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60章 義利之辯

熊貓書庫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點這里聽書

  大明的和尚都有不俗的儒學造詣。

  法嚴和尚也是如此,他自身的儒學造詣很高,對儒家幾個流派都能說上兩句,畢竟每年法嚴寺都要接待很多讀書人,就是再沒悟性,聽著聽著也就會了。

  法嚴和尚問道:

  “你們儒家不是最重視義利之辯嗎?”

  何心隱道:“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法嚴和尚點頭說道:

  “何公這句話,不是違背圣賢的教導?”

  何心隱搖頭說道:

  “先師的話當然沒錯,但是后世的解釋錯了。”

  “啊?”

  何心隱道: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但是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這句話歷代就解釋錯了。”

  “先師所在的時代,君子是指‘勞心者’,也就是食肉者。與此相對,小人就是‘勞力者’,也就是平民和奴隸。”

  “這句話應該這么解,要對士人提出道德要求,讓他們遵守,對于普通百姓則要拿出實際好處,引導他們活下去。”

  “這就是我說的,‘君子要先言利,再言義’,對百姓要利在義先,先要用利來引導他們走上正途,然后再對他們提出義的要求。”

  法嚴和尚愣住了,還能這么解釋?

  你們讀書人真會玩啊,我們和尚解讀佛經可沒這么厲害。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所謂“我注六經”,歷代大儒都是這么玩的,當年朱熹王陽明也干過,何心隱這么干也不奇怪。

  但是這和辦學校有什么關系?

  何心隱說道:

  “大師,我要辦的,不是讓人讀書參加科舉的學校,而是讓百姓掌握一技之長的學校。”

  何心隱掰著指頭說道:“京師普通的雜工,一個月不到兩銀元,但能寫能算的賬房,一個月最少也是五個銀元的收入。”

  “同樣是工匠,懂得尺規作圖的也能多一倍的收入。”

  “還有讀書人做訟師的,能打民律官司的,也要比普通訟師倍增收入。”

  “這世上也并非讀書科舉這么一條路,總有人要試試其他道路,而我這個學校,就是引他們入門的。”

  “這就是有利,有了利引導,然后再通過讀書明義,等生員學成后又能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所以我辦這個學校,自然是要收費的。”

  聽到這里,法嚴和尚明白了何心隱的想法,這等于是傳授謀生技能的學校。

  這么一說,似乎還真的可行?

  別的不說,如今楞嚴寺管理庫房的和尚,要學習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原本楞嚴寺的賬目很簡單,主要收入就是三塊,香客捐獻、僧田產出和高利貸收入。

  這三塊,其實都和賬房沒多大的關系。

  香客捐獻,要防的是僧人貪墨,僧田產出,主要是管理佃戶。

  高利貸收入最簡單了,楞嚴寺為何能有那么多武僧,那不就是為了高利貸催收業務訓練的嗎?

  可現在不同。

  法嚴和尚是個聰明人,他已經意識到了時局的變化,做好了轉型準備。

  而事實證明,楞嚴寺的提前轉型,才是楞嚴寺能在京師寺院中崛起的關鍵。

  現如今,寺院三大業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香客捐獻影響最大。

  這件事還和蘇澤有關。

  明代寺院,除了金融功能外,也要給香客提供文化需要,這就是講經。

  無論是東方的講經,還是西方的布道,其實和說書差不多,就是要用通俗的佛教故事來教化百姓。

  而更多百姓去佛寺聽經,也不是為了受教去的,而是在這個缺乏娛樂的時代解悶。

  當然,聽著聽著就皈依我佛也是正常的。

  總而言之,講經是佛教的“拉新”手段。

  而隨著報紙出現,娛樂方式更豐富了,更少的人愿意來佛寺聽講經了。

  講經?能有《西游記》好玩?

