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八十六章:超乎想像的復雜(下)

熊貓書庫    大秦之帝國再起
🔊點這里聽書

  精心準備又特別調出精銳結果只打了一個二比一的戰損,說實話開明泮是有那么點被嚇到了。

  要說起在南亞由古蜀國一些人建立起來的甌雒國,在面對南亞那些部落的時候,一個甌雒人對抗四到五個野人是沒什么問題的,畢竟有冶金文明的國家和石器時代的蠻荒部落打,要是這樣都還打成一比一,那甌雒國干脆就不用混下去了,早被滅了不知道多少遍。

  說起甌雒國的社會環境和文明體系,毫無疑問因為開明泮是古蜀國的王子的關系,那么文化自然是以華夏體系為主,軍隊的建制也是采取華夏制式,什么伍長、什長、屯長都有,到了百人隊以上的官職才會出現名稱上的差別。

  甌雒國在南亞很強,是真的強不是什么吹噓出來的強大,他們能在滿是野人、猛獸、蠻荒的環境里立國并站穩腳跟就足以說明一切。

  從公元前二五七年甌雒建國,到現在的公元前二一八年,甌雒國建國以來幾乎是每年都在戰爭狀態,他們需要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野人爭奪生存空間,也要和一些部落因為領土的糾葛持續作戰,三十九年之間從數千人發展到一百二十萬人口又占據三百里方圓的河山,怎么看都是不容易。

  開明泮出逃時是十歲,現在是四十九歲,看他蒼老得不成樣子的容顏,那都是惡劣的生存環境所迫,平時需要處心積慮的運用智慧才能掙扎出一片天地出來。

  當然,少時聰慧英明不代表能一直保持下去,多少君王年少和壯年時不是雄才偉略,到了老年的時候卻是變得昏庸無道。

  要不是因為開明泮沒有以前的賢明,昏了頭才會千里迢迢走過莽莽林路率軍來與一支不了解底細的軍隊交戰。并且最使人納悶的是什么,是開明泮不是為了為國獲利來打,純粹就是想要出一口幼年時期的惡氣。

  若不是開明泮幾十年的君王生涯攢足了足夠的威望,要不是幾十年的權力團結了不少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光是因怒興師和勞師遠征就該甌雒國亂一陣的。

  若不是嶺南諸族要往南遷移,甌雒國能獲得不少人口,甌雒的臣子們怎么也不會讓開明泮這么胡來。

  國戰不能輕易開啟,這是誰都懂的道理,要是付出那么多的軍費和人力沒有獲得,一個國家能經得起幾次這樣的折騰?

  不知道有多少朝代里一直流行著“非不可為,實不能為也!”這句話,特別是漢武帝劉徹打了近百年的戰爭沒有獲得國家利益,之后“窮兵黷武”更是成了至理名言,結果華夏的固定版圖也就維持在漢朝時期的疆域范圍,除非是儒教并不盛行的時代才能新開擴出那么一點點疆土。

  這年代還沒有那么多的道理和概念,任何一個國家對領土的擴張從來都是充滿了野心,既然出兵嶺南可以獲得人口,或許還能咬下那么一塊肉(土地),那么甌雒的文武大臣也就沒什么好說的,全力支持唄。

  有了舉國上下的支持,三萬甌雒國軍隊與嶺南各族的武裝不是一個概念,他們身上有統一的戰袍,不過因為是亞熱帶的關系采取的是短袖、短褲模樣。士兵們手里的兵器可不是什么石器時代之類的玩意,是青銅鋒刃的劍、戈矛、長矛等等武器。

  當一千甌雒國軍隊試探完,驗證了呂哲軍的戰斗力,甌雒的一些文武其實心里已經在打退堂鼓了。

  可不是嗎?這么一支由三萬個健壯男子組成的軍隊,再配上相應的兵器,說實話要是國力(指建設能力)能跟得上,在南亞擴土千里也算是足夠了。可是一千士氣高昂且武裝齊配的甌雒國軍隊上去試探,結果倒好…原來中原軍隊的兇悍還真的不是吹噓出來的,能在南亞橫行的千人隊上去不到兩刻鐘戰死當場戰死二百余人,其余四五百受了輕重傷,本著不服氣的念頭再沖鋒一波,結果是敵軍調來了更兇悍的部隊,再一次的較量是倒下四百多人立刻崩潰。

  呂哲軍可不是南亞那些野人組成的武裝,那是一支有編制有約束的大軍,這支大軍的數量也有點驚人,竟是達到了二十萬的數量。而似乎二十萬只是那個叫什么來著?呂氏哲?是呂哲麾下的眾多兵團其中的一個。

  戰斗力不如人是明擺的事實,且很明顯數量也不如人,他們光從嶺南各族那里就得知呂哲麾下的軍團有四個,三支兵團是常備軍,其中一支就是南侵的南部軍團,另外還有什么北部軍團和東部軍團,有一支更為精銳的軍團叫禁衛軍…

  老天!沒開玩笑吧?一個軍團二十萬人,四個軍團豈不是八十萬人,呂哲似乎隨時隨地都還能在武裝起二到三個軍團,甚至是更多?

