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523章倉廩的備貨

熊貓書庫    詭三國
🔊點這里聽書

  生活的味道,就像是被扇了一巴掌之后,火辣辣的想要去找甜棗,但是接下來的是沒有找到甜棗,反倒是又被扇了一巴掌,還不換邊。

  所以,

  能怎么辦?

  只能是挨著。

  斐潛想要直接給出答案,但是就像是他所講的一樣,他不能給,就像是馬大胡子也給不了華夏答案一樣,依舊是要靠華夏人去摸索。這一項工作是斐潛無法替代的,他可以指路,他可以告誡,但是他無法替代所有的大漢人。

  什么才是適合大漢當下的制度?唐代的一些規章制度或許湊合,再往前一些的雞毛鳳腳的零碎拿來用也問題不大,但是如果說一步要跨越千年,怕是多半扯到蛋。

  因此,斐潛當下只能是引導著將政治制度偏離門閥的方向,畢竟歷史證明了,門閥這玩意,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門閥,其實就跟垃圾差不多,只要是一壟斷,必然就會產生,然后污染環境,直至所有人都活不下去了,然后才會被動的被迫的去清理改造環境。

  如果在當下,

  能夠提出來一種限制門閥的策略呢?

  只要開了一個頭,未來就肯定會有人接下去做。

  斐潛其實早就已經有所提及了,

  只不過沒有人把他從原本的方面聯系到另外的方面而已,

  鄭玄也沒有。

  所以,斐潛需要一個人,

  或者是一群人替他完成這個事情,

  龐統和斐潛他自己一樣,太過于顯眼,就算是真的讓龐統去做,說不得會引起一些人的逆反心理,反倒是推進得更加困難,而諸葛瑾就好很多了,清湯面溫吞水,天生就是一臉與世無爭的淡然樣子,誰看了不會賞心悅目啊?

  當然重點是諸葛瑾的身份剛剛好,不多也不少。諸葛瑾是瑯琊人,出身于山東,但是又經歷了曹操屠戮徐州的事情,和曹操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另外一方面諸葛瑾也到過荊襄,和荊襄派相對來說比較親近,所以沒有比他更適合做一個中間人,相互引薦,然后將事情推向斐潛指出的那個方向,

  但是具體能推多遠,能不能像是山頂落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哪還有待于后續觀察。

  在斐潛回到了驃騎府不久,他就接到了從陰山觀測點發回來的報告。

  斐潛看了之后,沉默了很長時間。

  最新的消息顯示,在漠北設立的十余個監測站,已經監測到了新的寒流,陰山守將李典準備巡查山北…

  雖然沒有證據標明今年的冬天會比去年還要冷,但是這一條消息讓斐潛又想起了當他剛到大漢的那一段時光,那個時候斐潛他也是像現在這樣,知道很多,但是一件都不能說,或者說不能直接說。

  斐潛現在有些慶幸,當年的他沒有神神叨叨的裝作一個道士,或是仙長,或以神怪,或以讖緯,去接觸何進啊袁紹啊曹操啊等等的人,否則當下斐潛他就不得不面臨著被人翻老底的尷尬。

  怎么,當年你個斐潛裝神弄鬼,現在就不許我說兩句天道有常五德輪回?

  但是祥瑞之事,總是避免不了的,就像是當下也一樣會有人時不時的上報一些祥瑞,比如有結了雙穗的莊禾,有白色的動物…

  甚至川蜀還有人準備進貢貔貅的,也就是食鐵獸,嗯,就是大熊貓。

  然后這些統統都被斐潛叫停了,并且下令說自己當年以為是祥瑞,但是實際上不僅是耗費和人力物力,還讓天子以重祥瑞而輕政事,誠為不妥,便是以號令行文傳檄四方,表示各地官吏不得再上報什么祥瑞。

  可見積習難改,尤其是一旦上層建筑的些許弊端,到了下層就會被放大十倍百倍…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斐潛說了不算,大漢人說了才算,而青龍寺,就是應該是這樣的一個議論的場所。

  鄭玄年齡畢竟大了,或許他也有想到這個事情,但是他一定會覺得還是不出亂子,平穩結束就是最好了,不求新不求變,就只要讓他在生命的最后獲得一個好名聲,留下一個好名字,就一切都可以了。

  可問題是斐潛不同意。

  坐上這個位置,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只想要當好人,那么當初就不要來長安,如今已然登到了高臺之上,就必須有抵抗寒風的勇氣。

  一個人真能改變歷史的進程嗎?

