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實際的偏航里程,也沒預期那么遠么,這地方雖然蠻荒,氣候倒是溫潤。”
隨著船隊折向正北方航行,當李素最終在望遠鏡里看到陸地出現時,他的心情也是放松了不少。
李素的妻妾,或許也是這個時代僅有的有過“出海旅游”經驗的女子了——當然,僅限于東方世界,不包括西方的羅馬人帕提亞人。
地中海文明那種海洋民族,貴族婦人出海遷徙也是有的。
甄宓等人在海上飄了半個月,終于可以重新看到大陸,也是激動不已,趴在艉樓的艦長室舷窗上,拿著望遠鏡往外眺望。
“哇,那是什么?是《莊子.逍遙游》里的鯤么?還不止一頭。”甄宓和周櫻看到巨鯨出水、噴涌泉霧的時候,驚得差點跌坐在地。
幸好李素放在舷窗處的那幾個望遠鏡,都是固定在架子上的,不然這些價值數十萬錢的高端精密儀器可就直接砸了。
“這是鯨,看來這一帶是暖流寒流交匯之處,才會漁場如此豐富,巨鯨成群。”李素好歹還有點中學地理常識,便給妻妾隨口解釋。
他知道世界幾大著名漁場都是海流交匯處,最好還有大江大河入海沖擊、導致沉積質泛起。
華夏的舟山漁場,理論上也有寒暖流交匯,但寒流部分已經弱得多了,只是千島寒流突破第一島鏈后繼續南下的一點點余威,
暖流倒是比曰本這邊還強勁一些,是沿著菲律賓和灣灣海岸一路北上的那股,算是曰本暖流的前段。
所以舟山的漁場形成主要是靠長江入海的沖擊,洋流的占比比較小。曰本這邊,沒有大江大河入海,漁場的主要成因就靠洋流。
只不過后世曰本的近海漁業不出名,是因為曰本人口爆炸、資源匱乏,比華夏更早數百年就竭海而漁,把近海漁場破壞殆盡了。
但現在明顯不一樣,漢末的曰本才多少人口,捕撈工具也那么原始,就算全部島民都捕魚,也破壞不了西太平洋的漁業資源。
李素前世也坐過游輪玩過東亞三國,也旅游過不少,此刻從鯨魚群的規模判斷,他懷疑甘寧是行駛到了伊予島(四國)的東南端,貼著岸再往北航行,就進入瀨戶內的大阪灣了。
果不其然,甘寧率領艦隊再往北行駛,不遠就看到了一個非常尖銳伸向太平洋的海角,而且越靠近那一帶魚群躍出水面越明顯,座頭鯨也越來越多,還有海豚跟著船頭的水流省力,
海角尖端外的海面上,還能看到南北而來的寒暖流海水顏色微微不同、偶爾對沖形成漩渦。
李素估計,那就是伊予最東南端的室戶沖了。前世玩光榮的《太閣立志傳5》的時候,還踩點打過卡。后來游輪游路過他也拍過照。
李素欣賞的是美景,諸葛亮欣賞的完全就是另一個角度了,
他在船上也看到了這些資源,想的卻是他來治理三韓和扶桑的時候,如何廣曬海鹽、瘋狂擴產腌咸魚、用改良后運價低廉的海船賣回大陸、形成經濟循環…
室戶沖這地方是曰本暖流和千葉寒流作用最激烈的地方,在這兒搞應該是最事半功倍的了。土佐灣的溫暖和長日照,也比其他多雨潮濕的地方更適合大規模曬鹽。
船隊沿著伊予島往北又開了一天,甘寧幾次請示李素要不要登陸,李素都是讓甘寧先用望遠鏡觀測一下附近有沒有文明國家的跡象。
漢末的四國地區,尤其是土佐灣沿岸果然沒有文明國家統治,甘寧幾次勘測都沒有收獲,就繼續北上深入海灣。
第二天,在即將進入大阪灣的時候,諸葛亮實在是忍不住疑惑,抽了個空過來問李素:“恩師,這扶桑之地,為何偏偏此處魚群如此之多,而且巨鯨海豚頻繁出沒。昨天一天,船上的水手隨便拿繩叉,都叉了幾千條大魚了,根本吃不完。”
李素把他了解的那些地理常識,跟諸葛亮也轉述了一遍,并無藏私。
諸葛亮也不是完全囫圇吞棗接受,也是思索批判了一下的,隨后又提出了新的質疑:
如果漁場真是靠洋流冷暖交匯和大河入海,那這地方也只有洋流的優勢比長江口更好,但這兒沒有大江大河啊,兩個條件優劣勢相抵消,怎么也不至于比長江口的句章縣更優越。
但現在親眼所見,確實是比句章縣還多了很多魚,尤其是巨鯨和鯊魚。
