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005章 何為祖宗法?

熊貓書庫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點這里聽書

  聽到高拱的吩咐,通政司的小官嚇得全身發抖,他連忙說道:

  “高閣老,沒有經過徐閣老過目,就送進宮里,這不合規矩啊!”1

  高拱橫挑眉毛說道:

  “怎么!徐閣老是閣老,本閣老就不是閣老了?是陛下褫奪了我高拱票擬之職!?”6

  聽到高拱這么說,這個通政司的小官差點直接跪下。

  閣老神仙打架,遭殃的都是這些小官,高拱這句話撂下,小官不敢再多言,只能捧著蘇澤這份題本,離開文淵閣送去乾清宮。

  聽到這樣的動靜,張居正有些坐不住了,他實在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文章,能讓高拱這樣的重臣如此動容,竟然直接繞過徐階這個內閣首輔,當眾票擬后送給皇帝看。

  張居正喊來一名通政司的小官,低聲問道:“高閣老看的,是誰的題本?”

  大明內閣的特點,就是漏得和篩子一樣,張居正師從徐階,自然也深諳權術之道,經常拉攏這些基層辦事的官吏。

  這名通政司小官立刻說道:

  “張閣老,據說是翰林院庶吉士蘇澤的題本。”

  “蘇澤?”

  張居正暗暗將這個名字記在心里,準備留意一下這個年輕的庶吉士,又從袖子里掏出一點碎銀子,打發了這個通政司的小官。12

  蘇澤的題本到底寫了什么?

  隆慶皇帝看到翻開蘇澤的題本,向通政司的小官問道:

  “怎么不一起送來?”

  “回陛下,這份題本是高閣老讓微臣送來乾清宮的。”

  隆慶皇帝皺起眉頭,是高拱特意讓人送來的?

  在嘉靖這樣的父皇底下當了十七年的儲君,連續遭遇嚴嵩父子擅權,景王奪嫡各種事件,最后繼承皇位的隆慶皇帝,今年已經三十二歲了,政治上已經非常成熟了。

  剛繼位的時候,被徐階等一眾輔政大臣逼迫,趕走了自己的老師高拱。

  等到了今年,隆慶皇帝終于反應過來,這些整日將“祖宗之法”,“先帝遺詔”放在嘴邊的“清流們”,到底是什么貨色。

  所以隆慶皇帝頂著巨大的壓力請回了高拱,不僅僅讓他入閣,還兼任吏部尚書。

  這個任命本來就是很不尋常的。

  吏部尚書是六部之首,掌管官員升遷考核之權,外朝稱之為“天官大冢宰”。6

  嘉靖朝的實權首輔,無論是夏言還是嚴嵩,都是內閣首輔兼任吏部尚書的。2

  而高拱連內閣次輔都不是,卻兼任吏部尚書,隆慶皇帝幫偏架的意圖很明顯了。2

  只可惜徐階這老家伙是屬烏龜的,面對高拱的相逼,還能擺出一副隱忍的樣子,加上他門生故吏遍布朝堂,死活賴在首輔的位置上不退,隆慶皇帝也拿他無可奈何。10

  具體到政務上,就比如上早朝這件事,隆慶皇帝也頗有怨言。

  他身體本來就不好,處理政務已經殫精竭慮,早朝這種場合也不會討論什么大事,卻要隔三差五早起。

  怪就怪自己剛登基的時候,被徐階等清流戴了高帽,說是要效法太祖之政,勤勉朝政,搞得如今下不來臺。2

  隆慶皇帝算是回過味來了,徐階這一套就是“上善若水”,事事看起來不爭,卻總是用祖宗之法來壓人。2

  當年他就是用這一招對付嚴嵩的,現在都用到朕的頭上來了。

  一想到這里,隆慶皇帝就有些生悶氣,自己繼位兩年,徐階拿著“先帝遺詔”,處處掣肘自己。

  就算是有高拱相助,在外朝的聲浪還是斗不過徐階為首的清流,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一邊想著,一邊打開了這份題本。

  隆慶皇帝沒有先看高拱的票擬,而是先看起來題本的內容。

  當看到蘇澤的字后,隆慶皇帝皺起眉頭。

  強忍著蘇澤難看的字,隆慶皇帝想到這個高拱特意送來的題本,還是將題本讀了進去。27

  請罷早朝疏?

