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80章 順義王之死

熊貓書庫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點這里聽書

  張敬修絲毫沒有因為擔任臨時船長而激動,而是擔憂的看向李經。

  以直沽號的火力,完全可以用火炮打崩海盜。

  李經選擇跳幫作戰,那就是為了抓海盜的活口了。

  張敬修實在不明白,船長為什么要冒這個險。

  短兵交刃的風險是很大的,一個放冷箭的海盜,就可能殺死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士。

  李經看出了張敬修眼中的疑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舉人,不經歷一場跳幫戰,怎么能成為合格的海員?”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兩艘槳帆船終于靠近了直沽號。

  海盜們將帶著繩索的鐵鉤拋向直沽號,嘴里發出鬼哭狼嚎一樣的歡呼聲。

  鐵鉤咬住了直沽號的船舷,兩艘船之間的距離一點一點被拉近。

  緊接著左右各有帶著鐵鉤的接舷跳板伸向了直沽號,牢牢地掛在了船殼上。

  這種跳板兩側都帶鐵鉤。一旦鉤住,極難松開。

  這就是接舷戰了,李經不再和張敬修多言,而是直接登上了直沽號的船樓。

  原本直沽號就要比兩艘槳帆船高,船樓更是高出了一大截,李經抽出佩刀,大喊一聲:

  “跟老子上!”

  直接就從船樓上跳了下來,砸在了左側槳帆船的甲板上。

  而水手長則從另外一側領著人跳向右側的槳帆船。

  隨著這幫水手開始跳幫,兩艘槳帆船都被砸的搖晃起來。

  張敬修冷靜下來,開始指揮直沽號上剩余的水手防御海盜。

  首先是火炮。

  這時候直沽號太高反而成了一種劣勢,因為炮艙都要比槳帆船高,炮手們不得不將火炮的尾端抱起來,對著接舷跳板上涌過來的海盜。

  因為炮身需要冷卻和裝填,炮手知道有效殺傷的機會只有一次,都在等待最好的時機。

  這時候李經已經跳到了槳帆船的甲板上,也許是沒想到直沽號的反擊這么快這么猛,接舷跳板上的海盜遲滯擁擠了一下。

  “放!”

  火炮猛射,木塞板綁著的鐵丸從炮口散射出來,瞬間將接舷跳板最前方的海盜射成了血霧!

  大量的鐵丸還在飛射,給海盜們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這場跳幫戰到了這時候,其實已經沒什么懸念了,這兩艘船的海盜,單方面成了直沽號的練兵場。

  李經跳上了槳帆船,就直接用一記重劈斫在了面前海盜的脖子上。

  這記重劈一下子便把海盜的脖頸砍斷,血液直接噴射上了海盜的船帆。

  李經漂亮的重劈更是激發了水手們的血勇,措手不及的海盜們紛紛被砍翻在地。

  而那些僥幸躲過了火炮彈丸,沖上直沽號的海盜,則撞上了艦隊上的鳥銃隊,又一次迎接上了鳥銃隊的彈丸。

  戰后。

  李經留下了幾個海盜,將他們關在直沽號的牢房中,然后將兩艘海盜船的跳板鐵索斬斷,任由它們飄蕩在海中。

  在李經下達命令的時候,張敬修忍不住問道:“船長,那些漿手?”

  李經并沒有解救那些漿手,只是斬斷了他們的鐵索,然后將他們和重傷的海盜一起,扔在槳帆船上自生自滅。

  李經說道:“慈不掌兵啊,而且我們也沒辦法帶著兩艘船航行,若是漿手中藏著海盜怎么辦?”

  李經這么一說,張敬修也沉默了。

  不過張敬修也沒有多少時間來進行道德掙扎了,幾名海盜的審訊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原來這幫海盜進攻大明水師,是因為在南洋海上出現了一則謠言,懸掛大明龍旗的艦隊載著大明皇帝的寶藏,正在駛向馬尼拉。

  至于為什么大明皇帝,要將滿艘船的黃金運到馬尼拉,海盜們中有著各種流言。

  等聽到這個消息,李經的眉頭皺起來。

  這次南洋之行果然沒這么簡單。

  至于到底誰不想要大明艦隊抵達馬尼拉,李經心中也有幾個猜測。

  但是現在也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李經再次命令燃起狼煙,這一次狼煙終于得到了回應,一艘大明艦船出現在視野中。

  過了半天,艦隊才重新集結,李經向水師提督李超報告了這次海盜襲擊的事件。

  李超聽完了李經的報告,不怒反笑說道:

  “這幫宵小,竟然要用這些無恥手段來阻擾吾等入南洋,實在可笑!”

