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二十九章 稀土之爭

熊貓書庫    造車
🔊點這里聽書

  號稱南方稀土之城的贛都市,近期熱鬧非凡。

  這個小小的地級市現在匯聚了諸多勢力,包括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以及挖到第一桶金的煤老板和地產商,他們都想在全國稀土資源整合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贛都市坐擁千萬噸稀土儲備量,號稱占據南方稀土資源過半江山,成為稀土企業南下的兵家必爭之地。

  一直以來贛西省在中國被譽為最沒存在感的省份之一,主要因為光芒都被鄰居省份奪走,好比相鄰的南粵和浙海兩省都是國內眾所皆知的閃亮明星。不過這次稀土之城群雄匯聚,讓贛西省成為全國輿論的焦點,當不了明星就當一次流星,也比沒存在感要強。

  在中國的稀土江湖中,一直都分為南北兩派,90年代中后期時國家曾有意劃江而治組建南北兩大稀土集團,但因利益糾葛條件不成熟無疾而終。面對滿山挖的亂局,國家再次出手,決定整頓混亂的稀土市場,支持大企業跨地區兼并組建規模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

  跟中國地形相似,稀土資源在南北方也呈現出不同形式地區分布。北方都是平原,而稀土主要集中在內蒙平原之上,包鋼集團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強勢整合,因此包鋼在北方稀土市場中占據壟斷地位。

  但南方稀土卻散布在長江以南五省,其中又以贛西省儲備量最多,算是執牛耳領導位置。南方五省由于稀土資源相對分散,所以一直來都以地方縣市一級政府主導為主,中小企業眾多,暫時沒有號令江湖的巨頭企業出現。

  伴隨國家整合號令開始,加上4萬億帶來財力大增,央企紛紛從大宗戰略性礦產資源如金、銅、煤、鋁等向更加細分的稀土行業進軍,其中就以五礦、中鋁兩大央企最為積極。北方稀土資源已經被包鋼攬在手,五礦和中鋁便將目標瞄準了混亂的南方五省,準備爭奪搶占稀土源頭。

  面對兩大央企來勢洶洶,南方五省從事稀土行業的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都感覺到危機,打算攜手起來組成聯盟抗衡。

  贛都市為何成為焦點,就因為南方五省在國家整合令一出,打算在贛都市成立南方稀土協會共同協調開發稀土資源。

  天下往來,利字當先。

  央企南下,是看到了稀土行業的豐厚利潤。而南方五省在政府主導下組建稀土協會,同樣也是希望能將豐富的稀土資源轉化為地方gdp和財政收入。

  以前地方政府還是非常歡迎央企前來投資礦產,畢竟中字頭企業資金雄厚并能帶來大項目,但真正落地后卻發現更多只是央企圈地之舉。稅收都交到了央企總部所在,地方稅源收入所得無幾,承諾的項目也遲遲得不到落實。最終變成了央企采礦往外運,而地方稅收分不到錢還要承擔資源枯竭的后果,這讓地方政府大為不滿。

  簡單一個例子,同樣一個稀土礦,央企開采的話100塊錢產出地方政府稅收不到10元。但若是地方國企或者民企開采,那么將有40元的稅收留在當地。孰輕孰重,一對比就能知道為何至此南方五省政府如此積極協調組成稀土協會。

  現在國家出面要求稀土整合,就因為抓住稀土行業的關鍵,也是所有從事企業的軟肋——采礦權。

  要開采礦產,必須要有采礦權,而這個權力由國家統一按年限發放。沒有采礦權,就不能開采資源,相當于從源頭堵死了從業資格。

  以前國家管得不嚴,稀土資源不值錢央企看不上,為扶持地方經濟發展,所以發放的100來個采礦權基本集中在地方企業手中,好比贛都市就擁有超過80個采礦權。

  不過當前尷尬是央企代表的五礦和中鋁都沒有稀土采礦權,包鋼作為地方國企擁有北方的采礦權,而南方采礦權都散布在地方中小企業之中。

  但國家整合令一出,意味著在2年后即將到期的所有采礦權可能迎來大洗牌,地方企業采礦權可能會被統一收歸中央重新分配,自然財大氣粗的央企會是首選。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礦產資源涉及到地方經濟發展,一刀切的規定肯定無法執行,就算五礦和中鋁獲得了采礦權,也必須依靠地方政府來處理地表搬遷、安置工作。更別提像贛西省搶先一步下手組建省級礦業集團,打算將全省采礦證統一管理,以此要求采礦證續期,并充當招商引資的籌碼。

