一樣,開始憧憬著回歸故地之事。

  由于紅薯和土豆的推廣種植,加上壬辰詔書的頒布,百姓可自行開墾山地種植紅薯和土豆,導致大量的良田,出現無人耕種的局面。各士族不得不將佃租由六七成,降為三至四成,損失可謂極其慘重。幸得占城稻的推廣,提高了稻米的產量,彌補了眾士族的損失。

  永嘉之年,衣冠南渡,渡江而來的北地流民數百萬,大都依附在來自北面的僑姓士族門下。一旦北面的流民,全部渡江北歸,各北方士族名下的良田,將出現無人可耕種的尷尬境地。這對諸北方士族來說,可謂是致命的打擊。

  所以諸北方士族,對于司馬珂的北伐大勝,非但沒有表現出興奮和榮耀的意思,反而對此深為痛恨之。

  建康宮。

  太極西堂之內,小皇帝司馬衍坐在胡床之上,望著面前的幾份奏折,眉頭緊蹙,陷入了沉思之中。

  司馬珂的在奏折之中,稟報了此次北伐之戰的第一階段的全面情況。

  當司馬衍聽到司馬珂一路勢如破竹,而且攻陷和占據洛陽之時,激動得熱淚盈眶。洛陽,那是大晉的故都。二十九年前,匈奴人攻破了洛陽,晉懷帝司馬熾被俘,而后被殺,也自此掀起了永嘉之亂的序幕,晉朝在中原的政權逐漸走向滅亡。如今時隔二十九年之后,司馬家的宗室子弟,親率大軍重新占領洛陽,也算是為老司馬家一雪前恥,叫司馬衍如何能不激動。

  接下來,司馬珂又在奏折之中提出了幾個請求。

  第一個請求便是庾翼、桓溫、謝尚和夏侯長以及其他將士的封賞。

  封庾翼為都亭侯。

  桓溫、謝尚和夏侯長三人,由都亭侯晉封為都鄉侯。

  鄧遐晉封為白馬子。

  虞嘯父由舒縣子封為舒縣伯。

  其余主要將領也皆有封賞。

  對于司馬珂的封賞要求,司馬衍自是全盤接收,并無意見。

  司馬珂的第二個要求,便是請遷回北方士族到洛陽一帶,以為今后回歸洛陽故都做好準備。

  第三個要求,則是請兼領督學使者的謝安,自太學之中,精選寒門士子兩百人,遣往洛陽一帶和滎陽、南陽、潁川及襄城諸郡,協助治理地方。

  對于司馬珂的這兩個要求,司馬衍一時無法下決斷,只得召集三公及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員前來議事。

  由于郗鑒病重,三公只有何充和陸玩到場,其他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員倒是全部來齊。

  正如司馬衍事前所猜想,以諸葛恢和蔡謨為首的代表諸北方士族利益的官員,對司馬珂的要求將他們遷回江北之事,激烈的反對,只差點沒當著司馬衍的面破口大罵了。

  諸葛恢等人認為,司馬珂剛剛占據江北諸郡,腳根未穩,便要回遷士族,一旦堅守不住,便將導致諸士族陷入兵戈之中,甚至可能導致諸北面士族全部罹難,可謂極其荒唐之言。

  就連一向支持司馬珂的何充,也持反對的態度。

  見得諸北方士族官員如此激烈反對,司馬衍只得作罷,不再提及此事,又將司馬珂的請求精選太學之中的士子,遣往江北,協助治理地方之事,與大家商議。

  這一次,在場的官員,倒是各持不同的意見。

  以諸葛恢為首的一些堅決站在司馬珂對立面的頑固派,秉持著凡是司馬珂的意見都反對的原則,表示了異議,認為此舉不符九品中正制的原則,北面諸郡的官員,應由司徒府評定資品之后,再逐步任命。

  但是大多數士族,還是認為北面諸郡,士族之家的士子都不會愿意去,唯有寒門士子,想要借機博取聲名,所謂各得其所,此計應可行之。終究來說,從太學之中精選的士子前往治理北地,總比司馬珂自行從江北的士子之中任命官員要靠譜得多。

  最終,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司馬衍當即決斷,由兼領督學使者的中書令謝安,自太學之中,精選寒門士子兩百人,安排派遣到洛陽為司馬珂所用。

抱歉,這兩天家中有事,故此更新不穩定,明日正常更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