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48章 給他們一個家

熊貓書庫    回到過去做財閥
🔊點這里聽書

  “從今往后,你就是張三了!”

  重新穿上軍裝的那一瞬間,張三默默的說道。

  “大哥,二哥,俺要去日本鬼子的老家,給你們報仇了…”

  又一次,張三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過去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浮現出了大哥一只手拉著他,一只手捧著腸子,拼命往山里跑的那一幕。

  似乎又看了被一把火燒沒了的村子…

  但是今天,他卻沒有哭。

  甚至臉上還露出了笑容,因為,他要隨隊伍去日本了。

  要把小日本干的事情,十倍百倍的還給他們。

  去日本的不僅有他,還有很多人,很多和他一樣,有著血海深仇的人,對于他們來說,20美元的軍餉,一丁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去日本了。

  能去日本為家人報仇了!

  在這些人中,渡邊的心情是最復雜的,終于,可以回日本了!

  不用再等到幾年后了,只是這一次回日本,他不是以日本人的身份回去的,而是以入侵者的身份回日本,這滋味,著實難受啊!

  而更讓他難受的是,部隊下發的命令,據說命令是從長官公署下達的。

  “倭寇畏威而不懷德,其于戰爭期間所犯暴行罄竹難書,其行為即使是禽獸也難及其一,對待禽獸用仁慈,仁義,道德,都是一種新的犯罪!圣人云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對待禽獸理應用禽獸的辦法對待…”

  盡管沒有書面的命令,但僅僅只是長官在訓練時,說出來的話,就讓渡邊每每險些從噩夢中驚醒。

  他們到了日本,那日本可就遭殃了!

  老天保佑,可一定要讓日本趕緊投降吧,這些人…肯定是要報復的!

  更讓渡邊心累的是,他每天都還要和大伙一起暢想著將來,想象著將來馬踏日本,殺盡小日本的一幕幕。

  不得不說…還真他媽的有點刺激!

  在渡邊和上萬名新招募的戰士在營地里為明年的遠征進行訓練時,在國內招募的人員也在源源不斷的乘船抵達亞庇,而組建部隊需要軍官,軍官從哪里來?

  當然是從歐洲來了,畢竟,搜索隊那邊的人員一直都是作為軍官培養的。于是乎一紙調令讓不知道多少新婚燕爾的搜索隊員們不得不和德國,荷蘭等國說再見,帶著妻子一同離開歐洲,前往未知的婆羅洲。

  對于婆羅洲,他們無疑是陌生的,那片土地到底是什么模樣?所有人都是既期待又好奇。

  45年10月的婆羅洲…就是一座大工地。

  從北婆羅洲到沙撈越二十余萬墾殖工人將一片片原始雨林變成良田從西非運來的油棕種子,在苗圃里被培育成樹苗,只等育成后就會移種到田間,在此之前,開墾出來的田地也不會閑置,被種上了水稻。

  從山打根到古晉,甚至包括巴厘巴板在內的擁有港口的城市,也都在大興土木,一個個工業園區拔地而起,盡管工廠的廠房還在建設中,但所有人都不懷疑,只要有幾年的時間,這里就會聳立起大片的工廠。

  在港口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移民抵達山打根或古晉,雖然勞動力依然很緊張,但是相比于幾個月前,現在的情形已經改善了很多。

  10月17日,在山打根的濟民醫院的產科,伴隨著嬰兒的嘀哭聲,第一個移二代出世了,對此,婆羅洲的《南洋時報》,還專門進行了報道。

  盡管在此之前,就有員工家眷生育子女接連出生,但第一批移民抵達這里,不過才不到三個月而已。

  對于婆羅洲來說,意義非凡。

  孩子出世之后需要什么?

  需要學校!

