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89章 袁紹的殺手锏

熊貓書庫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點這里聽書

  跟劉備討論好了對袁術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后,李素就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南下,同時把他要帶走的幕僚團隊也全部整頓好。

  諸葛亮的靈臺令職務暫時還掛著,不過是不會再回雒陽做事了,直接就帶著假期跟李素一起南下。

  另外,李素之前放在涼州歷練的一些幕僚,比如做蘭州縣令的徐庶,也結束了他作為內政官的任期。有了一任郡治級別縣令的地方官歷練,再回來給李素做參軍,底蘊也更讓人信服。

  唯一沒有帶走的幕僚,就是幫閑從事甄堯了。這一次,李素反而給甄堯弄了個差事,接替徐庶在涼州做官歷練——主要李素知道,和平年代即將結束了。和平的時候種田玩樂,身邊可以帶幫閑從事,到了要打仗的時候,甄堯這種紈绔子弟帶在身邊有毛用?

  什么人在什么環境什么時間下使用,李素心里清楚著呢。

  不過,為了讓甄堯理解,李素也給他解釋了幾句:“自從大王答應租庸調輸變法后,各地肯定也會出現民營的物流商會,不問貨值只收運費那種專業運輸的。

  這個變法跟諸葛家的啟發提議有關,為了公允,不可能讓好處都被諸葛家占完了,也得平衡。好在陸運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篷車也普及兩年了,而且篷車是我發明的,你們拿去用諸葛家也不會有怨言。

  你們甄氏起于河北,不擅舟楫、不懂海貿,跟徐州人比不了。你去涼州歷練一番,也讓族人多多投資西域貿易。將來大漢的第一批運輸業豪商,甄家專注陸運,讓糜家專注北方航運、諸葛家專注南方航運,也好互相砥礪。”

  李素就不說“鼓勵競爭”之類的話了,這個時代也不覺得壟斷有什么問題,對商人的態度也很隨意。李素只是盡他所能,減少“提出變法的人本身分走改革后最大的一塊紅利”的情況。

  諸葛家參與了變法的討論和啟發,那么就要讓他們盡量換個地盤得益,不能直接在涼州多吃多占,這也是為了保護他們。

  甄堯完全可以理解李素的苦心,也挺感激他,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一旦天下再次陷入戰亂,自己這種紈绔跟著去南方什么都做不了,就愉快地接受了新工作。

  其余典韋、王累、王甫、張松這些,也全部帶上。連在涼州無仗可打的張任,也被李素提前借調了。

  反正涼州這兩年基本上被血腥的清洗殺服了,留下一個擅長山地戰的王平,就足夠鎮守祁連山和湟中地區。馬家再留些人,守衛河西走廊和銀川郡就行。

  另外,李素此行的行李不會太多,因為這次他準備走褒斜棧道南下、棧道難行不適合帶東西。先到漢中之后,順著漢水坐船而下,可以抵達劉表地界的襄陽,然后路過江夏到長沙。

本來理論上最快的路線,當然是直接從長安走丹水、武關道、由南陽郡南下。不過這一路不能開船,要通過袁術的地界,李素不放心  而漢中漢水就安全很多。劉表跟劉備并不存在任何敵對關系,漢水上也不可能有大量水師劫道,絕對是安全的。大不了到之前先派出使者,讓鎮守長沙郡巴丘港的甘寧提前帶一點人到夏口江面接應,這世上能在甘寧面前劫道的長江賊還沒生出來呢。

  另外,趁著南下之前最后這幾天,李素在長安還料理了一些私事俗務——主要是把他的嫡長子的滿月酒給擺了。如前所述,196年年初,李素帶著諸葛亮和劉妙周櫻等四處云游時,蔡琰就已經因為有身,不能同行。

  所以,在河套戰役還未徹底結束時,十月初的時候,蔡琰就已經為李素生下了長子。

  李素之前之所以急著在八月份回長安、住了兩三個月,也是為了陪老婆生孩子,再待到滿月,盡到人夫人父的義務。

  只不過李素對于子女向來不是很重視,之前生女兒就沒什么感覺,現在有了兒子一樣云淡風輕,所以這事兒顯得很沒存在感。

  李素心中想到的只是:以后也不用擔心蔡琰有心結、不用擔心嫡庶之爭。跟小妾們也不用太注意日子是否安全了。不安全中了就中了唄,又不是養不起。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就在李素做好了全部準備之后,劉備本來都打算次日親自給李素踐行送別,結果忽然又接到了一份來自關東諸侯的情報。

  劉備覺得事兒挺重要的,就又勞煩李素進宮喝個酒討論一下。

  而且這次是單獨召見,荀攸這些人都沒到場。因為這個消息是關于變法的,來自于袁紹。

  李素來到石渠閣,劉備也不跟他廢話:“剛剛得到的消息,應該是我們之前宣揚租庸調輸變法的好處,對關東諸侯控制的偏遠州郡百姓、豪強都有所吸引。

  袁紹雖然借助曹操的試點和呂布的大捷,把他治下呼吁跟著變法的聲音暫時壓下去了。但聽說就在袁紹決定不變法后,短短幾日之內,他麾下有一些非冀州派系的幕僚,頗有微詞、向袁紹陳述地方上的民怨。

  一時間,袁紹‘聽信冀州人之言、保護冀州人之利’的風言風語,傳遍數州。袁紹也不知怎么搞的,應該是為了平衡吧,下令廣開言路、另求破除各州士人互相仇視爭利局面的良策——

  結果,就有人獻策了這么個玩意兒。你說袁紹要是真實施了,能拉回天下士人的人心么?我們要不要模仿跟進?”

