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73章 楚宗案

熊貓書庫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點這里聽書

  隨機推薦:

  緊接著,蘇澤宣布會在武監訓練這種線列步兵陣的操典,而騎兵科也有相應的騎兵操典還在制定中。

  蘇澤還承諾,在今年入秋后,會奏請皇帝前往武監檢閱武監生,到時候會舉行一次閱兵儀式,激勵大家好好操練。

  武監生們都激動起來,能夠得到皇帝的檢閱,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一定要盡快掌握操典。

  看到這些充滿斗志的臉龐,蘇澤終于安心的離開武監。

  巡捕修習班。

  “隔壁吵死了!”

  外門巡捕營把總李德福坐在學堂里,他身邊的年輕巡捕嘟囔了一句,被臺上講課的御史瞥了一眼。

  這年輕的巡捕立刻被叫著站起來,李德福知道他今天又要繼續罰抄了。

  看著一屋子年輕的面孔,李德福心中叫苦。

  他可是正四品的巡捕營把總,可卻被外門巡城御史王任重點名,來什么勞什子的巡捕修習班進修。

  他身邊都是京師新招的巡捕,他這個年紀在一眾學員中十分的醒目。

  巡捕修習班就在武監內,所以這些日子武監的號聲、訓練聲都傳到巡捕班的學堂里,吵得每節課都不得安生。

  但是巡捕班的學員可不敢造次。

  負責講課的,是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員,這些可都是區區巡捕不敢得罪的人物。

  比如李德福的上司,外門巡城御史王任重,就經常過來授課。

  李德福雖然不滿,但也只能乖乖的在課堂坐下。

  今天這節是有關治安巡防的課程,李德全在這行干了二十多年,經驗要比講課的御史還豐富,他聽著聽著就神游天外。

  一直到剛剛連續的爆炸聲,這才將李德福驚醒過來。

  武監那邊又在擺弄什么火器了。

  李德福聽說前幾日蘇翰林前往武監整頓紀律,將武監生折騰得夠嗆。

  巡捕班的學員們對這個消息自然是拍手叫好,他們早就看那幫鼻孔看人的武監生不順眼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課,李德福在茶歇時間喝著茶,又覺得在這里上課也挺不錯的。

