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97章幾年前準備的子彈

熊貓書庫    影視劇中的王牌特工
🔊點這里聽書

  松室良孝自剖的時候,日本人為了挽回在諾門罕丟掉的面子而發動的長沙會戰,也進入了最后的階段。

  而與此同時,八路軍開始了在華北戰場上的大反擊。

  此時的八路軍自然沒有原時空中的數量,但此時的八路軍卻掌握著原時空中八路軍不曾有的大殺器——火箭筒。

  日本人之所以以鐵路線為線、以碉堡和炮樓等據點為點施行囚籠政策,原因是因為他們篤定了八路軍缺乏重型的火力,難以攻破碉堡和炮樓等固定、堅實的掩體。

  而且初施囚籠政策的日本人也抱著“我現在忍著等封鎖網成型后再跟你算總賬”的心思,刻意的放任了八路軍的發展,只等著囚籠成型后大肆掃蕩——此時日寇準備的囚籠即將成型,日本人原本在磨刀霍霍,卻沒想到這時候八路軍開始了大反擊。

  起初,日本人堅信炮樓、碉堡構成的據點體系,可以輕易抵達沒有重武器的八路軍,而依靠著公路網可以高速機動的他們,能輕易將一支支膽敢進攻據點的八路軍解決。

  但現實卻狠狠的一巴掌打暈了日本人。

  他們的據點,像紙糊的一樣,援兵還沒趕到,一個個據點就輕易被拔除——碉堡也好,居高臨下的炮樓也罷,輕易就被八路軍摧毀了。

  無數的據點,一個接一個的在地圖上消失!

  整個十月,日本人耗資無數的據點體系,崩的不像樣子。

  不僅僅大半年的辛苦白費了,還因此損失了無數的軍隊——整個囚籠政策,像一個笑話一樣在八路軍的進攻下終結了。

  10月底的上海街頭。

  三個青年在夜色中粘貼著傳單,粘貼過程中,他們還會將一頁頁的傳單挨家挨戶的塞進去。

  沙沙沙的腳步聲傳來,三名青年立刻隱入了黑暗的小巷,隨后在他們的注視下,一隊日本巡邏兵從街面上走過,待日本兵的身影消失后,一名青年剛打算從巷子里鉆出來,卻被領頭的青年一把摁住。

  就在疑惑之際,斜對面的小巷中,幾個人影走了出來。

  看到他們的打扮后,一人無聲的開口問:

  其他組的同志?

  領頭的青年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隨后示意仔細觀察。

  蒙著布的手電筒燈光亮起,看清了傳單上的內容后,有聲音傳來:“得,還真是地下黨的宣傳單。”

  “靠,怎么又是地下黨的宣傳單!”

  “陰魂不散,怎么哪里都有他們!”

  “別廢話了,把他們的傳單抽出來,塞上我們的!”

  在暗中觀察的青年們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幕,直到這幫“搗亂”的家伙走遠,他們才從暗中出來,有人將一張塞入商鋪門口的宣傳單拿了出來,劃著一根火柴借助火光掃了眼上面的內容,忿忿的說道:

  “是軍統的!”

  “軍統的這幫家伙太壞了,怎么就把我們的宣傳單拿出來了?!”

  作為軍統京滬區區長兼上海站站長,張安平自然不會關注“掏”友軍傳單的小事。

  此時的他正在查閱一份數據——

  自十月起,上海軍統行動力量全線沉寂,工作重心也偏向于宣傳,地下黨方面也心有靈犀的展開了更高一級的宣傳,雙管齊下后,上海的抵抗力量發生了質變。

  過去,只有軍統的行動力量,而經過最近一系列的事件,在大規模的宣傳下,更多的人開始走向了跟日寇血干的道路。

  根據目前軍統掌握的訊息,上海的城市內,有名號的抵抗力量就有十三支——這些人要么是學生、要么是工人,也有部分被日本人逼得走投無路的小市民,還有一些青幫的力量。

  他們以親密關系為紐帶,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抵抗力量。

  這些抵抗力量沒有專業的指導,他們的行動在張安平看來破綻百出,甚至連足夠嚴密的架構都沒有,一旦有一人被捕,極有可能出現整個“組織”被一鍋端的情況。

  看著羅列出來的這些信息,張安平思慮決意收編他們——即便這些人不愿意為軍統效力,張安平也愿意為他們提供合格的訓練和武器。

  隨著張安平的話被傳達至各情報組組長,沉默了二十來天的軍統,又隱秘而高效的運轉起來,開始暗中跟這些抗日力量建立聯系。

  王天風見到張安平后第一時間將一封信交給了他。

  是老戴的親筆信。

  “老板要交代的事都在里面。”

  張安平邊拆信邊吐槽:“老王,你就不能跟我多說幾句?”

  王天風不語,端起茶碗慢慢的品嘗。

  張安平也不在意,畢竟老王向來都是這么個風格嘛。

  他打開信,快速的閱讀起來,神色也逐漸鄭重,但內心他卻一個勁的吐槽老戴:

  老戴在信里告訴張安平,他懷疑八路軍裝備的火箭筒和喀秋莎脫不了干系,他要求張安平順著這個線索追查下去,務必要將喀秋莎找出來,切斷八路軍的這條“補給”線。

  看完張安平都懶得吐槽了,從當初有人喊出了一句“寧亡于日不亡于共”后,他就不會再因為這種事生氣了。

  王天風微微點頭,隨后道:“老板派我來,還有另一件事——譚文質、陳明楚和李維恭必須死!”

  “必須要快!”

  張安平聞言皺眉:“我想再等等…”

  但王天風卻第一次打斷了他的話:“老板說‘必須要快’!”

