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業萌芽

熊貓書庫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點這里聽書

  如果拋開規模不談,就說工業技術水平的話,在整個遠東地區,排第一的無疑是庫頁島無疑了。杭州19樓濃情小說其他的無論是明清順諸國、日本朝鮮還是俄羅斯,都無法與之相比,或許這主要得益于東岸本土對這里的大力援助吧。

  庫頁島地區行署專員廖建功登上了“貝加爾”號武裝運輸艦,與數十臺本土淘汰下來的機械設備、蒸汽機一起,啟程前往工業重鎮黑水縣。由于是貨運船只,因此船艙內的客人并不多,除廖建功一行五人外,就只有一位來自松前藩的日本人、一位戴著眼鏡的學者、一位海軍第三艦隊的采購經理和一位身著道袍的神職人員。

  似乎是天尊特意安排好的,已經九月份的天氣竟然如此地溫暖、晴好,陽光照在甲板上的眾人身上暖洋洋的,非常舒服。“貝加爾”號船舷的右側,庫頁島正泛著令人喜悅的綠意,海岸上到處茂密的森林和陡峭的山崖,一看就是尚未開發的地帶;船舷左側彌漫著澄凈透明的空氣,大陸上的海岸線依稀可見,似乎在提醒著大家此刻正處在著名的韃靼海峽之間。

  庫頁島南部的緯度大概在北緯4650度之間的樣子,與歐洲的法國相當,但氣候卻大相徑庭。來自北方諸島的寒流從兩側不斷沖刷著庫頁島(這些島嶼附近甚至在夏末時節還有流冰),使得這座面積遼闊的大島的氣候開始變得嚴酷,居民們的生活變得艱難。

  其中,島嶼東側所承受的“傷害”更大,自然條件更為惡劣,植被也更多地帶有極地的特征;而西海岸則由于南方過來的黑潮暖流支流的影響,極大削弱了寒流的影響,使得這里的氣候更加溫暖、植被更加多樣,但仍然無法和同緯度的法蘭西相比。可以說,來自北方的寒流是庫頁島嚴酷氣候的根源,這也就難怪蘇聯時期一度想人為填平最窄處只有7.3公里的韃靼海峽,以阻擋寒流南下了——眾所周知,過去大陸與庫頁島之間是存在著地峽的,那時候該島氣候溫和,物種豐富,所以現在就有人覺得是否可以重現那個地峽呢,因為海峽最窄處的那段水深可是很小的。

  當然了,在工程技術低下的17世紀,東岸人自然是沒能力填平韃靼海峽的,從東岸本土過來的一些地理學家們一度將希望寄托在黑龍江身上,希望這條大河攜帶的泥沙能夠將之填平,不過后來他們都失望了。19樓濃情小說19louu因為這條河落差小、緯度高、森林覆蓋率高,所以河水泥沙含量很少(甚至僅有的泥沙大部分還去填了三江平原),想要靠其填平韃靼海峽以給庫頁島的人民造福,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貝加爾”號在第三天上午時分鳴著汽笛抵達了位于島嶼中部的黑水港,一登岸廖建功便看到了碼頭兩側大片大片的白楊防風林,以及看起來長勢非常良好的麥田。作為東岸人最初登陸的地點,黑水港發展至今規模已經相當不小了,城區人口有七八千人的樣子,近郊和鄉村人口加起來總數則超過了一萬八千人,非常驚人了——可以這么說,在這個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大島上,一萬八千人真的是非常大的數字了,這或許是因為這里集中了建筑材料廠、造船廠、木材加工廠、面粉廠、采石場、伐木場、煤礦、煤球廠、冶鐵工坊、槍械修理所、海產品加工廠、皮革鞣制廠、肥皂作坊、肉制品廠等一些力的企業的緣故吧,大量的工人及家屬極大充實了全縣的人口,使得其直逼一萬八千大關。

