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08章 龍舟水漲,黃皮鼓脹

熊貓書庫    1994:菜農逆襲
🔊點這里聽書

  有了和廖明的交流,陳家志對繁榮菜場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其實長三角地區的人民也很喜歡吃各種青菜。

  對滬籍青菜人士而言,世界上有且只有一種青菜,那便是上海青,也可泛指到整個長三角,只是會略有不同,比如蘇州就有蘇州青。

  而在珠三角,綠色且帶葉子的才配叫青菜,代表就是菜心。

  長三角地區也有自己的‘菜心’,冬天霜打之后的‘上海青’、‘蘇州青’格外好吃,再之后,就是吃上海青菜苔的季節。

  菜苔,也有人叫它‘菜心’‘菜尖’。

  有些人吃青菜不愛吃菜桿,就吃菜葉,但菜苔不同,它最好吃的部分就是菜桿。

  江浙滬一帶愛吃本地菜尖勝過廣東菜心,所以當廣東菜心落戶滬市時,有很多滬上阿姨把廣東菜心叫做‘菜妹妹’。

  前幾個月正是菜苔和早春上海青大量上市的時間,所以廣東菜心在珠三角每斤能賣到一兩塊,但在江浙滬就只配賣四五毛。

  總之,兩個地區對青菜的消費習慣有很多共同之處。

  也意味著粵菜其實比較容易在江浙滬一帶推廣開,畢竟菜苔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而菜心可全年生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總會想吃到種類更豐富的蔬菜。

  所以,繁榮菜場的未來大有可為,有了出口市場,也足以支撐到那一天的到來。

  更何況西蘭花也至少還能謀取兩三年的高利潤。

  與廖明交流完,陳家志又去羅南鎮和繁榮村露了個臉,隨后才準備回廣東。

  來時三個人,回去也三個人,戚永鋒夫妻要先交接完工作。

  候機室里,陳家志與房少華坐在一起。

  “少華,這趟感覺怎么樣?”

  “大有收獲。”房少華說道:“老板,等畢業了,我就來滬市。”

  “可不要勉強。”

  “我覺得繁榮菜場挺好。”

  陳家志笑了笑,“看來你收獲還真不小。”

  他帶房少華來滬市,就是想讓他心甘情愿的留在這邊發展,負責外貿業務。

  飛機上,陳家志又看起了書,看的是有關育種方面的書籍,也只有坐飛機時,他才有時間充實自己。

  等到了花城后,陳家志便又進入了工作模式。

  連續的降雨讓天氣愈發濕熱,在戶外工作一會兒就會渾身濕透。

  但他仍樂此不疲的奔走在小樓、派潭、正果三個鄉鎮的土地上。

  水田和旱地交錯,參差不齊,錯落有致。

  稻谷已經發黃,荔枝開始轉青,黃皮果枝低垂,花生地里鮮黃色的花朵也已衰敗…

  偶爾還能就地甩兩竿。

  鄉野田間,忙也有忙的樂趣。

  一片柑橘林下,陳家志幾人向橘林主人討要了幾個夏橙解渴。

  然后清理了下雜草,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夏橙個頭小巧玲瓏,泛青的果皮也很薄。

  易定干拿隨身攜帶的刀子將夏橙切成了四小瓣,連切了兩個,給陳家志、薛軍、郭滿倉等人都分了一瓣。

  “舒服啊。”

  “果皮泛青,我還以為沒熟呢,原來真熟了。”

  濃郁的果香中帶著一絲清新的果酸,是鄉野里消暑解渴的絕佳選擇。

  眾人都連吃了幾個。

  吃了水果后,易定干回想著這一路走來所見的田地,說道。

  “想把小塊的田地全部整成片,難度可真不小。”

  “小田并大田,道路,溝渠,任何一項都不能馬虎。”

  在三個鄉鎮選擇的千畝基地,都是條件較好的田地。

  但田塊仍有高低,為了方便種水稻蓄排水,也是處處皆有田埂。

  同時也偶有散落的房屋住戶。

  這樣的土地種水稻是良田,但用來連片種菜,種葉菜,就不行了。

  所以必須得改。

  按陳家志的想法,如果能按后世高標準農田的標準改造就完美了。

  但那暫時只是設想,眼下還是要更注重實用。

  只要能連片方便機械化操作,再能灌能排能運輸,便達到目的。

  等基地賺了錢,再一點點升級改造美觀。

  “所以才要親自到現場走,規劃每一條路、每一條渠、每一塊地,兩千萬塊錢要都花出去,但也要花得物有所值。”

  陳家志說道,雙手仍在低頭清理褲腿上的婆婆針,也叫鬼針草。

  走了一路,這鬼東西的針刺就扎滿了下半身,刺得癢癢的,而且很難拔掉。

  從繁榮菜場回來后,在家呆了一天,他便又來了增城,用腳丈量每一寸土地。

  隨后戚永鋒到了江心菜場,易定干在交接工作時,也抽出時間來了增城。

  基地的初始規劃很關鍵,田、路、渠都是重中之重。

  吃了夏橙,清理了鬼針草,眾人便又繼續走,熟悉著河流的走向,連通著的溝渠,以及田塊的分布。

  隨后又用筆在紙上記錄下一個個點位,畫下一張張草圖,便能當做后續的施工方案了。

  完成了今日預訂的工作,易定干拿出釣魚竿。

  “家志,走,帶我去你的窩點甩兩竿。”

  “你竟然還帶了魚竿!”陳家志恍然道:“難怪你急吼吼的要過來,原來是為了釣魚啊。”

  “我是為了老爹,先過來探釣,等我來了增城,讓他也來這邊,這邊的水域環境適合釣魚。”

  易定干又催促道:“快點,別磨蹭了,昨天讓你用酒米打窩,你打了沒?”

