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后軍隊整合

熊貓書庫    崇禎八年
🔊點這里聽書

  “欣聞后金覆滅、奴酋授首、遼東光復,老臣僅代表內外廷為圣上賀!為大明賀!共祝我皇明國運綿延萬載,黎民安享太平盛世!”

  乾清宮主殿中,內閣溫體仁、王應熊、張至發三名閣老,陳奇瑜、李邦華、楊嗣昌、侯恂、范景文等五位大學士,以及各部尚書侍郎、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使等六部九卿堂官,司禮監掌印王德化為首的大太監們、錦衣衛堂上官等數十人齊聚一堂,向御座上的朱由檢躬身施禮,慶賀官軍一舉消滅為禍大明二十載的后金政權。

  殿內群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地喜悅之情,每個人的神情都是輕松無比,看向朱由檢的目光也是帶著由衷的尊崇之意。

  二十年來,壓在眾人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終于挪開,并被鐵錘砸成了粉末,現在境內流賊已靖,關外割據政權被消除,而天災在皇帝所制訂并行之有效的舉措下,對大明的傷害正在一點一點的減少和降低。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那種只存在于史冊中的盛世似乎已初露端倪,自己很可能會成為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這一切怎能不讓人感到輕松和高興呢?

  “此事實為天下同喜!朕更是要為諸卿賀,為全體官軍將士賀!若無諸卿于朝堂之上運籌帷幄、前線將士浴血拼殺,哪有今日跳梁傾覆之喜!

  自萬歷四十四年老奴起兵造反至今,歷時整整二十載,后金先后侵占我遼東全境,期間更是數度破關入寇我大明境內,搶掠我皇明子民財物,殺傷無故百姓生命,其覬覦我大明大好江山之野心已是眾人皆知。

  二十年來,為不使我漢人江山為腥膻所占,我大明官軍無數大好男兒拋顱撒血,用己之無畏之軀將東虜隔絕與山海之外,使天下蒼生免受涂炭之恨,如此方有今日來之不易之全勝!

  朕每與閑暇靜思之時亦是感慨萬千,十余年來,我皇明連番遭遇天災人禍,致使有大廈將傾之危。

  好在邀天之幸,大明有諸卿,以及天下無數忠勇之士,眾志成城,眾臂擎天,終使狂瀾平復、社稷安平,此乃我華夏之福祉也!

  不過,現今雖是最危局已過,但前路并非一番坦途,期間尚有許多艱難困苦,還望諸卿與朕一道,砥礪前行、共赴時艱,讓我皇明創造中華未有之盛世,使我輩之名永載于青史之中!朕與諸卿當共勉之!”

  追思過往種種,朱由檢也是心潮起伏難平。

  穿越至今已有四年之久,在自己種種努力與奮斗下,大明這艘即將傾覆的巨船終于扛過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的無情打擊,從最為艱險的一段航程里掙脫出來,正在朝著更加光明的未來平穩行駛著,目光所及之處,寬闊安穩的大陸已經顯出了輪廓,只要沿著既定航線破浪前行,盛世大明已經并非是夢想。

  等到關外戰事進入掃尾階段,后續的軍略和軍隊部署調整完畢,孫傳庭和盧象升兩位重臣回到朝堂,那接下來的重點任務就是國內的建設和發展了,新的內閣也會產生并開始治國施政。

  在朱由檢的設想中,接下來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五年之內,大明境內的糧食生產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只有糧食做到供應充足,在發生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時,各地官府能及時給百姓提供足夠的口糧,那這個社會就亂不起來。

  穩定是一切的基礎,而農業生產就是穩定的基石,只有基礎穩定,才能再去談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無糧則不穩、無工則不富、無商則不活。

  這三件基礎大事的先后順序不能顛倒,一切必須有序而行。

  “圣上所言極是!老臣雖年逾花甲,但仍愿效老驥,為我皇明盛世早日達成獻出僅余之力!”

  首輔溫體仁再度躬身行禮,慷慨激昂的奏稟道。

  幾日前,溫體仁把李煥修之事當做閑談說起后,朱由檢果然對此事很感興趣。

  他隨即授意溫體仁把李煥修引薦給宋應星,而后再根據宋應星給出的評價給與其合適的官職和待遇,溫體仁自是欣然領命,并將朱由檢的意圖轉化成了自己對李煥修的知遇之恩,這讓后者對他更是發自內心的感恩戴德。

  “臣愿附圣上之驥尾,共筑皇明萬世之基,開史書未有之盛世!”

  “臣當以圣上之意為指引,以此身奉我皇明所用!”

  “臣愿為盛世大明效己之全力!”

  “圣上但有所遣,臣定不惜此身!”

  “今有圣君在位,臣等自會遵從圣上之囑,盡忠職守,為我皇明中興獻綿薄之力!”

  隨著朱由檢的話音落下,群臣紛紛表態,表示定會全力以赴的輔佐圣君完成心愿,締造皇帝所言前所未有的的盛世中華。

  “好!朕相信諸卿之言皆出自由衷之意!諸卿且謹記今日所說,勿做食言之人,朕將拭目以待!

  接下來議一議戰后參戰官軍升賞把擢,以及諸路官軍整合駐扎一事,楊卿,你先來講!”

  朱由檢止住群臣的表態發言后,把這次會商的第一個主題拋了出來,并且點名楊嗣昌首先發言。

  “啟奏圣上,有關大戰后之升賞,臣以為,當以孫白谷、盧建斗、秦督等三位主帥之議,以及各部軍紀官詳略奏報為準,然后參照朝廷相關文書予以按功賞擢;在此之前,臣建議兵部武選司大小官吏全員出關,親至一線了解詳情,以免有功將士未能按功行賞!”

  楊嗣昌出列施禮后,首先把自己考慮已久的打算講了出來。

  他的這項建議可以說面面俱到,并且極為穩妥,尤其最后建議兵部派員赴關外復核功勞一事,確實為避免立功將士有遺漏的事情發生補上了最后一個漏洞,這樣在三方奏報復核之下,可以確保賞功一事上不會引發什么爭執和后遺癥。

  “唔,楊卿不愧為老成謀國之臣,就依卿之奏,會商后兵部即刻派員成行!”

  朱由檢點頭表揚了楊嗣昌之后,隨即批準了他的第一項奏報。

  “臣謝過圣上之贊,此為臣之本分也。

  有關關外兵馬駐扎之議,臣覺孫、盧二位之奏請甚為合理。以現下之邊情來看,東虜主力雖已灰飛,但逃竄之余部尚有萬余之數,鑒于遼東地勢平坦開闊之故,故多留騎兵圍剿殘敵是為最佳。而留駐遼東之軍須略作增加,以備不時之需,至于留駐軍將名冊,當由圣上參閱后欽定為好。”

  孫傳庭和盧象升請求遼東駐軍略微增加的奏報也已送達,朱由檢看過之后交給了兵部,由兵部就此事作出判斷和修改,所以才有楊嗣昌剛才贊同孫、盧二人奏報的言語。

  “唔,兵員增加一事就照卿等所奏為準,至于遼東各部駐軍主將人選,朕意由孫卿、盧卿、秦卿、陳卿四位提出人選,之后朕從中擇選。朕相信四位愛卿之眼光,所提之人必是忠勇智略兼備之材,此事可由兵部武選司出關后知會前方三位愛卿,陳卿則與近日提交相關名冊即可。

  遼東駐軍之事就如此吧,那相關軍伍整合一事楊卿既兵部可有建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