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49章 文明加速器

熊貓書庫    回到過去做財閥
🔊點這里聽書

  “對付糖衣炮彈,最好的選擇是什么?”

  “當然是糖吃下來,炮彈打回去了!”

  李國仁想都不想的答道。

  這個道理但凡是人都懂,但是在很多時候,往往都是糖衣炮彈吃下來了,還沒嘗到糖味兒就被炸死了。

  “沒錯,就是這樣。”

  李毅安點了點頭,說道。

  “所以想要吃糖,就必須要挑時候,挑一個合適的時候,讓對方主動的把糖送到咱們的嘴里。”

  “先生,這…恐怕不容易吧。”

  李國仁有些不太確信的說道。

  要是有這種好事兒,那糖衣炮彈還是炮彈嗎?

  “是不容易。”

  李毅安點了點頭,然后說到。

  “等等吧,等到歐洲出現亂子的時候,咱們的機會也就來了,”

  “歐洲出現亂子?”

  李國仁不禁詫異道,

  “先生,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消息?”

  “談不上特別的消息,就是正常的推測而已。”

  李毅安搖了搖頭,說道。

  “馬歇爾計劃,俄國人是拒絕了,僅僅只是拒絕還是不行的,畢竟,他控制下的那些國家都看到了美國在西歐實施的馬歇爾計劃,他可以去阻止他們不參加,但是必須要安撫那些國家。他肯定會搞一個自己的計劃,是不是為了重建東歐就不知道了,可以肯定的是歐洲的對抗也會從此真正拉開序幕,到時候,俄國人肯定會通過一些行動,徹底根除西方國家在東歐的殘余影響,”

  想到明年的“柏林危機”,李毅安的眼神是充滿期待的,嘴角的弧度也是66.6度的。

  能不期待嘛。

  冷戰!

  姑且不說冷戰期間國與國之間的對抗是何等的精彩,就是單從利益的角度上來說,為了能夠拉起一群小兄弟,美蘇兩國可謂是傾盡全力啊。

  只需要站隊,就能獲得難以想象的好處。

  打從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講”,李毅安就一直在期待著冷戰真正的打響。

  什么是冷戰真正打響的標志?

  當然是明年的柏林危機了!

  “鐵幕要降臨了!”

  “鐵幕?”

  李國仁沒有太理解鐵幕降臨對于婆羅洲的意義,但這也不怪他,事實上,哪怕就是發表鐵幕演講的丘吉爾,也沒有想到,鐵幕降臨之后的冷戰,對于世界產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他們確實也是用不著知道,因為,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徹底改變了地球這個小破球。

  看著有些茫然的李國仁,李毅安露出一股理解的微笑。

  “好了,不管鐵幕什么時候降臨,現在外交部的任務,就是繼續和荷蘭人溝通,告訴他們,我們是支持他們的,等到他們意識到守不住東印度的時候,他們會答應我們的,荷蘭那幫商人的眼里,從來都只有生意!”

  其實,婆羅洲支持的并不僅僅只有荷蘭,“九頭蛇”在去年就已經和共和軍有了接觸,向他們提供了一些日式軍火,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九頭蛇”在拿爪哇在練手,練出什么樣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九頭蛇在行動。

  而行動起來的九頭蛇勢必也會改變世界,是誰規定,只能由美蘇去主導一切。

  8月底,在經過長時間的審核后,李毅安終于收到了《物理學》雜志編輯寄來的信件——他的論文將會在9月份的期刊上刊登。

  作為頂尖的學術雜志,在收到李毅安這位大總統寄去的論文時,編輯并不知道這個李毅安,就是總統,至少從地址上不是的,在例行的嚴格審核后,才給這個與總統同名的家伙寄去了通知。

  “好了…我的諾貝爾獎到手了!”

  又一次,看著從城外的別墅那邊送來的通知,李毅安神情稍顯得有些激動。

  雖然諾貝爾獎垂手可得,但是作為一個科學家,又豈能止步于眼前呢?

