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196 昭烈大帝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薊王敕命,布告全境,傳檄天下。六百里呈報甄都。

  與甄都出使船隊,漳水相遇。

  聞不等天子詔命,王命先發。太傅楊彪,喟然長嘆。

  話說,自董侯下詔,到使團北上。不過間隔一日。如此迅捷,幾稱急迫。豈料,一日之隔,木已成舟,追悔莫及。

  驃騎大將軍張濟寬慰道,天子乃薊王九子。豈能坐視親父,流徙十萬里。

  楊彪搖頭答曰,薊王磊落,恥于免罪。故王命先發。聞薊王曾言:君有所賜,臣有所辭。天子便大赦天下,恐亦難令薊王轉圜。

  張濟聞言大驚。流徙十萬里,蠻荒之地也。

  楊彪無言以對。

  河北《山海經》大賣。

  舟入北港,一路所見,張濟瞠目結舌。楊彪雖多次出使,且與諸國老,多有書信往來。然每入薊都,皆有新氣象。

  若遷都之前,甄都稍遜洛陽。遷都之后,洛陽已難比臨鄉。尤其,橫九豎十,九十街衢。王城一如既往,一里之回。

  洛陽六九城,南北二宮,占地過半。步廣、永和二里,縱擠滿皇親國戚,人煙亦遠遜非臨鄉。更加明渠環繞,日有千帆往來。薊王五百城港,二千萬民,內外循環回路,薊國渠千里流金。北都繁華,可想而知。

  云臺觀、大佛寺、十夷王邸,奇觀林立。月起十萬樓臺,此時張濟,方信以為真。

  順下薊國渠。觀碧水青禾,楊彪斷言,今季又是大熟之相。

  督亢秋成,足可廣濟天下。

  聞薊國東境,亦不逞多讓。自王命東拓。計有四氏云霞,百萬之眾,舉家遷入。再加草原各部,并漠北部族。及新增分戶。雖未至八月案比,然大略可知,薊國編戶,當再增百余萬眾。試想,二千萬眾,分居千里國土,五百城港。城均編戶,四十萬余。人煙鼎盛,繁華盛景。實至名歸,通都大邑。正因無處不,百般宜居,萬般便利。薊人分戶何處,皆大同小異。

  數年前,大通郡初置。薊王命大通守顧雍,修造薊北王城。并令二國相,戶分于北。不出三載,薊北王城,口近百萬。聞薊王有意,易臨鄉為北都,還薊北為薊京。

  待嫡長子及冠。襲位薊王,定都薊京。另立國相等,家臣輔佐。太上皇帝,當攜原薊王家臣,擇址定都。

  門下署,鸞棲館,安樂舍。

  其意乃出《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上以飾賢良,下以養百姓而安樂之。”《春秋繁露》亦曰:“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

  安樂舍,多為萬石公卿,宴飲所用。亦可安置,甄都來使。

  薊國不設鴻臚寺。先前國賓館,亦改為輔漢大將軍幕府。國中諸多館邸,皆可充國賓之用。如樓桑蕃邸、長安五十五國邸、南港十夷王邸、泉州筑紫國邸,門下署鸞棲館、少府鳳梧館。便是天子御駕親臨,亦有長安宮、甘泉宮、碣石宮、薊北宮,足可款待。

  薊王尊太上皇帝。河北五州,并四方幕府,江表十港,海外荒洲,吏民奔走相告,皆大歡喜。

  不費一兵一卒。薊王定鼎神器,再續漢祚。

  若以此論。曹節、畢嵐、宋奇、曹沖等人,皆有“從龍之功”。

換言之。不僅薊  王,一夕之間,乾坤斗轉。增成公審,凡有牽連,皆逆天改命,否極泰來。

  何也?

  正如薊王所言,昨日稱孤,明日稱朕。昨日為人臣,明日為共主。

  天時、地利、人和。三才齊聚。“今漢”遂成“后漢”。薊王所辟,當稱季漢。亦可續稱“今漢”。百年之后,可尊昭烈皇帝(注①)乎?

  如此,高祖、光武、昭烈:前漢、后漢、季漢。亦或是:前漢、后漢、今漢。

  首當其沖。改元,赦天下。

  左相掌邦交。北港迎來送往,皆出崔鈞。

  共入安樂舍。

  崔鈞攜屬吏,為洛陽天使,接風洗塵。

  天子既多花一日,必有準備。

  果不其然。除擬定尊號等,諸多皇儀鹵簿,亦初定改元“興平”。

  董侯未雨綢繆。唯恐薊王不赦生母。于是假改元,大赦天下:“流徙者使還故郡,沒入者免為庶民,及吏民減死徙邊者,悉歸本郡。”

  薊王焉能罔顧人倫。殺其母,立其子。天子自毋需見疑。

  見左相等薊國官吏,從容自若,舉止如常。驃騎大將軍不禁竊問:“薊王自罪流徙乎?”

  崔相實言相告:“然也。”

  “既如此,豈無悲乎?”張濟畢竟武臣。

  “主公,求仁得仁。縱流徙十萬里,三載可還。稱帝雖少遜光武,然今已為太上皇帝矣。”崔鈞答曰。

  張濟渙然冰釋。

  誠如崔相所言。光武稱帝,三十有一。薊王三十有三,已為太上皇帝矣。

  天下既定,漢室三興。一國廣濟天下。河北漸與薊國比同。三載之后,天下歸心。縱有關東、江東,兄弟之爭,勝負未分。為人君父,太上皇帝,當揮師南下,一統河山。

  話說,光武洛陽稱帝時,天下亦未歸心。可比此時這般。

  安樂舍中,推杯換盞,賓主盡歡。

  西宮,皇英殿。

  自昨夜侍寢,日上三竿。

  董姝,竇妙,并蒂花開。

  得夫君寵溺,再無死志。入無極殿,與群妃同享佳肴,亦頗多自然。薊王尊太上皇帝在即。公孫王后,必妻憑夫貴,尊太上皇后。反觀董姝,竇妙,則降為太后。待入薊王家門,尊號太后,亦或是太妃,猶未可知也。故見公孫王后,董姝,竇妙,強忍酸楚,盈盈先禮。

  公孫王后,以禮相待。

  稍后得知,王上欲以王后禮聘。位同秦、甘二后。

  董姝,竇妙,喜極而泣。

  又驚聞,薊王命中書令,當殿宣詔。不留余地。董姝,竇妙,又交加悲喜。

  竇妙言,夫君自罪而謝天下也。

  董姝,心領神會。

  枯坐無言,日薄西山。

  安長御又來:“永樂太皇董姝,長信太皇竇妙,侍御合歡殿。”

  連幸二日,果是有寵之妾。

  有道是:“花仙五色自迎逢,翅翼翔霞濕翠籠。嬌萃九苞攢露萼,秀離丹穴舞秋風。埋叢還繞蕭臺勝,絢彩應懷舜殿空。曾見毗陵遺便面,善描開謝不相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