  自從巡捕營改置后,外城巡捕營的工作忙碌起來。

  自己的上司王任重像是瘋了一樣,整日拿著各種數據考核下面。

  比如命案發生后的破案率要考核,命案從報案開始到破案的時長要考核,普通案件也要考核。

  每個月,各個巡捕所都要按照數據排名,靠前的巡捕所會被獎勵,靠后的則會被申飭懲戒。

  外城巡捕營從來沒有這么忙碌過。

  當然,巡捕們能心甘情愿干活,除了監督和懲戒外,這位外城巡城御史確實是一位好上司。

  首先是提高了巡捕營的待遇,王任重明確了巡捕的俸餉,現在巡捕也仿效吏員,設置六檔,每一檔的待遇都有提升。

  巡查、巡警、副警長、警長、副警監、警監。

  據說這六檔等級是蘇翰林命名,李德福現在的職位應該是外城巡捕營副警監。

  之所以還沒能轉正成為警監,是因為李德福還沒有完成巡警班的課程。

  這次巡警修習班,五門巡城營中,就屬外城巡捕營最熱心。

  王任重定下了不通過巡捕班課程就不得擔任正職的規定,同時要求所有外城巡捕營的巡捕都要輪流去巡捕班上課。

  茶歇過后,李德福又匆忙趕回了學堂。

  看到這節課授課的老師,李德福打起精神來。

  這名授課的老師名叫狄許,這位刑部陜西清吏司主事,是刑部有名的神探。

  據說他是唐代宰相狄仁杰的后人,但是科舉之路并不順暢,考上舉人后就入仕了。

  能從舉人做到刑部主事,這已經算是摸到了舉人做官的天花板了。

  狄許能夠突破舉人的限制,調入京師做官,就是因為他在破案上的能力。

  刑部陜西清吏司除了要負責陜西的司法事務外,還要負責整個大明死刑案件的復核。

  這位狄主事能夠通過卷宗發現問題,在刑部為官十載,糾正了命案十數起,甚至有幾次還直接從卷宗上發現了真兇。

  狄許講解的《巡捕公案》,是整個巡捕班最喜歡的課程,每次授課的時候大家都聽得最認真。

  而這位狄主事每次講解也十分詳細,他會結合自己偵破過的案件,一步步拆解自己破案的過程。

  就算是李德福這樣的老練巡捕,聽完狄許的課程也是非常的佩服,如果全天下的巡捕都能和狄許一樣,那這天下就沒有冤案了。

  當然,李德福也知道這不過是做夢罷了。

  就算是狄許,也直言有自己破不了的案子。

  而且有的案子是可以破但是不能破,但有的案子則是不能破卻必須破。

  比起案件來說,政治可能才是更復雜的事情。

  就在狄許講課的時候,蘇澤悄然走入學堂,聽完了狄許的課程后,蘇澤也十分的滿意,將這個名字記在心里。

  八月十七日。

  大明的中秋佳節習俗已經和現代無異,朝廷按例也放了兩天假。

  八月十五當天蘇澤邀請好友來家中賞月,眾人也是好好放松了一下。

  不過剛剛結束休沐,蘇澤踏入報館,通政司經歷黃文彬就求見。

  蘇澤記著這個年輕的經歷官,似乎是通政使楊思忠身邊的人,于是讓人將他帶進來。

  果不其然,黃文彬是來幫楊思忠帶話的,請求蘇澤去通政郵遞司議事。

  蘇澤只能不情愿的離開報館。

  帶路的黃文彬小心翼翼。

  通政司的公務繁忙,黃文彬調入京師后,就接了前任經歷的缺兒,成為大銀臺楊思忠身邊的佐官。

  可僅僅是興奮了幾天,黃文彬就被通政司海量事務壓得直不起腰。

  比起公務上的折磨,更讓黃文彬恐懼的是通政司的詛咒。

  自己這個位置,三名前任,分別調任南洋、琉球、澎湖,全都是京師十萬八千里的地方。

  黃文彬謹慎小心,生怕自己得罪了大銀臺又被遠派。

  蘇澤并不知道眼前這名通政司經歷的心思,只覺得這位年輕經歷似乎謹慎沉默過頭了,不如楊思忠身邊前幾任那么機靈。

  等到了通政司,蘇澤才發現今日楊思忠要見的還不止自己一個人,前任通政使,現任刑部侍郎李一元也坐在偏廳喝茶。

  通政使楊思忠陪著前任喝茶,但是兩人說話中含槍帶棒,似乎并不是那么愉快。

  李一元陰陽怪氣的說道:

  “通政司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楊大人身邊那個經歷官像個木頭一樣,一問三不知,也不知道您這位通政使是怎么調教的。”

  楊思忠臉上含笑說道:

  “那還不是李大人走的匆忙,要不然楊某上奏陛下,請您回來做這個大銀臺?”

  見到兩人斗嘴,蘇澤恨不得退出偏廳。

  說起來這事情也和自己有點關系。

  前任刑部侍郎洪朝選就是因為自己的奏疏倒臺的,當時刑部侍郎空缺,李一元為了能順利填補,不肯當時的通政副使楊思忠請辭。

  結果是李一元成功脫坑,卻讓楊思忠坐死了大銀臺的位置。

  雙方的仇怨就這樣結下,所以蘇澤看到李一元也坐在偏廳,自然是十分的驚訝。

  見到蘇澤進門,兩位重臣換上另外一幅面孔。

  通政使楊思忠上來迎接蘇澤,李一元也離開座位致意,等到三人再次坐下,楊思忠直截了當的說道:

  “蘇翰林,就開門見山了,今日我和李侍郎請您過來,是因為一件難事。”

  楊思忠遞來一堆資料,蘇澤首先就看到一份聯名血書。

  原來是這個案子。

  蘇澤看完了血書,就知道這是明代著名三大案之一的“偽楚宗案”。

  隆慶四年,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封藩于湖北武昌的楚恭王去世。

  楚王留下遺腹子朱華奎、朱華壁,按照大明宗法,應該由朱華奎繼任楚王。

  但是關于朱華奎的身世,楚藩內部多有質疑。

  楚宗質疑的原因也很簡單,朱華奎、朱華壁是遺腹子,在他們母親,宮人胡氏懷孕的時候,楚恭王已經重病。

  所以武昌的楚宗有傳說,說是朱華奎其實不是楚恭王的兒子,而是楚恭王妃之兄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之子。