  當然,原本虔誠的信徒還是會捐獻香火錢的。

  但是沒有新的信徒,等原本的信徒老死,那時候就已經晚了。

  除此之外,僧田的產出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這倒不是說僧田的產量低了。

  而是京師糧價日趨穩定,僧田產出的利潤減少,而且京畿地區的地租也很難收上高租息。

  最后就是高利貸生意了。

  當然,寺院的高利貸一般叫做“長生庫”,名義上寺院和信眾的互助金庫。

  但實際上這年頭的貸款基本上都是高利貸,九出十三歸都是正常操作,兩三倍利息才是常規的。

  不過《大明民律》出臺后,官方也對最高利息進行了限制。

  官方的標準時唐宋時期的官方標準,也就是百分之二十。

  李一元考證了青苗法,“二分(利息)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認為這是明代以前的合理官方利息,所以限定這個數額為官方利息。

  而民間貸款,不能超過官息的兩倍,也就說四分利息是官方承認的,超過部分就不認了。

  雖然蘇澤依然覺得很高,但是想到這是大明,其實能給最高利息做出限制,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了。

  而因此而來的訴訟,在鎮撫司民案司的幾次判決后,都偏向了借錢一方,否認了出借方高息的合理性后,寺院的高利貸生意大受打擊。

  當然,繞過這些也是有辦法的,可這同樣需要寺院有精通法律和財務的人才,精心設計新的借貸合同才行。

  其他寺院都在三大支柱受到沖擊的時候搖搖欲墜,但是楞嚴寺則越發興旺。

  法嚴方丈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他提前做好了轉型的準備。

  比如何心隱的《新樂府報》,就有楞嚴寺的投資在其中。

  早在《新樂府報》的編輯部還在楞嚴寺的時候,法嚴方丈就主動入股。

  如今《新樂府報》已經是全國發行量第二大的報紙了,是發行量最大的民報。

  何心隱每個月都會給楞嚴寺分紅。

  除了報紙之外,楞嚴寺積極投資了很多產業,包括法嚴方正最成功的一次“投資”,將部分僧產捐獻給朝廷辦水晶宮博覽會,給楞嚴寺獲得了巨大聲望。

  但是產業的變化,就對寺院的庫房賬目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投資的賬目管理,可要比放貸收租復雜多了。

  而且也不是所有被投資的,都和何心隱這樣省心的。

  光是投資成功不見得就有回報,這還需要介入被投資生意的管理,防止被投資人發達后做小動作回避分紅,甚至還需要幫著被投資人解決一些問題。

  最后還是需要人才。

  話題回到了原點,正如何心隱所說的那樣,京師有著巨大的人才缺口。

  這一次和千百年來的問題不同,這次缺乏不是參加科舉的讀書,而是缺乏能寫能算的讀書人。

  這也是千百年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這是變局時代,是任何一本佛經都沒有預言過的時代。

  法嚴和尚最終還是選擇信任何心隱,不過這一次法嚴和尚同樣要求以土地入股,何心隱也欣然同意。

  不過何心隱對于商業上的事情答應這么爽快,法嚴和尚反而更加擔心了。

  以他對何心隱的了解,他辦學以后會不會給學生灌輸什么私貨?

  日后若是鬧出事情來,會不會把楞嚴寺供出來?

  法嚴和尚最后還是選擇睜一只閉一只眼,自己都這個歲數了,鬧出事也是下一代方丈的事情了。

  六月二十五日,蘇澤來到工部。

  這一次,蘇澤感覺到了氣氛不同。

  當他踏入工部的時候,不少工部官員都出門圍觀,見到蘇澤都遠遠行禮。

  在蘇澤來到萬敬公房時候,負責引導的工部官員更是對蘇澤行了一個隆重拜禮,這才匆忙離開。

  蘇澤這下子有些明白了,為什么高拱說,政治就是人事。

  自己提議給京師官員建造廉租房,就獲得了官員上下一心的擁戴,這是以往那么多重要奏疏后從沒有過的事情。

  這也是蘇澤獲得威望值最多的一次。

  帶著些許感悟,萬敬已經走出公房來迎接蘇澤了。

  “黃主事有結果了?”

