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

熊貓書庫    旅明
🔊點這里聽書

  1631年4月9日,距離最后通牒還有很短的時間了。

  一大群葡人貴族,在領頭的杰洛米諾•施維拉總督帶領下,來到了位于后世高可寧大街,之前是叫鑄炮斜巷......而在明代,屬于濠鏡澳西竹仔室村的卜加勞鑄炮廠視察。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面對即將來臨的戰爭,領導是必定要去視察軍工部門的。

  話說,澳門卜加勞炮廠在歷史上也算是省部優企業了。

  由于當年葡人占據澳門之后,經常會面臨各路海盜以及英荷流氓的騷擾,于是早在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鑄炮專家伯多祿·卜加勞就在此地開辦了炮廠。

  卜加勞炮廠從開辦伊始,就鑄造銅炮和鐵炮兩種產品。其中鐵炮主要是由華工生產,而成本昂貴,技術含量更高的銅炮,則由卜加勞親自指揮葡人制造。

  由于卜加勞炮廠的產品質量優異,大炮不但射程遠而且堅固耐用,所以名聲很快就打了出去,成為了遠東最著名的武器工廠。

  在之后的歲月里,卜加勞炮廠不但全數提供了澳門各處炮臺用炮,其產品還提供給了經停澳門的各國武裝商船。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亞各殖民地,也有派人來采購火炮。

  卜加勞炮廠的名聲甚至連京城的明國皇帝都聽到了。早在7年前的天啟年間,明廷就從澳門購炮4門。而就在2年前,崇禎皇帝也掏銀子買了10門大炮,還給安置在北京城樓上的澳門大炮賜名為“神威大將軍”。

  而在穿越眾這個位面,卜加勞炮廠依舊繁忙。

  卜加勞是一個有著波浪型黑發,滿臉皺紋的中年葡萄牙人。雖說他在迎接大人物們時穿著工服,一臉煙火氣,外帶滿手的老繭和油污,但是由于炮廠在澳門的重要地位,所以卜加勞在澳門的高層人士中是相當有地位的,或者說,他本來就是高層人士中的一員。

  “各位尊敬的紳士,你們現在看到的,是鑄鐘車間。”

  歷史上的卜加勞炮廠在初建時是只鑄炮的,后來規模擴大后,又增添了鑄鐘業務。畢竟鑄鐘和鑄炮都是大型金屬鑄件,異曲同工。而且在這個時代,不論東西方都對銅鐘有巨大需求。西方有修道院,東方有和尚廟,這都是類比國企的富裕大戶,炮廠鑄鐘就對了,不鑄才沒道理。

  然而隨著卜加勞廠長的手指看過去,現時的鑄鐘車間里,卻是一片零落。除了空蕩蕩的工棚和地坑外,就只有一些零散的木制和鐵質工件,沒有工人,熔爐也沒有開火。

  很快,議員們就明白了過來:“鑄鐘的業務停了嗎”

  卜加勞有點傷感地欠了欠身:“事實上,早在三個月前,所有的鑄鐘業務就停止了,先生們。”

  事物都是在不斷互相影響和變化的。在穿越者這個位面,卜加勞炮廠的日子并不好過。

  首先,早在2年之前,歷史上一直從日本進口銅料的澳門,就被穿越眾截斷了物質通道。

  當時穿越眾利用生絲出口權拉攏了日本大商人,然后一舉通過日方高層切斷了荷蘭和葡萄牙人的進貨渠道。

  在這之后,隨著穿越勢力日益強大,巡邏艦遍布海峽東西,日本人的銅銀礦條也愈發過不了這一關,統統被穿越眾截留到了臺江碼頭。

  于是,澳門葡人方面的銅礦來源就日益匱乏,只能靠從明國走私和印度方向來補充。這就造成了卜加勞炮廠的業務萎縮。

  然后在最近的半年內,隨著“曹葡”兩方的關系日益惡化,卜加勞炮廠便干脆停止了銅鐘業務。葡萄牙人不是傻子,既然這個位面軍事壓力大增,那么有限的金屬資源就一定要調配在備戰方面。

  走過空蕩蕩的工棚后,前邊不遠處就是熱火朝天的鑄炮車間了。

  堆積著大批木炭、銅料鐵料的車間里,到處都是灰蒙蒙的顏色,嗆鼻的空氣中漂浮著令人窒息的粉塵。來到這里之后,老爺們紛紛用自己的絲綢手帕掩住了口鼻。

  大批光著膀子,臉上蒙著布巾的工人正拿著各種工具在鑄炮。他們將熔鐵爐中的鐵水和銅水引流到地面擺放的模具中,然后按照標準操作程序,用古老的泥模鑄炮方式,生產出一門門青銅和鐵炮來。

  “明國工人還沒有離開嗎?”

