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一十三章 覆滅(四)

熊貓書庫    混在1275
🔊點這里聽書

  這一趟渡海,劉禹帶上了一群學子,并不是僅僅出于成全一對意中人,解決了半島上的韃子威脅,相應的工作就要展開,工農業布局是其中的重點,這里頭會涉及到許多機械裝備。

  現代工業分門別類,沒有人敢說樣樣精通,甚至連粗通都做不到,珺娘和她的團隊負責電力這一塊,將來還會策劃水電、火電、風力、太陽能等等發電站的建設,在有了電力的基礎,便可以發展現代工農業,桃兒的專業是機電,吊車、水泵、卷揚機、各種類型的發動機等等,從安裝到維護,都是需要人手的,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收集起來,到時候一塊兒運回后世,就是目前的處理辦法,這個過程很漫長,能夠對照說明書,大致了解機器的構造和原理,找出毛病的地方已經是人才了,如果能動手解決,讓它重新動起來,便可以說是天才,桃兒與她的那些人就屬于摸到門檻的一小撮,自然要好好保護起來。

  將她們交與早到好些日子的十一姐兒珺娘,劉禹差點就認不出這位妻姐了,曬紅的臉龐、利落的馬尾辮、利落的工裝,整個一流水線女工啊,與外形相比,就是性子也活泛了許多,敢于叉著腰大聲罵人了,哪還有半分公府小娘子的嬌氣,勞動鍛煉人,此話果然不假。

  “十一姐兒過來的那天,暴雨還未停歇,這一片到處都是水,她帶人一邊架線一邊安裝抽水機,幾天下來人跟泥里滾過一般,后來某聽說是她時,也是像你一樣,得虧有她們的幫忙,拉來了電線,否則哪會造得那么快,旁的不說,沒有那等起重機,要如何將石塊放進海中?”

  劉禹抬起頭,那臺十多步高的塔吊正在緩緩轉動,一輛東風三噸自卸車掛在長長的鋼索上,這樣的車子隨船裝了兩輛,可以大大加快工程進度,等到直通馬路修好了,還會有更多的車子運過來,當然了,像挖掘機、鏟車等工程機械也不會少,只是這樣一來,油料供應就成了問題,從這里穿過去不是華夏的領土,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做,從瓊州船運又是件麻煩事,看來,機動船的普及速度要加快了。

  按照計劃,這里將會建成一個碼頭,因此在安裝塔吊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使用問題,劉禹看著那輛東風車被吊車放下來,幾個學過駕駛的親兵發出一陣歡呼,爭先恐后地跑過去。

  “這條路還有多久能完工?”

  聽到他的問題,楊行潛沒有自己答話,而是將身后的岑二推了出來,后者大概是第一次同傳說中的島主說話,顯得有些緊張。

  “回撫帥的話,若是天氣晴好的話,小的會保證灰泥、砂石的供應,最多半個月到二十天就能完工。”

  “雨季不好施工?”

  岑二先是看了楊行潛一眼,后者微微一頜首,他大著膽子開口說道。

  “也不是沒法子,用木頭搭個架子,上面覆蓋那種不透雨的薄布,咱們就可以在下頭筑路,若是雨水再大些,也可以邊抽邊填,應該......應該耽誤不了工期。”

  經過他的解釋劉禹才明白,所謂的“薄布”指的是薄膜雨衣,看來他們早有預案,甚至連排水溝都挖出來,做好了泄洪的準備。

  “做得不錯,等這條路修好了,就從兩頭向上一路修過去,一邊是象林、升龍府到咱們的廣西路,一邊是真臘、暹羅、蒲甘一直修到云南,路修到哪里,咱們的旗子就插到哪里,你叫什么?”

  “小的名叫岑二。”

  劉禹微微一愣,島上的百姓有許多都是只有一個姓,再加上排行這樣,李十一就是如此,不過此時他也顧不上幫人起名字,拍拍他的肩膀。

  “本官看你是個肯動腦子的,愿不愿意轉入工程兵?”

  “是從軍么?”

  “半軍半民,不打仗,專門修路、架橋、蓋房子,軍士的待遇,當然紀律要嚴一些,遇到賊人要有驅逐之力,所以叫工程兵。”

  岑二的心“嘣嘣”直跳,撫帥親點啊,哪怕當真是從軍也是一件極為光彩的事,他這一次沒有再看楊行潛,而是用力地一點頭,拱手說道。

  “小的愿意。”

  楊行潛呵呵一笑,扶了他一把:“你這就算是官家人了,不用再稱小的,要叫屬下。”

  “屬下愿意。”岑二興奮地答道。

  “好,將本官說的去向你下面的人一一傳達,想加入的去楊參謀那里報名,登記以后重新開列薪資,不想加的也不勉強,好處壞處都要同人講清楚,瓊州不搞拉夫強征這等勾當。”

  “撫帥說得是,這樣的好事,求都求不來,小的......屬下一定好生挑選,絕不讓偷懶耍滑的混進來。”

  岑二興高采烈地走了,楊行潛看著他的背影,不無擔憂地說道:“這里有一萬五千多民夫,愿意去的只怕一萬都不止,光是糧餉的增加,州府就要重做預算,又是一項負擔啊。”

