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璋投降,周瑜殘部分化,中原正式進入了兩強對立的局面。
“樊方丞,何事急欲見我,可是有疫疾?”
“主公勿慮,百姓皆知衛生,治下并無差錯。”樊阿說道,“在下此來是請主公應允,江東既定,在下欲往交州,尋訪主公所言高產稻種。”
“天下尚未一統,樊方丞何必急于一時。”
“主公常言:‘糧食乃百姓頭等大事’,在下深以為然。主公天命所歸,漢室再興指日可待,若能早日尋得糧種,我漢家百姓便再無戰亂之苦。”樊阿說道,“主公厚恩,不以在下卑劣之人,委以重任,在下無以為報。且在下頗喜游歷四方,觀天下山水。”
“樊方丞既志堅,便往交州一行,一應所需可直報我。”
“在下得主公所重,家中頗有錢糧,足堪在下支用,不可使主公破費。”
“方丞遠行交州乃為國為民之公,非為家私,怎可用自家錢糧。方丞勿慮,只管報來。”劉備說道,“為助方丞一臂之力,我令糜別駕往交州一行,見交趾太守士燮,使其相助方丞。”
“謝主公。”
劉備拿下江東,交州自然要提上日程。交州這里不但可以作為海運南下的跳板,同時也是陸路奪取中南半島的必經之路。
樊阿這個醫術高超,同時喜歡四處旅游的人,正好符合探索現在中南半島的情況。
此時的中南半島只有那一小片平原地有人,其他地方都是雨林,完全沒開發的那種。原本按劉備的想法,他是要統一全國后用破壞性的手段開發的。但現在樊阿那么有積極性,他也不好打壓。
樊阿告退后,劉備給糜竺寫了一封信,告訴他跑一趟交州,和士燮談一談,如果士燮愿意投向自己這方那再好不過,最少也要出力幫助樊阿,不能有掣肘。
本來這種外交方面的事應該交給孫乾,不過他當上揚州牧,江東剛剛平定,正忙得焦頭爛額,而且一州之牧去出使一個太守顯然也不太適合。
“報主公,高句麗時常侵擾遼東,遼東牽太守請令征伐。”
自從軻比能被殺,牽招因功被拜為遼東太守。主要是劉和沒有認主,幽州不能整體城池編輯,幽州臨近冀州的幾個郡還能仗渤海支援,遼東就太遠了,海上運輸都麻煩。
為了躲避中原戰亂,遼東的人口還是不錯的,以前整個遼東有四十五萬多人,公孫康投降時人口不減還增,劉備統計后有近六十萬人口。
在劉備的授意下,牽招整編了原公孫家部隊,去蕪存菁,又重新招募了一批。現在遼東有三萬大軍,全部都是精銳。
公孫康在遼東的時候,高句麗已經被公孫家打擊的很破敗了,兩個王位繼承人還互相撕逼。公孫康投降劉備,遼東在劉備的授意下開始大力發展耕地,給了高句麗喘息之機。
眼見遼東新主人只注重種田,兵力也下去了,爭贏王位的新高句麗王便又起了劫掠的念頭,可惜被牽招無情的鎮壓了。
高句麗所謂的三萬雄兵被牽招詐敗包圍,全殲在了玄菟郡,而遼東軍一個死的都沒有。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內外諸夷,敢稱兵仗者皆斬。
劉備經常把這兩句話掛在嘴邊,哪怕以前主張溫和對待外夷的劉和都潛移默化的強硬起來,更不要說以前就對外夷沒有好感的牽招。
被高句麗這么低檔次戰力的外夷入侵,牽招自然要打回去。
“傳令子經,領遼東之兵平滅高句麗,而后論功行賞。”
“是!”
劉備在消化江東、并州,準備下一次征伐,曹操這邊也沒有停歇。對于曹丕能夠攻下巴蜀,曹操很滿意,收編了周瑜殘部后,曹操便表奏曹丕為益州牧。
曹操也不得不認識到諸葛亮的強大,只是曹操比較好面子,不想承認以前的錯誤,加上諸葛亮治理益州確實有手段,曹操便升諸葛亮為益州別駕,輔助曹丕管理巴蜀。以前的別駕張松和一些益州官員被曹操調來了許都,明升暗降。
賈詡說道:“明公,并州為劉備所占,關中、涼州之地皆處其兵鋒之下,明公還需早做決斷。”
劉備在治理大河的時候,將賈詡定性為不顧大義之人,這就讓賈詡受不了了。若是按照這個節奏,投降劉備后,他說不定當場就被斬首了。為家族、子孫后代謀福利這種事,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賈詡很快調整心態,決定幫助曹操平定天下。
曹操問道:“并州偏遠之地,只需令妙才謹守各處隘口,便可萬無一失。”
“非也!”賈詡說道,“劉軍多騎兵,原上郡、西河等地雖已內遷,然劉軍可于此處快速進兵,襲河東、長安等地。若明公無備,則關中、涼州非明公所有也。關中若失,其勢敗矣。”
“并州至涼州數千里之遙,糧草運轉不濟,如何便可輕襲。”
“允誠勝太史慈之時,太史慈糧草盡失,其尚可全身而退,全仗劉軍士卒所攜口糧。”賈詡說道,“據隨妙才將軍一齊歸來的敗軍所說,劉軍一人所攜口糧足可用十日。口糧輕便,劉軍進兵時多一人四騎,明公不可不防啊。”
“文和言之有理。”曹操說道,“欲保關中,文和有何妙計?”
“欲自北南攻涼州,必經蕭關。自并州內遷,蕭關破敗,明公可令涼州修繕城防,再以大軍屯之,涼州無憂矣。
惟關中之地需明公決斷,若欲守河東,需遣大軍屯永安,阻并州南下之兵。又需屯兵聞喜,以防河內之兵。
若不守備河東,則可令河東之民遷往弘農,以大河與渭水為屏。河內至河東,大河未可通舟,明公只需至一水師于渭水,則關中無憂矣。”
“此事且容我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