李素對此也沒法回答,讓諸葛亮后續自己觀察總結,反正原理已經告訴他了。
諸葛亮把問題藏在心中,又觀察了半晌,誰知當天就被他機緣巧合找到理由想明白了。
原來,當天午前的時候,甘寧率領艦隊,終于來到了伊予島和淡路島之間的狹窄海峽,要徹底完全進入瀨戶內海了。
一開始的時候,船速也很快,甚至比正常在開闊大洋上順風航行還快,著實讓甘寧自己都覺得有點驚喜。
李素諸葛亮等人也有些意外,還出于觀光長見識的心態,到甲板上放放風,感受船隊疾馳突進的颯爽,李素估計船速最快時都能接近十五節了,這幾乎不是帆船能達到的速度——近代帆船,哪怕是四桅、五桅的高速飛剪船,基本上大順風極速也就十八節左右。
李素現在的船,還沒那么流線型,帆力比也沒那么大,靠風是絕對航行不到十五節的,而且當時風也沒大到離譜的程度,算不上暴風,所以就顯得更奇怪了。
諸葛亮善于觀察,他仔細看了海岸和水流,立刻注意到船隊是駛入了巨大的順水水流,而且水速很快,才推著船也走得那么快,這讓他非常震驚。
諸葛亮也算造了多年海船,還深入了解過航海的了,他只見過益州涼州那些從高山峽谷里沖出來的大落差河流,有如此大的水流速度。但從沒見過海里的洋流也能流那么快,畢竟海平面是平的,又沒有落差。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明明還是海里,水速怎么會這么快?”諸葛亮帶著這個疑惑,還在那兒推導演算,
結果才琢磨了不到半個時辰,船隊還沒全部通過海峽,情況就陡然變化了。海水流動的速度在很短的時間內陡然放緩,又過了一個時辰,居然開始逆流,而且水速也是越來越快。
甘寧船隊中大部分船只這時候倒是已經通過了海峽,但末尾還有一些船沒過來,被逆流一沖,風帆本身的動力居然還抵消不了洋流的推力,被卷得連連倒退。
甘寧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連忙大聲叫嚷,用旗語指揮,讓部分殿后的船只先退后,已經通過海峽的船也盡量靠邊下碇、穩住船身,以不變應萬變。
可惜,最后還是有兩條大福船被卷進了洋流反轉形成的漩渦,發生了相撞,一部分被撞碎的船體和跌落進海里的水手,都被大漩渦卷走了。
李素見狀,心中也是咯噔一下:“這里是室戶沖再往瀨戶內海走…那就是四國和淡路島之間,這不會就是鳴門海峽漩渦吧!
失誤了,應該讓船隊走淡路島和本州島之間的航道的,不該走淡路島和四國之間的航道!唉,咱也是沒想到。”
李素微微有些自責,但也沒辦法,畢竟他不是全知全能。不可能對曰本的地理了如指掌。
之所以看到了船毀人亡的漩渦事故后,才想起這是淡路島和四國之間的鳴門海峽漩渦,那也是因為前世看過日漫《火影忍者》,
那片子里的主角之所以要叫“鳴人”,就是因為為主角設計的忍術叫“螺旋丸”,所以命名上要迎合曰本人的認識。
在曰本人的印象里,一提到漩渦,想到的就是鳴門海峽每天的漲潮落潮。漲潮時太平洋的水位上升、瘋狂從狹窄的鳴門海峽涌入瀨戶內海。退潮的時候太平洋上的水位先降低,瀨戶內的海水又從鳴門海峽瘋狂涌出。
涌入涌出的洋流在轉換對撞的時候,就會形成大漩渦,這也是曰本最有名的漩渦 當然,這類的漲潮退潮帶來的海流,在瀨戶內與太平洋、曰本海溝通的各個狹窄海峽都存在,海峽越窄越明顯。
比如著名的源平合戰的最終之戰、留下平教經追殺源義經“八艘飛”典故的壇之浦海戰,源氏就是瘋狂違背當時的交戰道德、射殺平家的劃船水手,拖延進攻時間,最后把關門海峽附近的漲落潮洋流拖到對源氏有利的方向,然后發動反攻。
不光曰本這樣,歐洲地中海也是,西西里島自古就有塞壬女妖的希臘神話,就是因為西西里海峽附近的東地中海和西地中海鹽度水位不同。
而東地中海在古代蘇伊士運河挖通之前是封閉的,漲潮時的上升要靠西地中海的水補充過來,就有了西西里海峽的塞壬女妖大漩渦。
