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六十六章 兩天子之戰(三)

熊貓書庫    戰國野心家
🔊點這里聽書

  傳令兵抵達左翼后,傳達的是一份在戰略上很詳盡的命令。

  “攻敵側翼,若敵接招則需要將戰線拉長兵力薄弱;若其不接招則會選擇朝中心退卻。”

  至于具體怎么部署,那是左翼主將們的事,適不可能下達讓某個連往前推進幾十步這樣的命令。

  左翼主將很容易就理解的適的意思。

  適的意思是將進攻的重點放在敵軍右翼的側后,一旦側后受到威脅,聯軍右翼要么選擇防守側后增加兵力;要么選擇放棄右翼向中軍方向撤退。

  若是增加兵力防守側后,意味著原本是一條直線的陣線變得更長,兵力也就更加薄弱。若是朝中心退卻,那么意味著整個聯軍主力的戰線都縮短了,墨家可以更加從容地包抄,壓縮聯軍的施展空間。

  所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話,騎兵唱主角;后者的話,炮兵唱主角。

  本來墨家的左翼并沒有完全展開為進攻陣型,兩個旅一起,第一旅在前,第二旅分為兩部在側后,后面還有預備隊和成連隊的騎兵,這是做了一個防守反擊的陣型展開。

  現在命令他們提前進攻,左翼主將便命令在前面的那些旅不動,在后面保持縱深陣型的旅從兩側出擊,在前面整隊。

  本來在第一線側后的那些旅紛紛從橫隊展開的前面的旅的兩側向前行進,很快完成了整隊。

  這一切,都在對面聯軍右翼主將的眼中,透過望遠鏡他能夠看得清清楚楚。

  看著對面陣地上,墨家原本在后面的步兵用了不到半刻鐘的時間完成了陣前整隊,聯軍右軍主將的臉上汗水涔涔。

  泗上的解懸軍現在到底多能打,已經很多年沒人知道了。

  雖然打到現在,齊軍在分散的戰場上已經丟了萬余人,可大部分齊將以為墨家所依仗的就是銅炮數量和兵力優勢。

  這一場陣前變陣整隊,徹底擊垮了聯軍右軍主將心中的那一絲自我安慰。

  能夠在這么快的時間內完成后變前的隊形重整,齊軍無論如何也做不到這么快,而且恐怕要花至少三倍的時間。

  陣型齊整,絲毫不亂,能夠做到在陣前變陣整隊且速度極快的步兵,意味著戰斗力,這一點齊國經過軍事改革之后齊將有所了解。

  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聯軍右軍主將心想,只怕要完。

  田鞠的構想,是認為墨家會把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左翼三柳社那邊,認為右翼最起碼能夠保持一個僵局。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將兵力在右翼展開反擊。

  現在看來,墨家的總兵力比聯軍多出了五成,使得即便右翼面對的不是墨家的主力,依舊有極大的壓力。

  眼看著對面的騎兵已經動了起來,聯軍右軍主將急忙讓傳令兵奔到中軍,詢問關鍵。

  右軍只有八百騎兵,側翼的安全根本不能保障。

  現在右軍的選擇不多,墨家一旦開始進攻,指望著八百騎兵擊潰反擊墨家左翼的三千騎兵根本不現實。

  炮兵的數量更是和對面差了數倍。

  那么,要么將原本就已經薄弱的步兵繼續攤開加強側翼;要么就得收縮防線,在兵力保持足夠厚度的情況下縮短戰線。

  他必須要問清楚,田鞠到底準備怎么應對墨家左翼的進攻?

  按說,照著田鞠所想,調動墨家,趁著三柳社混戰的時候調動兵力去右翼反擊,那么就必須要繼續保持陣線的寬度。

  不然的話,若是右軍收縮,陣型越發狹小,那么田鞠的設想就是空想了:狹窄的正面,再怎么調動,也不可能調出足夠的時間差。

  可若是保持原本的陣線寬度,騎兵不足,這就又需要把兵力攤薄。

  加強側翼,等同于延長了陣線,一旦墨家還有余力,在右軍的正面突破了怎么辦?

  那么薄的陣線,一旦突破,那就是右軍的全面潰敗,到時候還談什么調動兵力集結于右翼反擊?