  劉備說著,把一個奏表推到李素面前。

  李素心中也有些詫異:袁紹這么猶豫的人,也能主持新的變法、籠絡天下人心?

  不過,就在他稍微看了幾眼之后,李素瞬間就收起了輕視。

  因為他看到,給袁紹獻策的人,是一個名叫陳群的青州別駕。似乎是袁紹的長子袁譚推薦給許攸、許攸又作為“非河北籍謀士領袖”推薦給袁紹的。

  都看到陳群這個名字了,后面的內容應該就是九品官人法了吧?

  李素往下一看,果然。

  袁紹這是在財稅制度改革落后于劉備、無法拉攏天下人心的情況下,祭出了一個人事制度改革。可以說,也是一個合理的蝴蝶效應了。

  歷史上的陳群,要二十年后才開始有資格主導九品官人法的改革,但他心中的念頭想法,未必不是年輕的時候、三十出頭就已經有了。

  陳群在曹操攻打徐州之前,就在陶謙那兒任職。他在陶謙那的職務,應該是僅次于王朗、糜竺,這一世因為糜竺提前走了,所以陳群直接頂了糜竺的“徐州別駕”,算是年輕得志了。

  (注:歷史上陶謙后期的三任別駕分別是王朗、糜竺、陳群。陳群原本應該是陶謙病危時才上位的。)

  后來因為曹操徹底攻滅徐州,跟徐州官員結下了深仇大恨,陳群和很多其他官員就逃難往北投奔青州的袁紹陣營。從這個資歷上來算,陳群倒也有巴結許攸、提出變法建議的機會,只不過主要的定策之功肯定得讓給許攸這樣的老資格前輩。

  袁紹沒有曹操劉備諸葛亮那樣的“唯才是舉”魄力,而且袁紹本來就是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言人,他接受這個東西再正常不過了。

  九品官人法對于世家大族有多大的吸引力、能換來世家大族對提出這個變法的諸侯多大的支持力度,這個不用多說。稍微了解點三國的人都知道,說多了純粹灌水:原本曹丕都是靠著這個改革贏得了門閥世族支持他代漢稱帝了,殺傷力能不強么。

  但李素是后世來人,他知道這玩意兒在導致階級固化、世家壟斷做官方面的弊端,是完全不亞于崩壞后的察舉制的。

  在李素心中,他最希望的人事制度改革當然是一定程度上向科舉制改良演變,最好是介于唐宋之間那種科舉。不用跟明朝那樣刻意考慮平衡而壓制考試內容的實用性,那樣也容易實現些,阻力也小。

  只不過這種改革終究太得罪人,加上之前劉備的勢力也不夠大,所以李素跟隨劉備多年,變法始終集中在稅賦方面,沒有去妄動人事選官制度。

  沒想到袁紹在預感到皇帝可能要三長兩短了,趁著中央朝廷還有最后一點價值,搶先把這個討好天下世家的美名給占了。

  袁紹在這個節骨眼上來這么一下,要是皇帝沒了,天下其他的搖擺勢力要選邊站隊,到時候有多少勢力會因此對袁紹更有好感?

  李素心念電轉,也不分析細節,先憑著他多年在劉備這兒積攢下的信用,說道:“袁紹既然可以‘持重觀望’而遲遲不推行‘租庸調輸’變法。我們也沒必要立刻對他的‘九品官人法’表態。

  我知道這東西對天下世家大族的誘惑有多強,也不能正面反對,觀望幾個月吧,而且不能以反對的名義觀望,要以尊重祖宗之法、看看有沒有別的辦法改良察舉制的名義,來觀望——大王以為如何?大王若是信任臣,就頂住壓力,等袁術之事了卻,再從長計議。”

  李素很清楚,表示“不學習袁紹”,絕對不能用“我想另起爐灶搞一套更激進的東西”的姿態出現。必須打折復古持重的旗幟,實際上慢慢夾帶私貨,這樣天下世家大族人心的傾斜才能被暫時緩解。

  劉備想了想,如果李素是明確反對,那他肯定得再找荀攸鐘繇等人商議,才能決斷。而李素言之鑿鑿只是讓他暫緩表態,這種程度劉備還是可以直接接受的。

  大家都合作了整整十年了,李素的信用值得劉備在這種程度上偏聽偏信。

  劉備只是有些不解:“看來伯雅已經看出此法的玄機所在了?不管用不用,今日只有你我,你說說你對這個九品官人法的優劣是怎么分析的?說實話,孤一時倉促,還沒看太明白——

  這不就是跟察舉制一樣,由選拔者說了算誰能當官誰不能當官么?比賣官肯定是好多了,比現在這種諸侯自己一言專斷,似乎說不出明顯的好壞,但若是遇到諸侯是個庸主,有個九品官人法,也好過讓那些豚犬用人。”

  李素:“大王所見甚是,我并沒有說九品官人法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請:m.shuquge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