  晶體管只是一個開始,在其它方方面面也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突破性的發明嘛。

  并不僅僅只是物理學嘛。

  誰說我一個物理學諾貝爾獎物理得主,就不能懂點醫學、懂點化學、懂點生物學了?

  作為一名跨界“懂王”,咱可是這個世界上難得的跨界型復合型人才啊!

  雖然大多數人跨界跨不好,兩邊都沒學精,全都是略懂略懂。

  可是咱不一樣啊。

  李毅安表示,自己這邊沒別的,就是技能多!

  一個“技能”學會了,還有無數個技能等著自己去學習。

  而且上手就是大師級的水平,就問你怕不怕。

  按照一天一更的刷新頻率…理論上,自己一年能學會365個技能!

  人類科學道路上就是再多的坑我也能給你生生填平了!

  就是這么干吧,有點費自己。

  在這么多技能之中,應該選擇必要的技能。

  重點突破,抓大放小。

  就像晶體管一樣,自己只需要提出理論模型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就留給當當代的科學家們負責正面主攻,他最大的作用可不就是查缺補漏當輔助,給他們刷各種“加速”嘛。

  如果能夠建立完善各種理論研究模型,對于科學的研究效率肯定會有所幫助。這同樣也是一種推進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加速器”啊!

  想通這一切之后,李毅安心中那種恨不得通過自己作為“跨界懂王”,給人類科學進步加上一臺噴氣機的想法淡了一些。

  整個人也都冷靜了下來,原本他是打算到南洋大學的試驗室中,親自當一把研究人員,研究晶體直拉工藝,解決晶體管制造工藝的。但是現在,反而覺得已經沒有那個必要了。

  畢竟,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

  “提升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任重而道遠啊…”

  透過車窗看著前面幾位穿著旗袍的女大學生,雖然她們的背影窈窕清麗,看起來很是動人,但也僅僅只是略看一眼而已。

  在汽車即將進入南洋大學時,想到之前經過的健民公司,李毅安說道。

  “去健民公司吧!”

  健民公司是一家醫藥公司,也是婆羅洲第一批建設的企業,早在去年就利用美國捐贈的一套小型青霉素制造設備,建立起第一個青霉素生產廠,生產出每支20萬單位的青霉素。現在不僅批量生產青霉素,而且還已經實現了來鏈霉素的批量生產。

  而隨著這兩種抗生素的批量化生產,南洋醫院的術后死亡呈現直線下降,這一點在新生嬰兒死亡率上體現的極其明顯,從1的死亡率,直接下降到0.65,基本上接近同期的美國水平。

  當然,這并不僅僅只是藥物的功勞,醫護人員的功勞也很大,在過去的幾年里,除了建立多所醫學院之外,還從德國甚至日本引進了超過7000名醫生,這些醫生的到來,在提高了婆羅洲的醫療水平的同時,也保證民眾的健康。

  “歸根到底,想要活命,想要活得更長,更好,還是要看現代醫學啊!”

  如此感嘆著,想到自己已經快三十了,李毅安突然感受到了某種壓力,現在終于可以稍微體會到,為什么那些頂級富豪們年老之后總喜歡投資一些生物醫藥公司的心情了。

  像扎克伯格30歲就開始投資生物醫藥,在爭取活得更長這個目標上,富豪們絕對是一致的!

  可惜,現在的生物醫藥還是太落后了。即便是在歐美人均壽命才不過區區五十來歲。

  想到這,突然李毅安在感覺壓力山大的同時,也找到了新的目標。

  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先成為“生物學”和“化學”的跨界雙料博士!

  愛因斯坦、薛定諤、居里夫人你們這些物理界的大咖們,為了全人類的幸福,我只能辜負伱們的厚望了。

  當然,李毅安絕對不會承認,中途“改行”完全是基于該死的求生欲。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