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出問題的,遲早是會出問題的。
建設軍隊所有人都樂意看見,畢竟現在就是大大的用兵之際,沒有軍隊就等于沒有安全。軍隊的建設也都愿意支持,可是訓練出一支只有集體沒有對錯那么極端的軍隊,要是失控了該怎么辦?
很多人都清楚對軍隊的重視不等于是要放縱,可是他們不理解這么顯白的道理自家的主上為什么會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瞎操心?有會軍隊的軍律來約束士卒?真的有那么簡單嗎?
好多個問號在很多人的腦袋上懸著,他們并不覺得一支已經被放縱的軍隊是軍律能夠約束的下來。因為人學壞很快,學好卻可能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
“他們純粹是瞎操心!”呂哲笑著對周邊軍方體系內將校說。
身為軍方一員,主上優待軍隊自然是將校們十分欣喜的事情,他們才不會去管文官體系擔心的那些事情。
呂哲對軍方優待,只要是軍隊體系中的人都能看出,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呂哲的優待是有前提性的,那就是軍方要團結在呂哲的周圍,他們也明白這一點。
如果是在現代,軍方的這些人知道“軍閥”這個稱呼的含義,他們肯定會明白呂哲為什么那么做。
不就是籠絡軍方嗎?在戰亂的年代,只有軍隊才是一切的根本,有點頭腦的人都會先獲得軍心,其它如軍民矛盾、武官會驕縱等等,那些都是可以暫時放下的“小事”。
呂哲如今的身份和地位都是軍隊所帶來的,他很清醒的認知到民心重要,可是軍心對他來說更加的重要。再則,他只是在教育軍隊的士卒該有一個集體感,沒有讓他們去欺壓良善吧?后面也會進行思想教育和用軍律來進行約束,事情都還沒有發生怎么文官體系的人會有那么大的反應呢?
難以明白不等于不明白,其實自從軍政分離的命令被下達,文武之間的區別就已經存在。文官體系在勸諫、在抱怨、在擔憂,種種的種種就是在發聲,提醒呂哲至少應該考慮一下地方上的事務。
這種現象是每一個集團中文武都會發生的事情,當自己的君主完全將注意力和喜好性偏到某一面的時候,不管文武都會盡力的增加自己露臉的機會,吸引君主的注意力。如果要用兩個字形容,那就叫邀寵。
“主上,分為三期,第一期一個月,第二期三個月,第三期半年。這三期下來,若是合格的士卒超過預定的數量,那…”季布腆著臉,他已經知道自己將會出任一方軍團的軍團長,領的將是中郎將銜,怎么著都該為軍方爭取更多的好處。
呂哲正在與韓信說話,聽到季布問最終的軍隊數量,他乜視一眼季布根本就懶得搭理。
秦軍的威脅已經初步的解決,十萬秦軍士卒中選擇留下來的士卒不到一半,另一半已經分批發送盤纏讓其歸鄉。
為什么說是初步?答案就在于秦軍已經沒有建制,可是難保留下的人真的會與南方集團是一條心,天曉得日后戰事不順或者處于窘境那些留下的人會不會有其它的心思。
原本預定的主戰部隊是十五萬,可是原本定于全批南下由秦軍組成的南部軍團建制已經不存在,那只有適當的增加兵員。
同時,隨著秦軍建制的消失,必定是會引起后續的反應,畢竟秦國留在南方的軍隊從建制上消失了,各部將校歸附的歸附,沒歸附的都被關著,大秦用來牽制呂哲的資本已經不存在,那么肯定是要做出進一步的反應。
在呂哲料想中,日益顯得艱難的大秦是沒有兵力再行南調,其實就算是大秦有富余的兵力,沒有集中起足夠的兵力能一次性掃出南方集團,大秦也不會選擇再大動干戈。
現在的大秦需要應付的戰事太多了。
大秦作戰歷來是喜歡以平推的方式一路橫掃過去,那么也就預示著秦軍的兵力哪怕比敵軍少也不能少太多。
中原軍團南下的十五萬建制消失了,等于說中原軍團的兵力沒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中原軍團的成立是要掃平中原的叛亂,在面對山東諸國全部復立且恢復國家的行政和建立軍隊,二十五萬的部隊很明顯無法形成優勢的兵力。
