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62章 天下第一巡撫?

熊貓書庫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點這里聽書

  蘇澤接著問道:“敢問張閣老,這嘉湖巡撫清繳的積欠,到底是府庫的積欠,臬庫的積欠,還是國庫的積欠,又或者是內帑的積欠?”

  聽到蘇澤這么問,張居正摸著自己好看的胡須,用滿意的目光看著蘇澤。

  張居正點頭說道:

  “嘉湖巡撫閔清上奏,他到任后清理了嘉興湖州兩府的府庫積欠,臬司衙門的欠款勾銷了三成。國庫的積欠沒有減少,內帑的積欠還上了一成。”

  之所以蘇澤要問得這么詳細,是因為大明財政也是分級的。

  大明最低一級的財政單位是縣,也就是縣庫。

  但是大明的財政政策,縣級別的財政就是糧稅中轉,縣衙只有很少的經費,用來維持縣衙的運轉。

  縣庫上一級是府庫,這才是基層的主要單位,這也是知府這個職位重要的原因,縣里要有花大錢的時候,一般都會向府庫拆借,如果是涉及多個縣的大型工程,也都是府一級的衙門出錢。

  再往上一級,就是省級財政。

  大明在省一級設置臬司衙門,主官為按察使,這本來是省一級監察部門,所以管理省級財政的工作,就交給了按察使衙門,也被稱之為臬庫。

  不過大明官場發展至今,省級的衙門基本上虛置,所謂一省的布政使、按察使,如果不加總督一省軍政事務的總督頭銜,就只是安置高級文官的過渡位置。

  臬庫主要也是一個統計部門,加上對下級衙門的經濟指標考核工作,其實也沒有多少銀子。

  所以實際上大明財政最重要的兩級,就是戶部掌握的朝廷國庫,和府衙掌握的府庫。

  這也是巡撫這個職位重要的原因。

  巡撫往往管理幾個府的事務,掌握這些府的府庫,也就是財政大權,再加上對府縣級官員的監察考核權,大明的巡撫在地方事務上的話語權,是遠遠高于布政使的。

  大明官場就有這樣的話,“布政不爭,無政可布。巡撫不巡,無事不撫。”

  說的就是布政使這個職位虛無化,巡撫這個職位常態化和實權化,如今已經大明最高級的親民官了。

  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大明朝堂不愿意出現一個同時掌握行政、財政和軍事權力的省級行政單位,所以從明初以來就在不斷削弱布政使衙門的權力。

  但是大明朝廷也沒辦法直接管理所有的府縣,別說是大明了,現代社會都做不到。

  所以又要在府縣上設置一個府或者幾個府的巡撫。

  嘉湖巡撫,是管理南直隸最富庶地區的嘉興和湖州的巡撫,是除了王之桓這個淮撫,海瑞這個應天巡撫外,最重要的地方官員。

  嘉湖地區也是大明積欠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蘇澤直接詢問閔清是清理了哪個庫的積欠,聽完張居正的回答,蘇澤立刻明白了。

  這不就是大明的天下第一巡撫?

  好家伙,諾敏前世?

  府庫是巡撫衙門管轄的,也是巡撫衙門掌控的,他閔清清理了府庫的積欠,不就是賬目上的游戲嗎?

  這實在是太容易了,只要找點商人拆借銀子,存放在府庫中讓上級檢查一下,就算是完成追討了。

  但嘉湖兩府拖欠的國庫銀子,以及拖欠皇帝內帑的銀子,這這些都是要上繳的,所以閔清只完成了很少一部分。

  現在是六月份,又不是糧食征收的時候,不用說這筆銀子大概也是向當地大戶攤派或者借來的,為的就是刷功勞。

  蘇澤說完,再看在場的五位閣老,他就知道五人都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樣的。

  大家都是從科舉這條路上卷出來的,又在人精遍地的大明官場卷到了頂點。

  又怎么會不明白閔清這些小伎倆?