  看到工人里還有不少黃皮膚,留著發髻的明國人,身為澳門市議會書記官的安德拉德,不由好奇問到。

  “是有一部分明國工人離開了。”卜加勞點點頭:“但是留下的還有很多,畢竟炮廠給他們增加了薪水。您懂得,回去的人會面臨失業......在明國生活有很大壓力。”

  “火炮的準備情況怎么樣?”

  一旁負責實際戰備的施維拉總督這時候有點不耐煩的插言了。身為這場戰爭葡萄牙人一方的總司令,他最近亞歷山大。司令大人這會沒功夫去研究明國工人的生存壓力,而是直接問起了自己最關心的方面。

  “總督大人,除了已經交付給各個炮臺的訂貨之外,最近一個星期,炮廠又趕工了20門各種磅數的火炮,其中包括6門18磅青銅炮和2門24磅炮。”

  “很好,這是我今天聽到的唯一一個好消息。”

  總督留在臉上的大胡子翹起了一個角度:“還能提供更多的青銅火炮嗎?尊敬的卜加勞先生,你知道的,我們的對手同樣擁有品質優秀的火炮,之前在外海的炮艦上已經表演給我們看了。”

  “大人,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用最后一批銅料制造的火炮了,大概有十五門左右。”

  卜加勞伸出手臂緩緩一揮:“炮廠很久以來都無法得到足夠的銅料,只能增加鑄造鐵炮的數量。不過,我們的炮彈是充足的......明國的走私商運來了很多生鐵。”。

  “尊敬的先生們,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施維拉總督聞言大聲說道:“這場戰爭如果按照我們的構想,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我們需要大量的火炮來帶給明國政府無法承受的傷亡,這樣才能得到一份體面的戰后協議。”

  “會有援助的。”議長拉羅這時給總督吃了一顆定心丸:“議會的代表現在已經和菲律賓的總督大人見過面了,按照船期計算的話。西班牙人肯定會援助我們,失去了這里,他們同樣蒙受損失。”

  巡視完卜加勞炮廠悶熱的車間后,大約是想換換空氣,于是紳士們又來到了風景美麗的大炮臺。

  大炮臺坐落在后世的大三巴牌坊一側,位于澳門半島中部一座海拔52米的小山頭上,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跡之一。

  大炮臺又名圣保祿炮臺、中央炮臺或大三巴炮臺。早在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這里就開始修建了。

  雖說小小的澳門城內外有好幾座炮臺,但是大三巴炮臺規模最大,位置最好,駐軍實力最強,這里毫無疑問是澳門城的防御核心。

  十七世紀的澳門大炮臺,具有非常實際的軍事意義,和后世的旅游風景區還是有區別的。

  雖說上面同樣有大片空地,但是缺少綠蔭和參天古樹。另外,現在的炮臺上并沒有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筑物,譬如耶穌會的古塔。事實上除了一圈用來駐軍的低矮磚房之外,炮臺內部并沒有多余的建筑。

  從規模上看,大炮臺其實就是一座袖珍小城。邊長約為100米的炮臺,四個墻角外突成為棱堡。炮臺墻身建基于3.7米寬的花崗石基礎上,以夯土砌建,并以蠔殼粉末作水泥固化,非常堅固。

  大炮臺墻高約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寬。女墻高約2米,成雉堞狀,可架設多達32門大炮。

  歷史上的大炮臺,只在東南墻兩角設有碉堡。而面向明國的西北墻身,女墻較矮且沒有炮口設置。這主要是葡萄牙人表明其專注于外海防御,以及對當時明國官方的友好姿態。

  然而在這個位面,一切都不同了。

  早在一年前,大三巴炮臺的西北女墻就斷斷續續得到了加固和增高,并且設置了炮位。

  到了最近一段時間,葡萄牙人不但在西北方向的炮臺外圍挖好了地基,蓋好了和地面齊平的磚墻,還準備了大批建筑物質......這里面還有他們高價買來的紅磚和水泥。

  然后從接到最后通牒的那一天起算,6天后的今天,大三巴炮臺面向明國的一面,已經憑空多出了一座堅實的碉堡。頂部的女墻炮口上,也多出了一門門閃著青光的炮口。

  當紳士們來到炮臺上時,士兵們正在忙碌,做著戰爭前的準備。

  駐守在大炮臺上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水平參差不齊的雇傭貨色,他們是葡萄牙正規士兵。

  這些士兵統一穿著褐色短上裝,夾克以及襯衫。他們脖子上打著一根寬領帶,下身是短褲、綁腿和皮鞋。所有士兵頭上都戴著西式寬沿軟帽,并且在帽子上有白色或者金色的裝飾帶。另外,帽子上插著鮮艷羽毛的,是軍官。

  整個大三巴炮臺上駐守的士兵,由于戰爭的關系,已經擴充到了400人。

  這些人里面包括了200名駐守炮兵,還有200名由火槍手和長矛手組成的近衛部隊。

  另外,就在炮臺后不遠的澳門城里,還有增援通道,隨時可以向炮臺方向增兵。

  這一座充斥著不規則線條的大型棱堡,是葡萄牙人的信心所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