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加載中...[書號76776]作品相關選擇背景顏色:12345678選擇字號:特大大中小加載中...加載中...加載中...加載中...女生民族與國家的強盛之路——書評這是另外一份書評,我很喜歡。酒徒民族與國家的強盛之路,荊棘重重酒徒作品與我個人的觀點 近期,讀了酒徒的《家園》、《開國功賊》、《指南錄》、《明》等作品,感覺作者對民族與國家的發展思考了很多,并借小說表達了關于中華民族如何強盛的方法。這幾部小說有的是接近于歷史小說,有的是穿越后的架空歷史,但都是盡量貼近實際狀況,就算架空也沒有那么多的yy成分(有讀者認為,這些作品還是存在yy的,只是非與個人的能力直接相關),所以讀來沒有那么多的酣暢淋漓,但卻格外地引人深思。
1.民族、國家與皇權的關系—理想是什么?
在酒徒看來,民族與國家是可以劃為等號的,當然,這個民族是指的整個中華民族,包含各個狹義的民族,只要是認可同一個國家概念的就行。皇權實際上就是代表政府啦,只是為現實諱,不說那么明白而已。這個皇權實際上只應是人民的代表,行使管理社會的職權。因此,在理想的狀態下,各族人民、各類人群相互間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人不具有特權,尤其不因人的出生而分階級;這樣的平等關系、相互尊重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共同推選出社會的管理者政府,并賦予政府相應的權力,而政府應當真正地向人民負責,提供盡量寬松的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出人主觀能動性的優勢,促進整個社會和國家不斷發展、迅速強大。
對于這一觀點,我是贊成的,想來絕大多數人民也是贊成的。只是可惜,自古以來,這樣的理想狀態似乎從未實現過。尤其在古代中國,民族、皇權、血脈等直接將人民分級分類,大部分人被視為草芥。
很明顯,作者對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看得比較清楚,無論是對歷史上的英雄也好,還是對長期以正面形象出現的勞苦大眾也罷,都持比較謹慎的懷疑態度—包括對其立場、動機、見識、能力等多方面的懷疑。所以,這些作品沒那么多的浮夸,看起來比較實際。
2.從現實到理想的路徑—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從這些作品看來,酒徒大大自己是對理想的完美實現不抱任何希望的,只是追求盡量接近于理想。如何實現呢?真實歷史上的此類改革的途徑不外兩大類: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可行嗎?酒徒是持悲觀態度的,歷史上好像也找不到這樣的成功案例,戊戌變法之類的都以失敗告終。自上而下似乎只是改朝換代的手段,實際上只是換了一個皇帝、換了一幫官吏而已。自下而上是否可行呢?看起來現代民主的實現都是通過此種途徑,酒徒也對此抱有希望。
對此,贊成酒徒的觀點。作為上層,具有非常大的既得利益,具有維護其特權以保障和擴大既得利益的必然性。至于上層之間的相互斗爭,不過是特權和特權所帶來的既得利益的轉移,而非特權的消滅。甚至像朱元璋這樣的底層起義者,也不過是建立新的特權人選,與特權的消亡無關。因此,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祈求上層本身自毀特權,是不具有任何可能性的。這不排除上層中個別人愿意放棄特權、促進改革,但單純這樣的努力完全是不可行的,例如戊戌變法。
這樣看來,只有自下而上的改革才具有實現的可能性。而真實歷史也印證了這一點,古今中外的資本主義革命、共產主義革命都是如此,消滅血脈、經濟狀況等所帶來的特權。雖然這些革命并沒有完全消除特權,但至少相對而言邁進了質變的一步,就是尚存的特權基本上都成了潛規則,沒有人敢光明正大地行使、強調特權。但是,并非自下而上就必然消滅特權、接近理想。例如明、太平天國等,都不過是特權階層換撥人而已。
(待續)
3.求變的方式—改良還是革命?
