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149 刀山劍樹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環視,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四座海中神山,山島竦峙,百態千姿,似乃一整塊巨巖。張甯又問:“巨石如何搬運?”

  “非是石。”葛玄答曰:“乃陶也。”

  “原來如此。”張甯恍然大悟。這便會心一笑。多年前,劉備造樓桑八景。其中三足擎波鬲,便是用圓窯,一體燒造。后此技,不斷被將作寺良匠,發揚光大。龍窯一體燒造,地下管線。今又一體燒造,四海神山。無怪蓬萊、方丈、瀛洲、壺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乃是先用陶土塑形,再壘圓窯,一體燒造。如此一來,何須耗費人力無數,搬運巨石登臺,再精雕細琢。只需積少成多,將陶土和成稀泥,即可隨取隨用。

  更有甚者,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四海神山,與臺面燒成一體。堅固異常。四季溫泉,除去美觀,營造縹緲仙境。亦兼顧實用。防止寒冬酷暑,熱脹冷縮,陶瓷龜裂。誠如,亦可沐浴。

  換言之。云臺觀邸,好比一座放大千百倍的硯臺。

  又稱“硯海”。

  漢劉熙《釋名》:“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上古時已有此物。先民用小研石于磨平石器上,碾壓墨丸,研磨成墨。隨取隨用。至漢時,硯起雕刻,有石蓋,下帶足。四海神山,一草一木,皆缶景也。

  薊王于“硯海”之上。再起瓊樓玉宇,曲廊飛閣。再引溫泉水灌注。金碧輝煌,云蒸霞蔚。可想而知,必引海內方士,趨之若鶩。

  薊王用心良苦,只為網羅天下方技,為國所用。方技之神鬼奇功,單“種痘術”,便可見一斑。更有“法燭”、“吐酒石散”等,皆大利于國。

  后世將占星術,堪輿術(風水術),房中術并煉丹術。列為四大方術。

  信步登館。

  程氏二姝聞訊趕來,廊下相迎。

  “拜見甯公子,拜見田美人。”

  “免禮。”張甯笑道:“且入館一敘。”

  “請。”二姝不疑有他。

  賓主落座。館中官婢,奉上香茗小食。

  張甯直言道:“我為貴人,二位愿為媵乎?”

  程氏二姝,書目相對,驚喜莫名:“甯公子,此話當真。”

  “當真。”二人表情,悉數入眼。張甯這便篤定,當不虛此行。

  “敢不從命!”程氏二姝,離席下拜。再起身,已喜極而泣。

  以己度人。張甯焉能不知,二人心思。程氏三姝,自幼長于深宮。乃宮生子。身世諱莫如深。彼此是否一母同胞,又是否種出漢室,一概不知。自黃巾之亂,群雄并起。黃門式微,江河日下。為保養女一世富貴,程璜竟不惜盜取《廢帝詔書》。足見宦官私心之盛,又見老父舔犢情深。黃門子弟,無根浮萍,傍樹而生。程氏二姝,錦衣玉食,無力自養。唯再入宮門,方能衣食無憂。

  驚聞入薊王家門,如何不感激涕零。

  “先前。安貴人曾為我姊妹進言,王上不許。”程環大喜臨頭,患得患失:“若…”

  “無妨。”張甯笑道:“媵制,乃薊國王制。你二人既有義行,王上當允之。”

  “大恩不言謝。我姊妹,愿為犬馬,以侍王上。‘入見鑊湯及刀山劍樹’。雖九死無悔!”程氏二姝,指天為誓。

  “你我同心勠力,以全家門。”張甯肅容下拜。

  “固所愿也。”三人共盟誓。

  甘后搖身一變,大有神機。既除自身桎梏,又使麟子安穩。試想,若仍為先帝孀后,如何能下嫁薊王。薊王又如何私納麟子入家門。

  然先納甘后,如此姻親、義親,一脈相承。義子阿斗,水到渠成。

  義親亦是親。“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

  足見持重。

  或有人言,程氏姐妹,畢竟死士。且三妹為合肥侯貴人。若有一日,二家兵戎相見。程氏二姝,可會于王不利。

  二人,斷不會如此行事。

  須知,程璜養女,乃出黃門。

  《后漢書》:“(中平)六年,帝崩。中軍校尉袁紹說大將軍何進,令誅中官以悅天下。謀泄,(張)讓、(趙)忠等因進入省,遂共殺進。而紹勒兵斬忠,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讓等數十人劫質天子走河上。追急,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寧“皆投河而死”,卻不害天子。黃門,乃漢室家奴,天子忠犬也。豈能反咬投食之主。

  薊王宮,瑞麟閣。

  中書令趙娥,親來呈報。

  “茝若貴人(華妁),擇‘東華夫人’趙愛兒’并‘含真夫人’鄭天生,為媵妾。金華貴人(張甯),擇‘程氏雙姝’長姊程環,次姊程璇,為媵妾。”

  “媵制,可棄乎?”薊王言道。

  “臣,竊以為。古為今用,不可輕棄。”趙娥肅容答曰。此乃儒宗并國之大儒,撰入《薊法》。如何能輕改。

  蔡邕《獨斷》:“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嬪。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上行而下效。若薊王棄媵制。卿大夫如何“一妻二妾”。士大夫又如何“一妻一妾”。

  媵制,就時下而言。于家國,皆有大利。

  究其原因。薊國兼容并蓄,包羅萬種。和合之風,以禮羈縻。薊人多納鮮卑婢,西域姬為妾。行漢胡和親,融合一統。如此不出百年,天下一家。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日月所照,皆為漢民。

  后世如何,后人評說。就時下而言,天朝上邦,說一不二。行羈縻和親,無往不利。尤其薊王首開娶妻和親,而非送嫁和親之先河。四海姻親,均沾利益。九九重陽,禮儀之隆,足見一斑。

  正因家國大利。故儒宗才秉筆直書,將媵制,堂而皇之,寫入《薊法》。

  薊王一人事小。千六百萬口,二百萬戶薊人,事大。

  試想,若皆為爵民。足可納二百萬四裔女,入家門。

  和合之威力,所向披靡,堪稱無敵。

  薊王天生,焉能不知。

  請:m.booktxt.ne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