  萬敬激動的點頭說道:

  “蘇兄快請跟我來。”

  萬敬領著蘇澤,來到工部內的一處試驗場。

  工部是占地面積最大的六部衙門,不僅僅是因為工部內就有一座巨大庫房,也因為工部內這些大小的試驗場。

  工部在京師城外還有一座炮廠和操練廠,工部內的只能算是小型試驗場。

  蘇澤看到了試驗場上蓋起了一面墻。

  工部主事黃宗禹正在這面墻前,指揮匠人測試著什么。

  蘇澤就看到一些匠人手持各種工具,對著這一堵單獨的墻面做著各種的測試。

  蘇澤和萬敬看著黃宗禹做完了測試,這才走了上去。

  “蘇翰林,萬郎中。”

  黃宗禹連忙見禮,蘇澤擺擺手,對著墻面問道:

  “這是水泥鋼筋做的?”

  黃宗禹連忙點頭說道:

  “那日蘇翰林說完之后,下官就砌了這面墻,昨天才完全干透。”

  黃宗禹接著說道:

  “蘇翰林真是土木奇才,下官測驗了兩日,這墻面的強度,足以承擔三層的土樓!”

  聽到這里,就連萬敬也激動起來。

  皇帝下旨支持工部造樓,解決京師官員的租房問題。

  這道圣旨發出后,就迅速引起京師士人熱議,并且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

  在熱議之后,工部承擔的壓力是最大的。

  蘇澤方案能不能行,能不能建造出安全可靠的新式水泥土樓,這些都是要工部驗證的。

  黃宗禹第一時間得到了場地和經費,這面墻就是用來實地驗證鋼筋水泥強度的。

  現在黃宗禹說強度沒問題,也就意味著新式水泥土樓真的可行。

  “但是。”

  黃宗禹說了但是,萬敬心又一沉。

  黃宗禹說道:

  “水泥價格太貴,這樣成本太高了。”

  聽到這里,萬敬反而放下心來說道:

  “黃主事不用擔心,陛下已經投資建造水泥廠了,水泥價格應該很快就能降下來。”

  但是蘇澤卻說道:

  “這確實個問題,這面墻都是用水泥灌注的吧?”

  黃宗禹點頭,蘇澤又說道:

  “如果不用這么多水泥呢?比如用磚?”

  黃宗禹搖頭說道:

  “蘇翰林說的是用水泥粘合,使用磚砌吧?可這樣強度不夠,無法支撐三層的土樓。”

  蘇澤說道:“不是用普通磚,而是用帶孔的磚,將鋼筋插入磚孔,再用水泥灌注固定呢?”

  黃宗禹又開始思考起來。

  正如蘇澤說的那樣,其實整個墻面都用水泥是很浪費的。

  用鋼筋將帶孔磚串起來,再用水泥粘結固定,這可以節省很多水泥,成本不就降下來了?

  大明本身就有很成熟的制磚工藝,不就是帶孔的磚嗎,根本沒有太大的難度。

  如果能節省水泥的用量,新式水泥土樓的造價會更低!

  對于工部來說,必須要讓群臣看到進度。

  這樣關系到全體官員福祉的事情,蘇澤已經上疏請奏,皇帝也批準撥款,你們工部如果遲遲拿不出成果,罪責就都在工部頭上了。

  所以工部都明白這個道理,必須要盡快做出一點成果來,這樣才能讓群臣安心。

  工部比任何衙門都迫切,想要造出一座示范樓出來。

  萬敬看到黃宗禹思考的樣子,連忙問道:“黃主事,可行嗎?”

  黃宗禹又在地上寫寫畫畫,點頭說道:

  “如果能制造出合格的孔磚,確實能造出新式水泥土樓,也不會超過太多預算。”

  聽到這里,萬敬立刻說道:

  “我這就請示潘侍郎,先造出一座示范樓,安定京師百官之心!”

  蘇澤從工部出來,天色已經逐漸晚了,但是工部里還是燈火通明。

  六月二十七日,京師的天氣更加熾熱。

  就連水空調效果都不好了,蘇澤更是窩在報館公房不肯出門。

  但是今天蘇澤不得不出門了,中書舍人劉珺,帶著閣老們的命令,召蘇澤前往內閣議事。

  蘇澤盤算了一下,自己最近可都是“安分守己”,沒有上奏議政,怎么突然內閣要召見自己了?

  工部那邊方案也提了,聽說工程進展順利,到底是什么事情內閣要召見自己?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