自下而上具有打破特權、接近理想狀態的可行性,但具體實施的方式是可以分為較溫和的改良和較激進的革命兩類的。哪種更合適呢?對于古代中國,酒徒明顯是傾向于前者的,《明》、《指南錄》所表達的內容都是如此。推測原因,可能在于激進革命對人民的損害是酒徒所不愿見到的,所以在架空歷史的小說中選擇了改良的路線,這可能是酒徒作品中最大的yy成分了。我以為,現實不一定具有小說中設定的各種允許漸進改變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了經濟、人文、政治、軍事等更個方面。
真實歷史中,君主立憲之類的溫和改良與激進血腥的大革命并存,不知各占的比例如何。想來酒徒對此也有深刻認識的,只是不想看到革命血腥的一面,所以假借小說yy一下。
在此特別說明,外族或外國力量的強勢介入,幾乎可以肯定不會對本國人民帶來多少好處,看看阿富汗、伊拉克等國就知道了,那不過是形成了另一種特權,是一種亡國亡族,普通的人民只是換了一個孝敬的對象,甚至可能因為主子的過客心理而負擔益重,就像元與清時的人民。從這一點說,元、清根本就不是中國的朝代,而是中國被徹底地侵占為殖民地的時代。正所謂春秋之后無義戰,其實我覺得古往今來過百無義戰,就是只要人數稍多,不是利益的驅使,單純的義怎么可能把大家組織起來?而這利益何來?還不是著落在平頭老百姓身上,演變成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奴役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待續)
4.從點到面連鎖反應—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
酒徒作品的另一大yy之處,就在于突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啦。誠然,任何改變都是從點到面的,從一個行業到多個行業、從一個地方到全國范圍,實現從量變到質變。但同樣需要明確,相對于燎原之火,失敗的星星點點是不計其數的。
現有的歷史材料都表明,中國宋、明時期,資本主義萌芽,但最終都中途夭折,甚至沒能發展出資產階級這個階層。而在西方國家,這樣的階層逐漸發展成形,并幾經磨難終于實現了改革。酒徒應是對此有深刻的認識的,所以為了奠定yy的基礎,選擇了特定的時期、優化了主人公的能力和社會的反應。yy并不是貶義,畢竟這是小說吸引人的一大亮點,只是如果能同時描述一下其他失敗的案例就更加完善了(例如多個穿越的,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那么什么樣的星星之火才能燎原呢?這個應該是涉及到了各個方面的因素,暫時想到的幾個重要因素大概在經濟、文化、軍事、政治、地理等幾個方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單純的農業生產絕對產生不了資本主義萌芽,對此馬克思與恩格斯辨析得真清楚啊。
文化是指各階層人群對改革的態度,受到經濟基礎的影響很大,也就是生產力影響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自然會影響到文化情況。
軍事與政治緊密相連,包括國際關系和國內關系:紛亂的國內關系不利于經濟文化的發展、導致改良很難實現,但也為革命提供了條件,渾水摸魚嘛;國際關系中是強是弱同樣如此,難以確定是好是壞,全憑具體情況。但有一點,過于軟弱的狀態絕對不利于改革—因為都成亡國奴了,有什么好改的?而強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緩解國內矛盾的,促進還是遲緩改革就不得而知啦。
至于地理,這是上述所有因素的物質基礎,影響到生產的方式和經濟的發展,自然會對其他所有的東東產生影響。
綜上,從真實歷史來看,星星之火是很多的,但失敗的也很多。影響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以我的能力,說不清楚各個因素如何影響的。小說中,為了讀者看著爽,往往是一個孤立的火種,引發全面的大火(尤其是那些超級yy小說)。真實歷史中,必然是多個地方陸續迸發出火星,有的滅了、有的連成片了。連成片的成功的可能性只是比孤立的點更高一點點,想來絕大多數也是失敗了,直到積累到足夠的能量。
(待續)
5.時間跨度偶然還是必然?
改革成功與否受到那么多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又極其復雜,讓人有種一切都是偶然的。酒徒借小說,才實現了各種有利因素的搭配。但感覺酒徒并沒有特別關注歷史發展的偶然與必然問題—或者是考慮了,只是沒說而已—再或者是我傻,沒看出來而已。
按照我的看法,偶然還是必然,取決于我們考察的時間跨度和地理跨度。而且這個跨度的大小,需要根據考察事件來調整的。例如資產階級的形成,在跨度幾千年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必然會出現,但具體到在哪個年代、哪個地方形成,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又例如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戰爭,大跨度上肯定是前期游牧民族勝多、后期換農耕民族坐莊,但小跨度內的一場戰斗、甚至大的戰役的勝負就難說了。
小跨度內的偶然,也并非完全不可推算、預測,而只是說明了推算與預測的可靠性不是那么高而已。例如很多物質的發現與生產方法的發明,都是煉丹或煉金的副產物,存在很大的偶然性,難以預測這些物質與方法何時被人所掌握。但從大跨度上來說,則可以肯定新的物質與方法會在某個角落里被認識、總結出來,甚至可以說相互獨立地在多個地方被發現、發明。
說及冷兵器戰爭,大跨度上游牧民族對農耕民族占有明顯的優勢,但某場戰斗很可能因為地形、天氣甚至士氣等因素而結果迥然。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所有這些地形、天氣等因素的情況,知道他們對戰果的影響能力,自然可以推算出必然的結果,但就因為這些因素及其作用能力不可知或知之甚少,因此結果就具有很強的偶然性。甚至因為這種種偶然性,導致一國實力迅速下降,在來不及恢復的情況下被其他更多的國家所壓迫。這應該也算作蝴蝶的翅膀吧。
綜上所述,限于我的知識面、時間與精力(斷斷續續的,思路不連貫也不清晰啊),以及當今社會的敏感性,只能對酒徒和我自己的觀點作一簡單的概括,且未往復修改,因此條例不是很清楚。大致可以總結為:理想與現實差距很大,自下而上改變才能成功,但最好是溫和的漸進方式,且避免外來勢力的強勢介入(之所以強調強勢介入,是因為個人覺得某些借力等方式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但這個度不好控制),否則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不可承受的痛苦。而任何改變都受到各種人文與地理環境的影響,其結果難能可知,具有較大的偶然性,基本上難以像小說中寫的那么樂觀,因此更需要厚積而薄發,使眾多的星星之火得以慢慢地連結成片、逐漸改變整個社會。至于各種因素對星星之火的影響,孰難理清,待有志之士深入剖析。
謹以此文代表我個人向酒徒大大致敬。
(完畢)
發表人:secret24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