  不能。

  但是一群人,一大群人就可以。

  歷史有非常強大的慣性,想要改變它的方向,不啻于以卵擊石,當然,斐潛他也同樣看到,歷史上的每次重大進步,都是由少數人指領著,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帶動了大多數,就可以推動歷史的車輪。

  如果可能,斐潛希望自己可以專心政務,把自己當成個純粹的大漢官員,忘掉那些未來發生的事情…

  可是他忘不了,因為老天爺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他。

  寒流洶洶,去年大漠凍死了無數人馬牛羊,所幸對于南面的大漢影響不是很大,但是今年呢?

  斐潛為什么不急著打曹操?

  因為在斐潛計劃里面,其實曹操那塊地方真的不用打。

  戰爭,遠遠不只是明面上的刀槍,還打著倉廩里面的備貨。

  一個好的將領,小豬同學說過,就是要懂天時地利,知曉軍心民心,但是斐潛這個家伙,還在這樣的將領之上,他知道一些未來的趨勢。而這個未來的趨勢,就足夠斐潛一點點積累起龐大的優勢,最后不戰而屈人之兵。

  嗯,或許也會有一戰的,但是肯定就是最后一戰了…

  很簡單,人越多,確實有利于生產和發展,但是同樣的,越多人,吃的就越多,需要的糧食也就越多,帶給農業上的壓力也就越大。

  斐潛忽然想起,其實有些像是后世在自然災害后提出要控制人口,這個政策顯然在當時是正確的,因為不控制就意味著要保持大量的農業產糧,甚至還要增加農業的投入,那么又談何發展工業?畢竟那個時候一抬頭,發現自己和世界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百姓顯然不能理解,至少在當時不能理解,而且解釋了也沒有用,畢竟百姓只管家門口,遠處的不會去想也不會去管,亦或是多我一個又不會怎樣…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時制定的人口政策是有利于國家的,可政策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永恒的,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真等麻煩來了才手忙腳亂的應對,那就又和政策之初是一個德行,掉進了同一個坑里,吭哧吭哧再爬一遍。

  就像是大漢已經溫暖了三四百年,又有誰會認為毀滅華夏整個莊禾主產地的小冰河時期會真的到來?不僅是連續三年,是連續十幾年的莊禾減產,甚至絕產!這種慘痛甚至沒能記載下來,然后宋代來一次,明代再來一次,吭哧吭哧變個姿勢再來一次。

  每一次氣候的劇烈變化,對于所有農耕社會都是一個及其沉重打擊。

  痛,則思變。

  不痛的時候,多數都是躺平的。

  關鍵是不能好了傷疤就忘了疼!

  斐潛知道,漢末的小冰河時期記載并不多,而明末的小冰河才更為詳細。反觀歐洲人在面對小冰河氣候,在土地上無數人餓死之后,被迫離開了土地,加入了已經蓬勃發展的大航海,到美洲、非洲、印度去尋找生計,被動的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商業國家的艱難轉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冰河反倒是促進了歐洲殖民主義的發展壯大…

  不是被逼的,誰想要離開舒適溫暖的被窩,去迎接寒冷的毆打?

  所以,這是苦難,也是機遇,只要能夠記載下來,成為經驗,成為華夏寶貴的財富。

  只需要把眼光放遠一點。

  現在斐潛需要做的,是提前先準備好…

  而斐潛讓諸葛瑾去做鄭玄沒有做的事情,就是為了避免人在政舉,人亡政息,才不會出現一代人所堅持的,到了下一代人手里便是全盤被否定!