  “不如此,焉能驅民從征,半島上的戰事且不說,仗打完了,麻煩事才是剛剛開始,那么多的國家沒了政權,要一一占據,要將土人遷出來,都不是省事的,全靠軍隊成不成?是不成的,只能用這樣的法子,一邊建設一邊作戰,等到路修好了,咱們才算是真正站住腳了,到時候沿著馬路快速調動,那些殘余的反抗勢力一旦露了頭,想跑都跑不掉,雨季會成為咱們最大的助力,而不是阻礙。”

  “屬下省得了。”

  楊行潛腦子反應極快,馬上就明白這其中的好處,寓兵于民,在主力大軍完成了殲滅的任務后,由這些半軍事化的隊伍來占領,而主力大軍將繼續去征服其他的地區,不必將精力全都耗在剿匪的事情上,畢竟如今全島一共只編了五個廂六萬二千五百人的正兵,黎母山大營里的五萬多新兵在完成了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后,會先派到南洋,戍守一年左右,如此往復循環,始終保持一支為數十萬人左右的武裝力量,這也是目前他能養得起的上限。

  “老孟。”孟之縉趕緊上前一步,聆聽他的訓示。

  “那些荊湖民夫也會一一編組,名為農墾兵團,每團五千人,由瓊州老農擔任技師指導,由退役老兵擔任指揮,每個指揮須得開墾一萬頃以上的田地,如何劃分由你帶人來勘定,做成圖紙存檔,要留下一些余量,要盡量做得成片開發,以便將來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種植,水利、肥料、種子是三大要務,解決了這三樣,產量就不會低到哪里去,與那幾十萬韃子相比,你要做的事情,才是瓊州發展的基礎。”

  劉禹用一種我看好你的語氣說完,孟之縉已經有些惶恐了,將半島變成糧倉是早就定下的方略,當初他爭來這個日南郡守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按照州府里的計劃,將用十萬左右的民力,開墾出二百萬頃左右的田地,一頃百畝,總共就是兩億畝,按平均一畝產糧三百斤算,一年三收就是九百斤,兩億畝的年收成將達到一千八百億斤,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可以徹底解決瓊州五百萬居民乃至大宋所有人口的吃食!

  還遠遠不只。

  天下無饑餒,是仁人志士幾千年以來孜孜以求的一個理想化目標,無論哪個朝代都沒有實現過,不是因為產量達不到,而是分配不公,富者兼并窮者之田,是每個封建王朝逃不過去的坎,三百年的循環反復就是這一事件達到了臨界值后的反噬,人人知道卻沒有解決之道,劉禹的公有化嘗試,也不過是借鑒后世的經驗,同樣有著繞不過去的坎,那就是生產效率問題。

  當然了,眼下還沒有露出端倪,自然也不必過于操心,對于孟之縉而言,光是那付美好的前景,已經足夠了。

  民事交與他,政事交與楊行潛,將二人打發走,劉禹這才打量著自己的兩員統兵大將,金明面色還算平靜,姜才的興奮之色卻是溢于言表,一舉將二十萬韃子圍在一個狹長的三角地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竟然就在眼前,他的反應再也正常不過。

  “走,上去看看。”

  劉禹帶著幾個親兵登上石階,這些石階是后來才砌成的,包括頂端的女墻,整個高墻高三丈左右,寬度一丈二尺,沒有中土城墻那么寬,不過已經足夠了,頂端每隔百步左右安裝著一個大喇叭,喇叭周圍站著兩三個人,除了這些值守的軍士,其他人都呆在后頭的軍營里,只有緊急情況才會上墻。

  這些值守的軍士由一名文化教員帶領,劉禹看到他們正在紙上寫著什么,命人拿來一看,原來是各種標語。

  “你們這樣喊了幾天了?”

  “回山長的話,三天。”聽到這個特殊的稱呼,劉禹抬起頭,眼前的軍士年紀十分小,嘴下只有一點點茸毛,面相有幾分熟悉。

  “你是哪個學堂的?”

  “瓊山第二學堂。”

  張德全挺直身體,大聲答道:“學生張德全,全島統考第七名,山長曾親自為學生頒獎。”

  劉禹記起來了,他是張世杰的長子,自己的外甥。

  “嗯,我記得你,如今分在前廂第三軍對吧。”

  “是的。”

  “這是你們的防線?三天的喊話,有沒有什么效果?”

  張德全搖搖頭:“韃子還沒有糧盡,不過昨日學生發現,他們在割取死馬的馬肉。”

  喔,劉禹從吳老四手中接過一具千里鏡,朝著遠處望去,只見一千步左右的泥地上,還有不少馬尸,大部分都只剩了骨架子,一些烏鴉在盤旋飛舞,元人的大營還在更遠一些的地方,看來是被炮火嚇到了,退出去足足十里遠。

  “噎,他們在做什么?”

  金明和姜才二人舉起千里鏡,鏡頭里出現了一群漢軍步卒,手中提著刀斧等物,越過那片遍布死馬的區域,一個個小心翼翼地朝著前面的一排攻城器械走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