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

熊貓書庫    旅明
🔊點這里聽書

  就在葡萄牙紳士們積極備戰的同時,有一群大明紳士也在和他們的弗朗機同行做著同樣的事。

  蓮花莖關閘腳下的碼頭上,白申明白老爺等十余位“進步”人士下了船。

  話說自從有了蓮花莖關閘之后,這一處十七世紀的原始海關,就和后世一樣,逐漸在關閘內外形成了熱鬧的集市。

  畢竟每天都有貨物和日用品,以及糧食蔬菜和人口要通關,那么關閘上的兵爺自然是要花時間抽檢一番的。這樣一來,關閘背后自然就出現了供人等待歇腳的茶攤和牛馬大棚。

  然后漸漸地就有了一些小旅館和民房以及魚欄和菜場,再往后,連半掩門這種服務業中的戰斗機也有了。

  不過白老爺一行人今天來到關閘后,發現城門內外已經被軍管,所有閑雜人等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士兵和大批穿著靛藍號坎,帆布鞋,手持各種工具,光頭戴著草帽的民工。

  光頭民工們此刻正在忙碌。他們迅速將一間間房屋推倒,然后把殘骸用推車拉走,清理出城門前的空地。

  這些違章建筑的拆遷速度很快,蓋因其多數是用草木搭起來的臨時棚子,其中質量最好的也無非是用磚石磊了地基的板房。所以民工們只用了一上午時間,就把關閘內外的所有建筑推平。

  當白舉人他們在午后來到蓮花莖關閘時,這座低矮的城門樓,已經恢復了當年初建時的荒涼景象。除了關后的碼頭外,其余關前關后陸上一片白地。

  隨后,白舉人他們在幾個年輕軍官的陪同下,登上了關閘。

  在這之前,明廷是有在關閘設把總一員率官兵把守。而此刻的關閘上,把總和提著長槍的明兵已經不見蹤影,換上的是穿著后世軍裝,手持步槍的新式軍人。

  城樓上視野開闊,能清晰地看到對面那個即將陷入戰火的小島。不過視野所及的范圍內,目前除了一片靜怡外,肉眼并不能觀察到什么戰爭氣氛。好在上城樓觀景本來就是個過場節目,草草遠眺完濠鏡澳,再俯瞰一番拆遷后的白地,負責接待的肖參謀就把老爺們請下了城樓。

  觀摩團今天過來,當然不是看民工如何拆遷的。

  對于即將到來的這場戰爭,“軍事搭臺,政治唱戲,展示軟硬實力,震懾土著精英”這才是穿越眾的預期目地。

  來自未來的人,太明白“宣傳”這個詞的力量了。

  既然下一步有意于廣東,那么如何用宣傳這種代價最小的手段來消弭土著的抵抗意志,這場戰爭就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就和之前曹某人轟轟烈烈從白鵝潭出海去剿滅劉香,從此廣州人民知道了有位曹大帥一樣,這一次是照貓畫虎,屬于更加大型的宣傳活動。

  至于小小的澳門......如果單從軍事層面講的話,穿越眾是有很多辦法秒下的。只不過那樣一來,就白白浪費這次在家門口SHOW一把的機遇了。

  于是在這種背景下,才有了今天的觀摩團,以及近日出現在廣州府民間的戰爭宣傳。穿越眾希望有條件的土著到時候都來看打仗,這樣才能給閩粵地區的人民強化那個不能明說的暗示——慎重選邊,他日朝廷不足持。

  從關樓下來后,胸前別著資歷章,穿著一身橄欖綠正規尉官服的肖參謀,微笑著示意參觀團的老爺們往關后步行。

  肖其乾肖參謀身材消瘦,白白凈凈,待人接物一臉春風,頗有接待經理的風范。然而此人看似平常,卻是童生出身的正牌軍官,目前隸屬陸軍參謀部,是陸軍的“家生子”,前途無量。

  話說“家生子”這個概念,其實早在夷州開拓時期,就廣泛存在于穿越勢力的各行各業中了。

  一開始有了塊地盤,就準備甩開膀子,狠狠種幾年田然后出洞吊打各路妖魔鬼怪的穿越眾,很快在日常生產中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沒有基層干部。

  挖土蓋房子的民工被一船船送來,這些人三天就能上工,然而穿越眾缺乏能看懂房屋建造圖紙的工頭。

  笨手笨腳的青工,培訓個把星期后,也能上手用木工機床切削原木。然而穿越眾最缺乏的,是能看懂工藝文件的工段長、車間主任。

  基層干部才是一個政權的骨架。

  土共當年要不是在延安時期就大力培養基層干部,后來接盤哪有那么順利。

  這種在后世完全體驗不到的困難,幾乎要了雄心勃勃的穿越眾老命......什么,連個包工頭都找不到?不是說大學生多到去掃公廁了嗎?

