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41章 另起爐灶

熊貓書庫    扛著AK闖大明
🔊點這里聽書

  “靖南伯黃德功!”劉鴻漸斬釘截鐵的說道。

  黃德功,字滸山,阜寧縣羊寨鄉人,少孤,與母徐氏居住在一起。

  少負奇氣,膽略過人,十二歲那年,他母親將釀熟的酒放在家里,被小黃偷飲而盡。

  母親責怪他,黃德功笑著說:“這個償還您容易!”

  當時北境戰事正急,德功持刀混雜在行伍里,尋機而出,斬首二級,得賞銀五十兩。

  歸而送給母親,說:“兒就用這個償還您酒錢。”

  既而黃得功執鞭從軍,一直轉戰南北,從普通兵士做起,積累軍功至游擊、參將、副總兵、總兵,但也僅此而已。

  若論資歷,時年五十歲的黃德功從軍三十余年,從萬歷皇帝起便征戰四方、歷經大小數百戰。

  之所以到如今仍只是個總兵,就是這靖南伯也是崇禎看在他今年奉詔勤王的份兒上給的。

  糾其原因,一是非科舉出身,二嘛,朝里沒人。

  民族英雄戚繼光很能打,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數十年,把倭寇打的媽都不認識?明末有一萬萬百姓,為何卻單單只有戚家軍一支部隊能做到?

  答:朝里有人!

  有張居正在,要糧給糧,要銀子給銀子,戚家軍之所以能打,訓練是其一,將領是其二,但還有一點是舍得給銀子。

  之前有說過,明朝把北蠻諸如女真、蒙古各部以及東夷分等級來算軍功,而戚家軍當時首屈一指,殺一個倭寇賞銀百兩,縱明一朝僅此一家。

  劉鴻漸說完,崇禎沉默了。

  從崇禎的角度看,用人首先看人品,這人品無非就是夠不夠忠義,然后才是看你能力,否則,你個人能力再強,一朝得了兵權,轉身就造反,誰受得了?

  除此之外還得有一點,你自己知道自己忠誠不行,還得讓皇上、讓朝廷知道,否則袁都督便是下場。

  在崇禎眼里,這兩方面劉鴻漸自然不遑多讓,簡直不能太適合。

  黃德功崇禎還是有點印象的,似乎是個老將了,但這黃德功?靠得住嗎?

  “皇上,微臣敢拿人格擔保,此人絕對忠于大明!”看到崇禎的猶豫不覺,劉鴻漸保證道。

  不論是崇禎,還是在座的諸位閣老,亦或是掌管天下士子升遷大任閱人無數的戶部尚書倪元璐,沒有人敢百分百的判斷一個人是忠是奸。

  因為他們只能看到一個人的前半生,至于此人以后有何等機遇、又做出什么決定,沒人知道。

  但是,劉鴻漸敢。

  他是穿越人士啊,其他人的事跡他也許不知道,但這黃德功那在明末是響當當的硬漢啊!

  在1644年以前,便屢次殺的張獻忠哭爹喊娘,丟盔棄甲,到了前年,號稱投降界扛把子的張獻忠,更是看到黃德功就跑,壓根不敢與其打。

  而明滅后,德功又投南明,隨弘光朝廷轉戰南方駐地抗擊滿清,一路上許定國投降了、左夢庚投降了、劉良佐投降了。

  南明皇帝朱由菘說:“除了你我是無可依靠了。”

  黃得功流著淚說“:我愿意為陛下您效死。”

  戰到最后,一箭貫穿黃德功左脖頸,左胳膊也徹底斷掉,得知大勢已去,右手拾起剛拔出的箭羽伺候而死,其妻翁氏聽說后,也自殺殉國。

  什么叫氣節?相比那些嘴上說的冠冕堂皇,清兵一到便躲進深山老林、明哲保身的所謂明末遺老,黃德功是粗獷、是沒文化,但他才是真真切切的民族英雄。

  “皇上,你若信臣,就當信臣的判斷,黃德功定能幫皇上鎮守北境,他的忠義在日后您也定當可見!”劉鴻漸又加了個砝碼。

  “也罷,就依愛卿所言吧,但時下京營正與江北三鎮叛兵作戰,黃德功也在其列,這差事還得你先擔著,還有何事?”