  “昨天我沒有去釣。”

  陳家志終究還是帶著他出門,去趕個晚口。

  他的釣點在二龍河與派潭河交匯處的滑尖位置,上游和下游各有一個。

  上游的魚口更多一點,但魚更小,下游則常有巨物出沒。

  考慮到易定干的釣技,陳家志帶他去了上游。

  然而,才到釣點位置,一場暴雨就突襲而至,兩人慌忙找地躲雨,但仍被淋成了落湯雞。

  這魚是沒法釣了。

  “你這運氣,就不適合釣魚,一來就遇到倒霉事。”

  雨小了,沒了雨點聲的干擾,陳家志當即開始了吐槽,他來釣了幾次都沒遇到這種情況。

  易定干還在怔怔看著漲水的河流,道:“龍舟水又來了。”

  龍舟雨總是讓菜農忌憚的,誰也不知道老天爺會不會針對誰。

  陳家志也扭頭看向翻滾的河水,忽地,又笑了。

  “龍舟水來了也不怕,今年還有繁榮菜場、連州合作基地、彭村基地,肯定能嘗到甜頭。”

  穿著濕漉漉的衣服,陳家志又往回走,易定干提著空蕩蕩的桶,原本是拿來裝魚的。

  “連州就不會有龍舟雨了嗎?”

  “有。”陳家志走近了路邊一棵黃皮果樹,果枝低垂,眼看果實也快熟了。

  他想起一句農諺,“龍舟水漲,黃皮鼓脹。”

  其實和蓉城的‘打谷子’行情是類似的道理,高溫高濕的天氣來了,葉菜不好種了。

  “不過連州在粵北,龍舟雨有些不一樣,你可以參考老家夏季的暴雨,降水強度大,但持續時間短,容易引發山洪和泥石流。

  對蔬菜基地最大的威脅是道路中斷,而不是暴雨的直接沖擊。”

  花城的龍舟雨都是又猛又持久,可能一下就是三五天。

  這么一對比解釋,易定干就對連州基地有認知了。

  龍舟雨對連州蔬菜的影響更小,同時連州種的還是耐儲的茄果瓜豆類蔬菜,又有冷庫。

  這樣一想,確實是機會。

  再有更遠的繁榮菜場,和彭村基地的芥菜,基地分散雖管理難,但優點也不少。

  如此,整體的蔬菜供應更穩定,老天爺似乎更奈何不了他們了。

  陳家志沒在增城久呆,等易定干熟了增城的情況后,他便回了靠譜鮮生的辦公室。

  城里更繁華與熱鬧,但也少了鄉野的寧靜與清新的空氣。

  連日降雨也讓市場行情出現波動,但兩極分化格局并沒有改變。

  葉菜依然賣得上價。

  本地和外來瓜果類蔬菜也有了起色,走量速度不慢,但價格相比葉菜仍然遜色不少。

  63號檔口,陳家志學著李才,也從菜筐里拿了一個大番茄,擦了擦,就咬了一口。

  口感沒有那么濃郁,但勝在汁水豐富,想必采摘番茄時果皮還帶有泛青。

  另幾筐樣品里,則還裝了有茄子、黃瓜、絲瓜、苦瓜等蔬菜。

  都是連州合作基地過來的蔬菜。

  現目前還沒到豐產期,產量不高,但價格也才有起色,等得起。

  李才又咬了一大口番茄,道:“增城那邊河里的魚好吃嗎?”

  陳家志也咬一口番茄,做回憶狀,“還不錯,魚好吃,也好釣。”

  “等空些了,我也去試試。”

  李才長期在批發市場晝夜顛倒,有時會覺得壓抑,便想往鄉下跑,往山里跑。

  他去了兩三次連州,那里的環境不錯,他曾在連江釣魚,也在水庫里釣魚,釣著魚了,就砍兩根竹子,串上魚烤,滋點油,撒點辣椒面,聞著香極了,這種感覺非常舒服。

  他想增城該會有同樣的體驗。

  陳家志笑道:“行,你也可以喊上正旭同你一起,讓他也出去散散心。”

  派潭河、二龍河的水質都很好,環境優美,外來物種也還少。

  現在去釣魚能讓人身心愉悅。

  李才道:“我試試,但他可能更愿意多拜訪幾個客戶。”

  陳家志又想到了大堂哥的催婚,正旭和李才兩人都不小了。

  “算了,別找他了,你更缺一個愿意陪你釣魚的老婆。”

  李才頓在原地,愿意和他接觸的女孩不少,也許可以試試一起去釣魚,誰還愿意去第二次,誰可能就更合適。

  還真是個好辦法。

  這時,

  斗大的雨點突然又啪啪作響,頃刻間覆蓋了天地,也掩蓋了一切聲音。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