  任何事情,在缺乏中間階層骨干的情況下都無法推動起來,哪怕是擁有無窮財富和知識的穿越眾——他們堆在庫房的財富和藏在大腦的知識缺乏合適的人才鏈來變現。

  最終被現實打了臉的某些人,只能老老實實從頭開始,篳路藍縷,手把手親自培養基層干部。

  這里所說的基層干部,自然也包括了軍隊的基層軍官。

  事實上比起別的行業來,軍隊對低級軍官的需求更加迫切。穿越來的軍事人才就那么幾個,要訓練一支人數不斷增加的近代化軍隊,離開有文化的低級軍官那是不可能的。

  看著還在軍校和小學里學習課程的那些“未來花骨朵”,情知遠水不解近渴的穿越者們,于是不得將“師傅帶徒弟”這種古老的培訓方式撿了起來。

  各行各業,包括軍隊在內,所有的穿越者在早期,都挑選出來了一些成年土著,以親隨和類似于勤務兵這樣的身份帶在身邊,白天上班晚上親自補課,真真是含辛茹苦言傳身教,這才有了穿越勢力第一批速成的社會骨干。

  肖參謀也是這批人其中之一。

  身為陸軍司令韓小波身邊最早的勤務兵之一,童生出身的肖其乾就是陸軍里的“天子門生”。他不但根底硬,難得是學習能力也很強,短時間內掌握了諸多穿越眾帶來的新軍事理論,是優秀的參謀型人才——這一點在眼下莽夫遍地的軍隊當中尤其珍貴。

  這一次他被派來擔任參觀團向導,也是“上面”的培養之意。畢竟現在也沒有駐外武官的位置,要提升優秀軍官的綜合能力,總要找一些方方面面的任務讓他們做。

  觀摩團穿過城門,回到了明國一側。這之后眾人又沿著臨時被夯實的煤渣路往北方走了不到半里路,便看到了今天的主要目標:戰地醫院。

  戰地醫院是穿越眾領先時代的獨特產物。相比于大炮和軍隊,很多不懂軍事的土著,其實更容易在后勤方面看出一支軍隊的虛實,而這正是穿越眾組建觀摩團的目地。

  十七世紀地廣人稀,原本離開關閘半里后,便是雜樹林和灌木叢。現如今這些植被已經被清理干凈,戰地醫院的位置就坐落在這里。

  入目處首先是一片整齊的綠色帆布帳篷,以及荷槍實彈的衛兵。

  帳篷很寬敞,總數大約有二十來座,被腳下的石灰線整齊地分成了四個方格。每一座帳篷按照后世習慣,門前都有一個白底大紅色的十字圖案。

  當白申明白老爺踏進“醫館”后,他第一時間注意到是腳下。

  白老爺上好的小水牛皮鞋此刻踩著的,是一層黑色氈布樣的物事。不過說是布吧,此物卻又微微發亮,其上仿似涂抹了桐油。

  看到白老爺關注腳下,他身旁的肖參謀微微一笑科普道:“按照規定,為了防蟲防潮,臨時戰地醫院的地下都是先鋪一層石灰,然后再鋪上牛毛氈。此物輕便不說,還有隔水防蟲的功用,是在厚紙兩面覆了一層夷州出產的瀝青。”

  “嚯,如此說來,此物倒也可以上屋頂嘍?”

  白老爺不愧是做雜貨生意的,一聽牛毛氈輕便能防水,當即聯想到了其他地方。

  肖參謀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白老爺高明!臺灣那邊多雨潮濕,此物的用處,正經便是在屋頂!”

  白老爺聞言滿臉笑意,嘴上說著肖參謀謬贊,然而他心下已經決定,回頭先進一批牛毛氈擺在自家鋪子里賣一賣再說......

  就在白老爺給自家找飯轍的當口,其余的老爺們卻已經在這頂大帳篷里轉悠起來。

  由于還沒有正式“接客”,所以帳篷里眼下只有兩個穿著綠色長袍,戴著棉布口罩的男護士在整理器械和設備。亮晶晶的器械老爺們也看不懂,唯獨能看懂的,大約就是地上擺放的兩張移動式手術床了。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無巧不成書。

  就在老爺們有點無聊地時候,節目來了:一群民工抬著一個渾身血跡的工友從大路上跑了過來,老遠就大聲嚷嚷起來:“郎中郎中救命啊!有人被索條打啦!”

  這一吵吵,原本顯得安靜的戰地醫院頓時猶如開水鍋一般沸騰起來,進入了工作模式。

  很快,幾個聽到喊聲的男護士就從各自的帳篷里沖了出來,然后七手八腳將傷者抬上了床車,推進了帳篷。

  看到戰地醫院居然順利接納了一個窮苦民工,參觀團的老爺們這下紛紛來了精神。身為積極分子,大伙之前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夷州神醫開膛破肚的能耐,今天看這陣勢,弄不好就能親眼見一見了?

  下一刻,門簾打開,赤坎醫院院長董強,帶著一群男女學生走進了帳篷。

高速文字章節列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