  看到這個標題,隆慶皇帝眼睛一亮!8

  作為前世國家部位的公務員,蘇澤的公文寫作功底還是有的。

  他自己又是明史愛好者,又融合了前身的記憶,加上這些日子在翰林院修習奏疏寫作,這篇文章的其實還是不錯的。

  再加上現代人在網絡上抬杠練就的本領,這篇文章堪稱邏輯鬼才。9

  蘇澤首先辯駁了早朝是祖宗之法的說法。

  蘇澤在題本上寫道:

  “太祖以布衣之身,應天承命得天下,國朝初創,事務繁多,所以太祖無日不朝,事事親為,此為祖宗之法。”1

  “成祖朝以內閣匡輔國政,國朝政務多由內閣論道,此為祖宗之法。”

  “世宗嘉靖皇帝,雖不早朝,但批答如雨,內外晏然,朝政未有不滯,此為祖宗之法。”1

  “更有孝宗皇帝,初繼位時無日不朝,中期罷朝,后期又朝,那何為祖宗之法?”

  看到這里,隆慶皇帝已經叫好了!

  是啊,徐階你們這些清流說早朝是祖宗之法,可哪個祖宗是祖宗之法?13

  特別是最后這個例子,明孝宗皇帝剛繼位的時候勤政,日日早朝,中期開始懶政,拒絕早朝,后期勤政起來了,這種哪種算是祖宗之法?

  所以蘇澤在題本中寫道:

  “是故祖宗成法,也要審時度勢,不可生搬硬套。”

  “皇明之制嬗變,軍國重事有內閣票擬,陛下批答之制;庶務有六部襄理,有司各司其職之制。”

  “故世宗皇帝不朝,國事無滯。如今日朝夜朝,群臣坐衙昏昏,百官論政沉沉,又有何所裨益?”

  “陛下新朝繼位,當有新朝之新氣象,又怎能事事法祖呢,困于陳規呢?”29

  臣觀皇明二百年統緒,祖宗垂范各有其道。太祖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劍定鼎金陵,當百廢待興、萬機待理之時,夙興夜寐,日昃不暇食,此乃創業之君宵衣旰食之制。及至成祖踐祚,肇建內閣以參機務,使六卿各安其位,九牧各司其職,此乃守成之君垂拱而治之制。

  世宗肅皇帝雖罷常朝之儀,然宵分批紅、漏夜票擬,章奏未嘗逾宿,政令未嘗壅滯,此乃明君運籌帷幄之制。孝宗敬皇帝初承大統則日御經筵,中歲體恤臣工而罷朝會,晚年復親視朝政,此乃圣主因時制宜之制。由此觀之,祖宗之法豈有定式乎?

  臣嘗考歷代典章,見治世之道貴在通變。今內閣票擬已成定規,六部理政各專其責,此實嘉靖以來百年成憲。若強效洪武朝會之勤,反令廟堂之上議政沉沉,衙署之間坐班昏昏,徒耗精神于虛文,空廢光陰于儀節,豈非刻舟求劍之愚?

  伏望陛下深察時勢之變,明辨損益之道。昔漢宣帝雜用王霸,唐太宗兼采胡漢,皆能成一代之治。今當革故鼎新之際,正宜破繭化蝶之時,若拘泥祖制成規,猶執舊歷以測新歲,豈不謬哉?

我用Ai潤色后的  “是故,臣請罷早朝。”13

  好!5

  隆慶皇帝拍案,他看完之后,又翻開高拱的票擬。

  只見高拱只寫了兩句話: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10

  看到這里,隆慶皇帝頓時明白了高拱的意思。

  這是王安石變法時候,和宋神宗說的話。7

  這一方面說明高拱有效法王安石變法的意圖,另一方面也是贊同蘇澤題本的觀點,要打出“隆慶新政”的旗號,對抗徐階這些清流所高舉的“祖宗之法”旗號!

  這是路線之爭!這是道統之爭!

  隆慶皇帝走下龍椅,來回踱步,這就是高拱的破局之法嗎?

  是要通過蘇澤這個庶吉士的題本,打出隆慶新政的旗號,對抗徐階掌控朝局嗎?6

  機會已經擺在面前,隆慶皇帝深吸一口氣,走回御座拿起了朱批。1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