  這讓蘇澤想了前世,很多地方會自己辦皮包公司,然后互相貿易,就是為了虛報GDP。

  還有地方上“借錢”給企業繳納地方稅,然后轉一圈再回到地方手里,粉飾地方經濟指標。

  看來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手法。

  蘇澤明白閔清的把戲,閣老們也明白閔清的把戲,但是皇帝不明白啊。

  張居正說道:

  “陛下已經親書圣旨嘉獎閔清了,還要封他是‘天下第一巡撫’,要讓全大明的地方官員都向他學習。”

  說完這些,在場的五位閣老們,臉上都露出痛苦的表情。

  皇帝正在興頭上,這時候潑皇帝冷水,這就是在打皇帝的臉。

  而且雖然大家都認為閔清有問題,但大明也要講究證據的,手上沒有證據,就是閣老也不能隨便攻擊一名巡撫一方的地方重臣。

  五位閣臣的目光都落在蘇澤身上。

  蘇澤一陣無語,好家伙,你們不愿意得罪皇帝,讓我上是吧?

  再說蘇澤也沒有證據啊。

  這時候還是張居正說道:

  “蘇子霖,吾等也不是讓你出頭,只是讓你想個辦法出來,揭穿閔清,并不是要讓你上書彈劾他。”

  蘇澤問道:

  “不能將閔清調離嗎?”

  這時候高拱說道:

  “閔清歷任考核都是不錯的,在地方上名聲也不差。”

  李春芳說道:

  “言官御史也找過他的問題,但是這閔清似乎還真是個清官。”

  蘇澤搖頭說道:

  “閔清不是清官。”

  “只不過這貪官中,有貪財,有貪色,這閔清是貪名。”

  “這樣的貪官,可以為了名作假,也可以為了完成自己的政績去盤剝百姓,有時候這種貪官的危害要比普通貪官還要大。”

  眾閣老們也點頭,蘇澤說的沒錯,閔清這種官員確實更可怕,他們為了政績是不擇手段的。

  蘇澤繼續說道:

  “下官倒是有個辦法。”

  蘇澤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

  “今年春夏多雨,朝廷也有興修水利的決心。”

  “可以由雷閣老下令,興修太湖水利,由蘇松常嘉湖五府的府庫出資建造。”

  “三府是應天巡撫海瑞治下,那這件事應該由海巡撫主持,朝廷可以下旨讓嘉湖二府把府庫的銀子運送到應天巡撫的府庫中去。”

  幾位閣老聽完,張居正撫掌道;

  “妙啊!”

  蘇澤這個提議一點都不突兀,朝廷設置雷禮這個專務大臣,就是用來負責水利事務的。

  蘇松常嘉湖五府是太湖沿岸的府,都是依靠太湖水利工程的,要修自然要一起修。

  而這件事交給海瑞,朝廷重臣們自然放心。

  最關鍵的,這等于變相要求閔清上繳嘉湖兩府的府庫存銀。

  如果這些銀子真的是閔清借來的,那就算是閔清答應,那些借錢給閔清充政績的人也不會同意。

  人家只是幫著你完成指標,也不是真的要彌補府庫虧空啊!

  退一萬步,閔清如果真的能上繳這筆銀子,那也確實是大功勞一件,那皇帝嘉獎就嘉獎了。

  蘇澤繼續說道:

  “嘉湖出現這樣的事情,民間肯定也要有議論,朝廷可以讓人去調查嘉湖的情況,了解閔清為官的真實情況。”

  眾閣老們點頭,高拱問道:

  “委派誰去呢?如果委派官員前往,會不會太扎眼了?”

  “帥嘉謨。”

  高拱過了一會兒,才想起來帥嘉謨是什么人。

  他不就是之前徽州府絲絹案中,一直上訴的那個讀書人嗎?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才讓隆慶皇帝下定決心編纂《會計錄》。

  事后為了嘉獎帥嘉謨為一縣百姓出聲,隆慶皇帝賞賜他舉人出身。

  后來帥嘉謨在海瑞的舉薦下出仕,擔任南直隸的學政官。

  “帥嘉謨是查賬的好手,他能從府縣架閣庫中查出絲絹案的問題,那一定能查嘉湖的府庫追繳問題。”

  高拱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閔清是巡撫,這種事情不可能他一個人辦成,必須要手下的知府知縣配合,整個嘉湖二府的官員齊心協力才行。

  高拱說道:“那明日老夫就讓吏部下文,調帥嘉謨去嘉湖二府下當個縣丞。”

  蘇澤連忙說道:

  “高閣老高見。”

