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對于日本方面主動提出的這次和談老蔣表現得并不是很積極,但是并不等于說老蔣并不動心,恰恰相反,老蔣對于和談早有想法,只不過日本方面一直不給力而已。老蔣以及支持他的江浙財團在乎的是其政權在中國統治的正統地位,最重要的是能被西方接受、支持。
因此呢?只要日方不破壞這一點,其他都可以談,包括國家主權。“七七事變”前日本占我山東部分地區、占我東北、侵害我上海等地主權,老蔣政權不僅不與日本“翻臉”,而且繼續與日本“友好”,放任其在華投資貿易額比重上升,甚至壓制國內抗日言行,放任日軍間諜橫行我國,放任日方投資乃至控制我國鐵礦等戰略性行業;事變后也從來不主動發動以“還我河山”為目的的進攻。
現在日本人的威脅固然不小,但是在老蔣看來國內的威脅同樣巨大,不說原本已經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土共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其正規部隊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四五十萬,就說北方新近崛起的那個小家伙就令老蔣常常從睡夢中驚醒。
那個小家伙雖然年輕,但是野心不小,那支數十萬人的大軍不要說中央軍不是對手,即便是日軍與之相比也差了老大一截。最重要的是那個小家伙可是得到了美蘇兩國的支持,這一點即便是他這個委員長也不能與之相比。幾次交手下來老蔣算是看出來了,自己根本就拿塞北那個地方一點辦法也沒有。
雖然說現在他的人掌管著塞北三分之一的政權,但是不管是他自己還是陳鋒都清楚,沒有軍隊支持的政權不過是空中樓閣,只要陳鋒愿意隨時可以將其覆滅,更不要說區區三分之一的政權。
現在老蔣不由得有些后悔了,正是因為他的支持,塞北省才會在短短幾年內一躍成為中國北方最大最強的省,如果當初自己不把那么多的政務官員派到塞北的話。想必陳鋒也不可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再加上塞北省和二戰區的關系異常密切,閻老西與陳鋒可是翁婿關系,陳鋒多次解救二戰區于危難之中,甚至于兩次將太原城奪回來送于閻老西。陳閻兩家要是聯起手來,即便是他這個委員長也不見得是人家的對手。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顧慮,老蔣其實最希望和談了。這次之所以表現得并不積極,主要是因為日本方面兩次和談都令老蔣極其難看。非但沒有達成任何有效協議,反而認了一身騷氣。再加上這次日本方面派出的人只是一個小小的陸軍中佐,換成中國的軍銜不過是個中校而已,一個小小的步兵營長能決定兩國的戰與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老蔣才會表現的如此消極。
既便是如此,老蔣還是沒有完全拒絕日本方面的意思。反而命令戴笠處理這件事情,讓他派出特工假冒頂替宋子良與日本方面洽談。
與此同時老蔣悄悄放出消息,想要試探一下陳鋒的態度,畢竟現在大半個北方是由陳鋒說了算的,他蔣某人的命令在中國北方可比不上第八戰區的一紙軍令。
得到老蔣悄悄放出的消息后,陳鋒心里很矛盾。歷史上中日多次和談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日兩國都也知道彼此之間再也沒有和談的必要了,和談也就戛然而止。
但是現在不同往日,歷史上中日沒有和談成功,并不代表這個時空中日也會像歷史上那樣。要知道歷史上日本的國力明顯強于現在的日本,即便不與中國和談,日本還能堅持下去。
然而現在呢?經過陳鋒從軍事、外貿以及金融貨幣方面的打擊,日本經濟實力滑坡很嚴重,與歷史上比起來差了老大一截。因此日本方面確實有和談的期望。至于老蔣方面,陳鋒壓根就不認為那個光頭是個堅定地抗日分子,這從老蔣的抗日策略上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有很多人認為國民政府根本就沒有制定抗日戰略,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想法,早在日軍強占東四省之時國民政府就制定了相應的戰略,這一點我們從蔣介石廬山講話完全可以分析出來。
蔣介石的廬山講話還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含蓄但是畢竟他承認了延安方面的合法地位。發出了將要抗日或者說不再壓制抗日的信號,值得肯定。但肯定是一回事,有人吹捧之“擲地有聲”一類的,大可不必。
從蔣介石廬山講話可以看得出。老蔣政權肯定有抗日的通盤戰略:首先老蔣和他的幕僚們一致堅持能不打就不打,好聽點說就是極力追求和平。這一點在其講話看的非常清楚。在第一部分就強調“中國民族本是酷愛和平”,重申“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后關頭,決不輕言犧牲”;第三部分再次聲明“萬一真到了無可避免的最后關頭,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第四部分再一次強調“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最后再次提出“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所謂“茍安”,應該是汪精衛后來所為,這一點值得肯定。
說白了就是咱能不打還是不打了,如果能花點錢或者磕幾個頭就能把事情辦妥那是最好不過了。實在逼得沒辦法了,那咱們就打吧,人家都打上門來了,還抱有這種想法,這能是一個堅定地抗日分子嗎?
