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一直是制約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充足的食物才能使得人口大規模的繁衍,這個簡單的道理呂哲肯定是知道。
目前漢國的人口數量還不是太確定,畢竟想要做人口普查不是那么容易,經過初步的排查在冊是有將近八百萬。
所謂的在冊人口是十三歲以上的黔首,孩童并沒有計算在內,概因現在的生活環境很容易使孩童夭折…
鼓勵生育的準備呂哲已經做了將近三年,隨著生活逐漸變得淡定,每家每戶的小日子也還算過得去,近一年來嬰兒潮才算是來臨。
為什么連鼓勵多生育都要事先布置?還是因為衛生環境的關系,另外穩婆也是需要大規模培訓,不然嬰兒潮可要變成大量新生兒的災難了。
一代嬰兒需要至少十三年才能成為勞動力,若是要成為以個合格的兵源則是需要至少十八年,那么也就是說呂哲除非是從其它列國額外獲取人口,在是十八年內是不用擔心什么糧食危機,問題是凡事都需要未雨綢繆,不能等危機來臨時才束手無策吧?
占領土地,為了形成人口“大爆炸”必須要占領更多的土地,在這個有人口才有一切的年代里,沒有足夠耕種的土地怎么能行!
呂哲將目光瞄在南方就是想要用最小的代價開擴出大片的疆土,這些土地可能需要長時間的開發才能有所出產,但是一旦開發成功必然會成為一處處的糧倉,只要有足夠的糧食,那么漢國成為一個有數千萬人口的國家就不會是奢望。
數千萬人口啊,在冷兵器時代那是多么占優勢的數量,呂哲可是希望在自己四十歲之前可以有足夠的實力向世界各地進軍來著,提前在公元前的紀元里上演全球大殖民時代。
當然,在此之前發展很重要,工業的發展和海軍的發展已經因為大發戰爭財得到提速,對于西南地區的攻略也沒有停頓。
說到西南區域的攻略,呂哲突然就想起那個被自己丟在一邊該有一個多月的甌雒國使節團。
“王上,是要召見甌雒使節嗎?”蕭何問這句話的時候在眨眼睛。
甌雒國的使節團已經來南陵一個月又七天了,他們起先被限制自由只能待在鴻儒寺安排的驛館,后面驛館人員得到呂哲的命令才逐漸給予自由,相信皋通等人也該初步了解漢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呂哲早先是忘記有那么一支使節團的存在,后面記起來了覺得是該讓甌雒國的那些人多多少少了解一下漢國,一直沒有進行召見則是在等待南征軍團的進一步消息。
算算日子南亞那片區域該又是到了雨季的季節,新一步的戰況也該在這兩三天才送遞南陵。
南征軍團前去入侵甌雒國的部隊有六萬,武裝齊備又有器械部隊的六萬人規模的部隊,對付由體格瘦小南亞人為主體的甌雒國該是沒什么問題,但是西南邊那邊的氣候卻是一個制約。
呂哲最后一次得到來自駱搖的匯報是六萬南征軍剛剛突破甌雒國組織起來的第一道防線,也就是涼山戰場。
漢國記載中的涼山戰役是在夏季第一旬爆發,六萬漢軍與約十四萬甌雒國軍隊在那片土地上進行了將近四十天的攻防戰,漢軍以損失七千人的代價消滅了將近九萬的甌雒國軍隊,新的雨季即將到來的關系漢軍沒有在攻下涼山之后繼續推進,在原地筑營準備度過雨季。
也是因為入侵甌雒國的第一階段進行順利呂哲才沒有召見那支使節團,畢竟有滅國能力之下還要閑扯什么鬼玩意,直接發兵滅其國、占其土、奴役其人也就是了,廢話那么多做什么。
還有一些事情似乎需要提一下,開明泮后面陸陸續續又派了幾支使節團,這些使節團則是全被得到示意的駱搖給扣押了…
對于呂哲來說,滅掉甌雒國勢在必行,就像是他不留余力的對付百越諸族一樣,能消滅的時候就絕對不會手軟給自己埋下隱患。
南亞區域(特指除印度之外)能算得上國家的也就是一個甌雒國,其余似乎是城邦類型。在滅掉甌雒國之后呂哲的兵鋒還會繼續指向那些邦國,在消滅這些國家和城邦,南亞就該是只留下一些猴子一般的野人,到時候新一輪的獵殺懸賞也就該張貼,讓民間的驍勇之士成群結隊去山林獵殺野人,用首級來換賞金吧。
太殘忍、太殘暴了?開什么玩笑啊!對于呂哲來說,他該負責的是治下的族群,其余族群最好全部都死光了。所以對本族之外的人種殘忍不叫殘忍,殘暴也不叫殘暴。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彼之仇寇,吾之英雄。