相比之下,淡路島和本州島之間的大阪灣,就比鳴門海峽這邊寬多了,所以那邊雖然也有漲落潮涌動,但不會洶涌到形成大漩渦。
諸葛亮活到二十七歲,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他之前考慮的“扶桑沒有大江大河,為什么漁場反而比句章縣還豐富”的問題,也隨著他看到這一幕奇景,而豁然開朗了。
諸葛亮請教道:“恩師!是不是因為這里還有如此漲退潮的漩渦,有內外海,所以每天大洋的水灌進內海再退出來,也形成了‘水流沖刷沉積泛起’的效果吧?這潮水每天來一次,跟廣陵潮也相若仿佛了。”
李素:“…這為師就不清楚了,你該學會自己分析琢磨。”
諸葛亮口中的廣陵潮,就是后世的錢塘潮。長江口附近的大潮,從秦漢到后世,也是一直在南移的,主要是受江口泥沙沖積、地形變化、陸地生長的影響。
每天的漲潮退潮對漁場的利好,顯然比單一的長江水注入更有效果。
因為漩渦導致的意外損失,船隊在鳴門海峽北口找了相對安妥的錨地,不得不上岸對付一夜,草草建立營寨。立營的位置倒也不是在伊予島,而是在淡路島上,
反正李素也沒打算開荒那么多地方,統治不過來,他的主要目的還是捕獲和消滅、兼并扶桑原本的固有政權。
島上只有一些原始部落,李素毫無興趣。只是以貿易的方式,用物資引誘當地人來以物易物和提供勞動,幫忙伐木修船,想搶東西的就隨手殺了。
休整數日后,淡路島上的這個據點也不撤了,就留著那兩條撞了的船上幸存下來的水手,他們本來就是大漢的海軍,直接發給武器在當地駐扎,找當地人自籌糧餉即可。
當地人也有種稻子麥子、大蔥韭菜,也捕魚,大約幾千野人,養活兩條船的船員沒問題。
主力艦隊繼續東進,兩天后,五月二十日,成功在后世的大阪和神戶之間登陸。
上岸之前,李素還在揣測,究竟會看到什么樣的文明形態。他畢竟是很現實的人,從來不會跟那些宅男一樣幻想“卑彌呼是美女”,何況這個時空的卑彌呼都已經被公孫康殺了。
從之前甘寧周瑜搜集到的情報也顯示,邪馬臺的統治僅限于筑紫島。所以李素很清楚,這個時代的本州島和筑紫島是兩群不同的國家在統治。
另外,他前世也沒怎么看曰本人那些早期瞎扯的歷史,記不住那十幾代雜七雜八的天皇,
也就不知道按照《曰本記》和《古事記》的說法,公元200270年間,是什么“神功皇后”統治時期。神功皇后之前,是她丈夫、第十四代仲哀天皇的任期。神功皇后之后,是她的兒子、第十五代應神天皇的任期。
反正這些記載肯定是扯淡的,因為《曰本記》還說神功皇后壽過百歲呢,從壽命看依然是虛構人物,三十歲懷孕后前任天皇死了、她以皇后攝政、兒子生下來就是太子,當了七十年太子熬到母親百歲死了才親政——
這種壽命在古代不完全是瞎扯嘛?哪有當七十年太子的?就算母親能熬,只要是父系社會,那兒子成年了也該立刻親政不是。神功皇后只是皇后又不是女皇。
李素的人靠岸之前,就沿途逡巡搜索,確認了有人類活動的碼頭錨地跡象,才靠上去。
雖然當地的碼頭都很小,還全是夯土和木頭質地的,最大只見到過三四丈長的蓑篷船,剩下就全是連篷都沒有的。面對數千人的登陸船隊,當地統治者根本無法拒敵于海面,比打獵還輕松。
甘寧大大方方把海邊的幾個漁村和碼頭占領了,那些破木屋也都分給水兵暫時居住,還拿出一些土著沒見過的稀奇玩意兒,采買飲食補給、木料,抓人干活。
不多久,總算有當地的統治者過來跟甘寧貿易交涉。
李素本人只會在幕后觀察,懶得處理這種破事兒,何況也不知道當地人有沒有會講漢語的。
但觀察的結果,很快刷新了李素的認知。
原來,過來談判、以物易物貿易的,全部都是女人。
偶爾有男人,也是給掌權的母親或者姐妹打下手、保護她們的。
公元207年的本州島,確實已經有比較原始的國家政權了,但居然還是母系社會,連婚姻制度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