想要掃平中原,面對已經復立且建軍的趙、齊、燕,只有二十五萬的兵力絕對不夠。秦國細作做過刺探,趙王歇發瘋似得擴軍已經將趙軍的總數量擴充到接近六十萬,復立的齊燕兩國也在瘋狂的擴軍,等到秦軍解決趙國之后還不知道會膨脹到多少。
趙國擴軍,大秦對這個其實并不是太擔憂,概因趙國在戰場上步步失利,軍隊擴充是擴充了,可是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哪怕是擴充到一百萬士卒,秦軍在戰場上面對那些連訓練都缺少的趙軍很有戰而勝之的信心。
齊國和燕國有趙國作為屏障,有時間來對新擴的軍隊進行訓練,秦軍晚一天解決趙國,齊燕兩國的軍隊戰斗力就會更加強一分。
為了能更快的解決趙國,秦國不能只依靠二十五萬的部隊,那么為中原軍團補充兵力也就勢在必行。
秦國還在掌握的各郡,大量的青壯接到服兵役的通知,他們先是集中到內史郡,形成建制之后分別開拔向在太原郡和碭郡的王奔或是徐巖所部。
大秦中樞預計在來年開春之前將中原軍團的兵力增加到五十萬,分別是北路的王奔所部二十萬,南路的徐巖三十萬。
只要冬季一過去,哪怕是相應的輜重沒有抵達,兩路秦軍也會立刻發動攻勢。
急了點,可是秦國別無選擇,列國已經坐視趙國單獨扛了那么久,他們不能奢望列國會一直坐視下去。
北疆軍團在蒙恬的懇求下也增兵了五萬總數二十萬北疆軍。現今的蒙恬正在玩命似得構建兵堡體系,在北地和上郡面對草原的方向打算修建起一條比南郡呂哲修建的更加密集和更加堅固的防御體系。
說實話,二十萬北疆軍想要防住來去無蹤的草原騎兵,依靠的只能是完善的兵堡體系堵防。若是進行野戰的話,打得過無法全殲,哪怕是想進行殺傷都不容易;輸了那可就慘了,兩條腿絕對跑不過四條腿。
蒙恬給咸陽中樞的戰事預判比較悲觀,他認為光靠二十萬北疆軍很難堵住胡人南下的缺口,胡人若是依靠騎兵的機動性不與秦軍主力交戰而是從空虛范圍突破,胡人很有可能會直接殺到咸陽城下。他正在想方設法,想出一個讓胡人不繞開北疆軍南下的方案,盡力尋求與胡人在邊境決戰。
想讓胡人與北疆軍決戰?那似乎只有一條路可以選。蒙恬說需要做的就是向陰山的匈奴王庭逼近,這樣才能逼迫胡人決戰。可是這樣一來,既要在兵堡體系留下駐軍,又要向匈奴王庭逼近,北疆軍的二十萬兵力根本就難以辦到這一點。
對于大秦來說,蜀郡那邊也總不能不管,所以在沫水兵敗之后,秦國中樞七拼八湊了將近三萬的部隊,收復了嚴道縣之后正在鞏固防線。總數不到五萬人的秦軍所面對的是羌人與百越的十三萬人,也不知道能不能將還在增加的入侵者擋住。
綜合秦國以上所要面臨的態勢,呂哲認為秦國中樞不過以激烈的反應來進行責難,只能是吃掉這個啞巴虧。
大秦的形式太復雜也太艱難了,哪怕明白呂哲是一根刺在肉中的骨刺,現在所能做的也就是盡力穩住呂哲,不然有了北方、中原、蜀郡的三條戰線,再讓呂哲進兵巴郡攻入漢中郡,那被進逼在內史郡是可以預料的事情。
“我不明白,我們遲早與秦國都會交戰,為什么不是趁舉世攻秦的時候加入。現在只要我們選擇攻秦,列國包括百越和匈奴,馬上就能形成一個幅員遼闊且人力眾多的聯盟,滅掉秦國似乎也不難辦到,我們為什么不抓住這個機會?”小韓信問得很實際。
是絕好的機會啊,還真的有可能從多線把秦國給滅了,可是秦國滅了之后呢?
“列國都有香火情,他們滅掉秦國之后會對抗、會競爭,但是他們更加可能做的就是合力滅掉秦國之后整齊地將矛頭指向我們。對于列國來說,秦國一滅,對他們最有威脅的就是我們。”
“為什么?我們不也是反秦的嗎?并且是因為我們加入攻擊秦地,才將秦國面對的窘境擴大了至少十倍,秦國的滅亡我們是出了大力的,他們怎么可能那么做?”
“是啊,我們加入攻秦,那就是在秦國不堪重負的背上壓下最后一根稻草。一旦我們兵逼內史郡,進軍到咸陽城下,那么各地的秦軍需要勤王肯定會后撤,無論是胡人、百越人、中原列國,他們就能追在各路秦軍的屁股后面不用付出多大的代價就能參與合力圍攻咸陽…”
小韓信不會懂的,對于列國來說,呂哲就是一個暴發戶,無論在對秦作戰中付出多少力氣,只要秦國一旦沒有了,這個暴發戶就是混在他們當中的一顆老鼠屎,必定是抱著除而后快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