  以前敲鑼打鼓歡迎央企進駐的套路開始更改,要想跟地方合作,央企必須拿出誠意,保證地方稅收分成并且落地產業鏈項目。又或者地方拋開央企自己干,組建省級礦產集團,選擇更好的合作伙伴來招商引資。

  另外除了采礦證之外,還有一大關鍵就是稀土分離冶煉許可證,通過對采礦出來的原材料就行分離加工。

  稀土分離冶煉行業國家控制更寬松,基本沒有市場門檻準入,也更加繁榮。只要你能搞來礦石加工,沒有人會詢問你企業性質如何,這里混雜著廣大民企乃至外商合資企業。

  可以說,稀土行業牽涉到中央和地方、央企和地企、國企和民企,乃至國資和外資等各種錯綜復雜關系。

  這次在贛都市舉辦的南方五省稀土協會成立儀式,基本上就是五個省達成共識,決意先整合省內稀土資源,再以此為籌碼對外招商。不論央企、民企還是外企,只要符合國家政策,誰能給地方帶來的實惠多,誰就能成為入幕之賓,當然也不排除自己獨立發展的可能性。

  作為先行者,贛都市已經開始整合稀土資源,準備將所有采礦證都收歸市里所有。這次協會成立地放在贛都,另一大原因就是宣傳推廣贛都礦產整合經驗。

  稀土行業各方勢力匯聚贛都市,五礦率先抵達,緊接著是中鋁,兩大央企隨即開啟對五省政府的公關活動,而另外帶有上市公司背景的民企和外資也紛至沓來,打算尋求稀土整合的商機。

  五礦和中鋁憑借央企身份,直接跟省級政府對接;而上市公司背景的民營、外資企業則下沉基層,跟地市級政府就招商引資洽談。

  稀土資源整合,到底如何改,中央只給出大致方向,所有人都是看步走步,各顯神通。

  在諸多對手中,能讓央企、地企、民企乃至外企一致感到威脅的,當然是剛成立不久的“華夏稀土”。

  別的民營企業自然不會被央企出身的五礦和中鋁放在眼里,但中華集團可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集團,資金實力雄厚足以跟央企一較高下。

  2008年五礦集團年收入1865億,利潤60億;中鋁集團總收入1260億,利潤在20億出頭;而中華集團總收入卻是2900億,利潤348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五礦和中鋁兩大央企加在一起也不是中華集團的對手,當然這只是商業層面考量。

  4萬億大潮中,許多民企都紛紛抱怨被國企排擠出上游重點行業,這次稀土之爭就是民企和央企乃至國企的一次正面對決。

  “如果連中華集團都無法撼動央企們把守的利益,不能打破可見不可及橫在民營企業面前的玻璃門和旋轉門,那么說國家鼓勵發展民營經濟更多只是一句空話。”

  一位民營企業老總的話透露出更多耐人尋味的信息。

  此次稀土之爭被不經意間推動了風口浪尖之上,其背后意義已經不再是稀土,而是關系到民營企業真正享受國民待遇問題。

  韓皓沒想到自己為了維持新能源汽車領先地位而向上游進軍稀土行業,無意間成為民營企業向國企把守壟斷性行業進攻的沖鋒號。

  當韓首富的私人飛機降落在贛都市機場,就表明這次稀土協會成立規格更上一層樓,也預示著坐擁稀土資源的南方五省有了坐地起價的底氣。

  毫無疑問贛西省主要領導親自接待,韓皓作為國內商界領袖,影響力早就超越了商業范疇。而華夏稀土也獲得了省級政府對接,享受待遇跟央企一樣。

  如果韓皓不現身贛都市,那說明情況還有商量余地。若是韓首富到場,那競爭的天平無疑就傾向中華集團。

  有競爭可真是好事,韓皓身影一出現,五礦和中鋁在跟贛西省政府談判時之前絲毫不愿意松口的條件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可以說,贛西省就是樣板,其他四省都將以其敲定自己的稀土開發方案。

  地方政府需要的稅收截留部分,以及在當地設立加工冶煉企業,并承諾解決礦區占地村民的勞動力就業等問題,兩大央企都給出了讓贛西省意想不到的優惠條件。另外央企還有中華集團無法企及的優勢,就是能高層運作幫忙地方政府拿到急著上馬卻遲遲無法審批下來的大項目,作為進駐地方的交換。

  這樣一對比,好像五礦和中鋁兩大央企又占據了上風,新成立的華夏稀土在上述領域并不是兩家對手。

  華夏稀土看上去面對著一個無法破解的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