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在勞動的過程中,不但實現了生產力向個人價值的轉變,同時也創造了商品與社會的雙重價值,而這種價值,反過來也推動著技術的進一步變革與社會的進步…
小劉坐在自己房間的書桌前,認真地寫下這段話。
這幾天,經過認真思考,小劉終于決定開始動筆了,不是正式地撰寫小說,而是邊思考邊記錄下當時的感受,或者是靈光一現的話語。因為在小劉看來,與其等到把一切都考慮清楚,或者說,成功地挖掘出老王顛沛流離的命運背后所蘊藏的深意,顯然是不現實的,倒不如隨時隨地記錄下老王樸實而又經典的話語和自己突發奇想的感悟感想,反倒不失為一種素材的積累和平日的歷練。
就像老王說的,這人吶,有時候比蝗蟲還厲害。
——是何其得鮮活而準確,在那個年代,在生死的邊緣,當人們在絕望中尋找到一丁點的食物,或者是看到一絲絲一縷縷,哪怕是近乎于無的生的希望,誰又會無動于衷置身事外呢,那種本能存在著的原始的野蠻的求生欲望,會驅使每一個人都像蝗蟲一樣撲上去,繼而啃噬一切。
因為在他們的心里,只有一個目的:活下去。
而活下去,則意味著必然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這代價,除了力氣、謊言、身體、顏面,當然還有不知為何物的尊嚴與人性。
可是,這一切都重要嗎?
假如人都死了,又要尊嚴與人性何用?而沒了尊嚴與人性,人還能稱之為人嗎?
小劉不敢再繼續想下去,因為他清楚,憑借自己的年齡和閱歷,顯然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小劉只是在想,那么在這場歲月的浩劫中,老王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雖然到目前為止,老王講述的僅僅是自己童年的故事。而在這童年故事中,除了歲月的殘酷、破敗的景致,淡薄的人情、以及那數也數不完如螻蟻般茍延殘喘的所謂的日子,在小劉眼里,被他所感知且能令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更多的是老王與師傅間那唇齒相依的溫暖與溫情,當然還有這期間少許的歡樂與趣味。
而如今,老王的童年即將在黃粱縣畫上一個句號了——那接下來,老王又會面臨怎么人生呢?
小劉不愿去想這個問題,而是把問題直接拋給了老王。
老王坐在陽光下自家院墻的老位置處,手里捧著已經掉了瓷的大茶缸子,笑瞇瞇地對小劉說,就繼續走唄,走著走著,我就從二娃變成了小王,然后又慢慢地從小王變成了老王,結果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小劉抿著嘴,久久沒有出聲。
說來也奇怪,這天整整一個下午,自從小劉在老王身邊坐下來,兩個人就陷入了莫名的沉默中,就好像是兩個人商量好了似的,小劉既沒有催促老王講述他的故事,老王也沒有自己主動提及,兩個人就那么安安靜靜地坐正午的陰涼下,直到高高的太陽傾斜下去,對面房屋的陰涼慢慢地移開原地,把他們暴露在白茬茬的陽光下,兩個人依舊像雕塑一樣一動不動。
只是兩人的神情略微有些相似,泛著微微的笑意看向遠方…
那時候,幾個頑皮的孩子又從遠處向這邊走過來,等臨近了,看見他倆像傻子一樣呆坐在小板凳上一動不動,為首的那個熟悉的男孩壯著膽走到他們面前,蹲下來,用手在他們面前揮了揮了,發現他倆連眼神都一動不動。
于是,這男孩失望地搖了搖頭,正式地向同伴們宣布噩耗說:看,幸虧咱們沒有再聽了,不然就和他倆一樣,兩個人都傻了,多可憐呀。說完,便做出一副“深表同情”的模樣轉身離去。
不單他們如此,就連同住在附近的一些成年人,看到這一幕也搖搖頭說,想不到傻也會傳染啊?看,老王又把一個人帶傻了。說完,便背起手,像個干部似的繼續向別處溜達去了。
這時候,小劉才漸漸地把目光移向那些離去的背影,卻仍舊不發表任何意見,轉而又扭回頭,繼續看向巷子深處那高遠而又湛藍的天空…
直到太陽沒過了遠處的屋頂,整個西邊泛起一大片彤紅,老王突然回過神對小劉說,小劉干部,你回去吧,不早了。
小劉沒有接老王的話,反而問老王,剛才…你又回去了?
是哩。老王臉上泛著笑意。
看到師傅了?小劉問。
看到了,都看到了。說完,老王問小劉,那你呢?
我跟你一起回去了。
那你看到我師傅了嗎?
看到了,就連篾匠他們也看到了,還有你。
老王露出一副滿足的神情,停了一會說,我們一直在一起哩,他們都在,一直在,只是每天一到這會兒,他們就不在了….咋就過得那么快哩?
小劉看著老王剛才還帶著神采的眼神瞬間又黯淡下來,對老王說,還有明天呢,明天他們就又回來了。
是哩,明天他們就又回來了…小劉干部,你回去吧。老王站起身想送小劉。
小劉說,明天我休息,下午我再來吧。
老王略微想了想說,明天你就別來這來了,到師傅的墳上去吧,我在那等你。
好,小劉說,那你先進去吧,我看著你進。
老王沒有再堅持,拎著兩個人的小木凳便向院子里走去。
小劉推著自行車,慢悠悠地走向回家的方向,他望了望遠方,抬頭又看了看天空,發現一輪漸圓的月亮早已懸在了半空中,與太陽共享著這青色的天空。
就快中秋了,小劉在心里嘟囔了一句,蹭了兩步,一躍跨上自行車,用力向前方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