  炮聲轟鳴中,墨家左翼的騎兵已經開始朝著聯軍右翼的側后移動。

  陣前重新整隊的步兵,也開始向前推進。

  墨家這樣做,也一樣等同于將自己的陣線拉長。

  然而一則墨家有兵力優勢;二則墨家的純隊步兵的橫隊更寬,本來同樣數量的兵力在一線展開墨家軍制下的正面就更寬。

  若不是墨家預留了大量的預備隊成梯隊配置,陣線還可以更寬。

  現在墨家主動拉長的陣線,對于墨家而言還有足夠的兵力維持陣線的完整,可聯軍若是被動接招,就會讓兵力不足的窘境更加明顯。

  此時墨家左翼的軍陣內,左翼主將盯著側面的一座幾十米高的小土丘,正在部署進攻計劃。

  參謀部的人早早制定了各種預定的方案,側面的那座在聯軍陣前的小土丘,是聯軍右翼的支撐點。

  聯軍右軍的主將也算是知兵之人,因為墨家的炮兵優勢,所以他將集結起來的部隊集中在了小土丘的后面。

  這樣一來,墨家優勢的銅炮就沒有辦法有效地轟擊聯軍右軍的主力兵卒。

  但成也如此,敗也如此。

  這座小土丘擋住了墨家的銅炮,但一旦這座小土丘被攻占,聯軍右軍的支撐點被奪,把炮兵拉上去,步兵守住聯軍的反擊,整個聯軍的右翼就會崩潰。

  很顯然,對面聯軍主將的意圖,是通過小丘來做支撐點,掩護其主力不被墨家的銅炮襲擊,然后以小丘做誘餌,試圖打成添油的爭奪戰,以彌補兵力上的劣勢和對射的劣勢。

  如果墨家左翼攻此小丘,那么在小丘反斜面的聯軍步兵就可以發動反沖擊,利用混戰長矛手的優勢,驅趕墨家的步兵離開小丘。

  以此小丘為依托,聯軍向小丘右側就是整個聯軍的最側翼了。

  墨家左翼主將的進攻計劃,是以前面的推測推斷為基礎的,所以他不可能遂了對面主將的意圖。

  在他看來,自己這邊的優勢是炮兵和騎兵,對面聯軍只有八百騎兵,己方的騎兵可以輕易地將他們驅趕走。

  小丘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以小丘為主要進攻目標,很可能就會打的極為漫長,至少要反復爭奪到正午才有可能拿下。

  拿下的話,可以說敵軍的右翼就徹底崩了,但漫長的爭奪不知道會出什么變數。

  本來左翼不是主力,可左翼的主將和各個旅的旅帥、師長們,卻希望能夠在這場很可能是與中原諸侯的決戰中立下大功,再之后戰功只怕是越來越少了。

  上面的命令是試探進攻,看看聯軍的應對,不管是聯軍選擇增兵加固右翼、還是右翼崩潰聯軍退縮,這都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既是這樣,左翼的眾人自然是希望達成一場漂亮的側翼擊潰戰,而不是不斷進攻迫使聯軍分兵支援。

  所以,墨家左翼這邊的進攻計劃是佯攻小丘、以側面的騎兵配合快速機動的炮兵和步兵,在側翼發動決定性的進攻,而不是依靠小丘的地勢取勝。

  以此計劃為基礎,墨家左翼的部署也就清晰明了。

  以三個旅的兵力,在小丘附近集結,佯攻小丘,假裝要爭奪小丘,如果能拿下最好,如果拿不下那么就在這里吸引聯軍右翼的注意力,威脅小丘的靠近中軍的一側。

  三千騎兵、所有的騎炮、部分旅屬的快速機動的小炮,三個旅的步兵,則在小丘爭奪戰的時候機動到小丘靠近戰場邊緣的一側。

  炮兵迅速展開后,騎兵沖擊,步兵跟上撕開缺口,直接從側翼擊潰聯軍右翼主力。

  小丘就在那里,不會長腿跑了,所以只要人沒了,小丘自然也就奪下了。

  一旦奪下小丘,炮兵立刻部署在小丘上,轟擊聯軍中軍,左翼兵力在側面展開,將佯攻防守方向打成主攻,成為此戰功勛之首。

  如此一來,整個左翼的兵力都幾乎掏空了,只剩下少數的預備隊。但一來熱氣球可以觀察戰場的局勢,敵軍調動可以提前知曉;二來一旦敵軍大規模調動,中軍和右翼兵力優勢更大,到時候也算是完成了調動敵軍的任務。

  至少是個完成任務、打的順了則可能是做主力的右翼和中軍要變成配合他們作戰的大功。

  他們雖然不是主力,可面對側面的聯軍,依舊有兵力優勢。

  兩刻鐘后,小丘方向的戰斗已經開始。

  小丘上此時還沒有聯軍的步兵,但是小丘下準備第一波進攻的四個連隊都知道,聯軍的步兵就藏在小丘的后面,一旦他們接近小丘頂部的時候,他們就會發動反擊。

  在熱氣球的觀察之下,聯軍戰場的部署沒有什么秘密可言。

  兩個旅配屬的小炮都已經在小丘下展開,側面已經開始了交戰,后面配屬于整個左翼的銅炮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轟擊小丘。

  小丘上現在之所以沒有人,那是因為最開始上面駐守的兩個齊軍連隊在半個時辰的炮擊內已經被銅炮徹底毀掉,現在聯軍不敢把兵力提前拉上小丘,那樣會成為靶子。

  只有等待墨家步兵開始沖擊小丘的時候,從反斜面結陣保持完整的陣型在小丘上混戰,讓墨家的炮兵無法發揮。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