  盡管在山打根的重建中,本地的中華學校是第一批重建的項目,并且早就投入使用,但是還需要托兒所、幼兒園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

  一切為了孩子…這仿佛是華夏民族血液里的基因,它既正確,但又充滿悲情,過去百年的貧窮落后帶給華人心理上的創傷,都在追求給后代最好的東西。

  這一點,無論貧富,皆是如此。

  而做為一個領導者或者說規劃者,李毅安也懷揣著同樣的想法。

  “不僅僅只是學校、圖書館,這些孩子們還需要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在規劃署寬敞的大廳里,看著大型沙盤上山打根的規劃沙盤,沿海市中心位置,規劃著大量的現代建筑,雖然城市的規劃非常合理,而壯觀,但是從建筑美學上來說,絕對受到的第三帝國影響,比如大量使用石材,這是納粹建筑學的一大特點——大部分公共建筑都由純石材構造而成。

  為了平衡三德子美學的影響,李毅安特意從國內請來一批建筑設計師,畢竟,他心里的城市,應該是東方式的,而不是三德子式。

  不過,今天李毅安并不是要和他們討論這些建筑的,而是在討論一個最簡單的話題——家。

  “截止到目前7批移民中,以夫妻雙方為主的家庭移民已經有10萬戶,現他們無一例外都居住在我們提供的夫妻房,但是夫妻房,只是臨時的過渡,作為一個有責任的政府,我們有必要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家!”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讓奧托等德裔建筑師的眼前不由一亮,其實第三帝國也規劃過國民住宅,但是因為高層更傾向于修建能夠體現第三帝國強大的公共建筑和戰爭影響,國民住宅也就是停留在計劃階段。

  “先生,我們在德國的時候,曾經規劃過國民住宅,在城市規劃的的居民區中,我們已設計了相應的公寓…”

  這邊奧托剛剛介紹他們設計的公寓,李毅安就打斷了他們,說道。

  “論設計公寓,我比你們更在行!”

  這可不是什么吹牛,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走路,大學時曾在售樓部干過幾個月銷售的李毅安,對多層公寓以及小區,簡直不要太了解,隨手一畫,就能讓他們驚人為天人,畢竟,那是經過市場考驗了幾十年的設計。

  “建筑多層公寓,每平方米混凝土的用量和用鋼量是多少?從鋼材上來說,每平方米至少需要40公斤鋼材,按照每戶125平方計算,僅僅只是鋼材,就需要5噸鋼,以目前十萬戶的標準來看,僅僅只是鋼材,就需要50萬噸,而我們的鋼材、水泥都是需要進口的!鋼材、水泥必須優先用于工廠以及大型公共建筑。”

  任何建筑都必須讓位于現實,對此李毅安比誰都清楚。現實就是,眼下婆羅洲的鋼鐵廠、水泥廠都在建設中,在沒有投產之前,鋼鐵水泥都只能進口。

  “所以多層公寓并不適合婆羅洲,或者說,并不適合眼下的婆羅洲,至少在未來的十幾年內,婆羅洲的民居都必須遵從一個原則,就是就地取材,比如木材。”

  指著這間用木板建成的大廳,現在的婆羅洲除了學校、工廠,絕大多數建筑都以木材為原料,李毅安說道。

  “在婆羅洲有著近乎取之不盡的木材,所以呢,我想請諸位,設計一種木制的房屋,這種房子應該有一間客廳、一間餐廳、獨立的衛生間,至少有6間臥室,因為未來的婆羅洲,一個家庭至少應該有五個孩子,為了節約用地,應該是兩層的,每間臥室的面積不應該小于10平方米…”

  李毅安一邊描述著他的構想,一邊用筆繪制了一個草圖,看起來有點兒像是電影里美式兩層小斜屋頂房屋。

  “嗯,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庭院,前院和后院,并不一定需要多大,但是應該有,這樣孩子們才有玩耍的空間,前院應該是開放式的,孩子們可以自由的與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耍…”

  其實李毅安的描述和規劃,并不僅僅只是房子,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并不是把人塞進擁擠的鴿子籠子,忍受樓頂的噪音,鄰居的爭吵,還有關上防盜門之后鄰里之間的冷漠。

  當然,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人們沒有活動空間,孩子們壓根就沒有游戲、玩耍的空間,哪怕是小區之中,又有多少孩子回家做完作業后,會跑到小區里游戲?

  距離、時間阻礙了一切。

  對于孩子們來說,最好的游樂場就是門前屋后的庭院。

  而這種生活方式,正是李毅安所向往的,也是他所渴望給予那些孩子們的——把最好的給予他們,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