  高拱確實是人事高手,如果讓帥嘉謨直接當知縣,那就算是越級提拔,而且知縣是一方父母官,必然會引起閔清的懷疑。

  但是提拔帥嘉謨做個縣丞就不一樣了,作為兩府的巡撫,閔清也不會注意到一個小小的縣丞。

  而縣丞又是縣衙的二把手,可以接觸到縣衙的所有文檔資料,也能方便帥嘉謨去查案子。

  蘇澤三言兩語之間,又幫著閣老們解決了一個難題。

  李春芳說道:

  “不過這興修太湖水利的事情,還是由子霖你上疏比較好。”

  接著李春芳又說道:

  “內閣承你一個人情。”

  聽到這里,蘇澤立刻答應下來。

  內閣的人情,這可不是普通的人情。

  李春芳當眾說出來,這就是給了蘇澤政治許諾了,其他閣臣沒有反對,那就是內閣集體的人情。

  這可不是某一位閣老的人情那么簡單。

  但是蘇澤出完了主意,卻沒有立刻離開。

  眾閣老疑惑的看著他。

  “諸位閣老,其實嘉湖的事情,是我大明財政積弊的問題,就算是處理了一個閔清,日后還是有這樣的問題。”

  張居正看向蘇澤道:

  “蘇子霖有什么要說的?”

  “我大明財政,冠冕堂皇的說永不加賦,田稅確實收的很低。”

  “但是地方上的虧空,固然有官吏貪污所導致的,可同樣有很多地方的虧空,是維持地方官府正常開支,但是大明財政根本就沒有給地方衙門財政空間,但是上有所命下官又要執行,最后地方官府衙門只有兩條路。”

  “要么巧立名目,向民間征收苛捐雜稅,用來維持縣衙運行。”

  “要么就四處拆借,截留拖欠府庫國庫的銀子。”

  張居正微微點頭,蘇澤說的問題,其實他也是思考過。

  實際上,所謂“永不加賦”的承諾,不僅僅是地方,朝廷也會經常打破。

  比如成祖朱棣征討草原,在“永不加賦”的祖制下,是通過大量發行寶鈔,再加上超額發放鹽引等手段籌措的軍餉。

  再比如說土木堡之后的京師保衛戰期間,京師朝廷也用過助捐的手段,向京師的權貴富商捐錢,開了國子監捐生的先河。

  所謂永不加賦,不加的只是正稅。

  嘉靖皇帝興修三大殿,征收的木料錢和助捐錢,可都是向地方攤派的。

  但是朝廷有辦法合法的打破“永不加賦”的承諾,地方官府就只能用黑色灰色手段來籌款了。

  朝廷和地方財政上的激烈矛盾,地方承擔了大量的基層事務,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財政,從明清到民國,甚至蘇澤穿越前,這問題都沒有解決過。

  可給地方太多的財權,其后果蘇澤穿越前也已經暴雷了。

  地方官府短視的刷政績行為,又會讓財政體系在崩潰的路上一路狂奔,反正政績都是現任官員的,債務都是繼任者的。

  如果真的給地方更多的財權,閔清這樣的官員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很顯然,張居正也已經思考到了這個問題。

  在其位謀其政,蘇澤決定還是將這個難題交給張居正去操心。

  但是他說道:

  “諸位閣老,下官還是以為,在開征商稅后,要給地方官府多留存一部分,最好商議一個確定的分成比例,這樣地方也有征收商稅的動力,也能利用本地商稅來發展。”

  “但府縣一級也不能擅自花錢,重要的項目還要上報審批才行。”

  張居正微微點頭,也承認蘇澤的辦法穩妥。

  山西商稅已經進入籌備階段,就等吏科班的人才到位,山西就要開始試點征收了。

  也正如蘇澤所說的那樣,商稅要征多少,地方和朝廷各自分多少,商稅征收怎么考核,這些具體問題就是張居正要處理的了。

  而蘇澤也是提醒張居正,在厘清了《會計錄》之后,接下來的財政改革也要給地方財政留有余量,這也是一個朝廷和地方官府博弈的過程。

  這種博弈,并不是說地方官府可以給朝廷造反。

  而是地方沒錢,可以對朝廷的政策消極對抗,或者自動退出地方事務。

  大明的基層官府,這近百年就是這么做的。

  朝廷要做事,保證地方行政效率,也要讓渡一部分權力給地方官府。

  叮!新主線任務完成!

  所有內閣成員的關系達到親密。

  任務獎勵:道具抽獎機會1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