其次就是堅持不投降的抗日底線。既然極力“希望和平”,那么是否抗戰呢?其講話也說得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就強調“最后關頭”;第二部分進一步解釋了“最后關頭”的涵義:“如果蘆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占,那么我們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與軍事重鎮北平,就要變成沈陽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變成昔日的沈陽,今日的冀察,亦將成為昔日的東四省。北平若可變成沈陽,南京又何嘗不會變成北平!”,意思很清楚:不當溥儀;還有最后說的“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也是不當溥儀的意思。
當然不能當溥儀,因為老蔣集團的基礎是英美及其支持下的江浙財閥集團,一旦投降其政權在國際上存在的基礎就沒有了,也必定被全國人民拋棄。那為什么說老蔣政權的底線是不投降呢?這從后來老蔣政權抗日的戰略和表現可以看出來。其戰略就是“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其表現就是只求以正規政權形式茍安、不求收復國土,其底線當然是不做溥儀嘛!
最后就是堅持“以主權換和平”、“決不求戰”的抗日戰略。既然在講話中一再表白“希望和平”,那么在講話的最后強調“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的戰略就非常自然了。其這個戰略,應該加上個“以主權換和平”。這一點,從此前與日本簽訂的《塘沽協定》等條約和后來的抗戰表現可以說明,也可以印證其抗日底線是“不當溥儀”。
在《塘沽協定》中日本人提出了:中國軍隊一律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臺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爾后。不得越過該線,又不作一切挑戰擾亂之行為;日本軍為證實第一項的實行情形,隨時用飛機及其他方法進行監察中國方面對此應加保護,并給予各種便利;日本軍如證實中國軍業已遵守第一項規定時,不再越過上述中國軍的撤退線繼續進行追擊,并自動回到大致大城一線,長城線以南。及第一項所示之線以北、以東地區內的治安維持,由中國方面警察機關擔任之上述警察機關,不可利用刺激日軍感情的武力團體。
這個條約的內容對于中國主權的踐踏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老蔣集團為了“希望和平”,居然接受了!所以說,老蔣政權的抗日戰略,就是“以主權換和平”、“決不求戰”。其目的,就是確保其政權在中國統治的正統地位,最重要的是能被西方接受、支持。
因此呢?只要日方不破壞這一點。主權可以談、可以丟。而且由于害怕把日方逼急,使自己的底線受到威脅,因而對日方百般妥協。老蔣政權的態度,通過多種方式,得到了日方的認知和肯定,從抗戰爆發后的情況看,日方并不求消滅老蔣政權、后來也不求以汪精衛政權取代之。而是逼其投降——因為留之有用啊!
轟炸重慶等地區目的在此,打擊薛岳部目的在此,武漢會戰后日方大本營對每次進攻都極力限制規模目的在此,后來將進攻重點放在緬甸方向意圖暴露得更明顯:老蔣政權不是想獲得西方認可、支持嗎?日方把老蔣政權與西方的聯系隔斷了。讓西方無法支持之,老蔣政權不就也可能投降了?感覺上,雙方還是有默契的。
老蔣的種種表現令陳鋒很是擔心,要是老蔣真的與日本媾和該怎么辦?反蔣抗日?
如果反蔣抗日的話,那么全民族的抗日戰線就化為烏有了,中國人好不容易凝成的一股繩又成了一盤散沙,到時候他不單單要面對來自日本方面的壓力,還可能來自國民政府方面的威脅,最終獲益的只會是日本人。
但是任由老蔣與日本人接觸也不行,要是他們之間真的達成了協議,那么問題更嚴重,日本會得到大量的利益之后還能得到休養生息的時間,反而沒了外部威脅的中國又會回到十年前軍閥混戰的局面,等中國各路“豪杰”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休息好了的日本人再粉墨登場,那真的要有亡國滅種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