  當然也不能忘了這里是東岸人在整個外東北地區的首府城市,開拓隊、地區行署、軍隊等都將總部設在了這里,這又增加許多機關公務員、軍人及其家屬的數量,所以人口多也就不奇怪了。但同時顯而易見的是,黑水全縣一萬八千人,其中不從事農業生產的公務員、軍人、工人的數量非常多,以當地的氣候來說,是不足以養活這么多人的,于是這便要求外地大量的谷物輸入了,這從黑水縣碼頭及內陸地區大量的谷倉就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純粹的糧食輸入縣份。

  碼頭內此時也停泊著另外一艘大船,看樣子是從南方駛來的,船只吃水壓得很深,從碼頭上滑輪吊桿下吊著的一包包貨物來看,也許是從寧波運來的稻米。此外也有一些碼頭工人——其中既有明人,也有朝鮮人——劃著小船靠過去,幫忙接過一個個木桶,聯系到前面裝的是稻米,這些木桶內應該都是研磨好的面粉吧。19樓濃情小說19louu

  “等到明年這些船只來的時候,就可以有蒸汽吊桿了。”廖建功看了看,高興地說道:“這次隨船運來了幾臺青島港淘汰的舊式蒸汽機,可以用到這些吊桿上,增加碼頭裝卸貨的效率。雖然機器都是舊的,但平時維護保養得不錯,我們只需讓冶鐵工坊的人手工制造一些部件,就可以將這些落后的人力或畜力吊桿改造起來了。咱們這里又不缺煤,也不缺鐵(鐵料主要靠從朝鮮進口的生鐵),發展這些玩意兒的潛力還是不錯的。”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廖建功的話沒什么毛病。東岸人在遠東的工業發展雖然一直遭到執委會若有若無的壓制,但這么多年多多少少也建立起了一些基礎的工業,使得這里能夠生產火槍槍機、加工槍托、鏜制槍管,維修各類器械,加工諸如鐵釘、農具、五金工具在內一系列工具。

  此外,莫大帥的夫人蘿拉培養的學生如今也都成了黑水造船廠的中堅骨干,而且隨著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這造船廠的規模和實力也越來越強,250噸的“雅克薩”級武裝運輸艦就是該廠的杰作,甚至還受到了本土一些造船專業人士的贊嘆,并且專門購買了生產該型船只的專利授權,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這次隨“貝加爾”號武裝運輸艦一起而來的還有幾臺大魚河造船廠用舊的蒸汽船塢抽水泵、為木工車床和圓鋸提供動力的小型蒸汽機、若干個刀頭、一整套工業風車備件,對黑水造船廠來說不無小補。

  當然了,與船上充做“鎮船之寶”的一臺七成新的高精度蒸汽車床相比,這些舊設備、舊零件可能就有些不夠看了。因為只有有了這臺保養還算不錯的車床,黑水港的冶鐵工坊才真正能夠做到“以器制器”,即以此為母機加工出一些精度稍低些的腳踏機床、水力機床,對于生產力的提高幫助極大,所以才說這臺機器堪稱寶貝啊。

  “船上的設備要小心裝卸,尤其是那臺從第二重型機械廠淘來的好貨,能搞來不容易的。”廖建功此時自然也很關心這臺機床,因此立刻出言提醒道:“最好能在那幾位從本土延聘過來的技師的指導下裝卸、安裝機器,你們自己別瞎弄,壞了可就沒得玩了。”

  廖建功剛才提到的本土來的技師出自二重廠,這次被派過來,也是為了幫黑水縣這邊組裝、調試好那臺高精度的機床,以使其能夠被正常使用。另外,他們也有負責培養一批本地學徒的重任,畢竟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待在這邊,將自己的技術傳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空氣中傳來了一陣咸腥味,那是晾曬在碼頭附近的海帶傳來的味道。這種本地的特產商品還是非常受大陸人民歡迎的,無論是在朝鮮、山東還是寧波,都有不小的市場,因此庫頁島的海帶捕撈業一直比較興旺發達。

  就黑水港這邊來說,雖然沒有大泊縣那邊那么發達,但每年夏秋時節,漫長的海岸線邊捕撈海帶的人加起來怕不是有上千人。坐船前來收購的商人更是不在少數,以至于這項產業成了本地居民——準確地說,是一些老弱婦孺——的重要收入之一。