  滾滾長江東逝水…

  斐潛低聲念叨了半句。

  一旁黃旭看到斐潛嘴唇微動,但是在馬蹄聲之中也聽不清楚什么,便以為是斐潛有什么吩咐,便是策馬上前了些許,主公,可是有何吩咐?

  嗯…斐潛沉吟了一下,看了看越來越近的長安城,先不回府,去霸陵「轉譯軒」…

  黃旭得令,便是呼哨一聲,指引著隊列往霸陵而去。

  轉譯軒是新成立的一個部門,人不多,很清水。主要負責和西域胡商接洽,然后學習胡商語言,翻譯一些胡商的東西。

  這是斐潛的另外一個儲備。

  負責轉譯軒的,是郭圖。

  郭圖這個人么,斐潛是不喜歡的,但是斐潛也知道,不能憑借自己個人愛好歡喜,就去決定一個人用不用,或是給不給機會。

  就像是轉譯軒,當斐潛知曉是郭圖想要來負責的時候,也沒有表示什么,而是讓郭圖先做看看再說。

  郭圖當下比起剛到長安的時候,有些消瘦,面貌清矍,須發也略有些花白點點,若是單從相貌來說,頗有名士的風范。

  拋開其他的因素不談,就單論文學素養的話,其實郭圖也不差,年少之時穎悟絕群、博覽群書,不僅是經書還是詩歌,亦或是音樂繪畫,郭圖和大多數潁川士族一樣,都是有所涉獵。

  若不是如此,郭圖也不會被袁紹引為智囊。

  這就是潁川士族帶給郭圖的,帶給郭圖這一類的人的印跡。

  斐潛想要成立轉譯軒的念頭,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實早些成立這個轉譯軒,以他的權力地位、以及掌握的物資和財富,其實也沒什么難度,主要還是時機不對。

  因為之前華夏主要接觸的胡人,都是周邊的游牧民族,這些胡人一看就是知道比漢人過得還要悲慘,至少漢人很多還有鍋碗瓢盆,而大漢這個時間點上,在大漠當中的游牧民族有的真窮到鍋碗瓢盆都沒有,到了漢地劫掠的時候真恨不得連地皮都刮起來帶走…

  所以在那個時候,漢人不屑于學習什么胡語的,就像是后世某地堅持不講其他地方的語言一樣,除了除了地域性的因素之外,也有自傲的成分在內,而一旦被打破了這種自傲,或是被踩在了腳底板的時候,就會巴巴的跟著學對方的語言了…

  嗯,這個某地,當然是說棒子倭國日南一帶。

  降臣不受待見。

  這是公認的現實問題。

  所以郭圖以為自己需要時間去證明自己,也一度很有信心。

  然后郭圖便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失望的輪回之中,無奈的接受了現實。就像是面對著生活的暴力,一次次刁鉆古怪的嘴巴子,躲避無效,不想躺倒,便是努力爬起來,試圖換一個體位。

  轉譯軒,是斐潛的嘗試,更是郭圖的嘗試。

  如今胡商多了,從安息,大秦而來的商人,也漸漸的給長安帶來各種各樣的東西,然后帶走華夏的絲綢和茶葉…

  斐潛之前讓西域商人盡可能的攜帶一些科學、政治、哲學、醫學、建筑等方面的書籍,并盡可能的招徠學者技師,許以最優厚的條件,把他們請來華夏,但是這需要時間,并且這些人來了之后,也是需要相互溝通的,不能說等人到了之后才來學語言…

  所以轉譯軒就悄無聲息的掛牌了。

  因為一切都是草創,大漢從來就米有設立類似的機構,也沒有相關的職位,唯一類似的就是大鴻臚和尚書主客曹。

  然而實際上大鴻臚在絕大多數時間之中,并不是對外的機構。因為秦漢之時,凡諸侯王、列侯和各屬國的君長,也是被視為皇帝的賓客的。

  因此與此有關的事務基本上由大鴻臚掌管,如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奪爵、削地。

  諸侯王進京朝見皇帝,大鴻臚典掌禮儀;諸侯王死亡,大鴻臚遣使吊唁,并草制誄策和謚號;臣屬于漢的藩屬國君長,在接受漢的封號或朝見皇帝時,以及外國使臣來貢獻等,也都由大鴻臚承辦禮儀事務。