  得了!別什么更多了,光是四個軍團都是八十萬青壯,快達到甌雒國的總人口數量了。與這樣的對手交戰?那該是多么缺心眼的人才會干的事情啊!

  還真的有缺心眼的,那人就是甌雒國的安陽王開明泮,臣子們都在勸嶺南人在遷移,嶺南各族都不要土地了,他們何苦去招惹這樣的敵人,可開明泮說什么都不愿意放棄,怎么也要盡到相應的義務。

  對于甌雒國來說,他們的義務是剛剛有的,那就是幫助嶺南各族擋住或者拖延呂哲軍的入侵步伐,換取嶺南各族遷移甌雒國疆域的臣服。

  沒得說,嶺南各族遷移往南的人口沒有辦法仔細算,但是怎么也有三十來萬,三萬甌雒國軍隊哪怕是折損在離水戰場能換來三十多萬人的感激和臣服,怎么也是劃算的吧?

  當然,三萬多的軍隊不能全折損咯,至少古蜀人、巴人和一些親近的雅利安人不能當草芥丟了,開明泮和一眾文武在戰事無法維持之前也該及早撤離。

  嶺南各族為了掩護部落往后遷移很拼命,七天之內各處集中過來的嶺南人已經在進攻中戰死了將近兩萬人,一些輕傷或者跑回來的嶺南人也被各部落的首領命人殺死,攏共的損失人口達到了二萬四千人。

  殺死逃跑的族人,那是為了警告其余人,現在正是族群生死存亡的關頭,一些人的性命已經變得無足輕重,為了達到視死如歸的沖鋒趨勢,殺雞儆猴十分有必要。

  很殘酷,各部落首領的親戚哪怕是逃回來也是被殺死,殘酷變成了殘忍,但是與族群的延續相比這些又算得上是什么!

  “阿匍(類似于大人之類的稱呼),華族人本來該泅渡的援軍沒有見著。”說話的人不但是一身的刺青,臉上的肌膚密密麻麻也也令人眼花繚亂的刺青,他是桂越一個部落的首領,名字很復雜,但是簡稱為松木。

  開明泮是有點老糊涂了,可是不代表智慧完全喪失。他說:“連續七日強渡軍隊增援,偏偏不大股人馬渡河,怎么可能沒有詭計呢?”

  “是啊阿匍,那我們是不是馬上發動總攻吃掉那些人(西岸呂哲軍),然后…”

  “等!等到晚上。現在不斷的派出人手消耗他們的意志和體力,等待傍晚的時候我的軍隊會發動總攻。”

  “好的阿匍。”

  曾經周王室的封國,不管是春秋還是戰國,作戰從來都是講求計謀,很多人將這種行為稱呼為智慧,但是實際上這并不能稱呼為“智慧”,該是軍事謀略。創造發明才是智慧,但是華夏體系顯然不這么看,開明泮的甌雒國嚴格來說也是華夏文明的體系,因此很顯然對于智慧的理解方式也是擁有足夠計謀的軍事謀略。

  開明泮看上去有些累,他再觀看一小會招呼隨從抬來了竹子做成抬椅,被人抬著慢悠悠返回了樹林,樹林里有著被建立起來的營寨。

  “王上,我們真的要拿出精華軍隊去和呂哲的軍隊血拼嗎?”說話的人叫皋通。

  皋通名字有點怪,他不是華夏苗裔,是南亞一個叫文郎的小國苗裔,文郎國是越南區域的土著國家,不過已經被甌雒國所滅,不少投降了的文郎人都為開明泮效力,他正是其中一個。

  這個家伙可是一個神人啊,根據《交州外域記》,“南越王尉佗舉眾攻安陽王。安陽王有神人皋通,下輔佐,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殺三百人”。

  隨隨便便造一張弩能一發殺三百人,發射出去的不是弩箭而是云爆彈或者巨型燃燒彈吧!?

  華夏歷史多有夸張和扭曲事實,很多壓根就是架空歷史,要么就神怪,不過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毫無疑問絕對是牛人。

  現在這個牛人很明白地在告訴自己的效忠對象,三萬軍隊對甌雒國很重要,哪怕是為了得到三十來萬人口的感激,甌雒國也是損失不起的。

  開明泮的回答很簡約,只有三個字“孤知曉”就沒有下文了。

  甌雒國努力了幾十年,一直都在想方設法的增加人口,概因現在的人口就是一切,沒有人口就沒有一切。

  過了很久,開明泮突然嘆息了一聲,幽幽道:“那些人(指呂哲軍)的侵略性很強,哪怕是有林莽作為屏障…”說到這突然失去了說話的欲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