  廖建功在城內有一處私人住宅,那是一座漂亮的兩層石質小樓,當年動用了數百名清軍俘虜修建而成。他的住宅面積不算大,但非常氣派,他喜歡漂亮的房屋、舒適的家居環境以及精美的菜肴。早幾年的時候,想在黑水港這種苦寒之地達到上述條件似乎比較困難,但隨著本地經濟的發展以及黑水地區生產力的逐步提高,現在廖建功這里已經有了燒得一手好菜的私人廚師(一共四人,兩人來自清江浦、兩人來自廣州)、有會創作詩歌小說和戲劇的文化人、有會畫畫的畫家(曾經創作了一副軍官鞭笞流放犯的畫像…),這小日子確實過得相當不賴。

  不過這會剛剛下船,廖建功卻無法回到家里休息,他還得代表本地的官員歡迎隨船的一些本土技術員、工程師、熟練工匠(都是來培養人才的)、20名前來輪崗的兵團堡畢業學員,地點就定在縣政府招待所內。

  在這里不得不多提一句,隨著遠東形勢的快速變化,如今本土也算是逐漸放松了對遠東的技術限制,允許一些機器設備、技術人才來到遠東,提高這邊的工業實力和生產力,不過卻也嚴格限制此類技術停留在相對封閉的庫頁島上,以免擴散到日本、朝鮮或中國大陸上去,給東岸人的戰略部署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歡迎晚餐定在晚上七點鐘,這個時候外面的天已經黑了。眾人濟濟一堂坐在招待所的木質小樓上,聽著窗外大海低沉的咆哮聲,開始了熱鬧的推杯換盞。酒是著名的河中大曲——好吧,其實是摻了一半水的河中大曲——吃食是硬邦邦的肉,肉是招待所的流放犯人烤制并送上桌,就味道而言卻是不如廖建功的私人廚師遠甚。

  “…諸位能夠不遠萬里來到遠東黑水這個苦寒之地,我廖某人還是非常感激的。黑水地區什么都缺,但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彌補,唯獨人才的匱乏是短時間內無法逾越得鴻溝。諸位大部分都是在本土的工廠、企業內工作了一定年頭得技術骨干,水平自然是不用多說的。今天我廖建功在此懇求大家,積極發揚傳幫帶精神,幫我們這兒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我們的小伙子一點都不笨,而且很刻苦、很愿意學,希望你們多多上心,拜托諸位了!”酒過三巡,廖建功站起身說了這么一番話,然后便在秘書得陪同下,離席而去了。有他這個地區一把手在,下面人是很難放得開的,因此還不如自己早早閃人,將空間留給下面人發揮。

  外面的星空看起來有些黯淡,這似乎預示著明天不是一個什么好天氣。廖建功摘了頭上的帽子,然后遙望著黑黢黢的大海,輕聲自言自語道:“大陸局勢一天一個變化,清國也好、順國也罷,這些年的變化委實不小啊。尤其是現在很多歐洲商人,像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葡萄牙商人甚至法國商人,都對大陸市場覬覦不已,很多武器、技術、資金和人才被輸入到清國、明國境內,極大提升了大陸上各方勢力的技術水平和軍隊戰斗力。這些事情,對我們遠東三大開拓隊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啊!畢竟敵人的實力在一天天增長,我們自己若是還原地踏步的話,那這日子可就不好過嘍。”

  其實廖建功的這些話也正是本土執委會諸公們擔心的事情。即在大陸各國實力穩步增長得時候,是否還有必要對遠東三大開拓隊進行全盤的壓制?會不會有什么不良的影響?如果有,該怎么微調?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問題,本土一時之間也沒什么定論。

  不過,在爭出一個最終的結論之前,大力援助黑水地區的工業、爭取將當地的工業萌芽催長成一棵小樹苗,倒是得到了大家的共識,因此這便是本土發來了一些機器、人才的原因所在——毫無疑問,這對黑水地區的未來影響極為深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