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范宇故意將對方的話曲解了。
但是也不能說范宇的話說錯了,事實也正如范宇所說,只要再加強對于遼國的沖突列度,使所謂的‘效用’變大,其余便不是問題。
聽了范宇強詞奪理之言,呂夷簡不由得臉色一沉,“安樂侯,朝堂之上乃是議論國家大事,豈容隨意戲言。我朝即使要向遼國出兵,亦須先做諸般準備。待得糧草充足士馬如龍,方可對遼國用兵。若是倉促之間出兵遼國,與之遼國東西兩路的結果能有什么區別?怕是最后損兵折將,落個凄慘下場。”
呂夷簡這番話,說的頗有道理,聽者無不點頭。
在場的這些人里,除了官家的面色沒有變化,其余人都露出贊同之色。
即使是樞密使王德用,亦有些躑躅之色。
“呂相公說的非常好,顯然知道我朝已然兵精糧足。如今夏收已近尾聲,河西、河東、河北三地糧草正足。而西軍和新軍,天武軍、神衛軍,皆為善戰之師。”范宇笑了笑,又看向三司使程琳道:“程相公,想來三司已經得了海外售地之錢,再加上收上來的夏賦。朝廷這些收入,再支持一場滅夏之戰,也綽綽有余了吧。”
就在大宋與遼國兩邊國書來往扯皮的時間,也已過了有二十余日。此時夏收正如范宇所說,已近尾聲。
北方糧食大半都已收割,如今馬上便會收割完畢。而覆滅西夏不久,西軍、新軍、天武軍都被稱為精銳,這點毫無異議。
駐守拒馬河的神衛軍,也是兩敗遼軍,共計三十余萬人,誰也不敢說神衛軍是弱旅。
這樣的情況若還說不算兵精糧足,那要如何才能算是兵精糧足?
聽到范宇的話,程琳略一沉吟,便點點頭道:“安樂侯所言不錯,如今已收到海外售地之資近兩千萬貫。而夏賦預計,也有四千余萬貫。除去朝廷的開支四千萬貫,若是支撐二十萬大軍為戰,半年的糧餉支用是夠了。”
王德用聽到這里,再也按捺不住,對官家趙禎拱手道:“官家,若朝廷決定出兵,此時遼國新敗,士卒疲憊士氣低迷。正可興兵討伐以正懲邪,定可一戰而下幽燕之地!請官家下旨,臣愿為一都指揮使而已。”
這話可就厲害了,王德用身為樞密使,號稱樞相。
如此顯位只想換成都指揮使,指揮一軍之兵攻打遼國幽燕之地,足可見王德用之心切。
呂夷簡和蔡齊兩位政事堂的相公,此時皆是面無表情。原本他們覺得自己所思所想,皆為穩妥之舉。
可是真的計較起來,卻發現他們的穩妥不過就是個笑話。若是在這等對比之下繼續阻攔的話,怕是官家也會看不下去。
官家趙禎一直不動聲色,此時見到樞密使王德用竟然如此請戰,就不得不表態了。
“王卿,你莫心急。朕準備了許久,營造這般兵精糧足的態勢并非幸至。”官家趙禎直接將范宇的功勞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即使與遼國以國書往來,亦不過是為了使我大宋夏賦收上來而已。如今正如安樂侯所言,諸事皆備可以伐遼。”
對于官家將自己的功勞攬過去,范宇是巴不得如此。他又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實是無必要與官家爭功。
而且就算是和官家爭,那也是找死的行為。這等功勞范宇也不想攬在身上,那樣會使得自己太過矚目,并不是好事。
以范宇如今的地位和功勛,也已經足夠,再多便是禍患。
而今范宇所講求的,便是實現自己的愿望,使大宋走上一個富強的道路。過去雖可稱富,但那不過是與其余的各國相比罷了。在生產力并不高的時代,富也富不到哪里去。
要論起強,大宋以前也不算強。若非范宇出現的話,大宋便會連敗于西夏李元昊之手還要送上歲幣,實是丟人之極。
但是如今的情形,大宋也已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不但有永昌隆商號和永通錢莊這樣的商業和金融巨頭存在,更是增強了海外貿易,并且組織艦隊占領了海外領土。
如今在軍事上,更是將李元昊擊敗,覆滅了西夏國,逼得李元昊不得不帶領黨項全族遷徙。而對遼國的作戰,也皆是占據上風。不但連敗遼軍,更是將天德軍招降,順勢奪回一塊土地。
只從宋遼雙方近幾年所發生的事情來對比,宋國事事都強壓了遼國一頭。
王德用聽了官家的話,精神一振,急忙躬身道:“官家,臣請官家下旨。我朝自太祖太宗皇帝,便無一日不念著奪回幽燕之地。只要幽燕一日不奪回,我中原之地便一日不得安寧。將士們枕戈待旦戰心正濃,官家一聲令下,必可氣吞河岳收復燕云十六州的故地。”
“官家,臣以為,可使天武軍主攻云中。而神衛軍主攻南京。”范宇此時開口建議道:“天武軍如今尚在河西,可命西軍與新軍各出一部,與天武軍一同攻打大同云中。若下云中,便可包抄遼國南京后路,使之南京之軍斷了后路。而河北路可調部分當地邊軍為神衛軍之輔助,以十萬之師,真指遼國南京城。遼國只須有一側敗退,則敗局已定。燕云十六州之地,官家唾手可得。”
“臣覺得安樂侯此議甚為穩妥,如此則不必大舉調兵,將士們也皆是就近出兵不易疲憊。且進可攻退可守,即便受挫于遼軍,亦可從容退回。哪怕形成潰敗,亦不會使我大宋陷入危局。”王德用為了勸官家出兵,甚至已經考慮到了最差的結果。
范宇聽了不由失笑,這位王德用王相公,竟然比自己還要心急。
官家趙禎聽了王德用與范宇的話,便點點頭道:“此事便由王卿謀劃周全,寫個章程上來,朕給你批復便是。程卿,今日起,你便須調撥糧餉輜重運往邊地交付。戰事既定,則兵貴神速。然出兵于遼,當師出有名,行堂堂正正之道。傳朕的旨意,遼國舉兵入寇于我朝,兵敗而勢弱。假意賠損實則狡賴拖延而已。蠻夷之屬畏威而不懷德,我大宋當出兵討伐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