針對甌雒國的入侵會是一個長期的戰事過程,那片區域每年可提供作戰的季節也就是三個月左右,這么一來參與入侵的漢軍數量過多是浪費,六萬是經過一再計算后不多不少的數量。
另外,駱搖指揮部隊在涼山戰役消滅了將近九萬敵軍,該是已經將甌雒國的軍隊消滅起碼一半。如果駱搖的情報沒有錯誤,甌雒國的總人口也就是八十萬左右,可以想象這么一個國家才能湊出多少青壯。
甌雒國湊出來的青壯一次性被消滅的九萬人,他們還有多少個九萬青壯能損失得起?所以開明泮設立什么防線,與漢軍進行會戰是錯到沒邊了,在吃了涼山戰役的教訓之后,只要甌雒國上下還有聰明人,涼山戰役之后雙方估計是沒有再打大規模會戰的可能性。
駱搖對此也有清醒的認知,他向南陵中樞發來的指出,在未來的戰爭態勢中漢軍會一路高歌猛進,陸陸續續攻占甌雒國的城池,但是漢軍要面臨的情況將會變遭,甌雒國極可能會學百越人的戰法,大量的族人采取躲入深山老林,武裝力量則是小股模式的襲擾。
游擊戰?那么事態的變化也就產生了,預定的六萬南侵漢軍數量肯定是要面臨不足,畢竟攻占一塊地方總是需要有駐軍,兵力會被一再被分薄。呂哲在駱搖沒有請求增派援軍之前就已經下達集結十萬部隊南下增援的命令。
入侵時只有六萬,聲勢已經確定的時候再增派十萬援軍?太不復雜軍事常態了!
但是戰爭一直以來有什么常態可言嗎?戰爭從來都沒有什么常態,有的只是根據實際需要而做出變動。在初步入侵前,因為后勤環境的關系,后勤線也就只能保證六萬人的供給,隨著入侵的道路擴建和對地理的了解,后勤線必然會得到增優…用非術語的說法,那就是運輸補給的環境變好了,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補給了,那么數量的增加也就沒有問題。
新增參與入侵甌雒國的十萬部隊不需要從太遠的地方調配,在新一輪從南陵前去嶺南的部隊到達后,原本駐扎在嶺南的南征軍團本部就有足夠的兵力南下。
前去甌雒國的十萬人需要做的事情有點多,他們要繼續修建道路,同時也要解放出先期入侵的駐守部隊,另外就是參與到對甌雒國勢力的清剿。
說到底,南征軍團是呂哲手中最為適應南亞氣候的一支軍團,他們就是去建設也是去殺人的。除此之外,呂哲還會給駱搖幾個新的任務。
首先就是盡快探索好沿海,為水軍尋找天然港口或是建立港口;其二是派人探索繼續北上的道路,了解北方有什么樣的國家或者是勢力存在,為日后繼續向南亞北部進軍做先期準備;其三則是配合前去的專業人士勘探資源。
果然啊,呂哲是以現代人的目光在看待這個時候的地理環境,他根本就不知道從越南那片區域想要北上是多么的困難。
在目前的生態環境中,南征軍團向周圍探索,他們會發現西面會有一處大平原(泰國區域),北上的話卻是有大片大片的山脈存在。哪怕是駱搖派出去的人手經過千辛萬難成功地爬過沒完沒了的山脈,這些人也必將會被一條比之黃河還寬的河流給獨斷繼續前進的腳步,再僥幸地渡河到達北岸,他們所要面對的就是一片面積至少三百里的草原,再向北走走上五百里左右又該是沒完沒了的山脈。
似乎是在二戰期間,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面對茫茫林莽的時候只是翻越幾座山就幾乎全軍覆沒,那個時候已經是工業時代了都是這樣,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干這樣的事情…
誤區啊,呂哲存在很大的誤區,他入侵的地方都是有人煙的所在,哪怕是再怎么荒涼也是多多少少經過開發。而現在南亞區域除了后世越南那一片,大部分區域都是屬于無人區,也就是人類(不管什么人種)腳步未踏足的區域,完全就是兩個樣子。
天幸的是什么,陸路難以走通的情況下呂哲總算是還在發展水軍,雖然是發展過程緩慢且事故頻多,但是技術和經驗一再累積之下,陸路走不通還能靠未來的海軍展開入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