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46章 以富官換窮紳怎么樣?

熊貓書庫    搶救大明朝
🔊點這里聽書

  首先為朱慈烺獻計獻策的是黃宗羲,他拈著胡須,侃侃而談道:“太子殿下,晚生以為本朝紳強而國貧的根源在于秦廢封建之罪。天下大而難治,天子所及所顧有限。因此不能以官治民,而只能以官撫紳,以紳治天下萬民。這就是所謂與士大夫共天下!既然是與士大夫共天下,那么士大夫自然要從中得利。其得利多寡,就取決于朝廷之強弱遠近。

  朝廷過去以北京為都,以天子守邊,以東南富庶之地為遠州。東南之政自然多賴士紳,東南之利,自然要和士紳分享。而且本朝自土木堡之變以后,由盛轉衰,國勢日下,君威漸弱。君弱則紳強,紳強則要與君爭利,天下稅賦當然會流失。因此以十萬萬畝之田土,一萬萬之人口,就僅納糧兩千余萬石,銀二三百萬兩了。

  而晚生應對之法,則是近郡則嚴治,遠州則方鎮。以克難新軍十數萬之眾,由北地南下的勛貴、世臣數千之家,從各地匯集而來的宗子數萬之人,還怕管不好南直隸、浙江、江西的數十州府嗎?所以學生覺得,真正需要留意的還是邊遠州郡和北國!”

  果有見地!

  黃宗羲道破的是中國君主集權政治最大的困難——國家太大了!這年頭交通基本靠跑,通訊基本靠吼。國家一大,信息傳遞就慢。距離國都比較近的地方還好控制,遠州邊郡那是很容易失控的。

  早年大明建都南京,看著錢袋子。結果邊軍在燕王朱棣的率領下作亂!

  后來朱棣遷都北京,親自看著邊軍,東南士紳又隨即崛起......

  現在朱慈烺帶著十幾萬北軍,幾千家北方權貴,幾萬宗子宗室跑到江南,那么多人,那么強大的實力,要壓制東南士紳問題不大。真正的問題是邊遠州郡和北方前線。

  如果邊遠州郡不出亂子,北方的韃子也不來插一腳,東南有啥鏟不平的?

  “太子殿下,學生有個辦法,可以讓東南州郡在朝廷嚴征商稅、清查土地時太平無事。”

  這回說話的是羅大公——今次恩科的狀元公就看他和黃宗羲的表現啦!

  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東林大會,也是一場狀元面試!羅大公做夢都想當狀元,能不好好表現嗎?

  “學生的辦法就是以富官換窮紳!”羅大公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怎么說?”朱慈烺感興趣地問。

  羅大公道:“本朝的治理之道向來是紳富而官窮!紳者,秀才、舉人、官戶也。本朝優待讀書人勝于唐宋,以宋朝為例,文官俸祿優厚,官戶又免稅免徭役之利。然而官人官戶又有幾何?進士難考,得官不易,舉國之間,三年不過數百。全國的官戶也就是幾萬家,雖有各種優待,但耗費終究有限。

  而本朝自秀才起便有待遇優厚,免稅、免徭役,還可以用詭寄、投獻和庇護商人之法,將讀書人的優待折色,實則就是分潤國家的稅款。因此本朝書生,只要有個秀才就不是窮酸,如果中了舉人,三兩月間就是一方富豪了。能夠清廉以自守著,萬中而無一啊!至于入仕為官......如果一點都不貪不腐,實際上就是圖個身后之名,錢是賺不到幾個的,沒準還得往里面貼錢。

  不過地方上給官戶的優待又遠高于舉人,所以即便是那些明面上的清官,絕大多數還是能通過分潤國稅多少撈上一點的。如果這官員來自東南富庶之地,那么不是貪官也能當上豪富。只是這錢不是來自天子,而是取自地方......本朝的吏治中最大的敗筆,就在此處了!”

  官員們替皇上家打工,但是皇上家的俸祿微薄,在絕大部分官員的家庭收入中占比微不足道!

  即便丟官,只要不削籍,或者削籍后士林名望更上層樓,在經濟上就不會蒙受損失。

  這才是大明文官敢于對抗皇權的根本原因——他們的經濟基礎,壓根就不是皇上的俸祿,而是對國家稅賦的分潤之權。這不是官俸,而是紳權!

  羅大公接著說:“如果太子殿下想要收東南紳權,就必須高薪養官,讓實心用事的官員能從朝廷收回的紳權之利中分肥。這樣一部分士紳出身的官員,才會為朝廷去奪其他士紳的財權。”

  “言之有理!”朱慈烺笑了起來,這是人才啊!將來可以當羅閣老的!

  “說說看,”朱慈烺笑著又問,“本宮應該如何高薪養官?”

  羅大公道:“殿下,晚生的想法是什么地方多交稅多納糧就多養官!朝廷應該從每個州府的田租和商稅中提出一部分,比如十中取二,作為養官之資。養官之資越多,該地的官也就越多!以臣所隸籍的松江府為例,松江土地肥沃,賬面田土總額約在200萬畝,實數當在330萬畝上下。其中官、軍、隱田近半。如果能清查完畢,那么有165萬畝土地可以隸屬軍屯衛。朝廷可以拿出其中的30萬畝作為松江籍官員的職田。

  那么單是職田收租一項,松江籍官員至少就能得到二十多萬石白米。其中一半發給在朝廷或外府任職的松江籍官員,另一半發給本地任職的低級官員、吏員、捕快、鄉兵等員。有了這樣的優厚待遇,自然可以拉攏到許多愿意為朝廷效力,而且又能任事的松江士紳。”

  明末米價高昂,二十多萬石白米相當于四五十萬兩白銀,這可是極大的利益啊!提出這個價碼的羅大公心里是有點忐忑的——會不會要的太多了?

  “但是官田十取其二怎么夠?”朱慈烺的回答,卻出乎羅大公的預料,“本宮是不差餓兵的,要讓人實心用事,當然得給足俸祿了......除了兩成的官、軍、隱田,松江本地的商稅也可以分成!商稅中的關稅、鹽稅皆歸朝廷,但是過稅、住稅、酒稅、契稅,都由地方和朝廷分成!以松江之富,一年分到一二十萬兩白銀,當不在話下!

  此外,在朝或是在別府任職的松江官員,自然另有一份厚祿可以拿!”

  朱慈烺目光灼灼,看著滿室的東林君子,“諸君覺得,這樣的條件可以在松江府尋到足夠多的士大夫和壯勇之士,為國所用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