  緊接著李超看向身邊的宣慰使宸昊。

  作為艦隊提督,遇到這樣的事情自然要和監軍太監共同決策。

  如果宸昊執意要返航,那李超肯定也要考慮他的意見。

  這名大太監一直閉著眼睛,等李超表態完畢,這才睜開眼睛說道:

  “我大明只是少踏足南洋百年,這幫宵小就如此猖狂,既然群小要來,正好清理一下航路。”

  聽到宸昊也支持自己,李超立刻下令道:

  “保持航距航行,把龍旗都給本督掛起來!”

  蘇澤并不知道,在手提式大明朝廷中簡單的一句話,“水師只用了十天時間,就安全抵達了馬尼拉城”,竟然還有這么多的波折。

  不過此時的大明朝廷的熱點,已經迅速從南洋問題轉而北上。

  俺達汗,或者說大明冊封的順義王死了。

  這個消息傳到京師,立刻引起了劇烈的震動。

  沒辦法,雖然大明已經和俺答部簽訂合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份合約是全部靠著俺達汗本人維系的。

  可以說是俺達汗本人的政治威望,維持了草原的穩定,同時也維系了這份合約。

  而俺達汗一死,別說是大明的合約了,就連俺答部還能不能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草原政權從來都是一個“大帳篷”,很多小部族都是向俺達汗這個人效忠的,而不是向俺答部整個部族效忠的。

  而且俺答部自己內部也存在很多問題。

  皇帝又緊急召集閣部議事,還特旨要求蘇澤也到場。

  在這場會議上,曾經出使板升城的鴻臚寺卿王世貞詳細介紹了俺答部的局勢。

  俺答漢的長子和繼承人黃臺吉,本身就對俺達汗和大明封貢的事情表示反對。

  只不過在東勝衛之戰后,迫于當時的局勢,這才達成了封貢。

  俺答部內部,也有一部分強硬派,認為不應該向大明稱臣封貢,認為俺答求貢是軟弱的行為。

  黃臺吉也得到了這一部分的政治勢力支持。

  等聽完了王世貞的匯報,隆慶皇帝皺著眉頭,他看向眾臣問道:

  “難道九邊又要戰事再起?”

  這時候兵部尚書曹邦輔站出來說道:

  “陛下,山西有定遠伯坐鎮,還有東勝棱堡護衛,俺答部不會輕易南下。”

  “但如此動亂之季,總有宵小想要渾水摸魚,還需要敕令九邊嚴加守備。”

  “可戶部今年削減了備邊銀。”

  聽到這里,隆慶皇帝也明白曹邦輔的意思,他大手一揮說道:

  “從內帑撥出五十萬銀元,動員九邊衛所備邊。”

  “陛下圣明!”

  蘇澤老老實實站在角落,跟著眾臣唱了一句圣明。

  不得不說,隆慶皇帝這點還是很大氣的。

  他也清楚外廷的困難,備邊銀支出本身就是為了國家防務,在這點上他也沒有吝嗇過。

  解決了邊境問題,隆慶皇帝又看向重臣們。

  這時候張居正站出來說道:

  “俺答為朝廷冊封的順義王,現在他薨逝,朝廷理當派遣吊唁使臣前往。”

  王世貞站出來說道:

  “臣愿往。”

  蘇澤看著張居正和王世貞的配合,隆慶群臣果然也都是有擔當的,這時候也體現出一個強大執政團隊的能力了。

  派遣吊唁使團自然是為了試探俺答部的態度。

  高拱又補充提醒道:

  “王鴻臚可以身兼冊善使。”

  冊善使,是負責宣傳朝廷冊封旨意的使臣。

  高拱的意思也很簡單,如果黃臺吉愿意接受順義王的冊封,那就說明俺答部會繼續向大明稱臣納貢。

  如果黃臺吉不接受順義王的冊封,那就說明他要推翻俺答封貢,重啟和大明的戰事。

  隆慶皇帝也連連點頭,皆準張居正和高拱所請。

  等到了部院大臣散去后,蘇澤又被皇帝留了下來。

  看著殿內的閣老們,蘇澤突然覺得壓力山大。

  不是,陛下你跟閣老們議事,把我這個五品官留下來干嘛啊?