  簡單來說,旁人都是來求著大鴻臚,所以大鴻臚也不必學習什么番邦胡語,而是番邦要學習華夏之語…

  雖然說這么做,確實有一些優越感,但是實際上沒有什么多大用處,因為你說的話旁人聽得懂,旁人說的話你聽不懂的時候,本身就是處于信息的劣勢了,然后固步自封,持續守舊,所謂天朝上國的殼子被扒拉下來的時候,就顯得格外的卑微。

  故而,安置高薪聘請的通譯人員,讓一些胡人充當翻譯,并且派人與這些胡商學習番邦之言,也就成為了轉譯軒的主要工作之一,后期還會有翻譯番邦文學的事項,只不過現在什么都是剛開始,還沒有涉及其他更多方面。

  斐潛原本的意思是想要找一個名儒坐鎮,這樣不管是平日里面吸引人才,還是說翻譯出來的東西,才會有人重視,但是很遺憾的是,在當下大漢這個階段,并沒有多少人重視到這個對外番邦方面的翻譯工作,更何況這只是語言和文字的翻譯,并不涉及之前所謂大鴻臚的職務內容,所以根本就沒有人愿意到轉譯軒當中來。

  除了郭圖。

  斐潛考慮了一陣,點頭同意了。

  郭圖也像是倉廩當中的備貨,如果不能被拿出來晾晾,或許就在倉廩里面暗自腐爛了…

  因此見到斐潛前來的時候,郭圖的腰彎得很低。

  五斗米?

  因人而異罷,至少郭圖覺得五斗米很重要。而且那誰的五斗米其實也不完全在說俸祿的事情。

  跟著郭圖的,是在轉譯軒之中的一些小吏和番胡。

  為了避免這些番邦胡人也會出現類似于各地傳授方言的時候,將林北翻譯成為謙稱,將赤佬翻譯成你好等等,便是做出一些交叉安排,招攬了一些互不相識的胡人作為參考。

  幾名胡人見到斐潛,便是也紛紛行禮,有的按照華夏的禮儀的,還有的就要撲上來抱斐潛的靴子的,然后被黃旭等護衛攔住…

  沒辦法,現在這個階段,這些胡人大體上位置都比較低,基本上都是小商人居多,當然后續的有一些正兒八經的學者前來華夏之后,就會好轉一點。

  斐潛一邊笑著,詢問著轉譯軒的情況,以及當下對于番邦胡語的轉譯進度,一邊聽著這些番邦胡人紛紛擾擾的拍胸脯表示忠誠。

  是的,在這個年代,大漢當下,尤其是長安三輔,便是宛如世界燈塔一般的存在,美食,美景,充滿了文明的秩序,豐富的物品和繁華的街市,遠遠超過了西域,也超過了這些番邦胡人的想象。

  因此對于這些番邦胡人來說,他們更希望能夠長時間的留在長安,享受著大漢的繁華。

  等這些番邦胡人都下去了,斐潛才對郭圖問道:西域各國之軍備、文化相關,統計如何了?

  郭圖恭敬的回答道:屬下已經計西域一十七國風土…此乃相關文獻…

  郭圖招了招手,示意侍從將一堆他這些時日的成果奉上。

  斐潛目光動了動,然后點了點頭,取了一本翻看起來。

  今之難處,在于番胡不明大漢文字,番語不通筆墨,難以達意…郭圖一邊小心翼翼的說著,一邊偷偷的瞄著斐潛的面色。

  這一點倒是無妨…斐潛看著,說道,翻譯番胡之言,乃重其本意,輕于辭藻,若是覺得不美,可帶后續通曉明達之后再行修正就是,不過當下么…還是以「求其真正」為上…這些可有抄撰另本?可遣人送至將軍府,待某細看…

  斐潛放下了手中的文本,聲音不輕不重的說道,孝武時,西域三十六,怎生當下僅是一十七?

  郭圖吞了一口唾沫,額頭之上微微見汗…

  1秒:m.biqudu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