  隨后王天風緩和口吻,道:“安平,老板知道你沒有將這三只跳梁小丑放在眼里,但他們是軍統的中層,如李維恭更是一方大員!”

  “他們的背叛,實際損失可能不大,但影響太惡劣!必須要讓其他人引以為戒。”

  張安平見狀也不再反駁,應承道:“好!我會盡快的解決他們。”

  王天風提到的三人,在張安平眼里其實跟普通漢奸沒什么區別,前段時間因為要布局針對1644部隊在滬的研究支部,他甚至還以打草驚蛇的方式驚了驚譚文質、陳明楚,以至于二人到現在都見繩如蛇,日常身邊警衛力量不下兩位數!

  老戴之所以重視,是因為他要維護“家法”——軍統之成員,絕對不可以叛變,這便是老戴要維護的家法,他要讓軍統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

  只要叛變,無論是誰,殺無赦!

  這種立威式的方式張安平不怎么喜歡,也不怎么在意,因為他是堅信信仰至高無上,用暴力手段脅迫在他看來落了下乘。

  所以他不急。

  但老戴急——老戴估計是“不好意思”再發電催促,所以安排了老王過來。

  這也是張安平不再堅持的原因。

  他答應后正琢磨怎么跟老王說李維恭的事,但老王卻先提了這個話茬:

  “李維恭,到底是什么情況!”

  問完他就目光灼灼的盯著張安平。

  但關鍵是重慶局本部并沒有收到張安平提供的相關的情報。

  這里面的味道就耐人尋味了。

  張安平怔了怔后反問:“局座讓你問的?”

  王天風搖頭,“老板沒讓我問——他比誰都清楚!”

  老王的后一句話讓張安平不禁露出了笑意,這寥寥幾個字,卻代表著老王的一片好意。

  “不過,他會以烈士的身份去死,你覺得呢?”

  這下換張安平用灼灼的目光盯著王天風了。

  王天風微微點頭,表示自己沒有異議后道:“這三個人,一起解決!”

  “嗯。”

  兩人達成了一致的協議。

  李維恭必須死,這是張安平的底線,從張安平一直沒有將李維恭是有限度叛變并和自己達成協議的事上報,就能看出張安平的態度。

  這也是老戴沒有強調的原因。

  他明顯是品出了里面的味道,但也默認了外甥的態度。

  畢竟李維恭他曾是軍統南京區的區長,正兒八經的一方諸侯,這種叛變、即便是假叛變,影響也是極其惡劣的。

  若是在76號只有他這一個高段位的釘子,老戴或許還猶豫下,但張安平做的太好了,76號高層有幾枚高段位釘子的情況下,李維恭的重要性遠沒有那么重。

  所以他默認了張安平的處置。

  鋤奸之事,王天風要參加,因為王天風要參加,張安平反而覺得事情極好解決。

  于是,王天風跟李維恭見面了。

  “老板不許你繼續臥底下去——你必須撤離回局本部!”

  王天風的方式簡單粗暴,他甚至還說出了懲罰的措施:

  “但老板看在你是軍統老人的份上,允許你將功補過——只要你配合將譚文質和陳明楚誅殺,回去頂多關你半年。”

  “你自己考慮吧!”

  見到王天風的時候,李維恭已經預感到自己可能要被召回了,聽完王天風列出的條件,李維恭再三思索后,選擇了同意。

  關半年就關半年,起碼比死掉的好。

  他問:“好!要我怎么做?”

  “想辦法將譚文質和陳明楚約到你家里來。”

  “行!”

  李維恭干脆利索的答應了下來,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懷疑王天風的話,因為這很符合軍統的行事風格。

  如果沒有懲罰措施,李維恭反而心里發虛。

  正是因為王天風挑明了即便你立功,也有半年的關押處罰,李維恭反而放心了。

  于是,他便按照王天風的意思,將陳明楚和譚文質兩人約到了自己的家里。

  此時的76號內部,依然是丁默邨一言九鼎,不管是李維恭這個副主任,還是陳明楚這個副主任,都被壓的抬不起頭,易默成這個行動處副處長,甚至都比他們更有實權,原本分歧嚴重的三人,在這時候抱團取暖也是合乎情理的。

  所以面對李維恭的邀約,陳明楚和譚文質沒有懷疑,便在夜里帶人秘密去了李維恭家里。

  二人的結局不言而喻,親自動手的王天風甚至都有時間為二人拍下遺照用來警醒其他人。

  只是李維恭沒想到的是他跟王天風通過密道離開后,再也沒有希望去重慶,而是迎來了張安平遞來的一顆白色小藥片。

  “這…”

  李維恭懵了,不是說戴老板允許他將功贖罪嗎?

  但他終究是特工,轉瞬間便明白了緣由,一臉怨毒的看著張安平:“張安平!是你?”

  張安平默默的點頭,并不作聲,但展示在李維恭面前的藥片卻沒有收回。

  他求救的望向王天風,但迎來的是王天風冷漠的目光,在冷漠的目光注視中,李維恭不由癱軟倒下。

  “上路吧。”

  張安平漠然的出聲,王天風上前控制了李維恭,張安平則將藥片喂進了李維恭的嘴里,任憑李維恭怎么掙扎,這藥片終究是被捏著嘴巴被迫吞下。

  “我好恨啊!”

  李維恭憤怒的吼叫,但氰化物藥效快的驚人,在意識的模糊之際,他想用手指在地上寫幾個恨字,但才劃出一條豎線,生命便走到了盡頭。

  李維恭終究沒有脫離宿命,但他的死對張安平來說沒有絲毫的波瀾。

  因為老王還留在上海。

  很明顯,老王在等著和他聯手調查喀秋莎。

  面對這個情況,張安平只能默默的在心里說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