  但是五位閣老只是瞥了一眼蘇澤,李春芳拱手說道:

  “陛下,臣還是堅持,應該繼續封貢俺答部,不宜在動兵戈。”

  隆慶皇帝也有些頭疼,俺達封貢這件事,大明也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當時群臣主戰派的力量也很強,是蘇澤上書力排眾議,這才促成了封貢這件事。

  可沒想到俺達汗竟然這么快就死了。

  而經驗也告訴皇帝,在草原內部局勢不穩的時候,很有可能選擇劫掠大明,來轉移內部矛盾。

  更何況如今俺達汗的繼承人黃臺吉,本身就是主戰分子。

  邊境戰事一開,西北又要再次陷入動亂,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和平發展良機又要錯失。

  隆慶皇帝從閣老們身上掠過,落在蘇澤的身上。

  隆慶皇帝說道:“蘇愛卿,當日是你力排眾議上書請求封貢的,這件事你怎么看?”

  眾閣老的目光,也都落在了蘇澤的身上。

  我怎么看?

  面對閣臣的目光,蘇澤只能說道:

  “陛下,臣贊同李首輔的看法,不宜再興邊境戰事。”

  隆慶皇帝皺眉說道:

  “可我大明沒有興兵之意,俺答部要南下怎么辦?”

  蘇澤說道:

  “陛下,順義王在世的時候,黃臺吉反對封貢,可順義王薨逝,黃臺吉就未必真心反對了。”

  隆慶皇帝有些不明白,這時候高拱接過話茬說道:

  “草原之上,并非和我大明一樣正朔既定,國本穩固。順義王有好幾個兒子,黃臺吉的位置并不穩固。”

  “而順義王晚年也有換儲的準備,那黃臺吉自然也要擁兵自保。”

  “那聚集在黃臺吉身邊的,必然就是反對順義王政策的部族。”

  隆慶皇帝恍然大悟。

  草原繼承混亂,元代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每次皇位繼承都會爆發激烈的內斗。

  但話是這樣說,黃臺吉身邊的人必然也會影響他的政策。

  蘇澤說道:

  “其實自俺達封貢后,草原貿易日益繁榮,再未有過大規模的沖突,這無不說明順義王求貢其實是大勢所趨,大部分部族都是贊同封貢的。”

  “如果這些人都能展現自己的意思,支持黃臺吉,那黃臺吉的立場也能改變,他也無法違背草原大勢。”

  眾閣臣也紛紛點頭,蘇澤說的確實沒錯。

  以往草原南下劫掠,其實是下層為了活命,上層則是為了大明的產品。

  如今通過封貢,開放馬市和允許商人通商,這時候草原上層的生活反而更好了。

  至于草原底層,他們原本就不被上層當做人看,他們的意見也不重要。

  可如何讓這些人支持黃臺吉,并且讓黃臺吉明白封貢是草原的集體意志,這才是個問題。

  蘇澤給出了方案。

  “陛下,草原有收繼婚的傳統,臣以為,等王鴻臚去了草原后,可以說服三娘子嫁給黃臺吉。”

  蘇澤這個方法說完,眾閣老紛紛點頭,張居正更是夸贊了一句“妙啊!”

  這已經超過了隆慶皇帝的政治水平了,李春芳解釋道:

  “陛下,三娘子此人,雖是女流,卻在草原有很大的影響力,俺達汗老病的時候,政務都是由她處理的。”

  “也就是說,草原上的封貢派,在順義王死后,都是以三娘子馬首是瞻的。”

  “如果三娘子嫁給黃臺吉,那黃臺吉就能獲得封貢派的支持,這時候孰輕孰重他應該就能分清楚了。”

  這下子隆慶皇帝也明白了。

  黃臺吉反對封貢,是為了拉攏那些反對俺達汗的人,用來自保的手段。

  現在俺達汗死了,他要坐穩草原共主的位置,自然還需要這些人的支持,那大明和草原只能再次開戰。

  只有開戰,黃臺吉才能拿穩自己手里的權力。

  如果能讓三娘子嫁給黃臺吉,那黃臺吉等于直接獲得了草原支持封貢一派的效忠,那他的汗位就此穩固,自然沒有必要通過發動戰爭來獲得權力了。

  東勝衛之戰后,其實草原高層也有共識,就是黃臺吉,也未必真的想和大明開戰。

  隆慶皇帝說道:

  “準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