  朱華奎、朱華壁是在楚恭王薨了之后,才被抱入王府的。

  假楚王之說在武昌泛濫,不少楚藩宗室都對兄弟的身世有所懷疑。

  于是就有楚府宗人輔國中尉朱華趆,攜帶楚宗血書來通政司告狀。

  通政使楊思忠接到這樣的舉報自然頭大。

  這案子涉及到宗藩事務,又涉及皇家血統,楊思忠上奏之后,隆慶皇帝命令通政司會同刑部處理。

  于是楊思忠和李一元商議了一下,決定還是請蘇澤來幫忙。

  畢竟蘇澤是處理大明宗藩事務的第一人。

  蘇澤也沒想到,偽楚王案竟然提前上演了。

  在原時空,偽楚王案是在萬歷年間才爆發。

  同樣是楚地宗室質疑楚王的身份,翻出了這起幾十年前的舊案。

  當時的萬歷皇帝讓湖廣官員核查,但是湖廣巡撫趙可懷得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結果。

  而當時的朝堂又因為黨爭,將這起案子搞成了迷案。

  后來楚王朱華奎不斷上書,又向萬歷皇帝捐了大一筆銀子,這案子終于結束,皇帝駁回了楚宗的上書。

  但是案件審理一塌糊涂,案件審理下來誰也不服。

  偽楚宗案之后還有余波,楚王朱華奎在案后向皇帝送萬壽節禮物,又被傳是楚王向皇帝行賄,要誅殺舉報的楚地宗室。

  于是楚地宗室聚眾沖毀楚王府,搶劫了楚王準備送給萬歷的禮物,史稱“劫杠案”。

  這場案子還打死了前來緝兇的湖廣巡撫趙可懷,還引起了萬歷朝堂的一系列動蕩。

  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在這方時空,楚宗案在楚恭王剛去世就爆了出來。

  蘇澤對楚地宗室沒有好感。

  從“劫杠案”就可以看出來,楚地宗室都已經爛透了。

  楚地宗室占據了湖廣大量肥沃的土地,但依然貪婪不知道滿足。

  楚宗連巡撫都敢殺,可見平日是多么橫行鄉里的。

  湖廣官員管不住楚地宗室,楚王府則忙著內斗。

  楚恭王死后,由朱華奎叔公武岡王朱顯槐代理府事。

  武岡王朱顯槐也是狠人,史書上說他“剝削宮眷寢園,置之絕地,凌逼加于太妃,受賄殺人,罪惡暴著”。

  朱顯槐還偷竊楚王府財寶。

  原時空爆發楚宗案,是因為朱華奎承襲王爵后,嚴厲對待楚地宗室,才引起反彈報復。

  但是朱華奎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在位楚王六十三年,府內錢財堆積如山。

  明末的時候,張獻忠進攻武昌時,湖廣地方大員齊聚楚王府,跪求朱華奎捐資助餉,朱華奎指著洪武朝所賜之裹金交椅,說道:“此可佐軍,他無有!

  后來張獻忠攻克武昌城,“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下令將朱華奎投入長江。

  在蘇澤看來,楚宗就和遼王、代王一樣,全都是爛透了。

  沒想到自己沒有去找宗室麻煩,楚宗自己找上門來了。

  蘇澤再看向兩人,李一元說道:

  “楚宗內亂,禮部和刑部要派員詳勘,如何處置楚宗,我們還是想聽聽蘇翰林的意思。”

  老狐貍。

  看這樣子,雖然楊思忠說是難事,實際上難的不是調查楚宗案件,而是要對楚宗下手,拔除楚宗這個毒瘤。

  李一元又說道:

  “蘇翰林,近十年來,湖廣關于楚宗的案件近千起,因為涉及宗室,所以只能交給楚王府處理。”

  “先楚王對待宗親‘寬仁’,就算是大罪也只是訓誡一頓了事。”

  說到“寬仁”的時候,李一元臉上帶著冷笑。

  顯然這位對宗親“寬仁”的楚王,是對整個湖廣地區百姓的殘忍。

  在對付楚宗的事情上,楊思忠和李一元站在了同一立場上,他也說道:

  “通政司在武昌設有經歷所,根據經歷所上報,武昌官府百姓都對于楚宗滿是怨氣,還有官員上書要求仿照荊州遼王例,廢除楚宗的。”

  兩人看向蘇澤,蘇澤是朝中的廢藩派頭子。

  蘇澤果然不負他們的期望,點頭說道:

  “兩人大人所言蘇某明白了,這件事蘇某義不容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