  只是一件事便令崇禎頭痛不已,崇禎真怕這小子撂挑子不干了。

  “這第二,種植番薯和土豆需要提前育種、育苗,而且時下天寒地凍,番薯和土豆的存放也必須慎之又慎,微臣想在京郊擇一塊地作為育種營地。

  此是大計,必須不斷的雜交、培育、實驗才能保證產量的提升,一時半會也不可能有奇效,是以微臣打算建造屋舍,此需要不少工匠…”

  劉鴻漸斷斷續續的說出心中的想法,讓百姓有飯吃,這是后世一位姓袁的爺爺最大的夢想,他做到了,我呢?

  “就這些嗎?”崇禎還以為是什么大事兒,心都有些提了起來。

  “臣還想打造些小玩意兒,也需要工匠,鐵匠、木匠、石匠等都需要,而且,臣希望為這些人脫籍!”

  明朝的戶籍制度一開始肯定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但明中葉以后,土地兼并加劇,跟著倒霉的不僅僅是軍戶,還包括工匠。

  工匠世世代代不得科舉、不得經商、不得從軍,只能當匠人。

  俗話說千金在手不若一技傍身,但那是在后世,普通的匠人平時也就打造個鍋碗瓢盆、鋤頭、犁耙。

  問題是這玩意一用就能用許多年,而且百姓都沒地耕種,窮的吃樹皮,草根,誰還去找你打造東西。

  說到這兒又有人要問了,土地總得有人耕種吧,即使是那些士紳也要打造這些農具吧!

  問題是那些士紳均有特權,就像當官的去外地當差住明朝的驛站包吃包住不用付費一樣,這些士紳征召工匠打造器具,也是不付錢的,頂多給碗飯吃。

  這還不算。

  明朝的工匠實行輪班制度,所有的工匠不論身在何處,每三年要到京城輪班三個月,自帶路費,沒有工錢。

  離京城近的到還好,離得遠的坐不起馬車,往往要風餐露宿兩三個月到達京城,干完活后,還得再走回去,不知多少匠人餓死路旁。

  畢竟是祖制,劉鴻漸還以為崇禎要考慮一下,跟諸位閣老商議,結果崇禎連想都沒想,直接著戶部辦理了。

  這倒是省了劉鴻漸不少口舌,遂發槍的圖紙已經交給工部幾個月了,至今也沒傳來什么好消息,想來指望工部的大佬富國強兵是沒想了,倒不如自己另起爐灶。

  閣議一直在緊張的氣氛中進行,期間幾位閣老也提出不少明年需要加緊辦理的要事,其中征兵便是最緊要的。

  九邊的兵力太薄弱了,幾人商議等南方大批糧食運抵京城,便開始加征營兵,一句話,現在朝廷有錢了。

  末了即使是一向對安國候不甚了解的施邦昭也對這個年輕人起了興趣。

  “安國候年紀輕輕,便外能御敵,內能墾田,如今還對工匠感興趣,老夫聽聞侯爺還通醫術?

  老夫生平從未見如此能人,是以老夫想問問侯爺師從何人?”

  施邦昭半恭維半好奇,常人僅想習得其中一項便要付出半生心血,可這面前的侯爺呢?才剛剛行冠禮不到一個時辰!

  這也太恐怖了吧!

  “哈哈哈,此不足為外人道也!如果非要說的話,天分、天分!”面前老的能當自己爺爺的施邦昭一番話,把劉鴻漸美的不行。

  沒辦法!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啊!

  “諸位愛卿辛苦,如此明歲,就有勞諸位與朕共度時艱!”

  有了大致的計劃,崇禎也安了不少的心,起身拱手居然行了個弟子禮。

  “臣等萬死不辭!”幾位閣老包括劉鴻漸趕忙側身躲開。

  幾人行過禮后,便起身打算打道回府,劉鴻漸也是摩拳擦掌的打算回家張羅一番,沒曾想剛走出兩步,就被崇禎喊了回來。

  “安國候,你留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